煤礦瓦斯煤塵治理方案安全技術措施
為了嚴格貫徹落實“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針,有效遏制瓦斯煤塵等煤礦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結合我礦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瓦斯煤塵治理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
一、成立瓦斯煤塵治理領導組
組長:張玉柱
副組長:郭鳳國、楊景輝、高玉清
成員:閆成國、馬占富、于海友、王俊海、夏廣清
黃樹臣、馮殿河、李玉章、夏廣友、杜占寶
二、要求
1、本次瓦斯、煤塵治理在組長的統一領導下深入開展,各成員要積極配合,搞好各自分管區域內的工作安排,并結合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進行治理,副組長負責監督各自分管范圍內的瓦斯、煤塵工作,對組長負責。
2、調度室、安監站要率先進行宣傳教育,讓所有職工認識到這次活動的重要性。
3、通過本次活動使廣大職工從思想上認識到預防、治理瓦斯、煤塵的重要性,能自覺地遵守“三大規程”,照章辦事,使井下的工程質量和現場管理達到一個新水平,為安全生產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4、凡在治理期間查出的問題,限期整改,安監站、質監辦回頭督查,如未按時完成,嚴肅處理。
5、在瓦斯、煤塵治理期間各隊不能留于形式,要從點到面,全方位進行,真正確實有效地將工作落到實處。
6、分管安全工作的行政副礦長對瓦斯、煤塵治理負監督檢查責任。
7、治理結束后,由礦安委會牽頭對井上、下全面進行驗收,對不合格的班組進行嚴肅處理。
三、安全技術措施
1、煤礦值班負責人對當天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必須掌握當班下井人數,發現瓦斯煤塵隱患必須立即采取措施處理。
2、特殊工種按有關規定配足配齊,并持證上崗。
3、各采、掘工作面嚴禁瓦斯超限作業。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必須停止使用電鉆;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4、爆破地點附近2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嚴禁爆破:爆破作業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裝藥前、放炮前、放炮后)和“三人聯鎖”(放炮員、班組長、瓦檢員)放炮制度。放炮員必須配帶便攜式瓦檢儀和報警礦燈,炮眼必須使用水炮泥并填滿炮泥。瓦斯超限,不準放炮。
5、監測監控中心負責礦井安全監控系統正常運行,系統和傳感器的安裝、使用、維修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要求:監控室要有經安全培訓合格的專職人員24小時值班。值班人員發現井下瓦斯超限報警時,必須立即匯報調度室;發現井下大面積瓦斯超限時,必須立即停電撤人。
按《安全規程》規定按時標校,監控探頭、便攜式瓦檢儀、礦燈。不符合要求的嚴禁發放使用。
6、通風瓦斯隊,負責檢查井下所有密閉、風橋是否漏風,并及時治理,粉刷編號,建立臺帳掛牌管理;井下風門維修、更換、聯鎖,杜絕跑、漏風現象;防塵灑水管路的安裝、檢查、維護要及時,杜絕工作面無水作業。各轉載點的噴霧灑水設施的設置要合理;風門、密閉前后20米范圍內無雜物、浮煤。
7、機電隊檢查井下機電設備是否存在失爆現象,各種保護裝置及接地保護是否規范,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符合國家標準,電纜敷設懸掛必須整齊,設備臺臺上架。
8、各隊組作業場所的煤塵要定時清掃或沖洗,巷道浮煤必須清理干凈。放炮前后工作面20米范圍內要灑水降塵,堅持把煤塵控制在源頭,嚴禁無水作業。
北和三井
2013年
篇2:煤塵瓦斯防護技術規程介紹
1.瓦斯噴出的預防
要預防瓦斯的噴出,首先要加強礦井地質工作,摸清采掘地區的地質構造情況;其次,要在可能發生噴出的地區掘進巷道時,打前探鉆孔或抽排鉆孔;第三,加大噴出危險區域的風量。另外,要將噴出的瓦斯直接引入回風巷或抽放瓦斯管路;掌握噴出的預兆,及時撤離工作人員,并配備自救器,安設壓氣自救系統;還要掌握礦壓規律,避免礦壓集中,及時處理頂板,以防大面積突然卸壓造成瓦斯噴出。
2.防治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措施
防治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措施主要有防治突出的技術措施、“四位一體”綜合防治突出措施和安全防護措施。防治突出的技術措施主要分為區域性措施和局部性措施兩大類。區域性措施是針對大面積范圍消除突出危險性的措施,局部性措施主要在采掘工作面執行,針對采掘工作面前方煤巖體一定范圍消除突出危險性的措施。目前區域性措施主要有3種,即預留開采保護層、大面積瓦斯預抽放、控制預裂爆破;局部性措施有許多種,如卸壓排放鉆孔、深孔或淺孔松動爆破、卸壓槽、固化劑、水力沖孔等。“四位一體”綜合防治突出措施是指首先應對開采煤層及其對開采煤層構成影響的鄰近煤層進行突出危險性預測。對確認的突出危險區域,應采取區域性防治突出技術措施,對確認的突出危險工作面,必須采取防治突出技術措施。在采取防治突出技術措施后,必須對防治突出技術措施和消除突出危險性的效果進行檢驗,如果檢驗有效,在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的前提下進行采掘作業;如果檢驗無效,必須補充防治突出技術措施,直至再次檢驗為有效時方可在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前提下進行采掘作業。否則,必須繼續補充技術措施。安全防護措施主要用來控制突出危害程度,也就是說即使發生突出,也要使突出強度降低,對現場人員進行保護不致危及人身安全。如震動性放炮、遠距離放炮、反向防突風門、壓風自救器、個體自救器等。
3.預防瓦斯爆炸技術措施
預防瓦斯爆炸技術措施包括4個方面:防止瓦斯積聚和超限;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防止瓦斯爆炸災害擴大的措施。為防止瓦斯積聚和超限,可采用瓦斯抽放方法。瓦斯抽放系統主要由瓦斯抽放泵、瓦斯抽放管路(帶閥門)、瓦斯抽放鉆孔或巷道、鉆孔或巷道密封等組成。根據抽放瓦斯的來源,瓦斯抽放可以分為:本煤層瓦斯預抽、鄰近層瓦斯抽放、采空區瓦斯抽放以及幾種方法的綜合抽放。瓦斯檢查制度,要求進行礦井瓦斯檢測及監測。瓦斯檢測實際上是指甲烷檢測,主要檢測甲烷在空氣中的體積濃度。使用便攜式瓦斯檢測報警儀,可隨時檢測作業場所的瓦斯濃度,也可使用瓦斯傳感器連續實時地監測瓦斯濃度。煤礦常用的瓦斯檢測儀器,按檢測原理分類有:光學式、催化燃燒式、熱導式、氣敏半導體式等等,可以根據使用場所、測量范圍和測量精度等要求,選擇不同檢測原理的瓦斯檢測儀器。
另外,還可建立礦井瓦斯監測監控系統。這套系統主要由監測終端、監控中心站、通信接口裝置、井下分站、傳感器組成。目前國內在用的礦井瓦斯監測、監控系統有:KJ4、KJ90、KJ95、KJl01、KJP2000、KJ4/KJ2000和KJG2000等監控系統,以及MSNM、WEBGIS等煤礦安全綜合化和數字化網絡監測管理系統。
篇3:預防煤塵爆炸事故措施須知
預防煤塵爆炸事故措施
(一)、井下煤塵災害的預防和治理
1、編制全礦性的年度防治粉塵制度和措施。有關單位嚴格貫徹執行。采掘作業規程必須將防塵措施納入其中。
2、對井上下有粉塵產生的作業地點,應制定防塵措施,有專人負責管理。
3、建立健全礦井防塵、環保領導機構,每月對產塵地點按規定進行粉塵濃度測定,產塵點粉塵濃度達標率要逐年提高。
4、礦井建立完善的防塵灑水管路系統,凈化風流水幕、轉載點噴霧、隔爆水棚等防塵設施要齊全完善,符合公司礦井綜合防塵管理制度要求。
5、采煤機、綜掘機作業時,必須使用內外噴霧灑水降塵,采煤機要使用高壓噴霧泵;綜采工作面移動支架時,必須開啟架間噴霧裝置,并在檢修班做好噴霧設備檢修工作,確保靈敏、可靠。掘進工作面使用除塵風機除塵;對各膠帶輸送機頭進行全封閉降塵。
6、掘進工作面必須采取濕式鉆眼,沖洗井壁巷幫、使用水炮泥、爆破噴霧、裝巖灑水和凈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
7、清洗、清掃粉塵要嚴格按曉南礦2008年《煤塵清洗、清掃計劃》執行,同時應根據季節變化及產塵量相應調整煤塵清洗、清掃周期,確保無粉塵堆積。
8、由安監處組織,機電部門、保安區、救護隊參加每旬對煤塵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并對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
(二)地面主要產塵點(選煤廠)的煤塵災害的預防與治理
1、加強宣傳,使全體職工了解煤塵危害,必須做好防塵工作。
2、當班職工必須清除積塵,做到文明化生產,電纜配電室及時清掃。
3、對煤塵大的地方,增設水管噴霧降塵和設置除塵器除塵。
4、篩分車間,重介車間,煤倉上口、煤塵影響區域,嚴禁吸煙。
5、動火時,必須按動火管理制度執行。
6、保安區定期對煤塵影響區域進行測塵,并上報有關部門。
7、由安監處組織,機電部門、保安區、救護隊參加每旬對煤塵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并對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
8、重介樓、篩分樓、原煤膠帶輸送機、回煤膠帶輸送機等地嚴禁吸煙。
9、各崗位設防火負責人,備有消防火用具,齊全、完好,并對崗位人員進行培訓,保證人人都會使用。
10、選煤廠區內消防火器材要管理好,消防火用具標志明顯,責任明確,不準隨意損壞或丟失消防火器材,固定地點的防火設施不準任何人挪用(除救災滅火外),用過后及時按規定補全。
11、選煤廠機電設備必須達到完好,電纜不老化、不漏電。無明接頭,配電室、變壓器室內無積塵。無雜物、無油污。消防設施齊全。
12、選煤廠對消防設施及器材,經常檢查,發現間題及時整改。
13、礦武保科組織有關部門對選煤廠內的防火情況每周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