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煤塵演習安全技術措施
一、總則
按照“嚴格演示、加強戰備、主動預防、積極搶救”的救援原則,為了提高礦井發生災變后各級領導的組織救災能力及職工遇到災變時的應變能力,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經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使用性和可操作性,檢驗應急救援機制的運行情況、救援隊伍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救災物資保障能力,進而提升礦井的防災、抗災能力,確保在發生災變時,能及時、安全、可靠地進行有效救援,結合應急預案,特制定本演練方案。
1、演練目的
(1)檢驗礦井大面積停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執行情況,是否有缺陷。
(2)檢驗礦井大范圍停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領導小組的應急救援速度及指揮協調熟練程度。
(3)檢驗參與礦井大范圍停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相關單位、人員的應急速度及熟練程度。
2、應急演練意義:
通過開展礦井大面積停風應急演練,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對災害的應變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
3、應急演練的目標:
通過開展應急救援演練,檢查所需應急隊伍、物資、裝備、技術等方面的準備情況,發現不足及時予以調整補充,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增強演練組織單位、參與單位和人員等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明確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職責任務,理順工作關系,完善應急機制;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針對性、科學性、銜接性和可操作性;
二、演練方案
(一)演練時間安排:
(二)應急預案演練組織:
為保證應急預案演練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目的,礦成立應急預案演練領導小組(即應急演練搶險救災指揮部)
總指揮:張曉壘
副總指揮:黃海洋、杜永庚、張俊勇、楊殿勇、王偉、侯紅欣、翟玉峰、朱彥學
成員:張宏杰、劉建洲、李正剛、王良甫、柴海龍、馬建勛
應急預案演練領導小組為搶險救災指揮部設在礦調度室。
(三)事故發生通報程序發生事故后應立即按順序召集礦所有領導干部及中層管理人員,具體的通知順序為。
事發現場→礦調度室→救護隊→值班領導→礦長→局調度室→礦其它領導→礦各科室成員→醫院
(四)指揮部各小組人員組成及職責
指揮組:
組長:礦長
成員:黃海洋、杜永耕、張俊勇
主要工作:負責制定事故搶救計劃,并全權指揮,以坐鎮指揮為主。
事故處理組:
組長:楊殿勇
成員:馬建勛及調度室人員
主要工作:現場指揮協調事故搶救及生產恢復工作。
礦山救護組:
組長:杜永耕
成員:救護隊員
主要工作:偵察、探明災區情況,參與搶救方案的制定,并實施對遇險人員的搶救。
通風組:
組長:張俊勇
成員:張宏杰及通風科人員
主要工作:監視全礦通風系統及井下空氣成分檢測,全面落實事故搶救過程中和事故處理后的通風系統改造與恢復工作。
機電組:
組長:王偉
成員:劉建州及機電科人員
主要工作:負責落實全礦供停電,及機電設備的調試、運轉、維護等工作;及時將自救器等有關物資送到井下避災路線內的靠近事故地點處。井下救災電話通訊暢通。
器材供應組:
組長:侯紅欣
成員:礦辦公室、后勤隊全體管理人員
主要工作:負責事故處理過程中的全部外來人員生活接待及內部參戰人員的生活安排及地面通訊暢通。
調查組:
組長:杜永耕
成員:李正剛及安檢科人員。
主要工作:組織調查事故原因,搜集原始資料、起草事故報告。
善后處理組:
組長:朱彥學
成員:綜合辦公室。
主要工作:負責事故過后受害職工的安排,事故搶救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物資清點等。
評估組:共設二個評估組,每組2人。(評估組建議由安檢科人員組成,每組2人,1人評估,1人記錄)
第一組:
位置:11030工作面
記錄和評估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演練現場報警、現場處置小組成立及現場應急處置情況
第二組:
位置在礦調度室調度臺前。
記錄和評估調度室接警、處警、礦井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應急演練小組成立、應急指揮部人員到位、應急指揮、協調情況。
(五)演練工作程序安排
5月19日下午3:30時全體演練單位待命。
3時40分:調度室接到二1煤層11030工作面現場報告:“因11030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工作面瓦斯濃度達到10%以上,發生瓦斯煤塵爆炸,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急速升高,區域內電源已全部切斷、區域內其他所有人員已全部撤至東區運輸大巷,并在各通道口設置了警戒,確定11030工作面發生了瓦斯煤塵爆炸?!?/p>
3時42分:調度室調度員接到11030工作面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報告后,必須問清報告人姓名、地點、受災范圍、時間、通風設施的完好程度,是否有遇險人員等,并作好詳細記錄。并立即電話通知井下各處作業的施工隊或其他人員,命令他們在班長的帶領下迅速出井至地面,同時清點人數向調度室匯報,當電話不通時,由救災領導小組派專人通知,礦調度室必須準確統計留在井下人員和嚴格控制入井人數。通知排出高濃度有毒有害氣體的風井口風機房,必須切斷除風機外的所有電源,設置專門警戒,附近嚴禁煙火,禁止人員通行。并立即通知了救護隊、醫務救護人員到調度室待命,向值班領導、安全部門、總工程師、公司其他領導做了匯報,并同時通知醫院、掘進隊值班領導、新明礦相關科室,上報集團公司調度室。
3時44分:總工程師向礦長報,經礦長同意,“啟動新明礦一級瓦斯煤塵爆炸災害應急預案”,成立“瓦斯煤塵爆炸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通知“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調度室待命。
3時45分:指揮部設在調度室,各組長向指揮部報到,原地待命。
3時47分:調度室主任向指揮部介紹11030工作面瓦斯煤塵爆炸災害有關情況;通風、救護專業組,提出防范對策及建議。
3時48分:指揮部,下達命令。命令:礦井東翼人員全部撤出地面,中央變電所切斷東翼除局扇外的所有機電設備電源;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東翼區域危險區域。
事故處理組:使用救災電話通知危險區域的人員按避災路線有序安全轉移。
機電組:及時運送礦山救護人員進井及運送井下撤離人員出井。
礦山救護組:組織一小隊,火速趕往災區,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人員有序安全撤離到地面。
調查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及時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緊急搶救隊伍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工作。
后勤物資保障組:負責各傷病員安置工作,認真做好宣傳思想鞏固工作,解決好吃、穿、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的通訊與聯絡的暢通。
3時42分:撤離開始。
4時10分:撤離完畢。
4時10分:東翼各值班隊長向調度室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并在東翼區域當班瓦檢員設好警戒、切斷除東翼局扇電源外的所有電源。
后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一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井下東翼各地點瓦斯等監測數據已穩定,全部降到安全指標以下,建議由礦山救護組織人員到井下東翼進行全面偵察,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事宜。
4時12分: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由礦山救護隊進入東翼全面檢查。
4時30分:礦山救護偵察小分隊全部匯報,正常。
指揮部下令:解除井下東翼警戒。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通風、生產、掘進專業組對11030工作面現場進行鑒定,提出通風修改方案,會審后實施。
4時15分:指揮部領導到傷病員安置點看望傷病員情況。
4時35分:演練工作講評會??傊笓]作演練講評。4時40分:宣布演練結束。
三、演練工作準備
分析演練需求
1、人力資源需求:
掘進隊20人(其中一名跟班干部,三名班長,井下11名職工,井上5名職工),機電4人,安檢隊3人,調度室2人、
2、場地資源需求
11030工作面、調度室
3、文件資料準備
采掘工程平面圖1套
四、演練實施
(一)演練過程控制
演練啟動方式
2010年5月19日15:00,演練總指揮宣布應急演練開始,調度室電話通知通知11030工作面演練開始,掘進隊接到通知后,開動預先準備的模擬瓦斯煤塵爆炸,演練正式啟動。
(二)演練實施的步驟
1、演練啟動;
2、綜采二隊通知調度室:11030工作面發生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爆炸位置、爆炸范圍、人員撤出情況、支援需要以及現場處置方法;
3、綜采二隊現場疏、堵、排措施的落實;
4、調度室的應急響應調度、指揮系統成立;
5、救援行動開始;
6、應急演練小組根據各演練場地匯報決定演練是否結束。
(三)應急演練結束與終止
1、應急演練結束的條件
①二1-11170工作面人員撤出。
②救護隊救援出被救人員。
五、演練安全注意事項
為確保演練參與人員的安全,應急演練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1、參與演練的所有人員必須遵守有關規章制度和安全技術措施,嚴禁違章作業。
2、各參演隊伍和人員在演練過程中必須聽從現場領導的統一指揮,在指定的安全處待命,并不得阻斷人行道。
3、當出現真實的緊急情況時,現場人員要在現場領導的統一安排下迅速回到本職崗位。
六、演練總結
對演練暴露出來的問題,演練單位應當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改進,包括修改完善應急預案、有針對性地加強應急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對應急物資裝備有計劃地更新等,并建立改進任務表,按規定時間對改進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篇2:煤塵瓦斯防護技術規程介紹
1.瓦斯噴出的預防
要預防瓦斯的噴出,首先要加強礦井地質工作,摸清采掘地區的地質構造情況;其次,要在可能發生噴出的地區掘進巷道時,打前探鉆孔或抽排鉆孔;第三,加大噴出危險區域的風量。另外,要將噴出的瓦斯直接引入回風巷或抽放瓦斯管路;掌握噴出的預兆,及時撤離工作人員,并配備自救器,安設壓氣自救系統;還要掌握礦壓規律,避免礦壓集中,及時處理頂板,以防大面積突然卸壓造成瓦斯噴出。
2.防治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措施
防治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措施主要有防治突出的技術措施、“四位一體”綜合防治突出措施和安全防護措施。防治突出的技術措施主要分為區域性措施和局部性措施兩大類。區域性措施是針對大面積范圍消除突出危險性的措施,局部性措施主要在采掘工作面執行,針對采掘工作面前方煤巖體一定范圍消除突出危險性的措施。目前區域性措施主要有3種,即預留開采保護層、大面積瓦斯預抽放、控制預裂爆破;局部性措施有許多種,如卸壓排放鉆孔、深孔或淺孔松動爆破、卸壓槽、固化劑、水力沖孔等。“四位一體”綜合防治突出措施是指首先應對開采煤層及其對開采煤層構成影響的鄰近煤層進行突出危險性預測。對確認的突出危險區域,應采取區域性防治突出技術措施,對確認的突出危險工作面,必須采取防治突出技術措施。在采取防治突出技術措施后,必須對防治突出技術措施和消除突出危險性的效果進行檢驗,如果檢驗有效,在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的前提下進行采掘作業;如果檢驗無效,必須補充防治突出技術措施,直至再次檢驗為有效時方可在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前提下進行采掘作業。否則,必須繼續補充技術措施。安全防護措施主要用來控制突出危害程度,也就是說即使發生突出,也要使突出強度降低,對現場人員進行保護不致危及人身安全。如震動性放炮、遠距離放炮、反向防突風門、壓風自救器、個體自救器等。
3.預防瓦斯爆炸技術措施
預防瓦斯爆炸技術措施包括4個方面:防止瓦斯積聚和超限;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防止瓦斯爆炸災害擴大的措施。為防止瓦斯積聚和超限,可采用瓦斯抽放方法。瓦斯抽放系統主要由瓦斯抽放泵、瓦斯抽放管路(帶閥門)、瓦斯抽放鉆孔或巷道、鉆孔或巷道密封等組成。根據抽放瓦斯的來源,瓦斯抽放可以分為:本煤層瓦斯預抽、鄰近層瓦斯抽放、采空區瓦斯抽放以及幾種方法的綜合抽放。瓦斯檢查制度,要求進行礦井瓦斯檢測及監測。瓦斯檢測實際上是指甲烷檢測,主要檢測甲烷在空氣中的體積濃度。使用便攜式瓦斯檢測報警儀,可隨時檢測作業場所的瓦斯濃度,也可使用瓦斯傳感器連續實時地監測瓦斯濃度。煤礦常用的瓦斯檢測儀器,按檢測原理分類有:光學式、催化燃燒式、熱導式、氣敏半導體式等等,可以根據使用場所、測量范圍和測量精度等要求,選擇不同檢測原理的瓦斯檢測儀器。
另外,還可建立礦井瓦斯監測監控系統。這套系統主要由監測終端、監控中心站、通信接口裝置、井下分站、傳感器組成。目前國內在用的礦井瓦斯監測、監控系統有:KJ4、KJ90、KJ95、KJl01、KJP2000、KJ4/KJ2000和KJG2000等監控系統,以及MSNM、WEBGIS等煤礦安全綜合化和數字化網絡監測管理系統。
篇3:預防煤塵爆炸事故措施須知
預防煤塵爆炸事故措施
(一)、井下煤塵災害的預防和治理
1、編制全礦性的年度防治粉塵制度和措施。有關單位嚴格貫徹執行。采掘作業規程必須將防塵措施納入其中。
2、對井上下有粉塵產生的作業地點,應制定防塵措施,有專人負責管理。
3、建立健全礦井防塵、環保領導機構,每月對產塵地點按規定進行粉塵濃度測定,產塵點粉塵濃度達標率要逐年提高。
4、礦井建立完善的防塵灑水管路系統,凈化風流水幕、轉載點噴霧、隔爆水棚等防塵設施要齊全完善,符合公司礦井綜合防塵管理制度要求。
5、采煤機、綜掘機作業時,必須使用內外噴霧灑水降塵,采煤機要使用高壓噴霧泵;綜采工作面移動支架時,必須開啟架間噴霧裝置,并在檢修班做好噴霧設備檢修工作,確保靈敏、可靠。掘進工作面使用除塵風機除塵;對各膠帶輸送機頭進行全封閉降塵。
6、掘進工作面必須采取濕式鉆眼,沖洗井壁巷幫、使用水炮泥、爆破噴霧、裝巖灑水和凈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
7、清洗、清掃粉塵要嚴格按曉南礦2008年《煤塵清洗、清掃計劃》執行,同時應根據季節變化及產塵量相應調整煤塵清洗、清掃周期,確保無粉塵堆積。
8、由安監處組織,機電部門、保安區、救護隊參加每旬對煤塵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并對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
(二)地面主要產塵點(選煤廠)的煤塵災害的預防與治理
1、加強宣傳,使全體職工了解煤塵危害,必須做好防塵工作。
2、當班職工必須清除積塵,做到文明化生產,電纜配電室及時清掃。
3、對煤塵大的地方,增設水管噴霧降塵和設置除塵器除塵。
4、篩分車間,重介車間,煤倉上口、煤塵影響區域,嚴禁吸煙。
5、動火時,必須按動火管理制度執行。
6、保安區定期對煤塵影響區域進行測塵,并上報有關部門。
7、由安監處組織,機電部門、保安區、救護隊參加每旬對煤塵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并對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
8、重介樓、篩分樓、原煤膠帶輸送機、回煤膠帶輸送機等地嚴禁吸煙。
9、各崗位設防火負責人,備有消防火用具,齊全、完好,并對崗位人員進行培訓,保證人人都會使用。
10、選煤廠區內消防火器材要管理好,消防火用具標志明顯,責任明確,不準隨意損壞或丟失消防火器材,固定地點的防火設施不準任何人挪用(除救災滅火外),用過后及時按規定補全。
11、選煤廠機電設備必須達到完好,電纜不老化、不漏電。無明接頭,配電室、變壓器室內無積塵。無雜物、無油污。消防設施齊全。
12、選煤廠對消防設施及器材,經常檢查,發現間題及時整改。
13、礦武保科組織有關部門對選煤廠內的防火情況每周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