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礦供電系統停電事故預防措施

煤礦供電系統停電事故預防措施

2024-07-15 閱讀 6436

①、電氣事故預防措施

井下觸電事故預防措施

為了有效地預防觸電事故的發生,應采取以下觸電事故防范措施:

A、對井下的電氣設備應進行嚴格的科學管理,大型電氣設備必須建立使用和維修檔案,定期地對電氣設備進行技術監測、試驗和維護,并認真做好有關的記錄,作為技術檔案保存。絕不允許設備在低于規定的技術指標下或帶病的情況下運行,以杜絕因設備的損壞而造成的電氣事故所帶來的觸電情況發生。

B、加強對設備絕緣情況的保護和監視,防止因絕緣性能下降或受到損壞而引起的觸電事故。對于必須裸露的導體要求安裝在人體不能觸及的高度以上,以防止人手的直接觸及。

C、電網和設備的電氣連接都必須采用專用的電氣連接頭,電氣連接頭與導體的緊固以及連接情況必須符合高壓電氣設備的技術要求。禁止采用導體之間直接纏繞的連接方法,以防止俗稱“雞爪子’’的不合格連接現象的發生,杜絕因此而造成的相間短路或相地短路的事故發生。

D、井下所有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和構架都必須認真做好保護接地,并定期加以檢查,以確保其對觸電事故的保護功能。

E、井下電網對地的絕緣水平應定期加以監測,確保中性點不接地電網的安全優勢以及防止因相問或相地漏電所產生的觸電事故的發生。

F、對于生產機械的電控設備中,凡是人工手動操作的控制線路,控制電壓均不得高于36V安全電壓。對于手持式電動生產工具的使用電壓不得超過127V,并要求工具的把手對電氣部分必須具有良好的絕緣程度,同時要求在使用前應做絕緣程度的測試,以防止可能產生的觸電危險。

G、由于井下電網的中性點不準接地,因此要求其他向井下供電的發電機也禁止中性點接地,以確保井下電網中性點對地絕緣要求不因其他的供電方式而受到影響。

H、井下各部分的輸電電纜均應加設漏電保護裝置,以便在一旦出現漏電事故時保護裝置能自動地切斷事故電路,防止因此而造成的漏電事故的發生。

I、各種電氣線路、設備在安裝、使用和維護中必須遵循有關的技術規定和管理制度。必須制止那種不經任何請示和批準的擅自改動線路、增減設備容量或負荷量的行為,以防止造成電網的混亂和超載運行的現象,引起電氣事故的發生。

②.電氣維修的注意事項

井下電氣設備的操作、檢修及停送電作業必須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執行,做到安全用電。具體要求如下:

A、電氣設備的檢查、維護、修理和調整工作,必須由專責或臨時指派的電氣維修工進行。高壓電氣設備的修理和調整工作,應有工作票和施工措施。在特殊情況下,采區電工可對變電所內高壓電氣設備進行停送電操作,但不得擅自打開電氣設備進行修理。經維修單位機電主管人員授權者,不受此限。

B、檢修和搬遷井下電氣設備電纜和電線前必須停電;用與電源電壓相適應的驗電器驗電,確認無電后再在三相上掛裝接地線,對電氣設備進行放電,控制設備內部安有放電裝置的不受此限。驗電、接地、放電工作,在煤礦井下應在瓦斯濃度為1.O%以下時進行。所有開關的閉鎖裝置必須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電、防止擅自開蓋操作,開關把手在切斷電源時必須閉鎖,并懸掛“有人工作,不準送電”字樣的警示牌,只有執行這項工作的人員才有權取下此牌送電。

C、部分停電作業應有遮擋。檢修完恢復送電時,應由原操作人員取下標示牌,然后合閘送電。

D、高壓線路倒閘操作時,必須實行操作制度和監護制度;操作人員必須填寫操作票。操作票中必須寫明被操作設備的線路編號及操作順序;嚴禁帶負荷拉開隔離開關的現象發生。

E、操作時,必須有兩人執行,一人操作、一人監護;操作中必須執行檢查和調整結果應記入專用的記錄簿內。檢查和調整中發現的問題,應指派專人限期處理。

F、電氣設備使用的絕緣油的物理、化學性能檢測和電氣耐壓試驗,每年應進行1次,但對操作頻繁的電氣設備使用的絕緣油,應每6個月進行1次耐壓試驗。

油斷路器經3次切斷短路故障后,其絕緣油應加試1次耐壓試驗,并檢查有無游離碳。

不符合標準的絕緣油必須及時處理或更換。油浸電氣設備的絕緣油量應定期檢查,并保持規定油量。更換和試驗礦用設備絕緣油應有記錄。

③.掘進工作面恢復供電時的規定

A、使用局部通風機的掘進工作面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恢復通風前必須檢查瓦斯濃度,只有在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1%和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而且在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內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O.5%,才能開啟局部通風機。

B、在高瓦斯礦井的掘進巷道中,當瓦斯濃度超過1.O%時應切斷掘進巷監護復誦制度,操作人員必須使用試驗合格的絕緣工具,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或站在絕緣臺上。手持式電氣設備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須接觸部分必須有良好絕緣。

C、井下防爆電氣設備的運行、維護和修理工作,必須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項技術要求,失爆設備嚴禁繼續使用。

D、礦井應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對電氣設備和電纜進行檢查、調整。檢查、調整規定見表4—3。道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的電源,當瓦斯濃度小于1.0%時方可恢復供電。

E、在低瓦斯礦井的掘進巷道中,當瓦斯濃度超過1.5%時應切斷掘進巷道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的電源,當瓦斯濃度小于1.O%時方可恢復供電。

F、采用串聯通風的被串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前瓦斯濃度超過O.5%時應切斷被串掘進巷道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當瓦斯濃度小于0.5%時方可恢復供電。

G、井下掘進工作面只有在主局部通風機運行時,方可進行作業。在副局部通風機運行期間,掘進工作面無工作電源。只有恢復主局部通風機運行后,掘進工作面才能恢復供電,實現風電閉鎖。

H、掘進工作面副局部通風機的供電,應直接由變電所(中央或采區變電所)采用專用高壓開關、專用變壓器、專用電纜向副局部通風機供電。主、副局部通風機線路上不得分接其他負荷。

篇2:防止全廠停電事故預防措施范本

1、總則

為了確保我站在全廠停電事故情況下的應急處理,提高應急反應速度和水平,在全廠停電事故發生后,進行有序的處理和恢復生產,真正做到“預防為主、常備不懈”,保證公司財產少受損失,最大限度的保證或早日恢復生產,制定本措施。

我站廠用電為單母線分段,母聯開關連接,兩臺廠用變壓器,互為備自投,一臺接本機10KV母線,另一臺接市電10KV線路,還有一臺柴油發電機接在Ⅱ段母線上。兩臺廠變均無電時,緊急投運柴油發電機。為了確保全廠設備安全運行,防止全廠停電事故的發生,應嚴格執行國電集團《重大事故預防措施》中防止全廠停電措施以及其它有關規定,并針對我廠實際情況重點要求如下:

2、加強與有關部門勾通聯系

2.1做好通信設備的維護工作,保證通信設備的暢通。

2.2加強和市調聯系,確定對外輸電線路的保護定檢工作,保證輸電線路暢通,每基鐵塔的接地電阻符合要求,線路避雷設施良好。

2.3加強與氣象部門聯系,隨時掌握水情、雷電、風級等氣象資料,改變與氣象相適應的電站運行方式,確保廠用電。

3、組織措施

3.1當值值長在全廠停電事故發生情況下,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匯報時要將事故原因、現象及當時所存在的問題匯報清楚,并指派專人紀錄事故現象及報警信號;

3.2現場事故處理指揮由當值值長直接負責,不允許任何人越過值長直接下達操作命令,各級領導、專業人員只能協助、提醒值長,避免事故處理中指揮混亂的現象。

3.3各崗位值班員要認真、嚴肅及時進行事故處理,對各崗位發生的現象、原因及存在的問題向主值班員、值長要匯報清楚,接受命令要清楚,處理事故要果斷、不拖延。

4、保護、自動化的運行保障

4.1.認真貫徹《重慶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調度運行規定》,嚴格執行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運行、操作及事故處理的規定。

4.2.發電機運行中必須投入自動調整勵磁裝置。主保護裝置應完好并正常投運,后備保護可靠并能保證選擇性,任何情況下不得無主保護運行。

4.3.加強系統穩定裝置的定檢工作,防止其拒動、誤動作。

4.4.廠用母線的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堅持定期試驗,確保需要時能自動投入。

4.5.加強單元機組、廠用工作、備用變壓器繼電保護的定檢及維護,確保保護正確動作。

4.6.220KV、400KV系統改為非正常運行方式,應考慮繼電保護方式可靠,并制定相應的技術措施,并在有關工作結束后盡快恢復正常運行方式。

5、設備管理到位

5.1.220KV系統開關201失靈保護應按規定定檢,各開關失靈保護均必須投入運行,并要做好相關工作,確保保護能正確地動作。

5.2.加強220KV、10KV、事故照明及400KV系統的開關設備定期檢查、維護,嚴防開關拒動、誤動擴大事故。

5.3.10KV和400V配電室的門窗應嚴密,防止粉塵和潮氣侵入,屋頂不漏雨、漏水,并采取完善的防止小動物進入的措施,配電裝置應經常清掃,保持清潔干燥。

5.4.對400V重要動力電纜及220V控制電纜,復查其是否采用阻燃電纜,對采用非阻燃型電纜的,檢查其是否采用分層阻燃措施。對電纜溝道的火災報警裝置加強檢查、維護、監視,以防電纜過熱著火時引發全廠停電事故。

6、備用電源的可靠保障技術措施

6.1加強2#備用變壓器維護,確保事故情況下能可靠供電。電源備自投開關選擇方式的檢查,保證備自投開關、壓板投入正確,各備用開關在良好備用。

6.2按規程要求定期對柴油機進行啟動試驗,確認運轉正常,處于良好備用狀態,確保柴油發電機啟動后正常運行。

6.3對UPS(不停電電源裝置)加強維護,及時消除其缺陷,以備在事故情況下UPS電源能夠正常供電。保障監控系統的供電。

7、直流系統

7.1直流系統各級的保險、開關容量應有統一的整定方案,合理配置,保證在事故情況下保險、開關不越級熔斷和跳閘而中斷,保護、操作和事故照明電源等重要電源不會中斷。

7.2做好直流蓄電池的維護管理,按時檢查蓄電池,使其處于完好狀態,并定期對蓄電池進行核對性充、放電及活化。

7.3通信設備的備用直流蓄電池組應加強維護,保持完好并定期試驗,保證事故情況下自動切換,通信暢通。

8、職工隊伍的培訓

8.1加強電氣運行、檢修人員的專業培訓,使其在事故情況下能迅速、準確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縮短恢復電源供電的時間。

8.2制定廠用系統運行方式管理制度,統一規定廠用電系統和發電機組在各種可能情況下的運行方式,明確職責,由值長負責貫徹執行。在特殊情況下需要采取特殊的運行方式時,需經生產廠長批準。

8.3廠用電系統發生故障,備用電源自投不成功時,應檢查有關設備無故障后方可向停用的廠用設備試送電,未經檢查,禁止強送電以防擴大事故。

8.4各運行崗位嚴格執行廠《運行規程》規定,采用正常運行方式,設備系統方式,改變應嚴格調度規定及設備停服役制度。在有關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恢復正常運行方式。合理安排全廠廠用電系統的運行方式,正常運行時由本機帶機組廠用電,防止由于一臺機組失電后造成另一機組廠用電失電。廠用母線改用非正常運行方式時,應考慮繼電保護方式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