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井災變事故避災自救處理措施規程

礦井災變事故避災自救處理措施規程

2024-07-15 閱讀 5782

煤礦生產多為地下作業,因受復雜自然條件影響,在客觀上存在著諸多不安全因素,所以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存在著災變事故的可能性。如經常受到瓦斯、煤塵、水害、火災、以及冒頂等自然災害的威脅。隨著煤礦現代化生產的不斷提高,在生產中機電設備日益增多,機電事故也成為不安全隱患的事故之一。為能貫徹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保障煤礦生產安全和職工的健康,保護國家資源和財產不受損失,確保煤礦生產的正常進行,促進煤炭工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每一個從事礦井生產的工作人員,必須熟知礦井避災自救內容、原則、和災變自救措施。

一、井下避災自救內容

井下避災自救的目的在礦井事故發生初期,現場人員應抓住有利時機及時消滅事故,以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無法消滅事故時,應正確組織自救和撤離災區,以減少人員傷亡。為確保避災自救有效地實施,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每個入井人員都必須熟知以下避災自

救內容:

?(1)熟悉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

?(2)熟悉礦井避災路線和安全出口;

?(3)掌握避災方法,會正確操作使用自救器和自救設施;

?(4)掌握搶救傷員的基本方法及現場急救知識和操作技術。

?二、井下避災自救原則

?井下避災自救應遵守“滅、護、撤、躲、報”五字基本原則。

?(1)滅:是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積極有效地技術措施,將事故消滅在初始階段控制在最小范圍,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傷害和損失。

?(2)護:是指當事故造成作業人員自己所在地點的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增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時,立即進行個人的防護自救措施,佩戴好自救器或用毛巾捂住口鼻安全撤離災區。

?(3)撤:是指災變事故現場不具備搶救事故的條件或可能危及人員安全時,應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選擇最近的安全路線撤離災區。?

(4)躲:是指在短時間內,災變事故現場人員無法安全撤離事故災區時,應迅速進入預先構筑的安全避難硐室或其它安全地點暫時等待救護,也可利用現場的設施構筑臨時避難硐室。

(5)報:是指發生災變事故后,事故現場人員應立即向礦調度報告事故發生的性質、時間、地點、遇險人數及災情等,并同時向可能波及的區域發出警報。

三、發生瓦斯爆炸時的自救措施和緊急處理措施

?1、迅速將實情報告礦調度室,礦調度室按有關程序組織搶險,執行并實施災害處理分區行動計劃。

?2、發生瓦斯爆炸事故后,應迅速切斷區域內的一切非本安型電氣設備電源。

?3、積極組織安全撤退,其一般原則為:

?(1)所有井下工作人員必須熟悉本作業區域的避災路線,在本班班組長和跟班干部(班組長和跟班干部不在時,由有經驗的老工人代理)的組織帶領下撤到安全地點直至地面。

?(2)所有井下工作人員必須會熟練使用自救器,發生事故后可佩戴自救器,迅速撤到新鮮風流中直至地面。

?(3)遇到無法撤退(因退路堵塞或有害氣體含量大)受阻的情況時,應迅速進入預筑或臨時構筑的避災地點等候營救。

(4)在證實確無二次事故可能時,指揮部要及時組織搶險隊伍恢復破壞的巷道和通風設施,以恢復正常通風。

?四、火災的自救及處理計劃

?㈠、井下發生火災時自救措施及處理措施

1、最先發現火災人員,迅速將災情向礦調度室報告。調度室要根據災情召集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滅火。

2、立即組織起來,根據火災性質采取一切可能辦法,力爭在火災初期把明火撲滅,撲滅火災時人員必須站在上風側。

3、當礦井內發生火災時,各隊都必須嚴守紀律,服從指揮,絕不能驚慌失措,擅自行動,要嚴格聽從指揮部的調動。

4、積極組織受火災威脅區域人員的安全撤退。

5、救護隊趕到現場后,應先進行偵察,并搶救遇險人員,迅速探明火區地點、范圍和發生原因,火勢不大時應努力直接滅火,同時切斷火區電源。?

6、井下作業人員必須熟悉本區域避災路線,發現火災無法撲滅時,應佩戴自救器迅速撤離。

7、指揮部根據已探明的火區地點和范圍,確定井下通風方案,防止火災、瓦斯向有人員的巷道蔓延,防止風流倒轉,并組織撤出災區和受威脅區域的人員。

火災發生在進風井口、井筒內、井底車場時,應進行全礦性反風或使用風流短路的措施;火災發生在總回風巷時,應維持原風流方向,將煙氣迅速排出;在掘進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發生火災時,應保持正常通風,必要時適當調整風量,控制火區供風量;機電硐室發生火災時,首先要切斷電源,迅速關閉防火門隔斷火源,減少風量。

8、采區直接滅火無效時,應采取隔絕滅火法封閉火區。

?五、防塵措施

1、綜采工作面必須保證有完好的采煤機內外噴霧、架間噴霧、放煤口噴霧、凈化水幕和轉載點噴霧,并正常使用。

2、煤巷炮掘必須使用水煤電鉆,采用水炮泥,堅持裝煤灑水,轉載點灑水,凈化風流與綜合防塵措施。

3、巖巷炮掘工作面采用濕式鑿巖,使用水炮泥。

4、綜掘工作面要堅持搞好抽出式通風除塵,搞好綜掘機內外噴霧,轉載點灑水滅塵等綜合防塵措施。

5、礦井上、下其它所有轉載點都必須安設灑水管路和噴霧裝置。

6、礦井盤區主要進風巷、回風巷、礦井主要進風巷、回風巷及綜采工作面回風巷,防塵隊都要設置水幕滅塵。

7、堅持個體防塵,接塵人員都要佩戴工業防塵口罩。

8、防塵隊及各采掘隊組要按計劃對所屬范圍內的井巷煤塵定期檢查、清掃和沖刷。

9、防塵隊要準確測定井下空氣中的礦塵濃度,做好半月報和月報工作。

10、各采掘隊組編制作業規程時,必須在規程中明確規定綜合防塵的具體措施,否則不予審批。

11、對井上、下防塵系統,防塵設施,防塵管理制度,防塵效果,指揮部要組織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全面大檢查,發現問題責成專人落實處理。

?12、礦井防塵工作由通風部門牽頭負責。

?六、井下水災自救與處理

?1.當井下某地點發生突然透水事故時,現場工作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并在跟班隊長、班組長或老工人的指揮下,迅速組織搶救,爭取就地解決。首先應盡可能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支護,設法堵住出水口,以免事故擴大。如情況危急,水勢很猛,無法搶救,則應有組織地按規定的避災路線,迅速撤到地面。被堵在獨頭巷道的遇險人員應保持鎮靜,避免體力過度消耗,團結互助等待救援。

?2.調度室接到透水報告后,要立即通知礦正、副值班長、調度室主任、礦領導、集團公司調度室、集團公司領導、礦山救護隊以及有關單位進行搶救。

?3.透水后,井下排水設備必須啟動排水,水泵司機和維護工人必須高度負責,堅守崗位,精心看管和維護排水設備,要保護排水設備不被淹沒。

?4.透水事故發生后,指揮部必須準確核查井下工作人員,如果發現有人被堵于井下,則首先制定營救人員的措施,并且判斷人員可能的躲避地點,采取一切措施進行搶救。

?5.透水事故發生后,應首先將出水水源調查清楚,然后組織力量和排水設備進行排水。如果水源補給量特別大,強力排水不能湊效,則應先堵住涌水通道截住補給水源,然后再排水。排水時指揮部要制訂專門的安全措施。

?6.發生透水事故后,應立即切斷被水淹沒的設備的電源,出現瓦斯超限后也必須立即切斷超限區域內的所有電源,采取措施后方可恢復送電。

7.為防止二次透水,地測隊必須派人到現場進行詳細觀察觀測,發現問題要匯報有關單位及時處理。

8.礦井發生水災事故后,主井泵房應加大排水力度,必要時關閉中央泵房防水閘門。

七、頂板事故的預防與處理

發生冒頂時的處理措施

?1.當采掘工作面發生冒頂事故后,首先將人員撤離危險區域,并向調度室匯報,通知有關領導。

2.發生冒頂事故后,班長應立即點清人數,發現有人被埋、壓、堵時,要盡快探明冒頂區的范圍和被埋、壓、堵截的人數及位置,積極組織搶救。?

3.發生冒頂事故后,要對冒頂區電纜、設備及有可能發生瓦斯超限的區域進行停電。

4.積極恢復冒頂區的正常通風,如一時不能恢復時,可利用水管、壓風管等對被壓、埋、堵截的人員輸送新鮮空氣,并派專人檢查該處的氧氣濃度和有害氣體濃度。

5.在處理冒頂事故時,應先由外向里加固冒頂周圍的支護,消除進出口的堵塞物,盡快接近堵人部位進行搶救,必要時可以開掘通向遇險人員的專用巷道。

6.遇有大塊巖石威脅遇險人員時,可使用千斤頂等工具移動巖塊,但盡量避免破壞冒頂巖石的堆積狀態,清理矸石時要小心使用工具,以免傷害受傷遇險人員。?

7.處理大面積冒頂事故時,必須及時制訂專門的安全技術措施。

?

篇2:礦井災變事故避災自救處理措施規程

煤礦生產多為地下作業,因受復雜自然條件影響,在客觀上存在著諸多不安全因素,所以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存在著災變事故的可能性。如經常受到瓦斯、煤塵、水害、火災、以及冒頂等自然災害的威脅。隨著煤礦現代化生產的不斷提高,在生產中機電設備日益增多,機電事故也成為不安全隱患的事故之一。為能貫徹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保障煤礦生產安全和職工的健康,保護國家資源和財產不受損失,確保煤礦生產的正常進行,促進煤炭工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每一個從事礦井生產的工作人員,必須熟知礦井避災自救內容、原則、和災變自救措施。

一、井下避災自救內容

井下避災自救的目的在礦井事故發生初期,現場人員應抓住有利時機及時消滅事故,以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無法消滅事故時,應正確組織自救和撤離災區,以減少人員傷亡。為確保避災自救有效地實施,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每個入井人員都必須熟知以下避災自

救內容:

?(1)熟悉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

?(2)熟悉礦井避災路線和安全出口;

?(3)掌握避災方法,會正確操作使用自救器和自救設施;

?(4)掌握搶救傷員的基本方法及現場急救知識和操作技術。

?二、井下避災自救原則

?井下避災自救應遵守“滅、護、撤、躲、報”五字基本原則。

?(1)滅:是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積極有效地技術措施,將事故消滅在初始階段控制在最小范圍,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傷害和損失。

?(2)護:是指當事故造成作業人員自己所在地點的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增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時,立即進行個人的防護自救措施,佩戴好自救器或用毛巾捂住口鼻安全撤離災區。

?(3)撤:是指災變事故現場不具備搶救事故的條件或可能危及人員安全時,應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選擇最近的安全路線撤離災區。?

(4)躲:是指在短時間內,災變事故現場人員無法安全撤離事故災區時,應迅速進入預先構筑的安全避難硐室或其它安全地點暫時等待救護,也可利用現場的設施構筑臨時避難硐室。

(5)報:是指發生災變事故后,事故現場人員應立即向礦調度報告事故發生的性質、時間、地點、遇險人數及災情等,并同時向可能波及的區域發出警報。

三、發生瓦斯爆炸時的自救措施和緊急處理措施

?1、迅速將實情報告礦調度室,礦調度室按有關程序組織搶險,執行并實施災害處理分區行動計劃。

?2、發生瓦斯爆炸事故后,應迅速切斷區域內的一切非本安型電氣設備電源。

?3、積極組織安全撤退,其一般原則為:

?(1)所有井下工作人員必須熟悉本作業區域的避災路線,在本班班組長和跟班干部(班組長和跟班干部不在時,由有經驗的老工人代理)的組織帶領下撤到安全地點直至地面。

?(2)所有井下工作人員必須會熟練使用自救器,發生事故后可佩戴自救器,迅速撤到新鮮風流中直至地面。

?(3)遇到無法撤退(因退路堵塞或有害氣體含量大)受阻的情況時,應迅速進入預筑或臨時構筑的避災地點等候營救。

(4)在證實確無二次事故可能時,指揮部要及時組織搶險隊伍恢復破壞的巷道和通風設施,以恢復正常通風。

?四、火災的自救及處理計劃

?㈠、井下發生火災時自救措施及處理措施

1、最先發現火災人員,迅速將災情向礦調度室報告。調度室要根據災情召集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滅火。

2、立即組織起來,根據火災性質采取一切可能辦法,力爭在火災初期把明火撲滅,撲滅火災時人員必須站在上風側。

3、當礦井內發生火災時,各隊都必須嚴守紀律,服從指揮,絕不能驚慌失措,擅自行動,要嚴格聽從指揮部的調動。

4、積極組織受火災威脅區域人員的安全撤退。

5、救護隊趕到現場后,應先進行偵察,并搶救遇險人員,迅速探明火區地點、范圍和發生原因,火勢不大時應努力直接滅火,同時切斷火區電源。?

6、井下作業人員必須熟悉本區域避災路線,發現火災無法撲滅時,應佩戴自救器迅速撤離。

7、指揮部根據已探明的火區地點和范圍,確定井下通風方案,防止火災、瓦斯向有人員的巷道蔓延,防止風流倒轉,并組織撤出災區和受威脅區域的人員。

火災發生在進風井口、井筒內、井底車場時,應進行全礦性反風或使用風流短路的措施;火災發生在總回風巷時,應維持原風流方向,將煙氣迅速排出;在掘進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發生火災時,應保持正常通風,必要時適當調整風量,控制火區供風量;機電硐室發生火災時,首先要切斷電源,迅速關閉防火門隔斷火源,減少風量。

8、采區直接滅火無效時,應采取隔絕滅火法封閉火區。

?五、防塵措施

1、綜采工作面必須保證有完好的采煤機內外噴霧、架間噴霧、放煤口噴霧、凈化水幕和轉載點噴霧,并正常使用。

2、煤巷炮掘必須使用水煤電鉆,采用水炮泥,堅持裝煤灑水,轉載點灑水,凈化風流與綜合防塵措施。

3、巖巷炮掘工作面采用濕式鑿巖,使用水炮泥。

4、綜掘工作面要堅持搞好抽出式通風除塵,搞好綜掘機內外噴霧,轉載點灑水滅塵等綜合防塵措施。

5、礦井上、下其它所有轉載點都必須安設灑水管路和噴霧裝置。

6、礦井盤區主要進風巷、回風巷、礦井主要進風巷、回風巷及綜采工作面回風巷,防塵隊都要設置水幕滅塵。

7、堅持個體防塵,接塵人員都要佩戴工業防塵口罩。

8、防塵隊及各采掘隊組要按計劃對所屬范圍內的井巷煤塵定期檢查、清掃和沖刷。

9、防塵隊要準確測定井下空氣中的礦塵濃度,做好半月報和月報工作。

10、各采掘隊組編制作業規程時,必須在規程中明確規定綜合防塵的具體措施,否則不予審批。

11、對井上、下防塵系統,防塵設施,防塵管理制度,防塵效果,指揮部要組織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全面大檢查,發現問題責成專人落實處理。

?12、礦井防塵工作由通風部門牽頭負責。

?六、井下水災自救與處理

?1.當井下某地點發生突然透水事故時,現場工作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并在跟班隊長、班組長或老工人的指揮下,迅速組織搶救,爭取就地解決。首先應盡可能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支護,設法堵住出水口,以免事故擴大。如情況危急,水勢很猛,無法搶救,則應有組織地按規定的避災路線,迅速撤到地面。被堵在獨頭巷道的遇險人員應保持鎮靜,避免體力過度消耗,團結互助等待救援。

?2.調度室接到透水報告后,要立即通知礦正、副值班長、調度室主任、礦領導、集團公司調度室、集團公司領導、礦山救護隊以及有關單位進行搶救。

?3.透水后,井下排水設備必須啟動排水,水泵司機和維護工人必須高度負責,堅守崗位,精心看管和維護排水設備,要保護排水設備不被淹沒。

?4.透水事故發生后,指揮部必須準確核查井下工作人員,如果發現有人被堵于井下,則首先制定營救人員的措施,并且判斷人員可能的躲避地點,采取一切措施進行搶救。

?5.透水事故發生后,應首先將出水水源調查清楚,然后組織力量和排水設備進行排水。如果水源補給量特別大,強力排水不能湊效,則應先堵住涌水通道截住補給水源,然后再排水。排水時指揮部要制訂專門的安全措施。

?6.發生透水事故后,應立即切斷被水淹沒的設備的電源,出現瓦斯超限后也必須立即切斷超限區域內的所有電源,采取措施后方可恢復送電。

7.為防止二次透水,地測隊必須派人到現場進行詳細觀察觀測,發現問題要匯報有關單位及時處理。

8.礦井發生水災事故后,主井泵房應加大排水力度,必要時關閉中央泵房防水閘門。

七、頂板事故的預防與處理

發生冒頂時的處理措施

?1.當采掘工作面發生冒頂事故后,首先將人員撤離危險區域,并向調度室匯報,通知有關領導。

2.發生冒頂事故后,班長應立即點清人數,發現有人被埋、壓、堵時,要盡快探明冒頂區的范圍和被埋、壓、堵截的人數及位置,積極組織搶救。?

3.發生冒頂事故后,要對冒頂區電纜、設備及有可能發生瓦斯超限的區域進行停電。

4.積極恢復冒頂區的正常通風,如一時不能恢復時,可利用水管、壓風管等對被壓、埋、堵截的人員輸送新鮮空氣,并派專人檢查該處的氧氣濃度和有害氣體濃度。

5.在處理冒頂事故時,應先由外向里加固冒頂周圍的支護,消除進出口的堵塞物,盡快接近堵人部位進行搶救,必要時可以開掘通向遇險人員的專用巷道。

6.遇有大塊巖石威脅遇險人員時,可使用千斤頂等工具移動巖塊,但盡量避免破壞冒頂巖石的堆積狀態,清理矸石時要小心使用工具,以免傷害受傷遇險人員。?

7.處理大面積冒頂事故時,必須及時制訂專門的安全技術措施。

?

篇3:紅十字會自救互救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內容介紹

1)活動名稱:沙頭角中學紅十字會講座

2)活動目的:為了增長我校各師生自救互救知識。

3)活動地點:多功能室

4)活動面向人群:初一,二,高一,二各班兩人。或以上。『人數控制在50人左右』

5)活動形式:講座和相關演習活動。

6)活動時間:20**年6月8日班會課

二、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宣傳階段20**年6月1日-7日

以海報和全校班長會議等形式做好本次活動的宣傳工作。『初三,高三除外』

第二階段:活動籌備階段

1)印刷相關資料,并在活動那天派放。

2)活動當天中午都本部門的人員清理現場并處理相關事理。將多功能是的桌椅圍繞多功能室擺放。中間則空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