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突預測工崗位危害因素辨識防范措施

防突預測工崗位危害因素辨識防范措施

2024-07-15 閱讀 9521

1、不認真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可能造成頂幫掉矸傷人;防范措施:執行好敲幫問頂制度,確保作業環境安全。必須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掘進工作面進行預測前作業隊將工作面安全防護到位;預測中密切觀察巷道頂板狀況,發現頂板掉渣、壓力增大等有片幫、冒頂危險時,立即停止作業,人員撤出危險區,并專人處理后方可作業。

2、打眼過程中瓦斯增大,可能造成瓦斯超限作業引起爆炸;防范措施:發現煤層內有連續小煤炮聲響或有大量瓦斯涌出時,嚴禁打眼作業。工作面風流中瓦斯達到1%時,嚴禁打眼作業。

3、打眼透水、透老空,可能造成造成事故傷人;防范措施:認真學習規程,了解施工巷道的用途及水文地質情況,并熟知透水預兆,掌握打眼過程中的變化,遇透水或透老空征兆時立即停止打眼。

4、打眼時袖口、領口、衣角外漏,戴手套,可能造成衣物被纏住傷人;防范措施:打眼人員嚴禁戴手套操作,必須扎緊袖口褲管,扣好衣扣,圍巾必須系在上衣內。

5、打眼角度不對、橫向加壓,可能造成斷釬傷人;防范措施:鉆眼設備要垂直煤壁,切忌多人頂推,施加橫向力。突出預測打鉆和打超前鉆孔時,施工人員應站在鉆孔孔口兩側,不得站在鉆孔孔口正后方及鉆孔延長線上,嚴禁面對鉆孔孔口觀察鉆進情況,以免發生鉆孔噴孔傷人;

5、接頭不牢固,可能造成高壓風傷人、接頭脫落傷人;防范措施:啟動打眼設備前,要認真檢查供壓風管連接情況,U型卡插緊,供壓風管路必須用U型卡扎牢固并連接在一起。打鉆作業時必須使用護身板,永久性支護要緊跟迎頭,嚴禁空幫空頂作業。

篇2:職業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識評價控制程序

1.目的

識別本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影響職業健康安全的危險源,評價風險因素,從而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并在新問題出現或其他情況時對其進行更新和持續改進。

2.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生產、經營、管理活動過程中的危險源識別、風險評價及更新。

3.定義

危害辨識:辨識危害的存在并確定其性質的過程。

風險評價:評價風險程度并確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圍的全過程。

4.職責

4.1辦公室、生產部負責組織公司各部門進行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識、評價與更新工作。

4.2其他部門按照程序要求辨識本部門的職業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并進行初步評價。

4.3相關部門負責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處置。

5.管理規則及流程

5.1職業安全健康危害辨識評估和控制

5.1.1按職責分工,成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委員會,對存在的職業安全健康危害進行辨識與評價。

5.1.2危害因素辨識的范圍必須覆蓋公司的生產作業活動全過程。

5.1.3辨識依據

1)國家、政府各部委頒布的政策、法規、標準、規定、條例等;

2)當地的地方法規、標準、規定、條例等;

3)認證機構和檢驗檢測機構的檢測及認證結果或反饋的信息。

5.1.4危害因素的辨識方法

1)直觀經驗法:a.對照、經驗法、b.類比方法。

2)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各部門根據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委員會的要求,對本部門內生產作業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分析、判斷,找出可能對職業安全健康不利影響的各類危害因素。

5.1.5評價依據:

1)國家和政府的法律法規、行業協會的規定;

2)職業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影響的范圍、嚴重程度、頻次;

3)職業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對社會影響和經濟影響的程度;

4)職業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對公司發展的影響程度;

5)社會、員工、投資方對職業安全健康的要求。

5.1.6評價方法

1)由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委員會組織對潛在的危害因素進行評審;

2)職業安全健康風險評價采用“風險評價指數矩陣法”。

3)風險分類:不可接受的風險稱為重大風險,不希望有的風險稱為重要風險。

4)評價結果應形成《各崗位安全及職業危害風險評估報告》。

5)根據風險程度及公司能力和發展規劃,制訂相關的糾正或預防措施。

5.1.7當發生以下情況時,須對職業安全健康危害因素重新進行辨識與評價

1)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變更和增加時;

2)發生重大職業安全健康和環境污染事故后;

3)采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時;

4)第三方審核或監測提出新的要求時。

5.1.8風險控制措施

1)不需要評審即可接受的風險: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記錄;

2)有條件接受的風險:通過評審決定是否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如需要,應考慮投資效果更佳的解決方案或不增加額外成本的改進措施。同時,需要通過監測來確??刂拼胧┑靡跃S持。

3)不希望有的風險:應努力降低風險,仔細測定并限定預防成本,并應在規定時間期限內實施措施減少風險。在該風險與嚴重事故后果相關的場合,進行進一步的評價,以確定是否需要改進的長遠控制措施和當前簡易可靠的控制措施;

4)不可接受的風險:直至風險降低后才能開始工作。

1.相關文件

《現場安全與個人防護用品的選擇和使用管理程序》

2.表單

《各崗位安全及職業危害風險評估》

篇3:職業健康危害因素辨識評價制度

根據本項目工程內容、參考相近項目職業健康危害情況,按照集團公司項目管理標準要求,根據南寧軌道交通有限責任公司對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要求,項目部安全總監督導、安質部組織施工技術部、物資設備部、綜合部等部門相關人員對本工程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辨識與評價,匯總成表。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據此清單實施相應的防范控制措施及相應職業健康安全交底,確保項目部職業健康安全受控,安全目標順利實現。

一、按導致職業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類

20**年衛生部頒布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中將職業病危害因素分為十大類:

1、粉塵類;2、放射性物質類(電離輻射);3、化學物質類;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導致職業性皮膚病的危害因素;7、導致職業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導致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職業性腫瘤的職業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職業病危害因素

二、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分析原則

1、識別要全面;2、分析要主次分明、重點突出;3、評價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4、同時要明確分布范圍及危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