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頂板事故防治措施

頂板事故防治措施

2024-07-15 閱讀 4409

為科學有效地防治采煤工作面、煤巷掘進工作面、巖巷掘進工作面、巷修工作面片幫、冒頂等頂板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減輕事故損失,防止事故擴大,制定本措施。

一、采煤工作面頂板事故防治措施

1、?采煤工作面過斷層、破碎帶、褶曲地帶或過老空、老巷時,地質條件發生變化時地測部門必須及時發出預報,施工單位針對作業現場情況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2、?采煤工作面老頂初次來壓或周期來壓時,生產單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如木垛、傾向抬棚、加強點柱等。

3、?回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放結束頂,必須制訂專項措施。特殊支護齊全,備用支護材料足夠,嚴格按措施作業。

4、?采掘工作面要嚴格執行敲邦問頂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采煤工作面必須按要求進行支護,支護及時,棚距符合規定,邦頂背牢背實。

6、?頂層采煤工作面因地質條件變化必須留頂煤時,必須制定專項措施。

7、?頂板(或頂煤)破碎、空頂或流煤流矸必須及時處理,局部空頂處及時填料接頂或絞架接頂,防止隱患擴大造成頂板事故。

8、?回采工作面不得采用混合支護,支柱要升緊打牢,折梁斷柱、失效支柱必須及時更換,防止支護失效引發頂板事故。

9、?采煤工作面炮眼布置嚴格執行爆破說明書,炮眼深度、角度、裝藥量、眼距必須符合作業規程規定。

10、?回采工作面移溜卸柱長度嚴禁超過作業規程規定,防止移溜卸柱長度超過規定造成支護強度下降引發頂板事故。

11、?采掘工作面鋪網必須按要求頂邦罩嚴,逐扣連網。

12、?回采工作面泵站壓力符合作業規程要求,單體柱要堅持二次注液。

13、?采煤工作面煤壁端面距嚴禁超過作業規程規定。炮采、炮放采煤工作面片幫超過300mm必須及時掛網導棚頂緊煤壁或進行臨時支護,防止片幫擴大,綜放采煤工作面及時打開伸縮梁進行超前支護,片邦超過600mm,必須進行正式支護,頂板空頂處要填料接頂或絞架接頂。

14、?炮采放頂煤工作面傾角超過15。時工作面必須打傾向抬棚。

15、?工作面單體支柱必須使用防倒設施。

16、?采煤工作面上機頭與上順槽不得出現臺階,防止支柱蹬空。

17、?絞車運行前檢查四壓兩戧及基礎完好情況,防止絞車老柱不合格不牢固頂翻棚。

18、?傾斜巷道正確使用防跑車裝置,防止巷道跑車撞翻棚引發頂板事故。

19、?搬運、起吊設備嚴格按措施作業,防止搬運、起吊設備吊掛不當引發頂板事故。

20、?發現冒頂預兆要及時撤出周圍人員,采取措施處理后方可恢復工作;發現冒頂預兆又無法及時處理時,現場全部人員要迅速撤到安全地點,并及時通知礦調度室,以便安排處理,特殊情況無法及時撤退時,人員應靠緊煤壁或木垛避險,并防止煤巖片幫傷人;冒頂主要預兆有:頂板響聲;頂板掉碴;煤巖片邦增大;頂板出現裂縫;頂板松動脫層;流煤流矸;有害氣體和淋水增大等。

21、?處理冒頂前,工作人員及時備齊材料,認真執行敲邦問頂制度,找頂時,人員必須站在安全地點,用長把工具處理,防止煤矸掉落傷人;敲邦問頂后,作業人員要根據現場情況,采用長度、高度合適的材料架棚處理,或錨網噴處理。一般情況下,木棚棚距600mm,工字鋼棚棚距700mm,架棚后必須背好幫頂,木柱腿用拉桿連接,頂板空頂處必須絞架接頂或填實木料接頂;錨網噴處理時,錨桿間排距不超過700mm,托板緊貼巖面,錨桿打到實體中,掛網必須罩嚴處理區域,噴漿必須噴嚴噴實,厚度不少于100mm。冒頂處理后要將材料、雜物、煤矸清理裝車運走,保證通風行人暢通。

22、?處理冒頂事故,至少兩人現場作業,并有專人觀頂,較大頂板事故必須有隊長、班長或礦領導現場指揮,檢查、維護好事故地點附近的支護,保證暢通、安全的退路。

23、?冒頂區域必須加強有害氣體的檢查,保證通風暢通,有害氣體不超限。

二、煤巷掘進工作面頂板事故防治措施

1、?每班次進窩頭時,必須首先進行敲幫問頂,及時找掉活矸活煤,施工中注意觀察,及時處理頂幫隱患。若頂板存在偽頂或離層必須先找掉活矸,找到直接頂后,再進行支護。

2、?處理頂板事故,至少兩人現場作業,并有專人觀頂。

3、?打順幫眼時,兩幫要預留不小于300mm預留量,防止片幫,空幫。

4、?架棚時,頂幫必須背實、背牢,空頂或變坡點架棚時必須絞架接頂。

5、?錨網支護打眼前,先進行臨時支護,并進行敲幫問頂,消除頂部隱患,操作者要站在安全完好頂板下施工。

6、?錨網巷道錨桿嚴禁穿皮,安裝樹脂每孔不少于兩卷,托板、網、梯子梁緊貼巖、煤面,頂板錨桿錨固力不小于70KN,幫錨桿固力不小于40KN。

7、?錨網支護巷道每100米安裝一個頂板離層儀,經常觀察頂板變化情況,出現問題及時處理。

8、?質量驗收科每旬對錨網支護巷道錨桿進行一次拉拔實驗,在井下作錨固力試驗時,必須有安全措施。

9、?堅持巷道維修制度,失效錨桿及時補打,頂板離層或破碎時要打加強點柱,架棚巷道壓力大,原支架變形時,要套棚加強支護。

10、?工字鋼棚臨時支護選用2根3米長Ⅱ型梁配合金屬卡卡作為臨時支護,4根內注式單體柱或外注式單體柱配合手動泵備用。每次放炮順過幫后,前移臨時支護,使兩根Ⅱ型梁梁端抵住煤墻,然后逐棚把臨時支護打死背牢,再上工字鋼梁,背好頂,控制好頂板,然后栽腿背幫,打加強點柱。

11、?掘進頭必須堅持使用臨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工字鋼棚窩頭10米必須打加強點柱,每棚兩根,采用φ180mm×2400mm的木料,架棚巷道最大控頂距0.8m;頂板錨網支護巷道采用隨掘隨錨,錨網支護打眼前,先采用φ180mm×2400mm的木料進行臨時支護,最大控頂距1.4--1.6米,遇斷層或頂板碎松軟,必須縮小控頂距,逐排或逐棚支護過斷層或頂板破碎松軟,縮小控頂距。

12、?堅持巷道維制度,后路不合格的工字鋼棚及時更換修整,爆破崩倒、崩壞的支架必需先進行修復,之后方可進入工作面作業。修復支架是必須先檢查頂、幫,并由外向里逐架進行修理。

13、?過斷層或地質變化造成巷道超高時,架棚巷道要絞架接頂。

14、?巷道拐彎開口要搞好成形,加強支護,空幫處必須背實,在開口位置必須架設牢固的明暗雙抬棚,空幫空頂處必須背實剎牢。

15、?凡過斷層或其它地質變化時,地測部門必須提前20米發出書面預報,以便施工單位采取切實可行頂板管理措施。

16、?架棚巷道頂幫必須背實背牢,巷道壓力大,原支架變形時,要套棚加強支護。

17、?掘進放炮后,施工人員必須站在頂板完好的支架下用手鎬配合尖釬進行刷頂,并打木點柱臨時支護進行護頂。

18、?為保證巷道支護質量,U型鋼搭接處嚴禁使用單卡纜。

19、?因受地壓影響,卡纜螺絲必須由專人負責,每一個圓班要對螺絲緊固一次,提高U型棚支架支護質量。

20、?更換巷道支護時,在拆除原有支護前應先加固臨近支護,拆除原有支護后,必要時還應采取臨時支護措施。在傾斜巷道中,必須有防止矸石、物料和支架歪道的安全措施。

21、?料場必須準備一定數量的荊釬、背木、大笆及板料等以備出現頂板事故時急用。

22、?區隊值班干部在每班派班時,要將掘進工作面的現場情況及采取的必要措施向全體職工貫徹,跟班干部要現場落實。

三、巖巷掘進工作面頂板事故防治措施

1、?巖巷掘進工作面在巖石整體性較好,強度在中等以上時,采取打管縫錨桿進行臨時支護。

2、?在軟巖或巖石破碎的情況下,采取噴30~50mm厚的噴射砼進行支護。

3、?進行臨時支護前,必須由班組長用釬子或洋鎬等工具,由外向里敲幫問頂,至少兩人現場作業,并有專人觀頂,找掉頂幫活矸,確認無問題后,開始臨時支護。

4、?臨時支護長度:不得超過1.5M。

5、?施工中注意觀察,及時處理頂幫隱患。若頂板存在偽頂或離層必須先找掉活矸,找到直接頂后,再進行支護,堅持使用臨時支護,不準空頂作業。

6、?質量驗收科每旬對錨網支護巷道錨桿進行一次拉拔實驗,在井下作錨固力試驗時,必須有安全措施。

7、?過斷層、破碎帶、褶曲地帶或過老空、老巷時,地質條件發生變化時地測部門必須及時發出預報,施工單位針對作業現場情況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8、?更換巷道支護時,在拆除原有支護前應先加固臨近支護,拆除原有支護后,必要時還應采取臨時支護措施。在傾斜巷道中,必須有防止干事、物料和支架歪道的安全措施。

9、?料場必須準備足夠數量的荊釬、背木、大笆及木料等以備出現頂板事故時急用。

10、?巖石破碎,嚴禁放大炮,并減少控頂距離,適當縮小錨桿間排距。

11、?打眼要掌握好角度,嚴格控制裝藥量,放炮前檢查巷道支護情況。

12、?開口放小炮,減少裝藥量,一次放炮距離不超過1米。

13、?嚴禁錨桿穿皮,錨桿間排距不得超寬。

14、?巖石比較軟時,放炮后,先進行初噴,及時封閉巖石,防止風化脫落。

15、?巖石破碎,嚴禁放大炮,并減少控頂距離,適當縮小錨桿間排距。

四、巷修工作面頂板事故防治措施

1、?凡巷修作業的地點,無論工作量大小都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明確施工地點、工程量、質量標準,沒有措施不準施工。

2、?更換巷道支護時必須堅持先架后去的原則,在拆除原有支護前應先加固臨近支護,然后架新支護,再拆除原有支護。在傾斜巷道中,必須有防止矸石、物料和支架歪道的安全措施。

3、?巷修隊主要領導和業務科室的分管人員要經常對主要巷道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安排處理,發現有頂板危險的巷道要及時派人整修,對有脫皮掉渣的巷道要及時進行找頂。

4、?維修巷道要對支護形式、支護規格、支護材料進行計算,并要求符合有關規定,要確保支護質量。

5、?同一條巷道維修時,原則上只準從一頭向另一頭獨頭維修,特殊情況下需要兩攤同時作業時,間隔不少于50米。

6、?巷道維修時,要先維護好后路,歪扭棚及時整修,然后方可進入作業。修復支架是必須先檢查頂、幫,并由外向里逐架進行整修。

7、?巷道維修棚距必須符合規定,邦頂背牢背實,防止二次頂板事故。

8、?巷道維修支護迎山合適,每6-8。迎山1。,嚴禁退山。

9、?巷道維修時,至少兩人現場作業,并有專人觀頂。

10、?巷道維修地點附近必須準備足夠數量的荊釬、背木、大笆及木料等以備出現頂板事故時急用。

11、?要加大巷修投出,要保證有足夠的巷修隊伍。

12、?處理冒頂前,工作人員及時備齊材料,認真執行敲邦問頂制度,找頂時,人員必須站在安全地點,用長把工具處理,防止煤矸掉落傷人;敲邦問頂后,作業人員要根據現場情況,采用長度、高度合適的材料架棚處理,或錨網噴處理。一般情況下,木棚棚距600mm,工字鋼棚棚距700mm,架棚后必須背好幫頂,木柱腿用拉桿連接,頂板空頂處必須絞架接頂或填實木料接頂;錨網噴處理時,錨桿間排距不超過700mm,托板緊貼巖面,錨桿打到實體中,掛網必須罩嚴處理區域,噴漿必須噴嚴噴實,厚度不少于100mm。冒頂處理后要將材料、雜物、煤矸清理裝車運走,保證通風行人暢通。

13、?處理冒頂事故,至少兩人現場作業,并有專人觀頂,較大頂板事故必須有隊長、班長或礦領導現場指揮,檢查、維護好事故地點附近的支護,保證暢通、安全的退路。

14、?巷道維修地點在維修前必須使用臨時支護,并根據不同情況對維修地點附近原支護進行加強支護,要在施工措施中明確臨時支護、加強支護方式及數量。

15、?巷修頭面局部空頂距離不超過1米,否則必須采取其它支護措施。

篇2:高瓦斯礦井堅硬頂板控制瓦期防治措施

雙鴨山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東保衛礦是高瓦斯礦井,該礦一采區左部41層頂板堅硬,周期來壓明顯,采面初次放頂及周期來壓期間頂板管理相當困難,伴有采空區大量的瓦斯涌出,增加了采面安全管理的難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進行了專項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保證了采面的安全生產。

1采區概況

東保衛礦一采區位于井田東翼,以—200m水平為界上下山布置,上至煤層露頭,下至—370m水平。東西走向長度1200m,共有36、41兩個主采煤層,煤層厚度1.7~1.9m,煤層傾角7°~31°,平均20°。煤層發育穩定,地質構造中度復雜,頂板均為灰色細砂巖,底板均為灰色中砂巖。

一采區左部瓦斯含量較高,絕對瓦斯涌出量為4.8m3/min,工作面瓦斯量的大小與采空區活動有關。41層直接頂為III類穩定頂板,老頂為III級頂板,老頂來壓強烈,周期來壓嚴重。老頂初次來壓及周期來壓期間采空區瓦斯大量涌出,初次放頂時最高瓦斯涌出濃度達10%,周期來壓時最高瓦斯涌出濃度達9%。

2初次來壓及周期來壓期間瓦斯涌出機理及規律

在老頂巖層尚未斷裂時,整個已采區由四周的煤柱支撐,頂板下沉量不大,隨著工作而向前推進,頂板懸露面積逐漸加大,頂板壓力增加,四周煤體逐漸被壓酥、壓裂,煤體里釋放出大量的瓦斯。由于風流是沿工作面弧形流動的,靠工作面一側風流速度大,到工作面四、五排支柱時風流速度逐漸減小,到采空區時風流速度極小,采空區內無風或微風,沖淡不了瓦斯,采空區上部和里部就成為瓦斯聚集的倉庫。

老頂的壓力通過直接頂作用于支架上,支架的支撐力通過直接頂對老頂進行控制。當老頂將要斷裂、垮落前,采空區上方老頂彎曲下沉,煤壁內的支承壓力達到最大,此強大的支承壓力使直接頂及煤壁被剪切破壞。老頂懸露面積達到極限時,老頂斷裂、垮落。垮落的直接頂及老頂擠占了采空區內瓦斯的存在空間,大量的瓦斯被擠出采空區,進入上隅角,導致初次來壓期間采空區瓦斯大量涌出。

隨工作面繼續推進,老頂初次斷裂后裂隙帶巖石應力按照“穩定——失穩——再穩定”的變化規律,形成了周期來壓。周期來壓時,垮落的巖塊同樣擠占瓦斯的存在空間,使采空區瓦斯周期性地大量涌出。

3初次放頂及周期來壓的對策

一采區41層—270m左面第一次放頂,經歷了1個月的時間,工作面上頭推進71m,下頭推進65m,放頂面積較大,初次放頂十分困難。該面周期來壓步距17~25m,周期來壓時局部頂板沿煤壁切斷,對工作面支護的破壞十分嚴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

(1)合理設計采場支護,使采場支護具有足夠的初撐力、工作阻力和可縮量。工作面選用單體液壓支柱4~5排管理控制頂板,并保證有5%的備用支柱。初次放頂及周期來壓期間,在軟幫第一排上打設一排戧柱加強支護,防止推掌子。上下端頭使用4對八根長鋼梁支護,交替邁步前移。

(2)根據采面現場實際,決定放頂形式。一采區41層—270m左面偽斜布置,初次放頂時采取調采方式,上端頭調采,使上半部頂板先冒下來,依次逐段放頂。調采方法為扇形調采,即工作面溜子頭不動,調溜子尾。調采時采用3短1長或4短1長的進刀方式。工作面每次推進一個整循環都要把煤壁采直,防止工作面煤壁出現“大肚子”彎。調采的同時打設信號頂子,用來觀察頂板壓力情況。信號頂子用直徑16cm的圓木制作,中部砍5cm深的缺口。工作面推進6m后開始打設信號頂子,柱距30m,每隔7個循環打設一次,信號頂子不回撤。調采時必須注意,工作面調正后立即停止調采恢復正常推進,工作面不能調成里偽,防止上部頂板垮落到下部支柱上造成推垮型冒頂事故。結果工作面上部推進74m后上部頂板沿走向先冒落40m,頂板壓力得到有效釋放,實現了預期的放頂效果。

(3)加強現場管理,確保工程質量。礦成立初次放頂及周期來壓領導小組,由生產礦長擔任組長,總工程師擔任副組長,生產科長、采煤工程師、采煤區區長、生產副區長、采煤區技術員、采煤段長、副段長任主要成員。負責跟班檢查采面工程質量,出現質量問題及時監督整改;發現漏液、卸液單體支柱及時組織升井維修并及時補充不足部分;觀察信號頂子及硬幫煤壁出現的來壓預兆,提出初次來壓及周期來壓預報,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補充制定針對性安全技術措施;遇到險情及時組織作業人員撤出,確保初次放頂及周期來壓期間安全生產。

(4)加強回柱放頂管理,防止回柱傷人事故。初次放頂及周期來壓期間回柱十分困難,回柱放頂時始終堅持兩人一組作業,實現兩人聯保。一人回撤,一人觀察頂板,嚴禁單人冒險作業。回柱時,作業人員必須站在被撤支柱的斜上方,在一、二排支住間進行回撤。回撤的泄液鉤繩長度不少于3m,回柱人員必須站在支架完整處,避免崩繩、崩柱、甩鉤、斷繩等事故發生。分段回柱時,必須堅持由下向上的原則,防止冒落矸石下滾傷人。回撤分段交界處最后幾根支柱及處理埋壓支柱時,必須打好護身支住,堅持先打后撤的原則。

4頂板來壓期間采空區瓦斯的防治措施

(1)加強通風系統管理,防止風流短路。采區車場風門實現聯鎖,通車時一道風門打開,另一道風門關閉,保證通車時的采面正常通風。

(2)增加工作面新風量,防止瓦斯積聚。將工作面風量加大到410m3/min,并在上巷設風機吹上隅角,加大風量沖淡并及時帶走瓦斯。

(3)加強采區瓦斯監測,防止瓦斯超限。工作面設專職瓦檢員,班班看守,跟機檢查槽口及上隅角瓦斯情況,發現一次瓦斯超限獎勵30元。通風科、安監科設專人抽查瓦檢員上崗情況,防止瓦檢員漏檢與假檢。值班段長、瓦檢員、入井干部都攜帶便攜式瓦斯檢測儀,上隅角懸掛一臺便攜式瓦檢儀,回風道設瓦斯斷電儀,作業人員配備報警礦燈,瓦斯超限及時組織作業人員撤出工作面。

(4)加強機電設備管理,防止電器失爆。機電科設專職防爆員,檢查機電設備防爆情況,發現失爆設備及時維修、更換。采區供電實現“三專兩閉鎖”即雙電源供電,專用變壓器、專用供電線路、專用開關,風電、瓦斯電聯鎖。

(5)加強放炮管理,防止放炮事故。放炮必須使用水炮泥、炮泥和乳化炸藥。嚴格執行“三人放炮制”和“一炮三檢制”。

(6)加強入井檢查,嚴禁攜帶煙火。入井人員必須帶自救器,無自救器禁止入井。對入井人員一律檢查,發現攜帶煙火者,罰款一萬元。

經過長期的探索,東保衛礦摸清了一采區的堅硬頂板及采空區瓦斯活動規律,總結出一整套堅硬頂板管理及高瓦斯控制辦法。目前該采區的—200m標高以上部分已采完,下山部分36層采至—270m標高,41層采到—320m標高,沒有發生頂板及瓦斯事故,保證了安全生產。

(郎峰岐蔡雷林顯玉張慶平)

篇3:煤礦頂板事故防治措施

防治頂板事故的發生,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技術規程,從多方面采取綜合預防措施。

(1)選用合理的采礦方法。選擇合理的采礦方法,制定具體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建立正常的生產和作業制度,是防治頂板事故的重要措施。

(2)搞好地質調查工作。對于采掘工作面經過區域的地質構造必須調查清楚,通過地質構造帶時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

(3)加強工作面頂板的支護與維護。為防止頂板事故的發生,永久支護與掘進工作面的距離不得超過規程規定要求,不在空頂下作業。在掘進工作面與永久支護之間,還應衛行臨時支護。發現彎曲、斜歪、折斷和變形的支架,必須進行及時更換或維修。

(4)堅持正規循環作業。

(5)嚴格頂板監測制度。

(6)及時處理采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