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小煤窯威脅安全措施
一、調查對象
盤縣石橋鎮喜樂慶煤礦井田范圍內廢棄煤窯和周邊煤礦
二、調查時間
2015年1月29日
三、調查人
蔣黎云、杜培強、蔣先偉、鄒向、張建國、張橋應
四、調查成果
1、礦井小窯和采空區基本情況
礦區老窯開采歷史悠久,大多是利用冬春農閑時自采自用。礦區內煤層傾角平緩,由于受水、通風等限制,一般開采巷道不長,個別點可達100m,主要開采3號及17號煤層。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特別是九十年代,小煤礦濫采亂挖現象較普遍。經近幾年的清理、整頓,關停了部分不具備生產條件的小煤礦,情況有所好轉。目前大多數老窯井巷均有積水。
喜樂慶煤礦整合之前,經過多年的開采,3號、17號等主采煤層已形成較大面積的采空區。由于龍潭組以砂、泥巖為主,深部風化裂隙弱,起一定的隔水作用,采空區易形成積水。
2、礦區地理位置、交通情況
我礦直線距離盤縣紅果鎮30km,距南昆鐵路魯番站8km,距威箐站15km。盤縣經水塘至響水公路從該礦區內經過,有簡易公路與煤礦相通,交通較為方便。
3、小窯調查情況
該次經調查的關閉小煤窯有:
1)、方得剛礦,井口坐標*:2832671.231,Y:455812.231,Z:1704.66,其主采煤層為12#、17#、18#煤層,預計出煤20萬噸左右,預計水量2萬方,現已停產,對我礦生產不構成大的威脅。
2)、東南煤礦,井口坐標*:2832978.159,Y:.723,Z:1582.238,其主采煤層3#、5#煤層,預計出煤30萬噸左右,預計水量20萬方,積水至井口車場附近,垂深預計80m,對我礦生產構成較大的威脅,是我礦防水的重點。
3)、何家田煤礦,井口坐標*:2832711,Y:454895,其主采煤層3#、5#煤層,預計水量10萬方,垂深50m,對我礦生產構成較大的威脅,是我礦防水的重點。
4)、王世華礦,其為平硐,我礦已將其積水排出,并進行了實地考察,現確定無水害威脅。
5)、蔣繼通礦,位于我礦與明柳樹礦之間,主采3#煤層,預計出煤10萬噸,預計水量6萬方,現已停產,對我礦生產不構成大的威脅。
6)、蔣發柱礦,位于我礦與明柳樹礦之間,主采3#煤層,預計出煤10萬噸,預計水量6萬方,現已停產,對我礦生產不構成大的威脅。
7)、路元學礦,已被我礦全部揭露,現確定無水害威脅。
8)、東漁煤礦,現正在生產,我礦經2008年年底排水,已無太大的水害威脅。
9)、新田煤礦,井口坐標,*:2832900,252,Y:.629,Z:1747.242,其主采煤層17#、18#煤層,預計出煤20萬噸左右,預計水量2萬方,垂深100m,對我礦生產構成較大的威脅,是我礦防水的重點。
4、采空區水:目前喜樂慶煤礦整合的新田煤礦、東南煤礦均已停采,其淺部老空水及上覆煤層老空水可能會導入井下,在開采覆蓋煤層時,注意老空水侵入,必須加強“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
本次對采空區積水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并收集了礦方對采空區積水情況的調查資料。按照煤礦生產的一般規律,對礦井生產情況及以上調查成果進行綜合分析,確定了有關參數。
(1)積水計算方法
采空區積水量采用《礦井安全手冊》老空區積水量估算,其公式為:Q=W·M·F/cos*。
其中:Q-相互連通的各積水區總積水量(m3)?
w-采空區的充水系數,本次采用0.25
M-采空區的平均采高或煤厚(m)
F-采空區積水的投影面積(m2)α-煤層傾角(°)
積水量計算結果如下:
方德剛煤礦20000m3,東南煤礦200000m3,何家田煤礦50000m3,蔣發柱礦60000m3,蔣繼通礦40000m3,新田煤礦12000m3。
(2)積水區位置及積水情況:
詳見《礦井和周邊煤礦采空區相關資料臺賬》。
(3)火區
此次調查的各小窯,在曾經開采過程中未發生過煤層自燃現象,其封閉井口20米范圍內也未見明火,各井筒充填較好,不會出現火區威脅。
5、預測預報
根據上述調查情況,煤礦目前未受到采空積水的水害危險,也未發現有火區存在,自喜樂慶建井以來未發生過瓦斯事故。即使如此,在未來生產過程中仍存在發生上述危害的可能。在未來的生產過程中,必須遵循安全生產技術規程,及時封閉本礦作業的采空區,同時留設足夠的防水煤柱,采空區安裝齊全溫度傳感器和CO傳感器,安裝瓦斯探頭,及時發現并消除隱患。
五、周邊生產礦井采空區積水情況
東漁煤礦(*:2832900.252,Y:455975.629,Z:1747.242)為我礦井田周邊唯一生產礦井,其主3﹟、5﹟、7﹟、9﹟煤層。其積水量為不詳,根據文件規定:礦界處應留有足夠的礦界保安煤柱,因此,東漁煤礦積水對我礦生產不構成較大威脅。
六、安全技術措施
1、對關閉井口周圍的雜物、活石進行必要的清理,疏通排水渠,保證雨季邊坡集水不灌入關閉井筒。
2、根據調查情況,礦方在開采時一定要加強“探放水”工作,遇有頂板淋水、滲水增加、煤層“出汗”、巷道涌水量增加等突水預兆時應立即停止采掘,撤離人員,并向調度室、總工程師匯報。
3、在開采斷層附近煤層時,一定要注意構造導水,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眼中水壓、水量突然增大,頂鉆等異常時,必須停止鉆進,且不得拔出鉆桿,立即向有關領導匯報。以杜絕突發的水災事故的發生。
4、經常了解東漁礦井的采掘動向,做好周邊礦井采空區范圍的調查工作,相鄰礦井之間礦界處應留有足夠的礦界保安煤柱,嚴禁越界開采,防止發生連鎖透水事故。
5、定期維護好各型水泵的排水管路、閥門及排水用的配電設備,保證井下水流及時暢通地排出地面,在雨季前組織全面檢修,并對全部主排水泵進行聯合排水試驗,定期清理井底水倉、水溝的淤泥。
6、定期對探放水作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加強探放水作業人員的作業能力。
7、定期對井田范圍內廢棄小窯進行調查,掌握廢棄小窯具體情況。
篇2:電纜熱伸縮對安全運行威脅及解決措施
隨著負荷電流變化及環境溫度變化,電力電纜會發生熱伸縮,其中因線芯的熱脹冷縮而產生非常大的熱機械力,電纜線芯截面越大,所產生的熱機械力就越大;同時線芯和金屬護套還會因熱脹冷縮的多次循環,而產生蠕變。熱伸縮對電力電纜運行構成很大的威脅,會造成運行電纜位移、滑落,甚至損壞電纜及附件。目前國內己選用的最大電纜截面為7*1600mm=,因此必須重視大截面電纜的熱伸縮問題。
現就各種敷設方式下電纜熱伸縮對安全運行帶來的威脅作一簡單分析:
(1)直埋敷設時,電纜因受到周邊土壤的限制,整根電纜無法產生位移,于是線芯將在熱機械力的作用下在線路的兩個末端產生很大的推力,引起末端位移,從而對電纜附件的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2)徘管敷設時,電纜因不受到橫向約束,在熱機械力的作用下電纜將產生彎曲變形;電纜隨著電纜溫度的不斷變化,彎曲變形反復出現,使電纜金屬護套產生疲勞應變
(3)隧道敷設時,電纜一般均放在支架上,不作剛性固定,故電纜的熱伸縮較大,在斜面敷設時易出現滑落現象;在電纜的彎曲處易出現嚴重位移;電纜隨著電纜溫度的不斷變化,還會反復出現彎曲變形,使電纜金屬護套產生疲勞應變。
(4)豎井敷設時,電纜的自重及熱機械力有可能使金屬護套產生過分的應變,從而縮短電纜的使用壽命。
(5)市政橋梁敷設時,若電纜敷設在橋內排管中,則存在與排管敷設相同的問題;若電纜敷設在橋的箱梁中,則存在與隧道敷設相同的問題,除外敷設在橋梁上的電纜還會受到橋梁伸縮、振動的影響,從而加速電纜金屬護套的損壞。
對上述危害應采取相應的對策必須從電纜及附件的設計、生產,電纜線路設計,施工等幾方面著手。
(1)電纜及附件。為減少大截面電纜的熱伸縮,電纜線芯宜采用分裂導線,不僅能減小線芯的損耗,而且單位面積上產生的熱機械力亦比其他形式導線要小。電纜附件設計必須考慮能承受電纜的熱機械力而不損壞。
(2)電纜金屬護套目前有鋁護套和鋁合金護套兩種,它們的性能有較大區別:鋁護套與鋁合金護套相比可提高電纜的運行性能,故除防腐要求特別高的工程,一般電纜金屬護套以選擇鋁護套為宜。
(3)直埋敷設的電纜在臨近終端處,如變電站電纜層內,可作蛇形敷設,以吸收變形,減小末端推力:在支架處應作剛性固定,以防止終端因電纜位移而損壞。
(4)排管敷設大截面電纜時,為阻止電纜產生彎曲變形可向敷有電纜的排管內填充膨潤土。在工井的排管出口處可作擾性固定,在電纜接頭的兩側需作剛性固定,以保護電纜接頭的安全。
(5)隧道內電纜可蛇形敷設,以吸收由熱機械力帶來的變形,在斜面敷設時電纜需固定,接頭兩側電纜亦需作剛性固定,以保護電纜接頭的安全。
(6)豎井內的大截面電纜可借助夾頭作蛇形敷設,并在豎井頂端做懸掛式固定,以吸收由熱機械力帶來的變形。
(7)市政橋梁敷設的電纜必須選用鋁護套,以降低橋梁振動對電纜金屬護套造成的疲勞應變,敷設方式可參照排管或隧道,需要注意的是,在考慮電纜熱伸縮的同時,還需考慮橋梁的伸縮,在橋梁伸縮縫處、上下橋梁處必須采取撓性固定,或選用能使電纜伸縮自如的排架。
篇3:X煤礦小煤窯威脅安全措施
一、調查對象
盤縣石橋鎮喜樂慶煤礦井田范圍內廢棄煤窯和周邊煤礦
二、調查時間
2015年1月29日
三、調查人
蔣黎云、杜培強、蔣先偉、鄒向、張建國、張橋應
四、調查成果
1、礦井小窯和采空區基本情況
礦區老窯開采歷史悠久,大多是利用冬春農閑時自采自用。礦區內煤層傾角平緩,由于受水、通風等限制,一般開采巷道不長,個別點可達100m,主要開采3號及17號煤層。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特別是九十年代,小煤礦濫采亂挖現象較普遍。經近幾年的清理、整頓,關停了部分不具備生產條件的小煤礦,情況有所好轉。目前大多數老窯井巷均有積水。
喜樂慶煤礦整合之前,經過多年的開采,3號、17號等主采煤層已形成較大面積的采空區。由于龍潭組以砂、泥巖為主,深部風化裂隙弱,起一定的隔水作用,采空區易形成積水。
2、礦區地理位置、交通情況
我礦直線距離盤縣紅果鎮30km,距南昆鐵路魯番站8km,距威箐站15km。盤縣經水塘至響水公路從該礦區內經過,有簡易公路與煤礦相通,交通較為方便。
3、小窯調查情況
該次經調查的關閉小煤窯有:
1)、方得剛礦,井口坐標*:2832671.231,y:455812.231,z:1704.66,其主采煤層為12#、17#、18#煤層,預計出煤20萬噸左右,預計水量2萬方,現已停產,對我礦生產不構成大的威脅。
2)、東南煤礦,井口坐標*:2832978.159,y:.723,z:1582.238,其主采煤層3#、5#煤層,預計出煤30萬噸左右,預計水量20萬方,積水至井口車場附近,垂深預計80m,對我礦生產構成較大的威脅,是我礦防水的重點。
3)、何家田煤礦,井口坐標*:2832711,y:454895,其主采煤層3#、5#煤層,預計水量10萬方,垂深50m,對我礦生產構成較大的威脅,是我礦防水的重點。
4)、王世華礦,其為平硐,我礦已將其積水排出,并進行了實地考察,現確定無水害威脅。
5)、蔣繼通礦,位于我礦與明柳樹礦之間,主采3#煤層,預計出煤10萬噸,預計水量6萬方,現已停產,對我礦生產不構成大的威脅。
6)、蔣發柱礦,位于我礦與明柳樹礦之間,主采3#煤層,預計出煤10萬噸,預計水量6萬方,現已停產,對我礦生產不構成大的威脅。
7)、路元學礦,已被我礦全部揭露,現確定無水害威脅。
8)、東漁煤礦,現正在生產,我礦經2008年年底排水,已無太大的水害威脅。
9)、新田煤礦,井口坐標,*:2832900,252,y:.629,z:1747.242,其主采煤層17#、18#煤層,預計出煤20萬噸左右,預計水量2萬方,垂深100m,對我礦生產構成較大的威脅,是我礦防水的重點。
4、采空區水:目前喜樂慶煤礦整合的新田煤礦、東南煤礦均已停采,其淺部老空水及上覆煤層老空水可能會導入井下,在開采覆蓋煤層時,注意老空水侵入,必須加強“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
本次對采空區積水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并收集了礦方對采空區積水情況的調查資料。按照煤礦生產的一般規律,對礦井生產情況及以上調查成果進行綜合分析,確定了有關參數。
(1)積水計算方法
采空區積水量采用《礦井安全手冊》老空區積水量估算,其公式為:q=w·m·f/cos*。
其中:q-相互連通的各積水區總積水量(m3)
w-采空區的充水系數,本次采用0.25
m-采空區的平均采高或煤厚(m)
f-采空區積水的投影面積(m2)α-煤層傾角(°)
積水量計算結果如下:
方德剛煤礦20000m3,東南煤礦200000m3,何家田煤礦50000m3,蔣發柱礦60000m3,蔣繼通礦40000m3,新田煤礦12000m3。
(2)積水區位置及積水情況:
詳見《礦井和周邊煤礦采空區相關資料臺賬》。
(3)火區
此次調查的各小窯,在曾經開采過程中未發生過煤層自燃現象,其封閉井口20米范圍內也未見明火,各井筒充填較好,不會出現火區威脅。
5、預測預報
根據上述調查情況,煤礦目前未受到采空積水的水害危險,也未發現有火區存在,自喜樂慶建井以來未發生過瓦斯事故。即使如此,在未來生產過程中仍存在發生上述危害的可能。在未來的生產過程中,必須遵循安全生產技術規程,及時封閉本礦作業的采空區,同時留設足夠的防水煤柱,采空區安裝齊全溫度傳感器和co傳感器,安裝瓦斯探頭,及時發現并消除隱患。
五、周邊生產礦井采空區積水情況
東漁煤礦(*:2832900.252,y:455975.629,z:1747.242)為我礦井田周邊唯一生產礦井,其主3﹟、5﹟、7﹟、9﹟煤層。其積水量為不詳,根據文件規定:礦界處應留有足夠的礦界保安煤柱,因此,東漁煤礦積水對我礦生產不構成較大威脅。
六、安全技術措施
1、對關閉井口周圍的雜物、活石進行必要的清理,疏通排水渠,保證雨季邊坡集水不灌入關閉井筒。
2、根據調查情況,礦方在開采時一定要加強“探放水”工作,遇有頂板淋水、滲水增加、煤層“出汗”、巷道涌水量增加等突水預兆時應立即停止采掘,撤離人員,并向調度室、總工程師匯報。
3、在開采斷層附近煤層時,一定要注意構造導水,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眼中水壓、水量突然增大,頂鉆等異常時,必須停止鉆進,且不得拔出鉆桿,立即向有關領導匯報。以杜絕突發的水災事故的發生。
4、經常了解東漁礦井的采掘動向,做好周邊礦井采空區范圍的調查工作,相鄰礦井之間礦界處應留有足夠的礦界保安煤柱,嚴禁越界開采,防止發生連鎖透水事故。
5、定期維護好各型水泵的排水管路、閥門及排水用的配電設備,保證井下水流及時暢通地排出地面,在雨季前組織全面檢修,并對全部主排水泵進行聯合排水試驗,定期清理井底水倉、水溝的淤泥。
6、定期對探放水作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加強探放水作業人員的作業能力。
7、定期對井田范圍內廢棄小窯進行調查,掌握廢棄小窯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