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塵防治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況
東川礦業有限公司煤塵情況:根據《陜北侏羅紀煤田大海則井田勘探地質報告》其它開采技術條件煤塵評價結論。3-1及5-2煤層測試的火焰長度均大于≥400mm,抑制煤塵爆炸最低巖粉用量在75~90%之間,均屬于爆炸性危險的煤層。煤的干燥無灰基揮發份(Vdaf)與固定碳(FCdaf)之比(爆炸性指數)遠遠大于10%的界限。表明本區各煤塵均有爆炸性危險。
二、預防煤塵爆炸措施
1.機電部門負責建立和維護的礦井防塵供水管路系統安裝。沒有防塵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產。所有通風巷道以及卸載點等地點都必須敷設防塵供水管路。防塵供水管路中必須安設支管和閥門。
2.防塵工負責保證防塵水源水量充足,滿足防塵用水的要求。地面防塵用水貯水池必須經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水質清潔,水中懸浮物含量不得超過150mg/L,粒徑不大于0.3mm,水的PH值在6~9.5范圍內;按照礦要求安設和維護水質過濾器和水壓表。
3.井下輸送機轉載點和卸載點都必須安設噴霧裝置或除塵器,作業時進行噴霧降塵或用除塵器除塵。
4.掘進工作面必須采取濕式鉆眼,爆破前后沖刷井壁巷幫、水炮泥、爆破噴霧、裝巖(煤)灑水和凈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
5.各綜合防塵設施必須正常使用并保持完好,出現噴嘴霧化不好、堵塞、丟失現象必須及時維修、更換、補充。
6.防止出現引爆火源,主要包括防止出現各類明火、炮火,避免產生摩擦火花、撞擊火花;皮帶、電纜、風筒等非金屬材料必須具備抗靜電、阻燃等安全性能;按規定著裝,嚴禁穿化纖衣服下井;做好防治煤層自然發火工作,加強通風防止瓦斯積聚等。
7.杜絕煤塵堆積。礦井各相關單位必須嚴格按照沖刷制度的要求對井下巷道進行清掃、沖洗煤塵、巷道中的浮煤必須定期清掃運出。
三、隔絕煤塵爆炸措施
1.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五十五條的規定:開采有煤塵爆炸危險煤層的礦井必須有隔絕煤塵爆炸的措施:
2.根據礦井的實際情況,采用隔爆水棚隔絕煤塵爆炸的傳播,隔爆棚分為主要隔爆棚及輔助隔爆棚,分別設置在以下地點:
主要隔爆棚,應在下列地點設置:礦井采區、主要運輸巷與井筒相連通的主要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相鄰采區之間的集中運輸巷道和回風巷道;相鄰煤層之間的運輸石門和回風石門。
輔助隔爆棚,應在下列地點設置:采煤工作面進風、回風巷道;相鄰的采煤工作面間;采區內的煤和半煤巖掘進巷道;煤倉同與其相連通的巷道間;采用獨立通風并有煤塵爆炸危險的其他地點同與其相連通的巷道間。
各相關單位應每周至少檢查一次隔爆棚的安裝地點、數量、水量及安裝質量是否符合要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四、發生煤塵爆炸事故的處理措施
1.煤塵爆炸的結果。煤塵爆炸時,可產生高溫氣體和火焰,瞬時溫度可達2300~2500℃,形成高速傳播的火鋒面,且火焰傳播速度極快(610~1800m/s);煤塵爆炸產生的沖擊波有正向沖擊和反向沖擊,傳播速度達2340m/s,并能揚起煤塵,揚起的煤塵被隨后的火焰點燃,將造成煤塵連續爆炸;煤塵爆炸可產生高壓,理論壓力可達735.5kPa,實際要大于此值,且隨離開爆源距離在一定范圍內呈跳躍式增大;煤塵爆炸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尤其是CO濃度一般為2~3%,最高達8~10%,造成人員中毒,同時爆炸消耗大量氧,氧濃度迅速降低。
2.現場人員發現上述情況發生,即可判斷發生了煤塵爆炸,必須緊急避災。井下人員當發現附近有空氣顫動、咝咝的空氣流動聲等爆炸前的預兆時應背向空氣顫動的方向,俯臥倒地,面部貼在地面,閉住氣暫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用衣物蓋住身體。當發生煤塵爆炸后,現場人員在保障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應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并立即組織災區及受威脅區域人員撤離現場,調度室根據附表一,通知有關領導和部門。
3.爆炸后,遇險人員應立即戴上自救器,并攙扶不能行走的傷員沿避災路線迅速撤至新鮮風流中,并立即匯報礦調度室,等待營救。
4.礦領導必須立即組織礦山救護隊進行現場偵察,準確探明事故的地點、范圍和氣體成份,發現火源,立即撲滅,并切斷災區電源,防止二次爆炸。礦救護隊及時將現場偵察結果反饋給指揮部,由總指揮決定對外發布預警信息的范圍和內容,安監處負責具體執行。礦總指揮要根據匯報情況及時通知可能受災害影響地點人員進行撤離。
5.在確認無二次爆炸危險時,首先到達事故礦井的小隊應對災區進行全面偵察、查清遇險遇難人員數量及分布地點,發現幸存者立即佩戴自救器救出災區,發現火源立即撲滅。為了排除爆炸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搶救人員時,要在查清確無火源的基礎上盡快恢復通風。礦山救護隊在偵察中遇到冒頂無法通過時,偵察小隊要迅速退出尋找其通道進入災區。進入前切斷災區電源,注意檢查災區內各種有害氣體濃度,檢查溫度及通風設施的破壞情況。穿過支架被破壞的巷道時,要架好臨時支架,保證退路安全。進入災區行動要謹慎防止碰撞產生火花,引起爆炸。
6.處理煤塵爆炸事故的主要任務:一是首先組織救護隊偵察災區情況,搶救遇難人員;二是如果爆炸引起火災,要及時撲滅,防止再次引起爆炸;三是采取最快的措施恢復災區通風;四是尋找根源,查明引爆原因。
7.具體救助措施如下:
(1)迅速組織兩個救護小隊搶救遇難人員。到達事故現場的小隊應首先偵察爆炸區域的情況,檢查CH4、CO、CO2的含量,按照先搶救重傷、輕傷人員,后搶救遇難者的原則,積極搶救受困人員。在搶救受困人員中,要注意遇難人員的姿勢和倒向,做好記錄。在搶救中要嚴禁不佩用呼吸器的人員進入爆炸區域,防止中毒擴大事故。
(2)在組織搶救遇險人員的同時,要組織通風人員向災區附近運送局部通風設備,準備迅速恢復爆炸區域的通風系統。
(3)如果爆炸區域巷道距離較長、溫度高、煙霧大,巷道冒落嚴重,應迅速采取安裝局部通風機、逐段接風筒、逐段稀釋煙霧的方法進行搶救遇難人員。這種方法處理煤塵爆炸事故,既能保證速度,又安全穩妥。
(4)礦調度室通知有采、掘隊、礦燈房、自救器發放室準確統計當班井下人數及其姓名,統計已上井的人數及姓名,以便分析災區人員數量及分布。啟用應急救援材料和醫院準備急救傷員。礦醫院應立即啟動創傷急救預案,進行應急醫療救護。需要時,由應急救援指揮部緊急聯系其他醫療救護隊伍和醫療器械參與救護。
(5)指定一名副礦長負責簽發下井許可證,并通知礦燈房、自救器發放室和副井:沒有下井許可證不準發放礦燈、自救器,不準下井。
(6)選定井下救護基地,指定一名副礦級領導擔任井下救護基地指揮。落實井下救護基地所需的通訊設備、救災器材等。選定安全崗哨位置及其人員,明確其任務。
(7)命令應急救援人員進入災區引導人員撤退;得知人員受困在災區時,一方面設法與受阻人員聯系,穩定其情緒;一方面立即報告指揮部采取果斷措施組織特別救援。
(8)指揮部根據井下災情報告,將搶險人員組成二線、三線力量。當應急救援人員不足時,及時報告集團公司請求支援,并及時滿足井下需要,千方百計完成撤人搶險任務。同時采取安全措施保護搶險人員,盡力避免擴大事故。
(9)事故處理結束后,指揮部指定有關部門和人員收集整理事故調查報告,并進行全面分析,對事故發生原因、搶救處理過程、重要的經驗教訓以及今后應采取的預防措施等,形成文件后上報和存檔。
8.現場自救措施
(1)當采煤工作面發生爆炸事故時,在場人員應立即佩戴好自救器,在進風側的人員要逆風撤出,在回風側的人員要設法經最短路線,撤退到新鮮風流中。如果由于冒頂嚴重撤不出來時,應集中在安全地點待救。
(2)當井下掘進工作面發生爆炸事故時,在場人員要立即打開并按規定佩戴好隨身攜帶的自救器,同時幫助受傷的同志戴好自救器,迅速撤至新鮮風流中。如因井巷破壞嚴重,退路被阻時,應千方百計疏通巷道。如巷道難以疏道,應坐在支架良好的下面,等待救護隊搶救。
(3)自救器的佩戴注意事項
A)戴上自救器后,吸氣溫度逐漸升高,表明自救器工作正常。決不能因吸氣干熱而把自救器取下。
B)化學氧自救器佩戴初期生氧劑放氧速度慢,如條件允許,應緩慢行走,等氧足夠呼吸時再加快速度。撤退時最好按每小時4~5km速度行走,呼吸要均勻,千萬不要跑。
C)佩戴過程中口腔產生的唾液,可以咽下,也可任其自然流入口水盒降溫器,嚴禁拿下口具往外吐。
D)在未到達安全地點前,嚴禁取下鼻夾和口具,以防有害氣體的毒害。
E)由于佩帶自救器之后,災區人員相互之間無法用語言進行交流。區隊現場跟班人員或者班組長要利用肢體語言組織職工進行撤離。撤離時跟班領導(班組長)或者有經驗的職工在前,其他職工依次排在其后,按照有效的避災路線進行撤離。有時災區能見度很低,災區職工可以手牽手進行撤離。切忌職工不服從指揮。
F)煤塵爆炸引起礦井火災或者風流紊亂,將會擴大事故災害范圍,如此受災區事故威脅人員,在接到礦調度室發布的撤離命令之后,有現場跟班人員組織按照避災路線進行安全撤離。
G)由于自救器有效時間較短,當佩戴自救器后,在其有效作用時間內不能到達安全地點;撤退路線無法通過;或者有自救器而有害氣體含量又較高時,可以發揮避難硐室的作用。利用工作地點的臨時巷道,硐室或兩道風門之間的巷道,在事故發生后臨時修建避難硐室,該硐室必須構筑嚴密,以免有害氣體侵入,使避難人員受害。正確地選擇修建臨時避難硐室的地點,往往能對受難人員發揮很好的救護作用。
在進入臨時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礦燈等明顯標志,以便救護隊發現。待避時,應保持安靜,避免不必要的體力消耗和空氣消耗,借以延長避災時間。硐室內除留有一盞燈照明外,其余礦燈應全部關閉。在硐室內可間斷地敲打鐵器、巖石等,發出呼救信號。全體避難人員要堅定信心,相信在各級領導和職工的努力下,一定會安全脫險。
五、瓦斯、煤塵事故災區人員安全撤離、自救的行動路線
1.當作業地點發生煤塵、瓦斯爆炸事故時受災區域及附近人員要沉著冷靜,不可慌,積極采取措施進行自救和互救,也不要亂喊亂跑。位于事故地點上風側人員應立即佩戴自救器或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快迎著風流快速撒到新鮮風流中。無法通過時則另選捷徑盡快撒到新鮮風流中。
當掘進作業面發生瓦斯炸時,人員要迅速后撤,并在爆炸后安全地點把風筒拆開,防止有害氣體向外漫延擴散。
2.應急措施:在撤退過程中遇到有爆炸沖擊波與火焰襲來時,應背向氣流沖擊波方向俯臥倒地,面部貼在地面,閉住氣暫停呼吸,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最好用衣服蓋住身體,盡量減少肉體暴露面積,以便減少燒傷。爆炸過后,處于災區進風側人員,應迎風撤至安全地點或升井。處于回風側人員,應迅速配戴好自救器沿避災路線盡快進入新鮮風流巷,離開災區。
在撤離過程中,既要迅速果斷,又要快而不亂。
3.迅速恢復被破壞的巷道及通風設施,以防止發生二次瓦斯爆炸,在恢復通風時,同時應防止瓦斯爆炸引起火災。如引起火災,應迅速采取直接滅火,無效時可構筑防火墻以控制受災區域,在搶救過程中,應根據事故地點制定安全的撤退路線。
4.撤離中巷道被破壞嚴破嚴重,又不知道撤退路線是否安全,設法找一處較安全的地方暫時躲避,躲避的地方要選擇頂板堅固,離水較近的地方。避災中每個人都要自覺地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嚴格控制礦燈使用,照顧好傷員,還要時時敲打鐵軌或鐵管,發出呼救信號。若有可能派出有經驗而熟悉巷道的老工人進行偵察,經偵察確認安全后,在場領導再組織人員沿安全路線撤離。
篇2:瓦斯煤塵防治測風制度
1、防止瓦斯積聚
①加強通風管理,保證礦井有穩定、可靠的通風系統,保證各作業地點風量充足,風速適宜,把瓦斯氣體沖淡并排出地面,使采掘工作面和回風巷道中的瓦斯濃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
②采掘工作面均采用機械通風,嚴禁擴散通風,消滅循環風。掘進工作面與回采工作面串聯通風時,必須符合《規程》的規定,并在被串聯的工作面進風巷設瓦斯檢測報警裝置。
③加強瓦斯檢查,嚴格執行《規程》對瓦斯檢查、瓦斯超限時的處理規定。每班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檢查次數不得少于2次。
④對采煤工作面積聚的瓦斯,視具體情況,采取設置隔墻或風障法等進行處理。對掘進巷道頂板冒落空洞內積聚的瓦斯,可采用黃土充填冒落空洞,用導風板或風筒接岔引入風流吹散瓦斯處理。
⑤恢復瓦斯積存的盲巷或啟開密閉時的瓦斯處理,必須按有關規定進行。
⑥礦井設置安全監測系統,設置一套KJ-76礦井安全監控系統,地面設中心站,在回采工作面、掘進工作面、總回風巷設監控分站,并分別設置甲烷傳感器、一氧化碳傳感器、開停傳感器、風速傳感器等監控設備。
⑦掘進工作面電器設風電閉鎖裝置。
2、防止煤塵飛揚
①清掃并運出巷道中積聚的煤塵,對井下煤塵易堆積的巷道及煤炭裝載點附近,定期清掃煤塵,并將煤塵運出地面。清掃前應灑水濕潤煤塵,防止清掃時使煤塵飛揚蔓延。
②沖洗巷幫,對主要積塵的巷道,用水將沉積于巷道周邊的煤塵沖掉并運出。
③巷道刷漿,用石灰水或水泥石灰水噴刷主要巷道周壁,使煤塵固結起來,不能飛揚到空氣中參加爆炸。
④建立井下灑水滅塵系統。
⑤井下設置隔爆水棚、水幕
3、消除引燃引爆瓦斯煤塵爆炸的火源
①井下電氣設備的選用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井下不得帶電搬遷電氣設備。
②防止發生明火現象,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嚴禁打開礦燈進行修理。井口、井口房和通風機房周圍20m范圍內嚴禁明火。
③加強電氣設備的防爆管理,保證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符合各項技術要求,避免電氣火花、電弧等引起煤塵爆炸。
④井下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時,必須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第二百二十三條的規定。
⑤清除其它火源,避免靜電放電、沖擊火花,摩擦高溫,井下火災等引起煤塵爆炸。
⑥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進行爆破作業,防止爆破產生明火引燃(爆)瓦斯、煤塵。
4、測風、瓦檢制度:
測風員每天對井下各大巷、采面前后順槽、掘進工作面的風量測定一次,發現風量不符合“規程”要求,立即上報,以便采取措施整改。
瓦檢員每班對井下各大巷、采掘工作面有害氣體進行檢查,發現有害氣體超限立即采取措施,撤出人員,上報礦里,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并且填好日報,報總工審批。
篇3:防治煤塵安全措施模版
為了保證1141綜采工作面安全生產,確保1141綜采工作面工作面有安全、完善、可靠的防塵系統,結合屯寶煤礦2008年生產接續計劃,特制定了以下幾項措施:
一、成立煤塵治理領導小組
組長:張新戰、玉山.吾買爾
副組長:孫學篤、王曄、王斌斌、葉廣友、王國華。
成員:吐爾孫.麥麥提、吐爾孫.克依木、吾買爾.依明、艾尼瓦爾通風隊副職及工程技術人員、安全辦、機運隊、供應站、生產辦主要負責人。
二、具體措施如下:
1、綜采工作面必須有完整的防塵系統,并每隔50米設有三通閥門。
2、綜采工作面所有的架子的移架自動噴霧必須完善可靠,任何人員不準關掉噴霧水源。
3、采煤機的內外防塵噴霧完整可靠,如果損壞及時維修更換,保證采煤機噴霧裝置能夠正常使用。噴霧降塵效果不好或噴霧無水任何人員不得開采煤機。
4、工作面過斷層、挑頂、上下巷道劈幫需要打眼時必須實現濕式打眼,放炮必須裝水炮泥,放炮前后放炮地點20米范圍內必須灑水降塵。
5、工作面上、下端頭進行回收,必須先灑水降塵,后進行回收。
6、工作面進回風巷每隔100米必須有全斷面噴霧,工作面上、下端頭30米范圍之內必須有全斷面噴霧,另外各個裝載地點必須裝降塵噴霧,并且這些噴霧按要求能夠覆蓋全斷面,完整可靠隨時隨刻可以使用。
7、所有的防塵設施,沒有通風部門的同意不準隨意拆卸,并且將防塵管路用在其他的用途,否則按《屯寶煤礦防塵管理制度》對綜采隊隊長進行考核。
8、綜采工作面推架子,除使用移架自動噴霧以外,在各裝載點的噴霧,設備運轉當中必須正常使用,保證工作面粉塵消滅在萌芽當中。
9、認真做好井下電焊作業場所的灑水降塵工作,結合作業地點狀況必須做好現場灑水降塵,并有專人負責。
10、綜采工作面人員交接班之間,工作面架子、管線必須沖洗干凈,轉載機附近必須灑水降塵。
11、通風隊負責每半月要對工作面上、下巷粉塵濃度進行一次全面測定,經此了解產塵動態,便于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12、認真做好作業場所的個體防護工作,產塵作業場所,要求工作人員必須配戴防塵口罩。
13、回風巷的鋪塵網的架設,任何人不得擅自拆卸,綜采隊負責鋪塵網的使用及維護工作,鋪塵網的全斷面噴霧在工作面割煤、走架必須正常使用。
14、綜采隊負責建立巷道沖刷制度,每天對巷道兩幫、電氣設備、風水管路、風筒、進行除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