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巖段工作面打鉆探水預注漿施工技術安全措施
一、概況1、工程概況生建煤礦位于焦廟鎮,設計生產能力0.45Mt/a,采用立井開拓方式,凍結法施工,主井筒深567.5m,其中凍結段483.7m,基巖段83.8m,設計井筒凈直徑4.5m,基巖段壁厚350~1000mm,砼標號C30,主井套砌內壁結束后,先進行工作面排水、清淤泥工作,接著進行打鉆探水及工作面預注漿工作。2、地質及水文條件(1)地質情況基巖段起止標高-457.78~-567.5m,地層為二疊系。二疊系地層上部為風化帶,厚度26.72m。在-490.21~-496.8處為一層厚6.59m破碎帶。基巖段通過巖性為粉砂巖6.51m,粉砂巖70.7m。(2)水文情況主井井筒檢查孔共打兩個鉆孔。一號鉆孔全孔進行了系統簡易水文觀測并詳細記錄泥漿消耗量,在孔深482.19m~-490.21m處泥漿消耗量大,最大漏失量0.6m3/h,未作抽水試驗。二號鉆孔全孔進行了系統簡易水文觀測并詳細記錄泥漿消耗量,全孔泥漿消耗量0~0.2m3/h之間變化。含水層:檢2號共揭露4個含水層組。第四系含水層組、第三系含水層組、基巖風氧化帶含水層、基巖含水層。其中472.51~-530.00m為基巖含水層。巖性為粉砂層,巖芯完整,基本不含水,鉆進過程中沒有發生漏水現象。但是與檢2號孔相距大約100m的檢1號孔鉆進過程中,此層位曾經漏水。所以風氧化帶下部的基巖含水性較弱,但在裂隙帶中含有一定的裂隙水。3、技術準備(1)組織技術與管理人員認真學習技術措施。(2)開工前對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做好技術交底。(3)組織測量對標高進行復核校驗。4、施工隊伍施工隊由原施工表土段的濟西主井隊及機運隊抽調技術素質好、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工作面預注漿施工,作業前對所有施工人員按ISO9002標準及ZM71/QP418-1999《培訓控制程序》要求組織學習培訓。5、設備、材料準備(1)預注漿施工所用鉆機、注漿機、排水泵、攪拌機等設備進行全面維修、調試、試運轉。(2)按附表2所列的打鉆、注漿施工所需設備、配件、材料消耗表進行配置。二、注漿參數的確定1、注漿孔數根據主井井筒凈直徑及井筒所要穿過地層的水文地質情況,確定8個注漿孔,孔與孔互相夾角45o,同心圓等距離布置,孔間距1.413m,孔徑90mm。2、布孔圈徑布孔圈徑為Ф3.6m,孔中心線距井壁450mm。3、注漿材料采用單液水泥漿為主,適時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選用新鮮32.5R普硅水泥;水玻璃模數為2.8~3.1,其濃度為38-40Be;工業級三乙醇胺和工業食鹽。4、漿液注入量根據孔內實際情況,預計漿液注入量按公式V=AπR2Hηβ/m計算式中:A---表示漿液損失系數,取A=1.5;R---表示漿液擴散半徑,R取8m;H---表示注漿段高,85m;η---表示巖層裂隙率,3%;β---表示漿液在裂隙內的有效充填系數,取0.9;m---表示漿液結石率,取m=0.85;經計算:V=813.9m3按漿液水灰比1:1計算水泥用量為813.9×0.75=610.4t,水玻璃約需20t,三乙醇胺需610.4×0.5%=3.05t,食鹽約需30.5t。5、漿液起始濃度及其調整漿液起始水灰比為1:1;隨著注漿壓力的變化,水灰比可調整為0.8:1,0.6:1。使用雙液漿時,水泥水灰比為1:1,水泥漿和水玻璃漿的體積比為1.5:1~1.5:0.5。注漿過程中漿液濃度應先稀后濃遂級調節,調整步驟為:當某一級濃度的漿液注入20~30min后,吸漿量不減或者壓力不升時,提高一級漿液濃度,當漿液濃度提高到0.6:1時,仍不見升壓,應及時改注雙液漿。注漿以單液為主、雙液漿作為最后封孔。在壓水實驗時,如果泵量為200L/min、泵壓低或無壓力時,應考慮注雙液漿。6、注漿段高根據主井基巖段深度為83.8m,基巖含水層標高為472.51~530.00m,本次注漿段高初定為94m,一次注完。7、注漿方式本次注漿采用下行式注漿,遇水就注,再掃孔復注直至終孔位置。在鉆眼時,若孔內出水或巖層松散,無法鉆進時則停鉆,撤鉆桿鉆機,進行注漿,待注漿結束再開孔,依次循環鉆進、注漿。8、注漿壓力注漿壓力的大小,直接影響漿液的擴散距離,經測試該段靜水壓力為4Mpa,注漿終壓取靜水壓力的3倍,本次注漿終壓取12Mpa。9、注漿結束的標準注漿施工為隱蔽性工程,為保證注漿質量和堵水效果,每一孔段注漿都必須達到終壓、終量和注入量的設計要求。在達到設計終壓后,泵的流量在50~60L/min,穩定20~30min,才可結束該孔段的注漿。在8個注漿孔全部施工結束后,利用中間排水孔打鉆孔,估算井筒涌水量,如井筒涌水量小于10m3/h,可結束注漿;若大于10m3/h,則采用打分支定向孔的辦法進行補充注漿,確保開鑿基巖段時,涌水量小于10m3/h。三、注漿前的準備工作1、止漿墊的注漿加固(1)止漿墊厚度?止漿墊厚度參照公式Bn=POr/[ó]+0.3r計算,經計算止漿墊厚度為2.2m。(2)止漿墊在凍結段套壁之前與外壁同時施工1.2m,套壁結束后又施工1m,止漿墊總厚度2.2m砼標號C55。由于迎頭出水,打止漿墊時,先鋪了一層碎石濾水層,預埋一個Ф219排水管,打鉆之前利用Φ219排水管對止漿墊進行注漿加固,如止漿墊漏水時采用雙液漿封堵,利用排水管對止漿墊加固無效果時,可采用1#~8#孔口管打鉆對止漿墊進行注漿加固。2、孔口管的安裝孔口管采用Ф108無縫鋼管,每根長度為2.950m,外焊螺旋筋,采用Ф131鉆頭打眼,砂漿封實,按圖1及圖2位置、深度預埋孔口管8根。孔口管上焊法蘭盤,法蘭盤上連接高壓球閥,鉆具通過高壓球閥鉆進。3、鉆機的布置鉆機選用SGZ-IA型,安裝在工作盤上,工作盤下面用6根Ф100mm、長2.4m鋼管等距離布置作支撐。另外為防止鉆眼時工作盤晃動,用手拉葫蘆配鋼絲繩索固定于孔口管上。工作盤距迎頭以2.4m為宜。吊盤松至距工作面8m左右,利用吊盤懸掛滑輪,提升鉆桿。鉆機固定①鉆機底盤與工作盤用M12螺絲連接固定;②用手拉葫蘆配繩索,固定于孔口管上。鉆機固定前應校對位置,保證懸吊點與鉆桿中心及孔口管中心保持一致。表1?SGZ-IA型鉆機技術參數鉆進能力開孔110?mm終孔75?mm鉆深150m卷揚能力10?KN立軸行程400mm立軸內徑46?mm機身回程300mm重量840?Kg4、注漿設備注漿使用一臺日本HFV-C型液壓驅動注漿泵,流量為0~200L/min,最大壓力21Mpa。水泥漿攪拌機采用JS-1000型攪拌機拌漿。表2?HFV-C型注漿泵技術參數工作壓力30-130?Kg/cm2吸入口徑65?mm流量0~200?L/min吐出口徑40?mm缸徑100mm電動機22×4KW×P行程300mm5、注漿、排水、供水管路注漿管采用Ф50鉆桿作為注漿管,由地面大抓穩車懸吊,輸漿管露出地面1m左右,用墊叉固定于封口盤上。排水管路采用Ф108鋼管,由地面兩臺穩車懸吊。供水管采用Ф57鋼管隨壓風管懸吊。四、注漿施工工藝1、注漿鉆孔的施工①按孔號1#、5#、3#、7#、2#、6#、4#、8#順序施工,最后施工中心檢查孔。②每進尺15-20m測斜一次,如發現孔斜過大,則封孔,重新鉆進,如果相鄰兩個注漿孔偏斜方位相反,落平點間距超過漿液有效半徑控制范圍,則必須補孔。③施工完一個孔后則注漿,待注漿完畢方可施工第二孔。2、造漿站布置與注漿站布置漿液攪拌采用JS-1000型攪拌機攪拌,制造漿液時,水泥必須過篩,漿液必須攪拌均勻,方可輸入貯漿桶內,貯漿桶內漿液用風動攪拌器攪拌,防止沉淀,注漿泵放置在井口攪拌站附近,漿液通過Ф50鉆桿與井下混合器及高壓球閥連接,進行注漿,每孔注漿要連續不斷,達到結束標準后方可停注。3、注漿泵與閥門的操作程序(1)注漿前先把吸漿管籠頭放入清水桶內,關閉孔口進漿閥,打開混合器泄漿閥,檢查注漿泵的工作情況及管路是否暢通。(2)打開孔口進漿閥,關閉混合器泄漿閥,然后慢慢減少孔口量,用清水作耐壓試驗,超過終壓0.5-1Mpa,即合乎要求。(3)注入10分鐘至20分鐘清水,一切正常后方可正式注漿,注雙液漿時,先把吸水玻璃籠頭放入玻璃漿桶內,注30秒后,再把吸水泥漿籠頭放入水泥漿桶內,開始正式注漿。結束注漿后,先把吸水玻璃籠頭放入清水桶中,后把水泥漿籠頭放入清水桶中,先關閉孔口管進漿閥再打開泄漿閥后,用清水沖洗注漿泵及管路、球閥、混合器等。4、注漿施工順序先注清水、水玻璃(沖開裂隙通道、潤滑裂隙)先稀后濃注單液漿(水泥漿)?最后注雙液漿封孔。5、漿液流程JS-1000型攪拌機拌料?泥漿桶?HFV-C型液壓驅動注漿泵?Ф50鉆桿作漿液管與井下混合器及高壓球閥連接孔口管?基巖段五、質量標準1、注漿材料外加劑的質量性能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要嚴格檢查出廠合格證,化驗單和試驗報告。2、注漿前對注漿材料進行試驗,按配比測定凝固時間。3、孔口管、止漿墊均進行清水抗壓試驗,試驗壓力應大于注漿終壓。4、發現問題立即匯報,及時采取措施處理。5、認真填寫各種原始記錄。六、注漿孔鉆進及注漿施工安全技術措施(一)注漿孔鉆進安全技術措施1、在正常鉆進中,應經常檢查鉆機穩定性,準確丈量孔內鉆具及機上余尺,及時填入班報內并妥善保管。2、下鉆時應認真檢查鉆具,有彎曲,磨損嚴重不得使用,接鉆桿前應對鉆桿吹孔,接鉆桿時要纏麻。更換沖擊器時不準更換鉆頭。如需更換鉆頭必須在鉆孔開孔前進行更換。3、下鉆要穩,避免沖撞,遇阻時應及時提鉆,排除障礙,鉆具距孔底1.0m時,進行先沖孔后鉆進。4、加鉆桿前,應盡量把孔內巖粉沖凈,并提鉆桿,使鉆頭離孔底0.5m以上方可加鉆桿。5、鉆進過程中,如遇涌水時應準確記錄起止深度,測量涌水量,提鉆桿,準備注漿。6、鉆機鉆進時,若遇松軟巖層,要慢速適當加壓法鉆進,遇石灰巖等巖層比較硬時,要輕壓,快速法鉆進。7、鉆進結束后,應及時沖洗鉆孔,當孔口冒清水無巖粉時即可撥鉆桿,測靜水壓力注清水試壓并詳細記錄,注入量、壓力等數據,為注漿提供依據。8、鉆進過程中如發現鉆孔內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頂鉆等異狀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及時匯報項目部進行處理。9、在井筒工作面打鉆、注漿人員應嚴格遵守立井施工《煤礦安全規程》、《鉆探操作規程》及一切安全管理制度。(二)注漿施工安全技術措施1、施工前應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傳達措施做到人人心中有數,定崗、定位責任明確。2、注漿前試驗站應按單液漿及雙液漿各種設計配比測定凝膠時間,當更換水泥等注漿材料品種時,應重新測定凝膠時間。3、注漿司泵工必須按操作規程認真操作,并隨時注意注漿壓力,吸漿量的變化情況,對高壓系統各部件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修復更換,確保注漿安全。每次注漿前應對供電、供風、攪拌、注漿設備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4、井下與地面聯系的信號,通訊必須暢通無阻;井下注漿人員與地面開注漿泵人員經常保持聯系,以確保注漿安全。5、注漿人員配戴防護眼睛,膠質手套,造漿人員戴防塵口罩。6、拌漿人員嚴格掌握漿液配比,按設計配比拌漿。為防止水泥紙、紙屑、石子及其它雜物進入泥漿池,放漿口應設過濾網。泥漿桶內設置風動攪拌器攪拌,以防泥漿沉淀。7、吊盤、工作盤必須固定牢固可靠。在吊盤上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并做到生根牢固,高掛低用。8、井下信號,把鉤工應定人定崗,按章操作。9、注漿期間要設專人注意觀察止漿墊及井壁是否有變形、跑漿、漏漿等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處理方法:可采用縮短凝膠時間、間歇注漿、打入鐵楔、棉紗等方法處理。10、注漿泵及電氣設備設專人檢查維護、保證正常運轉。11、泄壓管路出水口應避開人員并用鐵絲固定于孔口管上。接頭綁扎牢固。?(三)機電運輸安全管理措施1、上下鉆機及注漿機時應通知絞車司機慢速行駛,通過吊盤時要有專人看護。2、吊運鉆機或注漿機時必須使用鉤頭配5分鋼絲繩索并保證綁扎牢固,安全可靠。3、施工現場所有用電設備嚴格按照井下用電設備要求選用,并安裝保護裝置。4、每天安排專人檢查井壁發現有結冰等安全隱患時及時處理,保證安全施工。5、下吊盤至工作盤之間需安設軟梯一路,以便工作人員上、下及避災。6、井口到吊盤之間應安裝安全梯一個,由專用穩車懸吊,以便井下出現故障或災害時,人員能夠順利升井。(四)鉆孔防突水措施1、鉆孔施工前井筒內應安裝80DG-75×10型吊泵(楊泵750m,流量54.7m3/l)及Φ108排水管路,并保證在鉆孔突水時能正常運轉及時排水。當鉆進注漿孔時,如井筒涌水量接近吊泵額定排水能力,必須停止鉆進,提取鉆具,關閉高壓閥門,及時注漿。2、對正常打鉆排水采用電泵排至吊盤水箱,放入吊桶排至地面。3、孔口管必須按設計孔位埋設牢固,并安設高壓球閥(不小于15Mpa)。注漿前,必須對止漿墊和孔口管進行耐壓試驗,試驗壓力必須大于注漿壓力1Mpa。孔口管試壓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鉆進。確保孔口管的承壓控水能力及安全裝置靈活可靠。4、鉆進過程中如發現鉆孔內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且噴孔嚴重,情況危急時可采取拆掉鉆桿,關閉高壓球閥及時向項目部匯報。七、勞動組織與工期安排1、勞動組織預注漿施工井下采用“四六制”、地面采用“三八制”作業,具體見附表1。2、工期安排①?排水清理4天。②?孔口管、設備及操作盤安裝2天。③?打鉆預注漿23天。④?拆除清理1天。總計工期30天。3、其它本措施未盡事宜按《煤礦安全規程》(20**版)及《井主井井筒及井底車場、相關硐室掘砌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執行。
篇2:基巖段工作面打鉆探預注漿施工技術安全措施
一、概況
1、工程概況
生建煤礦位于焦廟鎮,設計生產能力0.45mt/a,采用立井開拓方式,凍結法施工,主井筒深567.5m,其中凍結段483.7m,基巖段83.8m,設計井筒凈直徑4.5m,基巖段壁厚350~1000mm,砼標號c30,主井套砌內壁結束后,先進行工作面排水、清淤泥工作,接著進行打鉆探水及工作面預注漿工作。
2、地質及水文條件
(1)地質情況
基巖段起止標高-457.78~-567.5m,地層為二疊系。二疊系地層上部為風化帶,厚度26.72m。在-490.21~-496.8處為一層厚6.59m破碎帶。基巖段通過巖性為粉砂巖6.51m,粉砂巖70.7m。
(2)水文情況
主井井筒檢查孔共打兩個鉆孔。一號鉆孔全孔進行了系統簡易水文觀測并詳細記錄泥漿消耗量,在孔深482.19m~-490.21m處泥漿消耗量大,最大漏失量0.6m3/h,未作抽水試驗。
二號鉆孔全孔進行了系統簡易水文觀測并詳細記錄泥漿消耗量,全孔泥漿消耗量0~0.2m3/h之間變化。
含水層:檢2號共揭露4個含水層組。第四系含水層組、第三系含水層組、基巖風氧化帶含水層、基巖含水層。
其中472.51~-530.00m為基巖含水層。巖性為粉砂層,巖芯完整,基本不含水,鉆進過程中沒有發生漏水現象。但是與檢2號孔相距大約100m的檢1號孔鉆進過程中,此層位曾經漏水。所以風氧化帶下部的基巖含水性較弱,但在裂隙帶中含有一定的裂隙水。
3、技術準備
(1)組織技術與管理人員認真學習技術措施。
(2)開工前對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做好技術交底。
(3)組織測量對標高進行復核校驗。
4、施工隊伍
施工隊由原施工表土段的濟西主井隊及機運隊抽調技術素質好、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工作面預注漿施工,作業前對所有施工人員按iso9002標準及zm71/qp418-1999《培訓控制程序》要求組織學習培訓。
5、設備、材料準備
(1)預注漿施工所用鉆機、注漿機、排水泵、攪拌機等設備進行全面維修、調試、試運轉。
(2)按附表2所列的打鉆、注漿施工所需設備、配件、材料消耗表進行配置。
二、注漿參數的確定
1、注漿孔數
根據主井井筒凈直徑及井筒所要穿過地層的水文地質情況,確定8個注漿孔,孔與孔互相夾角45o,同心圓等距離布置,孔間距1.413m,孔徑90mm。
2、布孔圈徑
布孔圈徑為ф3.6m,孔中心線距井壁450mm。
3、注漿材料
采用單液水泥漿為主,適時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
選用新鮮32.5r普硅水泥;水玻璃模數為2.8~3.1,其濃度為38-40be;工業級三乙醇胺和工業食鹽。
4、漿液注入量
根據孔內實際情況,預計漿液注入量按公式v=aπr2hηβ/m計算
式中:a---表示漿液損失系數,取a=1.5;
r---表示漿液擴散半徑,r取8m;
h---表示注漿段高,85m;
η---表示巖層裂隙率,3%;
β---表示漿液在裂隙內的有效充填系數,取0.9;
m---表示漿液結石率,取m=0.85;
經計算:v=813.9m3
按漿液水灰比1:1計算水泥用量為813.9×0.75=610.4t,水玻璃約需20t,三乙醇胺需610.4×0.5%=3.05t,食鹽約需30.5t。
5、漿液起始濃度及其調整
漿液起始水灰比為1:1;隨著注漿壓力的變化,水灰比可調整為0.8:1,0.6:1。
使用雙液漿時,水泥水灰比為1:1,水泥漿和水玻璃漿的體積比為1.5:1~1.5:0.5。
注漿過程中漿液濃度應先稀后濃遂級調節,調整步驟為:當某一級濃度的漿液注入20~30min后,吸漿量不減或者壓力不升時,提高一級漿液濃度,當漿液濃度提高到0.6:1時,仍不見升壓,應及時改注雙液漿。
注漿以單液為主、雙液漿作為最后封孔。
在壓水實驗時,如果泵量為200l/min、泵壓低或無壓力時,應考慮注雙液漿。
6、注漿段高
根據主井基巖段深度為83.8m,基巖含水層標高為472.51~530.00m,本次注漿段高初定為94m,一次注完。
7、注漿方式
本次注漿采用下行式注漿,遇水就注,再掃孔復注直至終孔位置。
在鉆眼時,若孔內出水或巖層松散,無法鉆進時則停鉆,撤鉆桿鉆機,進行注漿,待注漿結束再開孔,依次循環鉆進、注漿。
8、注漿壓力
注漿壓力的大小,直接影響漿液的擴散距離,經測試該段靜水壓力為4mpa,注漿終壓
取靜水壓力的3倍,本次注漿終壓取12mpa。
9、注漿結束的標準
注漿施工為隱蔽性工程,為保證注漿質量和堵水效果,每一孔段注漿都必須達到終壓、終量和注入量的設計要求。在達到設計終壓后,泵的流量在50~60l/min,穩定20~30min,才可結束該孔段的注漿。
在8個注漿孔全部施工結束后,利用中間排水孔打鉆孔,估算井筒涌水量,如井筒涌水量小于10m3/h,可結束注漿;若大于10m3/h,則采用打分支定向孔的辦法進行補充注漿,確保開鑿基巖段時,涌水量小于10m3/h。
三、注漿前的準備工作
1、止漿墊的注漿加固
(1)止漿墊厚度
止漿墊厚度參照公式bn=por/[ó]+0.3r計算,經計算止漿墊厚度為2.2m。
(2)止漿墊在凍結段套壁之前與外壁同時施工1.2m,套壁結束后又施工1m,止漿墊總厚度2.2m砼標號c55。由于迎頭出水,打止漿墊時,先鋪了一層碎石濾水層,預埋一個ф219排水管,打鉆之前利用φ219排水管對止漿墊進行注漿加固,如止漿墊漏水時采用雙液漿封堵,利用排水管對止漿墊加固無效果時,可采用1#~8#孔口管打鉆對止漿墊進行注漿加固。
2、孔口管的安裝
孔口管采用ф108無縫鋼管,每根長度為2.950m,外焊螺旋筋,采用ф131鉆頭打眼,砂漿封實,按圖1及圖2位置、深度預埋孔口管8根。孔口管上焊法蘭盤,法蘭盤上連接高壓球閥,鉆具通過高壓球閥鉆進。
3、鉆機的布置
鉆機選用sgz-ia型,安裝在工作盤上,工作盤下面用6根ф100mm、長2.4m鋼管等距離布置作支撐。另外為防止鉆眼時工作盤晃動,用手拉葫蘆配鋼絲繩索固定于孔口管上。工作盤距迎頭以2.4m為宜。
吊盤松至距工作面8m左右,利用吊盤懸掛滑輪,提升鉆桿。
鉆機固定①鉆機底盤與工作盤用m12螺絲連接固定;②用手拉葫蘆配繩索,固定于孔口管上。鉆機固定前應校對位置,保證懸吊點與鉆桿中心及孔口管中心保持一致。
表1sgz-ia型鉆機技術參數
鉆進能力開孔110?mm
終孔75mm鉆深150m卷揚能力10kn立軸行程400mm立軸內徑46mm機身回程300mm重量840kg
4、注漿設備
注漿使用一臺日本hfv-c型液壓驅動注漿泵,流量為0~200l/min,最大壓力21mpa。
水泥漿攪拌機采用js-1000型攪拌機拌漿。
表2?hfv-c型注漿泵技術參數
工作壓力30-130kg/cm2吸入口徑65mm流量0~200l/min吐出口徑40mm缸徑100mm電動機22×4kw×p行程300mm
5、注漿、排水、供水管路
注漿管采用ф50鉆桿作為注漿管,由地面大抓穩車懸吊,輸漿管露出地面1m左右,用墊叉固定于封口盤上。
排水管路采用ф108鋼管,由地面兩臺穩車懸吊。
供水管采用ф57鋼管隨壓風管懸吊。
四、注漿施工工藝
1、注漿鉆孔的施工
①按孔號1#、5#、3#、7#、2#、6#、4#、8#順序施工,最后施工中心檢查孔。
②每進尺15-20m測斜一次,如發現孔斜過大,則封孔,重新鉆進,如果相鄰兩個注漿孔偏斜方位相反,落平點間距超過漿液有效半徑控制范圍,則必須補孔。
③施工完一個孔后則注漿,待注漿完畢方可施工第二孔。
2、造漿站布置與注漿站布置
漿液攪拌采用js-1000型攪拌機攪拌,制造漿液時,水泥必須過篩,漿液必須攪拌均勻,方可輸入貯漿桶內,貯漿桶內漿液用風動攪拌器攪拌,防止沉淀,注漿泵放置在井口攪拌站附近,漿液通過ф50鉆桿與井下混合器及高壓球閥連接,進行注漿,每孔注漿要連續不斷,達到結束標準后方可停注。
3、注漿泵與閥門的操作程序
(1)注漿前先把吸漿管籠頭放入清水桶內,關閉孔口進漿閥,打開混合器泄漿閥,檢查注漿泵的工作情況及管路是否暢通。
(2)打開孔口進漿閥,關閉混合器泄漿閥,然后慢慢減少孔口量,用清水作耐壓試驗,超過終壓0.5-1mpa,即合乎要求。
(3)注入10分鐘至20分鐘清水,一切正常后方可正式注漿,注雙液漿時,先把吸水玻璃籠頭放入玻璃漿桶內,注30秒后,再把吸水泥漿籠頭放入水泥漿桶內,開始正式注漿。結束注漿后,先把吸水玻璃籠頭放入清水桶中,后把水泥漿籠頭放入清水桶中,先關閉孔口管進漿閥再打開泄漿閥后,用清水沖洗注漿泵及管路、球閥、混合器等。
4、注漿施工順序
先注清水、水玻璃(沖開裂隙通道、潤滑裂隙)先稀后濃注單液漿(水泥漿)
最后注雙液漿封孔。
5、漿液流程
js-1000型攪拌機拌料泥漿桶hfv-c型液壓驅動注漿泵ф50鉆桿作漿液管與井下混合器及高壓球閥連接孔口管基巖段
五、質量標準
1、注漿材料外加劑的質量性能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要嚴格檢查出廠合格證,化驗單和試驗報告。
2、注漿前對注漿材料進行試驗,按配比測定凝固時間。
3、孔口管、止漿墊均進行清水抗壓試驗,試驗壓力應大于注漿終壓。
4、發現問題立即匯報,及時采取措施處理。
5、認真填寫各種原始記錄。
六、注漿孔鉆進及注漿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一)注漿孔鉆進安全技術措施
1、在正常鉆進中,應經常檢查鉆機穩定性,準確丈量孔內鉆具及機上余尺,及時填入班報內并妥善保管。
2、下鉆時應認真檢查鉆具,有彎曲,磨損嚴重不得使用,接鉆桿前應對鉆桿吹孔,接鉆桿時要纏麻。更換沖擊器時不準更換鉆頭。如需更換鉆頭必須在鉆孔開孔前進行更換。
3、下鉆要穩,避免沖撞,遇阻時應及時提鉆,排除障礙,鉆具距孔底1.0m時,進行先沖孔后鉆進。
4、加鉆桿前,應盡量把孔內巖粉沖凈,并提鉆桿,使鉆頭離孔底0.5m以上方可加鉆桿。
5、鉆進過程中,如遇涌水時應準確記錄起止深度,測量涌水量,提鉆桿,準備注漿。
6、鉆機鉆進時,若遇松軟巖層,要慢速適當加壓法鉆進,遇石灰巖等巖層比較硬時,要輕壓,快速法鉆進。
7、鉆進結束后,應及時沖洗鉆孔,當孔口冒清水無巖粉時即可撥鉆桿,測靜水壓力注清水試壓并詳細記錄,注入量、壓力等數據,為注漿提供依據。
8、鉆進過程中如發現鉆孔內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頂鉆等異狀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及時匯報項目部進行處理。
9、在井筒工作面打鉆、注漿人員應嚴格遵守立井施工《煤礦安全規程》、《鉆探操作規程》及一切安全管理制度。
(二)注漿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應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傳達措施做到人人心中有數,定崗、定位責任明確。
2、注漿前試驗站應按單液漿及雙液漿各種設計配比測定凝膠時間,當更換水泥等注漿材料品種時,應重新測定凝膠時間。
3、注漿司泵工必須按操作規程認真操作,并隨時注意注漿壓力,吸漿量的變化情況,對高壓系統各部件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修復更換,確保注漿安全。每次注漿前應對供電、供風、攪拌、注漿設備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井下與地面聯系的信號,通訊必須暢通無阻;井下注漿人員與地面開注漿泵人員經常保持聯系,以確保注漿安全。
5、注漿人員配戴防護眼睛,膠質手套,造漿人員戴防塵口罩。
6、拌漿人員嚴格掌握漿液配比,按設計配比拌漿。為防止水泥紙、紙屑、石子及其它雜物進入泥漿池,放漿口應設過濾網。泥漿桶內設置風動攪拌器攪拌,以防泥漿沉淀。
7、吊盤、工作盤必須固定牢固可靠。在吊盤上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并做到生根牢固,高掛低用。
8、井下信號,把鉤工應定人定崗,按章操作。
9、注漿期間要設專人注意觀察止漿墊及井壁是否有變形、跑漿、漏漿等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處理方法:可采用縮短凝膠時間、間歇注漿、打入鐵楔、棉紗等方法處理。
10、注漿泵及電氣設備設專人檢查維護、保證正常運轉。
11、泄壓管路出水口應避開人員并用鐵絲固定于孔口管上。接頭綁扎牢固。
(三)機電運輸安全管理措施
1、上下鉆機及注漿機時應通知絞車司機慢速行駛,通過吊盤時要有專人看護。
2、吊運鉆機或注漿機時必須使用鉤頭配5分鋼絲繩索并保證綁扎牢固,安全可靠。
3、施工現場所有用電設備嚴格按照井下用電設備要求選用,并安裝保護裝置。
4、每天安排專人檢查井壁發現有結冰等安全隱患時及時處理,保證安全施工。
5、下吊盤至工作盤之間需安設軟梯一路,以便工作人員上、下及避災。
6、井口到吊盤之間應安裝安全梯一個,由專用穩車懸吊,以便井下出現故障或災害時,人員能夠順利升井。
(四)鉆孔防突水措施
1、鉆孔施工前井筒內應安裝80dg-75×10型吊泵(楊泵750m,流量54.7m3/l)及φ108排水管路,并保證在鉆孔突水時能正常運轉及時排水。當鉆進注漿孔時,如井筒涌水量接近吊泵額定排水能力,必須停止鉆進,提取鉆具,關閉高壓閥門,及時注漿。
2、對正常打鉆排水采用電泵排至吊盤水箱,放入吊桶排至地面。
3、孔口管必須按設計孔位埋設牢固,并安設高壓球閥(不小于15mpa)。注漿前,必須對止漿墊和孔口管進行耐壓試驗,試驗壓力必須大于注漿壓力1mpa。孔口管試壓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鉆進。確保孔口管的承壓控水能力及安全裝置靈活可靠。
4、鉆進過程中如發現鉆孔內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且噴孔嚴重,情況危急時可采取拆掉鉆桿,關閉高壓球閥及時向項目部匯報。
七、勞動組織與工期安排
1、勞動組織
預注漿施工井下采用“四六制”、地面采用“三八制”作業,具體見附表1。
2、工期安排
①排水清理4天。
②孔口管、設備及操作盤安裝2天。
③打鉆預注漿23天。
④拆除清理1天。
總計工期30天。
3、其它
本措施未盡事宜按《煤礦安全規程》(20**版)及《井主井井筒及井底車場、相關硐室掘砌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