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風管水管安全措施
一、安裝標準及要求
1、管路鋪設要平、直、各法蘭盤上所有螺孔都必須穿螺栓,且緊固適當,膠墊齊全閘閥靈活無卡阻,無漏、漏水風現象。
2、按技改初步設計提供的圖紙要求進行安裝,安裝的管路、三通、閘閥不影響行車和行人。
二、施工方法與步驟
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根據設計管道的大小,提前加工好短接、彎頭和三通等,將施工所需的材料、工具(扳手、尖錐、鐵絲、繩套)、配件(螺栓、螺帽、平墊、膠墊、閘閥)、以及各配件運送到現場;
(2)、施工人員到施工現場后,經礦領導允許后方可施工。
2、施工方法與步驟
(1)施工前,應把周圍雜物清理干凈,并觀察周圍壞境確保安全。
(2)施工人員施工時,必須由專職瓦斯檢查員檢查周圍巷道20m內瓦斯濃度,只有在瓦斯濃度在0.5%以下時,方可施工。
(3)、安裝的風、水管,兩頭焊接高壓法蘭盤,焊接工序在地面進行,焊接好后運到安裝地點進行安裝。
(4)、管路吊掛嚴按要求進行吊掛。
三、安全技術措施
1、凡參加施工的人員必須熟悉整個施工工序,了解施工步驟,對每項施工工序做到心中有數。
2、施工人員在施工前必須聽取措施貫徹,凡不參加措施貫徹、精神狀態不佳者,嚴禁參加施工。
3、施工人員必須聽從負責人的安排,對各個步驟中注意事項要嚴格執行。
4、施工前,負責人要檢查所在工作地點的安全情況,確認安全無誤后方準施工。
5、在安裝過程中嚴格按設計的位置安裝三通和閘閥,施工人員的手、腳不能伸進管路的下方和兩個接頭之間,只能用尖錐找眼,不能將手指伸進螺栓孔內,防止發生意外;
6、支撐管路時,要先查看頂、幫的支護情況,確認安全可靠后才能進行吊掛和支撐,吊掛管路的下方嚴禁站人,防止人員受傷。
7、鋪設管路工作開始后,非施工作業人員嚴禁進入作業地點,施工地點以下嚴禁任何人員通行。
8、安裝管路時,法蘭盤上所有螺孔都必須穿螺栓,且緊固適當,膠墊要墊正,確保不漏風、漏水。
9、管路安裝完畢后,檢查連接和吊掛是否符合安裝要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0、管路安裝完畢后通氣通水試驗,發現有漏氣漏水點時必須立即處理,保證管路完好。
篇2:安全生產責任制:煤礦井下通風管理工
1、井下通風管理工負責煤礦井下測風、策塵,通風設施的設置、拆除、維修和風筒管理,瓦斯檢查儀器的校核等工作。
2、井下通風管理工負責井下10天測風一次。測總進、回風巷,采掘作業地點的風量,填寫通風牌板報表,并報礦長、技術負責人簽字審閱。
3、井下通風管理工負責井下測塵、測量井下空氣成分,在缺乏測塵設備器材時,對井下有煤塵、巖塵的地點要做到先行灑水降塵,定時清洗、清掃。不準有煤塵、巖塵堆積。
4、井下通風管理工負責井下風筒管理,對局部通風的地點按進度配送風筒,對結束掘進后的地點要回收風筒。回收風筒在地面進行沖洗、曬干,補好破損后折疊入庫存放。井下發現有風筒破損,撕裂口較大時,要與當班瓦檢員配合處理。
5、通風管理工負責井下通風設施管理:
①井下臨時停掘地點要設柵欄,掛禁止人員入內的警示牌。
②井下停掘、停止使用的巷道和停采的采面要設永久密閉。
③井下因通風需要設置的風門,要關啟嚴密不漏風,要隨手關門,不許敞開造成風流短路。
④井下風橋要不漏風,風速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
⑤井下臨時風障是分配風量的一項措施,未經允許不準拆掉。
6、井下通風管理工要檢查局扇,安設位置是否有循環風,局扇要安放在架子上,做到掛牌管理。
7、井下管理工因通風管理沒有盡到責任,造成瓦斯積聚或瓦斯超限引發瓦斯事故要追究責任。工作負責避免事故,要給予表揚。
篇3:礦業井下測風管理制度
(一)為加強井下測風管理,及時了解煤礦風量分配及變化情況,為不斷提高煤礦通風管理水平提供科學依據,根據《煤礦安全規程》(2016)第140條:“煤礦必須建立測風制度,每10天至少進行1次全面測風”的規定,制定本制度。
(二)測風人員負責每旬對全礦井所有用風地點的風量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測定,在測風站填寫測風記錄牌板。根據測風結果及時填寫測風旬報和月報,經技術員、通風負責人審核后,報總工程師審閱。
(三)通風系統發生變化時,測風人員要及時對有關地點進行風量測定,做到配風合理。
(四)定期分析全礦井各采掘工作面、硐室及用風地點的風量情況,根據所需風量進行系統調整和風量分配。
(五)測風人員必須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測風儀表必須經過檢定合格方能使用。
(六)對于測風過程中發現的各種隱患(如配風量不足、系統不暢、設施損壞、風筒漏風、風速超限等),必須安排通風人員及時處理。
(七)必須建立測風檔案臺賬,旬報、月報報表齊全并且有主管領導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