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采工作面防火安全技術措施
為加強N1705連采工作面在回采期間內外因火災的預防,確保安全生產,特編制本防火設計及安全技術措施如下:
1工作面自然狀況
1.1工作面概況
1.工作面概況
北一東705連采機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區中部,其北部為F43斷層;南部為北一采區七層兩條準備巷道;西部為北一東七層兩條準備巷道。上鄰4-2煤層,煤厚一般為1.5米,未采動,已按地質損失進行了處理。4-2與7-2煤層間距一般為38.92米。下鄰8煤層,煤厚一般為0.73米,未采動,8煤層與7-2煤層間距一般為10米。
本工作面地表較平坦,高程在+72~+78米之間,地表為農田地。有一條高壓線在工作面上方通過。?
2.地質構造特征
本工作面煤巖形態為一單斜狀,煤巖層產狀為247°∠6°。
本工作面地質構造較為簡單,只在工作面西北部發育一條F43斷層,斷層產狀:32°∠50°,H=50米,斷層控制較為可靠,由于該斷層規模較大,可能會有伴生的小斷層發育,而影響本工作面。另外在本工作面范圍內還發育一條寬在2~4米之間的火成巖巖墻,對本工作面的布置會有一定影響。
3.煤層特征
本面煤的工業牌號為不粘煤,煤層厚度在3.56~3.82米之間,煤層賦存穩定,煤層結構簡單。煤層垂直節理發育,走向近東西向。煤層呈黑色,以亮煤為主,塊狀結構。煤的自燃發火期3個月。
4.煤層頂、底板情況
老頂:巖性以粗砂巖、中砂巖為主,灰白色,以石英為主,膠結松散。厚度一般為13.17米,硬度為5。
直接頂:巖性以中砂巖、粉砂巖、細砂巖為主,灰-灰白色,泥質膠結。厚度一般為3.72米,硬度為4。
偽頂:以泥巖、薄煤線為主,較軟,破碎。一般厚度為0.30米。
底板:巖性以粉砂巖為主,深灰色,泥砂質膠結,一般厚度為5.37米。
5.水文地質
本工作面水文地質條件較簡單,煤層老頂的粗砂巖為微弱直接承壓含水層,掘進過程中巷道局部會有河水現象。
2檢測預報
2.1確定自然發火標志性氣體
N1705綜采工作面煤層自然發火的標志性氣體為乙烯,報警濃度為1ppm。
2.2現場觀測巡檢措施
1.瓦斯檢查員
對負責區域進行詳細檢查,嚴禁假檢、漏檢,對檢查的項目記錄詳實,匯報詳細及時。發現異常時立即匯報保安區調度,并采取應急措施。
每班設瓦斯檢查員1名,割煤時檢查連采機后方風流、煤壁、板閉、砂門處的瓦斯濃度等情況。
2.測風員
測風員每天對N1705連采工作面及其附近主要關聯巷道風量進行測定,保證通風系統穩定,對檢測的情況記錄詳實,匯報詳細及時。
3.檢閉工
檢閉工每天對N1705連采面的板閉、砂門及其相鄰巷道進行檢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并匯報保安區調度。
4.瓦斯抽放觀測工
⑴在N1705連采面的板閉、砂門注氮管上安設觀測孔,懸掛氮氣觀測牌板,每天觀測注氮量,并向保安區調度匯報。
⑵對N1705連采面注氮的板閉、砂門每天測量一次注氮量,并向保安區調度匯報注氮參數。
⑶每天對抽采地點測量一次抽采量,及時調整抽放參數,及時向保安區調度匯報抽采狀態。
2.3連續監測措施
在N1705連采面總回風口10~15m位置,設置1臺一氧化碳傳感器、1臺溫度傳感器和1臺風速傳感器,監測回風流中一氧化碳濃度、溫度和風速,當回風流中一氧化碳濃度、溫度和風速有異常情況時,立即查明原因,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2.4氣樣采集與分析
對N1705連采面板閉、砂門每日進行取樣化驗。氣體和溫度異常時,加密取樣。
3總體防火方案
N1705連采工作面防火措施主要采用按序連采、支巷分段封閉、主巷分區充填、封閉區注氮、協調通風、消滅外因火源等綜合措施。
回采期間風量保證在600-800m3/min,并同時根據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情況及時對工作面配風量進行調整。
4具體防火措施
4.1按序連采
巷道受采動影響會產生裂隙,使破碎的煤體加劇氧化,同時為了易于封閉,N1705工作面連采需按照下列順序回采:主巷1→主巷5→支巷1~6→主巷2→支巷8~11→主巷3→支巷12~15→支巷16~18→主巷4→支巷19~26→支巷27~34。
4.2支巷分段封閉、主巷分區充填
每條支巷連采回撤后,在支巷口構建木段閉,并用黃泥抹嚴。每條主巷內所屬支巷全部連采回撤后,在主巷口構建砂門充嚴。
4.3封閉區注氮
1.注氮方式:采用木段閉、砂門插管間歇注氮方式。
2.注氮管路系統
⑴管路鋪設路線:
大井地面制氮廠→注氮立孔→N1-450回風石門→N1四層回風立眼→N1705連采面→封閉區
⑵管路直徑:采用φ108mm和219mm管。
4.當封閉區內空氣成分異常時注氮,注氮量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5.其它
⑴注入氮氣濃度不低于97%。
⑵注氮地點警示牌,氧氣濃度低于18%時,嚴禁人員靠近隅角空間。
5防治明火措施
1.井上、下消防材料庫,分別由供應科、保安區負責管理,要按集團公司規定儲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并要建帳和牌板。庫內器材要及時進行補充和更換。
2.各地點放炮時必須使用水泡泥。炮線絞接處使用高壓絕緣膠帶纏好。
3.嚴禁連采機直接切割巖石。
4.放炮地點以外20米處安設放炮噴霧,放炮時要開啟放炮噴霧。
5.機電科及施工單位要加強電氣設備檢查,嚴禁電氣設備失爆。
6.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查明原因,進行處理。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設置警戒,嚴禁人員進入。瓦斯異常時,停機處理。
8.連采機必須噴霧完好。割煤時必須噴霧降塵,內噴霧壓力不得小于2MPa,外噴霧壓力不得小于4.0MPa。加強內外噴霧日常檢查維護,保證噴霧裝置齊全,正常使用,保證霧化效果。采煤時必須先開水后開機,停采時必須先停機后停水。
9.連采機必須配置專用灑水膠管。
10.防火器材配置及要求
⑴工作面安設6個MFZL-5型滅火器,其中工作面中部、放炮處、連采機各2個;
⑵皮帶頭:砂箱(4個,總砂量不得小于0.2m3)、滅火器(MFZL-5型2個)、水桶(2個)、鐵鍬(2把)、防火鉤(2把)及20m長膠管,前后三角點備有30m膠管;
⑶滅火器必須保證完好,不得超期,并掛牌管理。
16.連采前在連采面總入風口、總回風口不大于6m位置各構筑1道防火門墻,同時現場儲備1個φ800mm的鐵桶和足夠數量的板材(厚度大于30mm),每塊板材均要根據防火門斷面尺寸加工成型,并且刷油漆存放保管,用于火災時的緊急封閉,嚴禁挪用。每塊板材要編號存放。
6事故案例
6.1S5409工作面前隅角燒焊采煤機滾筒齒座引起瓦斯燃燒事故
1.事故經過
1992年11月5日7時40分,綜采一隊副隊長姜述凱向礦調度范少武請示南五409工作面前隅角焊ZG-300采煤機滾筒齒座。范少武通知保安區調度安排瓦斯檢查員、救護隊員到燒焊現場檢查瓦斯。8時左右,南五409工作面瓦斯檢查員向保安區調度霍玉田匯報該面瓦斯情況,霍玉田通知楊清軍綜一在前隅角燒焊,檢查一下瓦斯,不超限可以讓他們燒焊。楊清軍接到通知后,與通風副隊長朱德光一起對燒焊現場進行檢查,確認無瓦斯,10時40分開始燒焊,燒焊到11時45分左右,突然發生瓦斯燃燒。
2.事故原因
⑴這起瓦斯燃燒事故是由于在南五409運順往工作面拐彎處動用火焊引起的。
⑵南五409工作面是俯采面,采空區大量瓦斯積存,老頂又是白砂巖,懸頂面積大,燒焊期間老頂垮落將采空區瓦斯大量擠出,引起瓦斯燃燒。
⑶燒焊措施不落實。措施明確規定,燒焊現場必須由救護隊員、安檢人員在現場監督檢查,才能燒焊。安檢人員、救護隊員不在現場時進行燒焊,是嚴重違章作業。
3.事故教訓及預防措施
⑴嚴格執行保安規程規定,井下嚴禁動用火電焊,非動不可的,必須經主要領導批準,并嚴格按措施施工。
⑵加強職工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職工自主保安能力。
6.2大明二礦S2N4采場回風道亡人事故
1.事故經過:
90年3月24日白班,大明二礦南二采區北二段采場進行充填。上午10時開始充填運順沙帶,8時沙帶充滿,看沙門工常×和李×撤離現場。在經過回風沙門時,李×在前感到“壓”氣,常×在后也有同感,于是馬上返回,返回途中他們用充填電話與充填站匯報了情況,然后返回到沙門前的穿塘管處等待救援,后李×又到南翼變電所用電話向礦調度做了匯報。待救護隊到現場,在距回風沙門1m處發現陳忠生頭朝下浸入水中溺水死亡,同時又進入沙門里把常×救出。經救護隊檢查現場氣體成份,瓦期含量為6~8%。
2.事故原因:
⑴施工地點環境差,巷道積水多。采場充填封閉施工無安全措施。
⑵瓦斯檢查員沒有進入施工地點跟班檢查。
⑶缺氧地點不能使用過濾式自救器。
⑷封閉采空區時供風問題考慮不周,利用4寸管做穿塘管通風風量不足,滿足不了作業人員充分供氧需要,致使作業地點缺氧。
3.事故教訓及預防措施
⑴嚴格執行保安規程規定,必須經主要領導批準,并嚴格按措施施工。
⑵加強職工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職工自主保安能力。?
⑶瓦斯檢查員對現場認真檢查。
⑷對自救器的使用加強培訓。
篇2:地面向工作面搬運變壓器開關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
從地面向工作面搬運變壓器、高壓開關、低壓開關
二安全技術措施:
1、起重工或設備搬運工應經過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2、進行起重、搬運時,必須有專人指揮,工作中精神集中,嚴禁說笑打鬧,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3、起重機械、工具等要按規定定期檢查試驗,不合格者嚴禁使用。
4、使用汽車運輸或膠輪車搬運設備,司機必須經國家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無證人員,嚴禁駕駛車輛。
5、在任何情況下,嚴禁用人體的重量來平衡被吊裝的重物,嚴禁用手直接校正被重物張緊的吊繩吊具。
6、吊裝重物時,嚴禁站在重物的下方,只能站在重物的側面作業。
7、吊裝設備時,首先進行試吊,等到起吊繩逐漸張緊,使物體微離地面,檢查物體的平衡情況,捆綁應無松動,吊裝工具、機械應正常、無異響,如出現異常應立即停止吊裝,將物體放回地面后檢查處理。
8、被吊裝設備的活動部分必須可靠固定或卸下分吊,試吊1~2次確認可靠后正式吊裝,將重物吊運到指定的位置或車輛內。
9、卸以前要墊好襯物,放置平穩,不得將物體壓住管線,然后拆除繩索、吊具。
10、運輸設備時,設備必須綁扎牢固,運行的車輛必須緩慢。
11、用撬杠搬運物體時,嚴禁直接用手調整撬杠方位,用撬杠在坡邊搬運時,應使用拉繩在上方牽制,在下方不得有人,作業人員應在物體的兩側或上方工作。
篇3:工作面機電設備管理電氣安全技術措施
1、機電設備使用管理
1、本采區新面投入的所有機電設備必須進行驗收及檢查合格后,方準許入井安。
2、電氣設備入井前必須檢查其產品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及安全性能;檢查合格并簽發合格證后,防爆率達到100%,方可入井。
3、本采區井下變電站必須設在進風流中,巷道要直平、無滴水、新鮮風流暢通,嚴禁存放無關的設備和物件,變電站必須設置足夠數量的撲滅電氣火災的滅火器材。
4、設備列車放在回風巷必須有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5、電氣設備不得超過額定值運行
6、供電線路必須使用檢漏繼電器或有選擇性的漏電保護裝置,保證自動切斷漏電的饋電線路每天必須對低壓檢漏裝置的運行情況進行一次跳閘試驗,并有相應的試驗記錄。
7、井下變電站(變電列車)值班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值班。
8、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電纜和電線。檢修或搬遷電氣設備前,必須先切斷電源,并經瓦斯員檢查瓦斯濃度后,在作業巷道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低于1%以下時,再用與電源電壓相適應的驗電筆檢驗,檢驗無電后,方可進行導體對地放電。
9、普通型攜帶式電氣設備測量儀表,只準在瓦斯濃度1%以下的地點使用,并由瓦斯員實時檢測作業地點的瓦斯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