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通風防治瓦斯防治粉塵安全措施
第一章防止通風事故規定
一、防止通風一般傷亡事故規定
(1)在建筑通風設施、延接風筒、安裝風機、安撤隔爆水袋和安裝監測監控裝置等從事通風工作時,必須提前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措施的要求進行施工。
(2)施工人員需要站在梯子上或腳手架上施工時,梯子或腳手架必須架設牢固可靠,施工人員在進行以上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其使用的工具物品等防止其突然掉落而傷及其他工作人員。
(3)在運送物料或管路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裝封車的管理規定,用礦車時物料(物品)不得超出車沿,用平板或花架車時封車時不得少于兩道,并封裝牢固可靠,不得超高、超寬裝車。
(4)在運輸過程中,人員應遠離車輛,在斜巷運輸過程中,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制度。
(5)在安裝管路過程中,必須用葫蘆等起重工具或人力可靠托住管子,防止其突然脫落砸傷人員。
(6)在安裝拆除風機過程中,必須使用葫蘆等工具可靠固定住,人員應遠離風機突然掉落所波及的范圍。
(7)在吊掛風筒過程中,施工人員應避開來往車輛和運轉的皮帶,并注意好頂板安全。
(8)盲巷及采空區必須及時進行封閉,任何人員不得進入無風或風量不足的地點。
二、防止通風重特大傷亡事故規定
(1)礦井通風系統合理、穩定、可靠,采區通風系統完善、可靠,無不合理的串聯通風和違反規定的擴散風、老塘風、循環風等。
(2)礦井通風設施齊全、完好、可靠,使用正常。
(3)采掘工作面及其它用風地點的風量、風速、溫度符合規定要求。
(4)執行瓦斯巡回檢查、匯報、請示制度和現場交接班制度,瓦斯檢查的點數和次數符合規定,無空班漏檢。
(5)井下所有放炮地點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6)井下無瓦斯積聚區域和瓦斯超限作業區域存在。
(7)停風區和盲巷符合規程規定。
(8)巷道貫通或啟閉盲巷或采空區時都必須制訂專門措施,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
(9)采掘工作面實行采掘分開供電,掘進工作面實行風電閉鎖及瓦電閉鎖。
(10)礦井的防塵灑水系統和消防水池必須有足夠的水源,并滿足防塵用水的需要。水質、水壓符合要求。
(11)井下無干式作業、無煤塵嚴重習氣和堆積現象的發生,綜合防塵設施齊全、可靠,使用正常。
(12)按規定安設隔爆設施。
(13)按規定配齊和使用瓦斯、溫度、風速、一氧化碳等各種監測裝置。
(14)防止瓦斯煤塵引燃、引爆的各種火尖或熱源的產生,以及防止由于各種原因引起外因火災的形成。
(15)按照規定,每年必須制訂通風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并嚴格執行。
(16)礦井主要通風機裝有反風設施,并達到規定要求。
三、防止通風重特大非傷亡事故規定
(1)采掘工作面進風流中,氧氣濃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超過0.5%,其它有害氣體容許濃度在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2)杜絕瓦斯積聚。
(3)礦井通風系統合理、穩定、可靠,采區通風系統完善、可靠。
(4)主要通風機的井口設置防爆門。
(5)建立防治火災管理制度,建立查火分析和預防預報制度。
(6)采煤工作面結束后1.5個月內要進行永久性封閉。
(7)按規定井上下設置消防材料庫,庫內消防物品種類、數量符合規定,地面有消防水池和足夠的水量。
(8)礦井有專門的采區防滅火設計,各個采煤工作面要有預防自然發火的措施。
(9)井下無超過35度的高溫發火疑點和一氧化碳超高(24PPm)地點。
(10)及時處理發火疑點和煤巷高冒。
(11)井口和通風機房20米范圍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
(12)井口井下燒焊要有專門的燒焊措施。
(13)井下嚴禁使用燈光取暖和使用電爐,硐室內不準存放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和其它可燃性物質。
(14)膠帶輸送機使用阻燃輸送帶,并有可靠的防滅火裝置。
(15)風筒要使用其有煤礦安全標志的阻燃風筒。
第二章通風專項治理規定
一、通風系統治理規定
(1)主通風機運行在合理工作區域中,效率達60%以上,礦井負壓符合以下規定。
Q﹤3000m3/min?h﹤1500pa
Q=3000-5000m3/min?h﹤2000pa
Q﹥5000m3/min?h﹤2500pa
負壓超過以上規定的,必須制訂實施降阻措施。
(2)礦井必須每5年進行一次主通風機性能測定,每3年進行一次全礦井通風阻力測定。
(3)主扇反風設施齊全(反風門,反風道等),每季由總經理組織有關部門檢查一次,并將查出的問題及落實情況記錄保存備查。
(4)回風井必須封閉嚴密,其外部漏風率不得超過5%,外部漏風率每季測定一次。
(5)每年進行一次反風演習,特殊情況不能反風報公司審批,反風演習總結應在反風后15天內報通風處。
(6)礦井通風系統必須合理、簡單、穩定可靠、獨立。
(7)改變礦井一翼、水平、采區的通風系統要按《規程》第一百零七條的要求履行報批手續。
(8)掘進巷道同其它巷道貫通時,必須按照《規程》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辦理。
(9)礦井必須實行分區通風,杜絕不合理的串聯風、擴散風、采空區通風及采煤工作面利用局扇通風。
(10)按公司風量計算細則計算礦井總供風量,井下所有采、掘、硐室及巷道的供風量都要滿足要求,且不得大于10%,礦井有效風量率不得低于85%。
(11)礦井各地點的風速要符合《規程》規定,特別是并聯風路的風速要滿足要求。
(12)礦井通風系統中需要設置的風門、密閉、調節風窗、風橋等設施,要選擇合適地點,統一規格,嚴格按質量標準施工和管理,礦井嚴禁采用臨時設施調節風量。
(13)主要進回風巷道間行人的聯絡巷,必須安設2道連鎖的正向風門和2道反向風門不得采用單道風門。
(14)礦井所有回風巷道必須每年普查一次,并按總回、主回、采區回風道及支護形式進行分類,失修的回風道組織人員進行維修,要求達到主要回風巷道一般失修率不高于5%,總回風巷道嚴禁失修。
(15)礦井必須按季繪制通風系統圖,并按月補充修改。
二、失修巷道治理規定
(1)成立以生產經理為組長,掘進、機電副總、安監處長和總工程師為副組長,各生產科室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井巷維修管理小組。
(2)井巷工程堅持“誰使用、誰維護、誰負責”的原則,各施工單位對所轄衛生區域的巷道頂板安全直接負責,分管施工單位的職能部門和安監處負監督管理責任,專業分管領導及副總工程師負管理責任。
(3)各分管部門和安監處要加強對井下各地點的頂板情況的動態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落實處理。各施工單位要落實專人經常對施工地點及后路頂、幫圍巖支護情況進行觀察,及時找掉懸矸危巖,零星維護工作量由各施工單位負責維護。如維護工作量大,由單位申請,經礦研究后,列入巷修作業計劃,由巷修工區進行維護。
(4)實行巷道工程終身負責制,巷道在使用期間因掘進支護質量低劣出現頂板事故,要追究掘進單位及有關檢查驗收人員的責任,非掘進原因出現頂板事故根據情況有使用單位或巷修負責維護。
(5)采煤工作面及兩道的巷道維修頂板管理,掘進移交采煤后,由采煤區隊負責,出現問題要追究采煤區隊的責任。
(6)巷修工區要集中力量,全力以赴維護失修巷道。要對礦井開拓準備巷道定期進行檢查,及時找掉懸矸危巖,失修嚴重的要及時維護,防止頂板冒落造成事故。因、維護不及時或維護質量低劣造成事故,要追究巷修工區的責任。
(7)嚴格執行井巷維修事故的“一事故、一分析”制度,嚴格堅持“三不放過”的原則。
第三章、防治瓦斯治理規定
(1)瓦斯檢查員要嚴格按《規程》規定的次數檢查瓦斯,嚴格按《操作規程》工作,杜絕空班漏檢、弄虛作假等現象的發生。
(2)瓦斯檢查員要嚴格執行交接班和班中匯報制度,嚴格按巡回檢查圖表來檢查瓦斯。
(3)所有停風區都必須按規定及時設置保護設施,停風24小時以上的,要進行永久封閉。停風區恢復通風時,要嚴格按規定檢查瓦斯。
(4)所有區域的瓦斯排放工作都必須由救護隊實施,排放瓦斯時,要嚴格執行撤人和停電制度。
(5)下井的干部、班組長和放炮員要按規定佩戴便攜儀。
(6)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必須懸掛瓦斯便攜儀,便攜儀報警時,要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向調度室匯報。
(7)放炮工作時,要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記錄要齊全。
(8)所有采空區密閉前,都要設置柵欄,并有明顯的“禁止入內”標志,每周定期檢查一次。
(9)各采煤工作面要上齊安全監測瓦斯傳感器,要定期調校,保證24小時不間斷監測。
第四章、防治粉塵治理規定
(1)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井下所有巷道都必須安設防塵供水管路,皮帶機巷管路每隔50m設一個三通閥門,其它管路每隔100m設一個三通閥門。
(2)礦井主要進風巷、主要回風巷、皮帶機巷、采區進風巷和采區回風巷,每條巷道內至少安裝兩道凈化水幕,水幕應封閉巷道全斷面,主要進風巷水幕要實現自動化。
(3)井下所有運輸轉載點、裝載點和卸載點,都必須安裝完善的噴霧裝置,并實現自動化。
(4)井下所有巷道必須定期沖刷積塵。主要進風大巷、主要回風大巷每月沖刷一次。采掘工作面進回風巷每天必須沖洗一次,礦井主要進風大巷,每年必須刷白一次。
(5)采煤工作面防塵措施:①進風巷和回風巷每隔100m安裝一組凈化水幕,第一道距安全出口不大于50m,采煤機頭、采煤機尾各安裝一組灑水防塵噴霧;②按規定定期沖刷煤塵,采煤工作面和回風巷生產班要班班沖刷,進風巷每天沖刷一次;③機組司機、支架工和回風側工作人員均要佩戴防塵口罩。
(6)掘進工作面防塵措施:①必須采用濕式打眼,使排出的粉塵呈糊狀,嚴禁干打眼;②放炮必須使用水炮泥,炮掘工作面必須有水炮泥箱和水針,水針要安裝在距迎頭50~60m處;③炮掘工作面安裝不少于三道噴霧簾,第一道安裝在扒裝機上方,面向迎頭,扒裝時必須噴霧。放炮自動噴霧安裝在距迎頭10~30m的范圍,面向迎頭,實現放炮自動噴霧。第三道噴霧簾安裝在距迎頭50~60m范圍內,順風安裝,實行凈化風流;④掘進工作面要定期進行沖刷,放炮前后沖刷放炮地點30米范圍內的巷道周邊,每天對掘出的所有巷道沖刷一次;⑧在掘進工作面工作的所有人員,必須佩戴防塵口罩。
(7)礦井井下所有巷道都必須按規定安設隔爆水棚,采掘工作面的第一道隔爆水棚安裝地點距工作面不得小于60m,也不得大于200m。
(8)礦井要按規定進行粉塵測定工作,并每季進行一次個體呼吸性粉塵監測。根據粉塵測定結果,來指導防塵工作。
第五章、防治自然火災治理規定
(1)新采區和新工作面的設計,必須編制設計防治自燃發火系統措施。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必須編制有明確防治自燃發火的措施規定。
(2)合理選擇采煤工藝,努力做到不丟煤、少丟煤,當煤層厚度超過采高時,必須沿頂留底開采。在因受地質條件影響時,留頂煤開采的工作面,必須編制專門的防治自燃發火措施。
(3)采煤工作面生產過程中,采空區必須回撤干凈,不得隨意丟棄物料和支護用品,兩巷端頭的浮煤必須清理干凈。
(4)每一工作面安裝生產時,必須同時安裝束管監測系統,每天必須對各生產工作面進行一次氣體監測分析。
(5)認真做好采煤工作面阻化劑的噴灑工作,編制噴灑措施,建立噴灑制度和管理臺帳。
(6)沿空送巷的掘進工作面,要加強巷道的支護,并必須采取防止通過巷幫裂隙向采空區漏風的噴漿封阻措施。
(7)加強采空區管理,采煤工作面結束后,必須在1.5個月內建立不少于兩道的永久密閉進行封閉。
(8)建立封閉采空區的管理制度和密閉管理臺帳,每月必須對采空區和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進行一次人工取樣氣體分析,建立分析臺帳,并編制分析報告報礦有關領導。
(9)合理優化通風系統調整,積極采取綜合預報預防措施,切實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理,一旦發現自燃易常區,必須及時報礦,采取措施進行治理。
第六章、外因火災治理規定
(1)加強主副井口房和抽風機房的防滅火管理,附近20米范圍內不準有明火。
(2)井下必須使用阻燃性皮帶,堅決杜絕非阻燃性皮帶下井。
(3)皮帶運輸機要安裝防滑保護、防跑偏裝置、堆煤保護和溫度煙霧保護等裝置,并有專人檢查維修,保證靈敏可靠。
(4)皮帶運輸機巷必須安裝齊全防塵管路,每隔50米設一三通閥門,除防塵用水外,必須滿足消防用水。
(5)皮帶機頭、機尾及周圍的浮煤必須及時清理干凈,并要按規定配齊滅火器和滅火沙等消防材料和工具。
(6)加強井下電氣設備的管理,杜絕失爆,堅持使用好過流、短路、漏電及漏電選線保護裝置。
(7)機電峒室、工作面移動變電站和其它電器設備處,要按規定配齊滅火器、滅火沙箱和其它消防材料,現場工作人員要熟悉存放地點并會熟練操作使用。
(8)井下采掘工作面、機電峒室和材料峒室內嚴禁存放汽油、柴油和變壓器油。井下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不準亂扔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或峒室內。
(9)加強井下燒焊管理,要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燒焊前要制定嚴密的措施。燒焊現場要安排專人負責,有安監員和瓦斯檢查員監督檢查。嚴禁無措施和超范圍燒焊。
(10)加強火工品的管理,嚴格火藥、雷管的發放、領用、清退和存放制度,各放炮地點要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和《作業規程》的要求進行放炮作業,嚴禁放糊炮和明電放炮。
(11)加強職工的防滅火安全知識教育,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下井,嚴禁穿化纖衣服下井。
(12)井下嚴禁使用燈炮取暖和使用電爐。
(13)在上井口和井底車場分別設置消防材料庫,消防材料庫內要儲存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安排專人管理,定期檢查和更換。
(14)礦井要每年進行一次反風演習,每季要對反風設施進行檢查一次,要保證反風設施完好可靠,以備必要時進行反風。
篇2:礦井通風防治瓦斯防治粉塵安全措施
第一章防止通風事故規定
一、防止通風一般傷亡事故規定
(1)在建筑通風設施、延接風筒、安裝風機、安撤隔爆水袋和安裝監測監控裝置等從事通風工作時,必須提前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措施的要求進行施工。
(2)施工人員需要站在梯子上或腳手架上施工時,梯子或腳手架必須架設牢固可靠,施工人員在進行以上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其使用的工具物品等防止其突然掉落而傷及其他工作人員。
(3)在運送物料或管路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裝封車的管理規定,用礦車時物料(物品)不得超出車沿,用平板或花架車時封車時不得少于兩道,并封裝牢固可靠,不得超高、超寬裝車。
(4)在運輸過程中,人員應遠離車輛,在斜巷運輸過程中,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制度。
(5)在安裝管路過程中,必須用葫蘆等起重工具或人力可靠托住管子,防止其突然脫落砸傷人員。
(6)在安裝拆除風機過程中,必須使用葫蘆等工具可靠固定住,人員應遠離風機突然掉落所波及的范圍。
(7)在吊掛風筒過程中,施工人員應避開來往車輛和運轉的皮帶,并注意好頂板安全。
(8)盲巷及采空區必須及時進行封閉,任何人員不得進入無風或風量不足的地點。
二、防止通風重特大傷亡事故規定
(1)礦井通風系統合理、穩定、可靠,采區通風系統完善、可靠,無不合理的串聯通風和違反規定的擴散風、老塘風、循環風等。
(2)礦井通風設施齊全、完好、可靠,使用正常。
(3)采掘工作面及其它用風地點的風量、風速、溫度符合規定要求。
(4)執行瓦斯巡回檢查、匯報、請示制度和現場交接班制度,瓦斯檢查的點數和次數符合規定,無空班漏檢。
(5)井下所有放炮地點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6)井下無瓦斯積聚區域和瓦斯超限作業區域存在。
(7)停風區和盲巷符合規程規定。
(8)巷道貫通或啟閉盲巷或采空區時都必須制訂專門措施,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
(9)采掘工作面實行采掘分開供電,掘進工作面實行風電閉鎖及瓦電閉鎖。
(10)礦井的防塵灑水系統和消防水池必須有足夠的水源,并滿足防塵用水的需要。水質、水壓符合要求。
(11)井下無干式作業、無煤塵嚴重習氣和堆積現象的發生,綜合防塵設施齊全、可靠,使用正常。
(12)按規定安設隔爆設施。
(13)按規定配齊和使用瓦斯、溫度、風速、一氧化碳等各種監測裝置。
(14)防止瓦斯煤塵引燃、引爆的各種火尖或熱源的產生,以及防止由于各種原因引起外因火災的形成。
(15)按照規定,每年必須制訂通風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并嚴格執行。
(16)礦井主要通風機裝有反風設施,并達到規定要求。
三、防止通風重特大非傷亡事故規定
(1)采掘工作面進風流中,氧氣濃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超過0.5%,其它有害氣體容許濃度在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2)杜絕瓦斯積聚。
(3)礦井通風系統合理、穩定、可靠,采區通風系統完善、可靠。
(4)主要通風機的井口設置防爆門。
(5)建立防治火災管理制度,建立查火分析和預防預報制度。
(6)采煤工作面結束后1.5個月內要進行永久性封閉。
(7)按規定井上下設置消防材料庫,庫內消防物品種類、數量符合規定,地面有消防水池和足夠的水量。
(8)礦井有專門的采區防滅火設計,各個采煤工作面要有預防自然發火的措施。
(9)井下無超過35度的高溫發火疑點和一氧化碳超高(24ppm)地點。
(10)及時處理發火疑點和煤巷高冒。
(11)井口和通風機房20米范圍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
(12)井口井下燒焊要有專門的燒焊措施。
(13)井下嚴禁使用燈光取暖和使用電爐,硐室內不準存放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和其它可燃性物質。
(14)膠帶輸送機使用阻燃輸送帶,并有可靠的防滅火裝置。
(15)風筒要使用其有煤礦安全標志的阻燃風筒。
第二章通風專項治理規定
一、通風系統治理規定
(1)主通風機運行在合理工作區域中,效率達60%以上,礦井負壓符合以下規定。
q﹤3000m3/min?h﹤1500pa
q=3000-5000m3/min?h﹤2000pa
q﹥5000m3/min?h﹤2500pa
負壓超過以上規定的,必須制訂實施降阻措施。
(2)礦井必須每5年進行一次主通風機性能測定,每3年進行一次全礦井通風阻力測定。
(3)主扇反風設施齊全(反風門,反風道等),每季由總經理組織有關部門檢查一次,并將查出的問題及落實情況記錄保存備查。
(4)回風井必須封閉嚴密,其外部漏風率不得超過5%,外部漏風率每季測定一次。
(5)每年進行一次反風演習,特殊情況不能反風報公司審批,反風演習總結應在反風后15天內報通風處。
(6)礦井通風系統必須合理、簡單、穩定可靠、獨立。
(7)改變礦井一翼、水平、采區的通風系統要按《規程》第一百零七條的要求履行報批手續。
(8)掘進巷道同其它巷道貫通時,必須按照《規程》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辦理。
(9)礦井必須實行分區通風,杜絕不合理的串聯風、擴散風、采空區通風及采煤工作面利用局扇通風。
(10)按公司風量計算細則計算礦井總供風量,井下所有采、掘、硐室及巷道的供風量都要滿足要求,且不得大于10%,礦井有效風量率不得低于85%。
(11)礦井各地點的風速要符合《規程》規定,特別是并聯風路的風速要滿足要求。
(12)礦井通風系統中需要設置的風門、密閉、調節風窗、風橋等設施,要選擇合適地點,統一規格,嚴格按質量標準施工和管理,礦井嚴禁采用臨時設施調節風量。
(13)主要進回風巷道間行人的聯絡巷,必須安設2道連鎖的正向風門和2道反向風門不得采用單道風門。
(14)礦井所有回風巷道必須每年普查一次,并按總回、主回、采區回風道及支護形式進行分類,失修的回風道組織人員進行維修,要求達到主要回風巷道一般失修率不高于5%,總回風巷道嚴禁失修。
(15)礦井必須按季繪制通風系統圖,并按月補充修改。
二、失修巷道治理規定
(1)成立以生產經理為組長,掘進、機電副總、安監處長和總工程師為副組長,各生產科室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井巷維修管理小組。
(2)井巷工程堅持“誰使用、誰維護、誰負責”的原則,各施工單位對所轄衛生區域的巷道頂板安全直接負責,分管施工單位的職能部門和安監處負監督管理責任,專業分管領導及副總工程師負管理責任。
(3)各分管部門和安監處要加強對井下各地點的頂板情況的動態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落實處理。各施工單位要落實專人經常對施工地點及后路頂、幫圍巖支護情況進行觀察,及時找掉懸矸危巖,零星維護工作量由各施工單位負責維護。如維護工作量大,由單位申請,經礦研究后,列入巷修作業計劃,由巷修工區進行維護。
(4)實行巷道工程終身負責制,巷道在使用期間因掘進支護質量低劣出現頂板事故,要追究掘進單位及有關檢查驗收人員的責任,非掘進原因出現頂板事故根據情況有使用單位或巷修負責維護。
(5)采煤工作面及兩道的巷道維修頂板管理,掘進移交采煤后,由采煤區隊負責,出現問題要追究采煤區隊的責任。
(6)巷修工區要集中力量,全力以赴維護失修巷道。要對礦井開拓準備巷道定期進行檢查,及時找掉懸矸危巖,失修嚴重的要及時維護,防止頂板冒落造成事故。因、維護不及時或維護質量低劣造成事故,要追究巷修工區的責任。
(7)嚴格執行井巷維修事故的“一事故、一分析”制度,嚴格堅持“三不放過”的原則。
第三章、防治瓦斯治理規定
(1)瓦斯檢查員要嚴格按《規程》規定的次數檢查瓦斯,嚴格按《操作規程》工作,杜絕空班漏檢、弄虛作假等現象的發生。
(2)瓦斯檢查員要嚴格執行交接班和班中匯報制度,嚴格按巡回檢查圖表來檢查瓦斯。
(3)所有停風區都必須按規定及時設置保護設施,停風24小時以上的,要進行永久封閉。停風區恢復通風時,要嚴格按規定檢查瓦斯。
(4)所有區域的瓦斯排放工作都必須由救護隊實施,排放瓦斯時,要嚴格執行撤人和停電制度。
(5)下井的干部、班組長和放炮員要按規定佩戴便攜儀。
(6)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必須懸掛瓦斯便攜儀,便攜儀報警時,要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向調度室匯報。
(7)放炮工作時,要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記錄要齊全。
(8)所有采空區密閉前,都要設置柵欄,并有明顯的“禁止入內”標志,每周定期檢查一次。
(9)各采煤工作面要上齊安全監測瓦斯傳感器,要定期調校,保證24小時不間斷監測。
第四章、防治粉塵治理規定
(1)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井下所有巷道都必須安設防塵供水管路,皮帶機巷管路每隔50m設一個三通閥門,其它管路每隔100m設一個三通閥門。
(2)礦井主要進風巷、主要回風巷、皮帶機巷、采區進風巷和采區回風巷,每條巷道內至少安裝兩道凈化水幕,水幕應封閉巷道全斷面,主要進風巷水幕要實現自動化。
(3)井下所有運輸轉載點、裝載點和卸載點,都必須安裝完善的噴霧裝置,并實現自動化。
(4)井下所有巷道必須定期沖刷積塵。主要進風大巷、主要回風大巷每月沖刷一次。采掘工作面進回風巷每天必須沖洗一次,礦井主要進風大巷,每年必須刷白一次。
(5)采煤工作面防塵措施:①進風巷和回風巷每隔100m安裝一組凈化水幕,第一道距安全出口不大于50m,采煤機頭、采煤機尾各安裝一組灑水防塵噴霧;②按規定定期沖刷煤塵,采煤工作面和回風巷生產班要班班沖刷,進風巷每天沖刷一次;③機組司機、支架工和回風側工作人員均要佩戴防塵口罩。
(6)掘進工作面防塵措施:①必須采用濕式打眼,使排出的粉塵呈糊狀,嚴禁干打眼;②放炮必須使用水炮泥,炮掘工作面必須有水炮泥箱和水針,水針要安裝在距迎頭50~60m處;③炮掘工作面安裝不少于三道噴霧簾,第一道安裝在扒裝機上方,面向迎頭,扒裝時必須噴霧。放炮自動噴霧安裝在距迎頭10~30m的范圍,面向迎頭,實現放炮自動噴霧。第三道噴霧簾安裝在距迎頭50~60m范圍內,順風安裝,實行凈化風流;④掘進工作面要定期進行沖刷,放炮前后沖刷放炮地點30米范圍內的巷道周邊,每天對掘出的所有巷道沖刷一次;⑧在掘進工作面工作的所有人員,必須佩戴防塵口罩。
(7)礦井井下所有巷道都必須按規定安設隔爆水棚,采掘工作面的第一道隔爆水棚安裝地點距工作面不得小于60m,也不得大于200m。
(8)礦井要按規定進行粉塵測定工作,并每季進行一次個體呼吸性粉塵監測。根據粉塵測定結果,來指導防塵工作。
第五章、防治自然火災治理規定
(1)新采區和新工作面的設計,必須編制設計防治自燃發火系統措施。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必須編制有明確防治自燃發火的措施規定。
(2)合理選擇采煤工藝,努力做到不丟煤、少丟煤,當煤層厚度超過采高時,必須沿頂留底開采。在因受地質條件影響時,留頂煤開采的工作面,必須編制專門的防治自燃發火措施。
(3)采煤工作面生產過程中,采空區必須回撤干凈,不得隨意丟棄物料和支護用品,兩巷端頭的浮煤必須清理干凈。
(4)每一工作面安裝生產時,必須同時安裝束管監測系統,每天必須對各生產工作面進行一次氣體監測分析。
(5)認真做好采煤工作面阻化劑的噴灑工作,編制噴灑措施,建立噴灑制度和管理臺帳。
(6)沿空送巷的掘進工作面,要加強巷道的支護,并必須采取防止通過巷幫裂隙向采空區漏風的噴漿封阻措施。
(7)加強采空區管理,采煤工作面結束后,必須在1.5個月內建立不少于兩道的永久密閉進行封閉。
(8)建立封閉采空區的管理制度和密閉管理臺帳,每月必須對采空區和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進行一次人工取樣氣體分析,建立分析臺帳,并編制分析報告報礦有關領導。
(9)合理優化通風系統調整,積極采取綜合預報預防措施,切實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理,一旦發現自燃易常區,必須及時報礦,采取措施進行治理。
第六章、外因火災治理規定
(1)加強主副井口房和抽風機房的防滅火管理,附近20米范圍內不準有明火。
(2)井下必須使用阻燃性皮帶,堅決杜絕非阻燃性皮帶下井。
(3)皮帶運輸機要安裝防滑保護、防跑偏裝置、堆煤保護和溫度煙霧保護等裝置,并有專人檢查維修,保證靈敏可靠。
(4)皮帶運輸機巷必須安裝齊全防塵管路,每隔50米設一三通閥門,除防塵用水外,必須滿足消防用水。
(5)皮帶機頭、機尾及周圍的浮煤必須及時清理干凈,并要按規定配齊滅火器和滅火沙等消防材料和工具。
(6)加強井下電氣設備的管理,杜絕失爆,堅持使用好過流、短路、漏電及漏電選線保護裝置。
(7)機電峒室、工作面移動變電站和其它電器設備處,要按規定配齊滅火器、滅火沙箱和其它消防材料,現場工作人員要熟悉存放地點并會熟練操作使用。
(8)井下采掘工作面、機電峒室和材料峒室內嚴禁存放汽油、柴油和變壓器油。井下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不準亂扔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或峒室內。
(9)加強井下燒焊管理,要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燒焊前要制定嚴密的措施。燒焊現場要安排專人負責,有安監員和瓦斯檢查員監督檢查。嚴禁無措施和超范圍燒焊。
(10)加強火工品的管理,嚴格火藥、雷管的發放、領用、清退和存放制度,各放炮地點要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和《作業規程》的要求進行放炮作業,嚴禁放糊炮和明電放炮。
(11)加強職工的防滅火安全知識教育,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下井,嚴禁穿化纖衣服下井。
(12)井下嚴禁使用燈炮取暖和使用電爐。
(13)在上井口和井底車場分別設置消防材料庫,消防材料庫內要儲存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安排專人管理,定期檢查和更換。
(14)礦井要每年進行一次反風演習,每季要對反風設施進行檢查一次,要保證反風設施完好可靠,以備必要時進行反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