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粉塵危害因素檢測及評價制度

粉塵危害因素檢測及評價制度

2024-07-10 閱讀 3301

隨著煤礦安全生產、健康生產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全社會的重視,煤礦的粉塵危害也逐步作為重中之重的議題受到廣大關注,為了進一步改善我礦粉塵管理水平,增強員工防塵意識,杜絕職業危害病的發生,為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作業環境,我礦特制定了粉塵危害因素檢測及評價制度。具體方案如下:

一、粉塵測定點分布

1.綜采面:落煤、司機操作、移架和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4個測點。

2.炮采面:打眼、放炮、回柱放頂、多工序作業、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5個測點。

3.機掘面:掘進機作業、司機操作、帶式輸送機、裝煤(巖)、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5個測點。

4.炮掘面:打眼、放炮、多工序作業、裝巖、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5個測點

5.轉載點:按巷道長度計算,不足1000m巷道,取各轉載點粉塵濃度平均值作為一個測點;大于1000m巷道作為兩個測點。

6.主要峒室:材料庫、配電室、水泵房、機修室等都作為單獨一個測點。

二、測塵的組織機構和檢查周期:

1.要配置足夠測塵人員。

2.測塵員應按計劃定期對井上、下作業場所的粉塵進行測定,并填寫粉塵測定記錄。

3.必須開展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監測工作。采、掘工作面每3個月測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業場所每6個月測定1次,每個采樣工種分2個班次連續采樣,1個班次內至少采集2個有效樣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樣品不得少于4個。

4.粉塵測定要求:

(1)煤礦粉塵測定方法應按GB5748-85《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方法》和MT79-84《粉塵濃度和分散度測定方法》各項規定執行。

(2)井下每個測點的粉塵濃度每月測定兩次,井上測點每月測定一次,在測定全塵濃度的同時,還必須測定呼吸性粉塵濃度。每個測塵點的布置要符合規定。

(3)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每半年測定一次,由山西省煤炭工業局綜合測試中心進行檢驗。

5.上報制度:

每月初必須將上月《礦井揚塵測定報表》報局通風處。

防塵區

2010年1月10日

篇2:礦井粉塵預防制度范本

1采取放炮使用水泡泥、裝巖灑水、沖洗巷幫等綜合防塵措施。

2采煤機無水不割煤、掘進磧頭無水不鉆眼、裝巖。

3集中產生煤塵點、裝車點、轉載點進行噴霧灑水降塵,定期清洗(掃)巷道積塵。大巷和皮帶運輸巷定期進行沖塵。

4加強個體勞動保護,開拓磧頭噴漿工必須使用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其他下井人員必須使用尼龍防塵口罩。

5通修隊負責每月對井下各產塵點進行粉塵濃度測定。每天對采面回風巷進行掃塵;每年對采區回風巷、總回風巷等巷道進行二次全斷面沖洗。

篇3:煤礦預防粉塵危害操作制度

粉塵對人體的危害巨大,長期接觸產生粉塵的作業人員,因長期吸入粉塵,使肺內粉塵積累逐漸增多,當達到一定數量時即可引發塵肺病。長期接觸產生粉塵作業地點的人員必須加強防護。

一、上崗條件

第一條接觸產生粉塵的作業人員必須了解粉塵對人體產生的危害,上崗必須經過不少于6個小時的專業培訓,考試合格,方可上崗作業。

二、安全規定

第二條上崗人員必須配帶防塵口罩。

第三條必須實行現場交接班制度,對防塵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三、正規操作

第四條進入作業地點必須帶好防塵口罩。

1、采掘作業

⑴打眼時必須實施濕式打眼,同時開啟防塵水幕。

⑵放炮使用水炮泥,放炮時開啟防塵水幕,放炮后及時沖刷煤壁、巖幫和爆落的煤矸。

⑶裝煤、矸石時必須灑水。

2、其他作業

各轉載點、溜煤眼運煤、放煤時必須開啟噴霧。

四、其他規定

第五條各工作地點工作結束時方可關閉水幕或噴霧,離開產生粉塵地點,進入新鮮風流中,方可摘掉防塵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