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礦井外因火災安全技術通用措施
一、地面防火
1、木料場、矸石山、爐灰場距離進風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場距離矸石山不得小于50m。
2、不得將矸石山或爐灰場設在進風井的主導風向上風側,也不得設在表土10m以內有煤層的地面上和設在有漏風的采空區上方的塌陷范圍內。
3、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為中心的聯合建筑,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4、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且水池必須經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如果消防用水同生產、生活用水共用同一水池,應有確保消防用水的措施。
5、副井井口房南北出口應各設一道防火門,防火門必須嚴密并易于關閉,打開時不得妨礙運輸和人員通行,并每季度檢查維修一次。
6、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m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
7、井上必須設置消防材料庫,并應設在井口附近,有軌道直達井口,但不得設在井口房內。消防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應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8、每季度應對井上消防材料庫和消防器材的設置情況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9、礦井的所有的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場等處應有防火措施或制度,并必須符合國家有關防火的規定。
二、井下防火
1、井下必須建立消防管路系統。消防供水管路可與防塵用水管路共用,但在發生火災時必須保證消防用水,并在礦井、水平、采區、采煤工作面投產時同時投入使用。確保送到用水點時,管中水壓不低于0.4MPa,水量不小于0.5m3/min。礦井主要運輸巷、采區進回風道、膠帶運輸巷、上下山、采煤工作面上下順槽、掘進巷道、煤倉口、溜煤眼口等地點均應設置消防管路。井下消防管路系統應每隔100m設置三通閥門,但在帶式輸送機巷道中每隔50m設置三通閥門。
2、井筒、與各水平的連接處及井底車場,主要絞車道與主要運輸道、回風巷的連接處,井下機電設備硐室,主要巷道內帶式輸送機機頭前后兩端隔20m范圍內,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3、在井下和井口房,嚴禁采用可燃性材料搭設臨時操作間、休息間。
4、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子。
5、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巷和井口房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規定:
(1)指定專人在場檢查和監督。
(2)電焊、氣焊等工作地點的前后兩端各10m的井巷范圍內,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
(3)在井口房、井筒和傾斜巷道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
(4)電焊、氣焊等工作地點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m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5)電焊、氣焊等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由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h,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6)在有煤(巖)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礦井中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必須停止突出危險區內的一切作業。
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硐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
7、井下使用的煤油、汽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桶內,由專人押運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煤油、汽油和變壓器油必須運回地面,嚴禁在井下存放。
8、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也必須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并由專人送到地面處理,不得亂扔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或硐室內。
9、井下清洗風動工具時,必須在專用硐室內進行,并必須使用不燃性和無毒性洗滌劑。
10、地面井口附近和井下每一個采區的井底車場或主要運輸大巷中,必須設置消防材料庫。庫內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應符合年度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規定,并定期檢查,保證完好有效。材料、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11、井下爆破材料庫、機電設備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井底車場、帶式輸送機機頭處,應備有滅火器材。其數量、規格和存放地點,必須在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明確規定。
12、每年應組織井下工作人員參加救災演習,并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
13、每季度應對消防管路系統、消防材料庫和消防器材的設置情況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14、永久性井下中央變電所和井底車場內的其他機電硐室,應砌碹或用其它可靠的方式支護。采區變電所應用不燃性材料支護,硐室必須裝有向外開的防火鐵門。鐵門全部敞開時,不得妨礙運輸。鐵門上應裝設便于關嚴的通風孔。裝有鐵門時,門內可加設向外開的鐵柵欄門,但不得妨礙鐵門的開閉。
15、從機電硐室出口防火鐵門起5m內的巷道,應砌碹或用其它不燃性材料支護。硐室內必須設置足夠數量的撲滅電氣火災的滅火器材。
16、采掘工作面固定配電點的位置和空間必許能滿足設備檢修和巷道運輸、礦車通過及其它設備安裝的要求,并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17、井下電纜必須選用經檢驗合格的并取得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的阻燃電纜。
18、橡套電纜的修補連接(包括絕緣、護套已損壞的橡套電纜的修補),必須采用阻燃材料進行硫化熱補或與熱補具有同等效能的冷補。
19、采用滾筒驅動帶式輸送機運輸時,必須使用阻燃輸送帶。帶式輸送機托輥的非金屬材料零部件和包膠滾筒的膠料,其阻燃性必須符合有關規定,并應裝設溫度保護、煙霧保護和自動灑水裝置。液力耦合器嚴禁使用可燃性傳動介質。
20、礦井每年應進行一次反風、救災演習。
21、采用防靜電、阻燃且已取得煤礦礦用安全標志的風筒、隔爆水槽、隔爆水袋。
22、嚴禁攜帶明火下井。
23、嚴禁使用產生火焰的爆炸器材和爆破工藝。
篇2:防止外因火災安全規定
1、防止外因火災的安全措施:
(1)礦井要建立、健全各級人員的防火崗位責任制。
(2)礦要制定井下火災隱患排查制度,確定出重點防火部位和環節,并制定專項管理措施。
(3)強化各項防滅火措施的落實:
a、加強明火管理,嚴格執行井口驗身制度,加強職工教育,杜絕明火引發火災事故。
b、加強機電管理,嚴格落實包機責任制,確保電氣設備完好,嚴防機電故障引發火災事故。
c、加強對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的防滅火管理,嚴格落實防滅火措施和責任制。
(4)安監部門和“一通三防”主管部門要把防止火災事故做為日常安全工作的重點。
2、防止火災事故的保證措施:
(1)必須加強對礦井防滅火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負責防火工作的領導和部門。
(2)電氣焊等特殊作業,必須有安監部門和通風部門人員在現場監督。
3、強制執行措施:
(1)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防滅火系統。防滅火設施、消防器材的安裝、配置、管理、使用、井下電氣焊等特殊作業的安全措施等,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215條---227條之有關規定。
(2)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火災報警系統和火災報警制度,必須制定火災救援預案,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救災演習。
4、防止火災事故職工安全培訓內容
(1)下井人員必須接受,關于防止礦井火災事故的培訓,每年至少一次。
(2)培訓主要內容包括;礦井安全的一般知識和規定;防止礦井火災事故的有關規定;礦井直接滅火技術;礦井災害自救、互救措施;礦井火災救援預案演練等。
篇3:外因火災治理規定范本
1、井口房、風井井口和抽風機房附近20米范圍內不準有明火,尤其是抽風機房和風井井口周圍,安全距離必須符合《規程》規定,要制定嚴格管理制度和強有力的防火措施,杜絕禁區內有明火。
2、運輸機要安裝使用防止皮帶打滑、跑偏、滿倉自動停機、煙霧報警和自動灑水滅火等裝置,并有專人檢查維修,保證靈敏可靠。
3、杜絕非阻燃皮帶下井,并堅持樣品送檢制度,不合格嚴禁下井使用。
4、機頭、機尾及周圍的浮煤必須及時清理干凈。
5、運輸機巷防塵管路必須安裝齊全,每隔50米設一個三通閥門,皮帶機頭、機尾要按規定配齊滅火器和滅火沙等消防材料和工具。
6、井下電氣設備的管理,杜絕失爆,堅持使用好過流、短路、漏電等保護裝置。
7、峒室,工作面移動變電站和其它電器設備處,要按規定配齊滅火器、滅火沙箱和其它消防材料,現場工作人員要熟悉存放地點并會熟練操作使用。
8、井下燒焊管理,要嚴格按照《規程》規定,制定嚴密的措施,燒焊現場要安排專人負責,有安監員、瓦斯檢查員監視檢查,嚴格按措施施工。
9、火工品的管理,嚴格火藥、雷管的發放、領用和清退制度,各放炮地點要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和《作業規程》的要求進行放炮作業。
10、脂品的管理,嚴格按規定要求存放。
11、工思想教育,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下井。
12、車場設置井下消防材料庫,消防材料庫內要儲存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檢查和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