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采礦作業安全對策措施
露天采礦涉及的工藝較多,包括穿孔、采裝、運輸和排土等四大生產工藝,露天采礦作業圍繞這四大生產工藝的特點,重點放在消除或者減弱安全隱患上,以便采取有效的安全對策措施。并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1)穿孔
(1)鉆機沿臺階邊緣行走時,機架實出部分距臺階外緣不得小于5m;
(2)鉆車通過高壓線時,鉆機最高部分與高壓線的距離不得小于5m;
(3)鉆車通過坡道時,鉆架必須回位,以防鉆機傾倒;
(4)鉆孔時,鉆機司機室距崖邊最小距離不得小于1m;
(5)落鉆架時,鉆架上下均不能站人;
(6)機械、電氣、風路系統安全控制裝置失靈,以及除塵裝置發生故障及損壞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及時修理、維護和更換;
(7)牙輪鉆應配置除塵設施;
(8)鉆機夜間作業,照明設施要完善;
(9)鉆機開始運行前,應檢查機械周圍是否有人和障礙物;
(10)加強操作者的安全技術知識培訓,制定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提高操作者識別危險、有害因素的能力和防范突發事故的能力。
2)采裝
(1)電鏟調動時應組織專門隊伍專職調鏟;
(2)采裝工作面出現傘巖時,禁止電鏟正面作業;
(3)電鏟作業時,按規范操作,作業人員應佩帶個體保護用品;
(4)當電鏟作業時,任何人不得在電鏟懸臂和鏟斗下面及工作面的底幫附近停留,在任何情況下,鏟斗下都嚴禁站人;
(5)合理設計旁弓線,避免電鏟作業時鏟斗碰上架空線;
(6)在電鏟作業時,發現有懸浮巖塊、塌陷征兆、瞎炮,必須停止作業,將電鏟開到安全地帶;
(7)每臺電鏟都應裝有汽笛或警報器,在電鏟作業時都應發出警告信號;
(8)加強工作面的除塵。
3)裝載站
(1)礦倉卸礦口應設車擋;
(2)夜間作業時,卸礦口要確保照明;
(3)嚴禁超過規定尺寸的大塊進入礦倉;
(4)轉載站基礎及結構設計和施工必須符合規范;
(5)轉載列車嚴格對位,裝車要均勻;
(6)轉載站應采取合理的防塵措施。
4)采場運輸
(1)定期對采場汽車進行檢修,確保運輸車輛正常運行;
(2)夜間作業時,采場內確保照明;
(3)采場列車線路應定期維護,出現事故隱患應及時排除;
(4)在設計和生產組織中,應盡量避免汽鐵交叉,如實在不能避免時,應采取一定措施確保列車和汽車安全運行;
(5)養護工段應經常巡查路段,采場固定坑線、排土場上山公路應設置柵欄與路標,及時清除路肩、邊溝、水槽、天溝和排水溝中積穢,及時維修凹凸路面;
(6)自卸翻斗汽車在翻斗升起與落下時不準人員靠近,翻斗操縱器除本司機外一律不準他人操縱,工作完畢后應將操縱器放置于空擋;
(7)汽車尾氣應凈化,路面應采取防塵、防滑措施;
(8)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嚴禁違章作業、違章調度、無證上崗、酒后行車;
(9)列車線路設計必須符合規范,鐵路兩側的構筑物、堆物與鐵路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鐵路線路養護要及時,預防線路彎曲、下沉、軌距擴大;
(10)每臺機車上都應裝有制動機,除“單機制動”外,還應有司機用來調節列車速度或停車時采取的“列車制動”;
(11)均勻裝車,嚴禁超重。
篇2:露天采礦作業安全生產規程
一、安全生產管理
1、礦區(采場)必須嚴格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逐步實現安全管理科學化,施工作業標準化;在計劃、布置、檢查生產建設工作的同時,必須計劃、布置、檢查安全工作。
2、礦區(采場)應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3、安全與環保辦公室應對員工認真做好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教育,普及安全法規知識,進行技術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員工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意識。員工經考試合格方準上崗。對所有干部和工人,每年至少接受不少于24小時的安全教育,培訓每年至少考核一次。
新員工必須進行不少于48小時的礦、班組安全教育,經考試及格后,由老員工帶領工作至少4個月,熟悉本工種操作技術并經考核合格,方可獨立工作。
調換工種的人員,必須進行新崗位安全操作教育和培訓。
4、特種作業、要害崗位、重要設備和設施的作業人員都必須經過專門的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經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資格證書或執照后,方準上崗。
5、要害崗位、重要設備和設施及危險區域,應明確專人嚴加管理。
6、露天礦開采,應具有礦山測量和地質編錄文件、各種實測圖以及按國家規定程序、權限批準的開采設計。
7、礦區(采場)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及崗位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值班制度和每日班前會制度。班前會內容必須包括:當天采場每個人員的工作任務,存在的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作業中的注意事項等,同時認真做好班前會議記錄。
8、認真執行安全檢查制度。采場安全員每日上班前必須對采場及邊坡進行仔細巡查,排查隱患并制定相應的排除措施,確保作業區域的安全。
9、員工必須按規定穿戴和使用勞動保護用品與用具。
二、剝采工作
必須嚴格按照采剝并舉,剝離先行的原則,規范進行采剝活動。
1、必須自上而下臺階式或分層式開采,臺階或分層符合設計要求。即工作平臺寬度不得小于6m,安全平臺寬度不小于4m,清掃平臺寬度8-9m,運輸平臺寬度9m(單線),終了臺階坡面角:不大于巖石70度,砂質頁巖及頁巖不大于55度-60度,風化巖土不大于50度。
2、臺階高度必須符合有設計要求,應當自上而下分層、按順序開采。一般情況下臺階高度5m,終了并段臺階高度10m。現場剝采作業時的臺階高度應遵循以下原則,①松軟巖土,不需爆破直接挖掘時,作業臺階高度不得大于機械的最大挖掘高度(卡特320D最大挖掘高度約9m,卡特330D或336D最大挖掘高度約10m);②堅硬穩固的礦巖,需爆破后機械鏟裝時,作業臺階高度不大于機械的最大挖掘高度的1.5倍;③砂狀礦巖(具有崩塌危險),作業臺階高度不大于1.8m。分層高度根據巖性確定,淺眼爆破時分層高度不超過6m,中深孔爆破時分層高度不超過20m。分層鑿巖平臺不得小于4m。最終邊坡角最大不得超過60度。
3、采場上部需要剝離的,剝離工作面應當超前于開采工作面4m以上。
4、露天礦邊界應設可靠的圍欄或醒目的警示標志,防止無關人員誤入。可能危及人員、設備安全的樹木及其它植物、不穩固材料和巖石等,應予以清除。露天礦邊界上覆蓋的松散巖土層厚度超過2m時,其邊坡傾角應小于自然安息角
5、采場內有墜入危險的鉆孔、溶洞、陷坑、泥漿池和水倉等危險區域,必須加蓋或設置柵欄,并設立明顯的警示安全標志、生產設施齊全有效。
6、設備的走臺、梯子、地板以及人員通行和操作的場所,應保持整潔和通行安全。不應在設備的頂棚存放雜物,并及時清除上面的石塊。
7、采剝和排土作業,不得給鄰近礦山造成水害。
8、現場嚴禁擴壺爆破、掏底崩落開采,嚴禁挖掘“神仙巖”。
三、采場塌陷和邊坡滑落的預防
加強邊坡監測與預報。對邊坡巖體的變形和移動情況進行監測,是預防滑坡,減少事故不可忽視的工作。
1、開采境界內和最終邊坡鄰近地段的廢棄巷道、采空區和溶洞,應及時標在礦山平面圖上,并隨著采掘作業的進行,及時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
2、開采境界內如遇廢棄巷道、采空區和溶洞,應至少超前一個臺階進行處理。處理前應編制施工方案,并報主管礦長審批。
3、對采場工作幫應每月檢查一次,高陡邊坡應每周檢查一次,不穩定區段在暴雨過后應及時檢查,發現異常應立即處理。
4、水是造成邊坡滑坡的主要因素。對于地下或地表水威脅邊坡穩定的區域,需進行必要的疏干工作,如開挖水溝或截水溝,鉆孔放水及群孔抽水等。
5、鄰近最終邊坡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應采用控制爆破減震;
②應按設計確定的寬度預留安全平臺、清掃平臺、運輸平臺;
③應保持臺階的安全坡面角,不應超挖坡底;
④局部邊坡發生坍塌時,應及時報告分管生產的礦領導,并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⑤每個臺階采掘結束,均應及時清理平臺上的疏松巖土和坡面上的浮石。
6、定期進行安全穩定性檢查(雨季應加強),發現坍塌或滑落征兆,應立即停止采剝作業,撤出人員和設備,查明原因,及時采取安全措施,并報告礦有關主管部門。
7、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事先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進行處理:
①巖層內傾于采場,且設計邊坡角大于巖層傾角;
②有多組節理、裂隙空間組合結構面內傾采場;
③有較大軟弱結構面切割邊坡、構成不穩定的潛在滑坡體的邊坡。
8、露天采場各作業水平上、下臺階之間的超前距離,不得小于10m。不應從下部不分臺階掏采。挖掘機械在采剝作業時,必須同時做好護坡,護坡角度視巖土性質而確定,但不得超過60度,采剝工作面不準形成傘檐、空洞等。
9、邊坡浮石未清除完畢之前,其下方不應生產;人員和設備不應在邊坡底部停留。
10、在境界外鄰近地區堆卸廢石時,應遵守設計規定,保證邊坡的穩固,防止滾石、滑塌的危害。并且廢石場不應成為作用于邊坡的附加荷載。
11、邊坡監測應根據最終邊坡的穩定類型、特點確定各類邊坡監測級別。對邊坡應進行定點定期觀測,包括坡體表面和內部位移觀測、地下及地表水動態觀測、爆破震動觀測等。觀測必須有記錄,同時應及時整理邊坡觀測資料,據以采取有效措施指導采場安全生產。對存在不穩定因素的最終邊坡應長期監測,邊坡監測最有效又最容易的方法是裂隙觀測法,就是在裂隙中放一個木鍥子,并在其上劃出與地面平行的線條標記,觀測裂隙變化的情況,若木鍥子往里面滑進,則說明裂隙在擴大,有滑坡的危險,應及時采取防治的措施,避免邊坡事故的發生。
篇3:露天采礦防爆破事故安全對策措施
爆破是礦山生產的主要工序之一,如礦石回采、巖石剝離以及土石方工程等均要用炸藥爆破的方法來完成。國內外礦山工傷事故統計資料表明,爆破事故在礦山傷亡事故中一般占第二位到第四位。為防止爆破事故的發生,必須認真地分析爆破事故發生的原因。因此,根據礦山爆破的工藝特點,應采取以下對策:
(1)從事爆破作業的人員,必須經過爆破技術訓練,熟悉爆破器材性能、操作方法和安全規程,并取得爆破作業資格證書。
(2)嚴格按照《爆破安全規程》(gb672卜2003)的規定進行設計和操作。
(3)嚴格按照正常的爆破作業程序(施工準備、起爆體加工、裝藥、堵塞、起爆、通風、檢查等)作業。
(4)嚴禁打殘眼。
(5)爆破前的聯系工作要做好,兩個爆破點互有影響時,應當一個點先爆破,檢查完畢后,另一個點再爆破。
(6)禁止用鐵棍裝藥。禁止拔出或硬拉起爆藥包或藥柱中的導火索、導爆管或電雷管腳線。如發現堵孔,在未裝入雷管前,可以用銅制金屬桿處理。無法處理的,應采取措施和其他炮孔的藥包一齊爆掉。禁止用石塊和可燃性材料填塞炮孔。
(7)爆破后,檢查有無拒爆或半爆現象。如果發現有拒爆藥包或對是否全爆有懷疑時,應先設警戒,經處理后警戒才能解除;如發現盲炮,應采取安全處理方法。爆前、爆后都必須采取噴霧灑水措施。
(8)科學地設計爆破安全距離。爆破安全距離應根據地震危害、沖擊波飛石危害和有毒氣體的擴散等因素來確定。嚴格按照設計設置爆破警戒,撤離人員和設備等。
(9)對于炸藥庫的管理,必須嚴格按照《爆破安全規程》(gb6722一,2003)的規定,嚴防明火和能夠引起火花的不安全因素,如火柴、照明線漏電、照明線電阻大而發熱等。禁止穿帶鐵釘的鞋進入炸藥庫。
(10)在儲存和運輸炸藥時,必須遵守《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的各種規定,以防止炸藥燃燒和爆炸。
(11)對于過期變質的導火索、雷管,應及時銷毀,嚴禁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