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井通風基本要求

礦井通風基本要求

2024-07-15 閱讀 2903

1.井下空氣成分。采掘工作面的進風流中,O2濃度不低于20%,CO2不超過0.5%;所有有關人員工作的地點,CO不超過0.0024%,NO2不超過0.00025%,SO2不超過0.0005%,H2S不超過0.00066%,NH3不超過0.004%。

2.井巷的最高最低風速,各井巷的空氣溫度,風量都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

3.礦井必須有完整獨立的通風系統,改變全礦井通風系統時,必須編制通風設計及安全措施。掘進巷道貫通時,綜合機械化掘進巷道在相距50m前,其它巷道在相距20m前,必須停止一個工作面作業,做好調整通風系統的準備工作,貫通的整個過程中,必須有防止瓦斯、爆炸、火災等事故的安全措施。

4.礦井開拓新水平和準備新采區的回風,必須引入總回風巷或主要回風巷中。在未構成通風系統前,可將此種回風引入生產水平的進風中,但在有瓦斯噴出或有煤與瓦斯空出危險的礦井中,開拓新水平和準備新采區時,必須先在無噴出或空出危險的煤層中掘進巷道并構成通風系統。

5.生產水平和采區必須實行分區通風。準備采區,必須在采區構成通風系統后,方可開掘其它巷道。采煤工作面必須在采區構成完整的通風、排水系統后,方可回采。高、突礦井的每個采區和有自然發火危險的采區,必須設置至少1條專用回風巷。低瓦斯礦井開采煤層群和分層開采采用聯合布置的采區,必須設置1條專用回風巷。采區進回風巷必須貫穿整個采區,嚴禁一段為進風巷,一段為回風巷。

6.采掘工作面應實行獨立通風。同一采區、同一煤層上下相連的同一風路中的兩個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與其相連接的掘進工作面、相鄰的2個掘進工作面,布置獨立通風有困難時,在制定措施后,可采用串聯通風,但串聯通風的次數不得超過l次。采區為構成新區段通風系統的掘進巷道或采煤工作面遇地質構造而重新掘進的巷道,布置獨立通風確有困難時,其回風可以串入采煤工作面,但必夠制定安全措施,且串聯通風的次數不得超過1次;構成獨立通風系統后,必須立即改為獨立通風。串聯通風時,必須在進入被串聯工作面的風流中安設瓦斯報警斷電儀,且瓦斯和二氧化碳深度都不得超過0.5%。開采有瓦斯噴出或突出危險的煤層時,嚴禁任何2個工作面之間串聯通風。

7.采掘工作面的進風和回風不得經過采空區或冒頂區。無煤柱開采沿空送巷和沿空留巷時,應采取防止從巷道的兩幫和頂部向采空區漏風的措施。水采工作面由采空區回風時,工作面必須有足夠的新鮮風流,工作面及其回風巷的風流中瓦斯和二氧化碳必須不超限。

8.采空區必須及時封閉。必須隨采煤工作面的推進逐個封閉通至采空區的連通巷道。采區開采結束后45天內必須在所有與采區相連通的巷道中設置防火墻,全部封閉采區。

9.控制風流的風門、風橋、風墻、風窗等設施必須可靠。不應在傾斜運輸巷中設置風門,如果必須設置,應安設自動風門或設專人管理,并應有防止礦車或風門碰撞人員以及礦車碰壞風門的安全措施。開采突出煤層時。工作面回風側不應設置風窗。

10.新井投產前必須進行1次礦井通風阻力測定,以后每3年至少進行1次。礦井轉入新水平生產或改變—翼通風系統后,必須重新進行礦井通風阻力測定。

11.礦井通風系統圖必須標明風流方向、風量和通風設施的安裝地點。必須按季繪制通風系統圖,并按月補充修改。多煤層同時開采的礦井,必須繪制分層通風系統圖。礦井應繪制礦井通風系統立體示意圖和礦井通風網絡圖。

12.礦井必須采用機械通風。主要通風機必須安裝在地面,裝有通風機的井口必須封閉嚴密,漏風率不超過5%(無提升設備時)~15%(有提升設備時)人必須保證主要通風機連續穩定運轉。必須安設2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風機裝置,其中l套備用,備用通風機必須能在10min內開動。在建井期間可安裝l套通風機和1部備用電動機。嚴禁采用局部通風機或風機群作為主要通風機使用。裝有主要通風機的出口應安裝防爆門。新安裝的主要通風投入使用前必須進行1次通風機性能測定和試運轉工作,以后每5年至少進行1次性能測定。

13.生產礦井主要通風機必須裝有反風設施,并能在10min內改變巷道中的風流方向。當風流方向改變后,主要通風機的供給風量不應小于正常供風量的40%,礦井應定期檢查反風措施并進行反風演習。

14.嚴禁主要通風機房兼作他用。主要通風機房內必須安裝水柱計、電流表、軸承溫度計等儀表,還必須有直通礦調度室的電話,并有反風操作系統圖、司機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

15.因檢修、停電或其他原因停止主要通風機運轉時,必須制定停風措施。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時,受停風影響的地點,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工作人員先撤到進風巷道中,由值班礦長迅速決定全礦井是否停止生產、工作人員是否全部撤出。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期間,對由1臺主要通風機擔負全礦井通風的礦井,必須打開井口防爆蓋和有關風門,利用自然風壓通風,由多臺主要通風機聯合通風的礦井,必須正確控制風流,防止風流紊亂。

16.礦井通風系統中,如果某一分區風路的風阻過大,主要通風機不能供給其足夠風量時,可在井下安設輔助通風機,但必須供給輔助通風機房新鮮風流,在輔助通風機停止運轉期間,必須打開繞道風門。嚴禁在突出礦井中安設輔助通風機。

17.掘進巷道必須采用礦井全風壓通風或局部通風機通風。煤巷、半煤巖和有瓦斯涌出的巷道掘進通風方式采用壓入式,如果采用混合式,必須制定安全措施。

18.局部通風機必須由指定人員負責管理,保證正常運轉,壓入式局部通風機和啟動裝置,必須安裝在進風巷道中,距掘進巷道回風口不得小于10m;全風壓供給該處的風量必須大于局部通風機的吸入風量,局部通風機安裝地點到回風口間的巷道中的最低風速不得低于0.15m/s(巖巷)或0.25m/s(煤巷)。必須采用抗靜電、阻燃風筒,風筒口到掘進工作面的距離以及混合式通風的局部通風機和風筒的安設,應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低瓦斯礦井掘進工作面的局部通風機,可采用裝有選擇性漏電的供電線路供電,或與采煤工作面分開供電。瓦斯噴出區和高突礦井中掘進工作面的局部通風機應采用“三專”(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線路)供電。嚴禁使用3臺以上局部通風機同時向1個掘進工作面供風,不得使用1臺局部通風機向2個作業的掘進工作面供風。

19.掘進工作面不得隨意停風,有計劃停風時,必須編制停風計劃。同時制定排放瓦斯和恢復通風的安全措施。

20.井下炸藥庫、充電硐室一般應有獨立的通風系統,回風風流必須直接引入礦井總回風巷或主要回風巷中。井下機電設備硐室一般應設在進風風流中,個別可設在回風流中,但此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并必須安裝甲烷斷電儀。

篇2:礦井通風設施管理規定范本

一、礦井通風設施設立的地點、種類、型號等必須按技術措施要求執行。

二、通風設施的安裝、維修、拆除等工作由通風部門負責。

三、拆除通風設施必須預先通知通風部門,由通風部門派人施工。其他任何單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拆除通風設施。否則按“三違”懲處并追究責任。

四、各生產單位按區域劃分,負責本區域內的通風設施的管理工作,損壞設施及時通知通風工區處理,材料費由責任單位支付,人為破壞加倍處罰。

五、通風設施安裝完畢后,通風部門應向礦總工程師或技術科申請驗收,質量符合《國有重點煤礦生產礦井質量標準化標準》及公司《通風設施技術規范》之規定,移交給相應生產單位。

六、所有通風設施應掛牌管理,標明設施的種類、編號、管理人等。

七、礦井主要反風設施要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定期檢查,由礦長組織有關部門每季度至少檢查一次,并有記錄可查。

篇3:礦井通風瓦斯監控系統管理維修制度

通風瓦斯監控是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之一,為進一步強化通風瓦斯監控系統的裝備、使用、管理與維護,現將管理制度制訂如下:

一、礦井必須建立安全監控管理機構,安全監控管理機構負責安全監控設備的安裝、調試和維護工作。安全監控管理機構應配備一定數量的具有安全監控和通風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安全監測工,安全監測工必須經過專業培訓,經有關部門考試合格并持證上崗。

二、礦井安全監控系統除具有甲烷斷電儀和甲烷風電閉鎖裝置的全部功能;故障閉鎖功能外。當主機或系統電纜發生故障時,系統必須保證甲烷斷電儀和甲烷風電閉鎖裝置的全部功能;當電網停電后,系統必須保證正常工作不少于2小時;系統必須具有防雷電保護;系統必須具有斷電狀態和饋電狀態監測、報警、顯示、存儲和打印報表功能;中心站主機應不少于2臺,一臺備用。

三、礦井必須根據20**年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條款規定進行系統設置。總回風巷及一翼回風、采區回風的測風站應設置風速傳感器;主要通風機的風峒應設置壓力傳感器;主要通風機、局部通風機應設置設備開停傳感器;主要風門應設置風門開關傳感器;被控設備開關的符合側應設置饋電狀態傳感器;各采掘作業點參照公司“通風瓦斯監控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規定設置甲烷傳感器。

四、編制采掘作業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時,必須對安全監控設備的種類、數量和位置、動力開關的安設地點、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的敷設、控制區域等明確規定,并繪制布置圖,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對不具備安設監控系統的地點,由通風科提出安全技術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五、應安設安全監控設備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業點,開工前必須根據已批準的作業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提出《安裝申請單》,分別送通風和機電部門。在安裝斷電控制系統時,使用單位或機電部門必須根據斷電范圍要求,提供斷電條件,并接通井下電源及控制線。在連接時必須有安全檢測人員在場監護。

六、為防止甲烷超限斷電,切斷安全監控設備的供電電源,安全監控設備的供電電源必須取自被控制開關的電源側,嚴禁接在被控開關的負荷側。

七、與安全監控設備關聯的電氣設備、電源線及控制線在拆除或改線時,必須與安全監控管理部門共同處理。檢修與安全監控設備關聯的電氣設備,需要安全監控設備停止運行時,須經礦調度室同意,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進行。

八、在使用安全監控設備前,必須按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調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九、模擬量傳感器應設置在能正確反映被監測物理量的位置。開關量的傳感器應設置在能正確反映被監測狀態的位置。聲光報警器應設置在經常有人工作便于觀察的地點。井上下主站或分站,應設置在便于人員觀察、調試、檢驗及支護良好、無滴水、無雜物的進風巷道或硐室中;安設時應墊支架,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或吊掛在巷道中。

十、隔爆兼本質安全型等復合型本質安全型防爆電源,應設置在采區變電所,嚴禁設置在斷電范圍內。隔爆兼本質安全型防爆電源,嚴禁設置在低瓦斯和高瓦斯礦井的采煤工作面和回風巷內;采用串聯通風的被串采煤工作面、進風巷和回風巷;采用串聯通風的被串掘進巷道內。

十一、安全監控儀器設備必須定期調試校正,每月至少一次。在設備驗收時,安裝前也必須調試校正。

每隔七天必須對甲烷超限斷電閉鎖和甲烷風電閉鎖功能進行測試(包括零點、靈敏度、報警點、斷電點、復電點、指示值、控制邏輯等)。

十二、安全監控設備發生故障時,必須及時處理,在故障期間必須采用人工監測等安全措施,并填寫故障記錄表。

十三、井上下安全監測工必須24小時值班,每班檢查安全監控設備及電纜,使用便攜式光學甲烷檢測儀或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與甲烷傳感器進行對照,并將記錄和檢測結果報監測值班員。當兩者讀數誤差大于允許誤差時,先以讀數較大者為依據,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須在8小時內對兩種設備進行調試完畢。

十四、對需要經常移動的傳感器、聲光報警器、斷電器及電纜等安全監控設備,必須由采掘班組長負責按規定移動,嚴禁擅自停用。

分站、傳感器、聲光報警器及電纜等安全監控設備,由所在采掘區的區隊長、班組長負責保管和使用,如有損壞及時向安全監控管理機構匯報。

十五、凡經大修的傳感器,必須經計量檢定合格方可下井使用。

十六、礦井安全監控系統中心站必須實時監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的濃度變化及被控設備的通、斷電狀態。

十七、礦井安全監控系統中心站值班員必須認真監視監控器所顯示的各種信息,詳細記錄系統各部分的運行狀態,負責打印監測日報表,報總工程師和礦長審閱。接到報警后,值班員立即通知調度室。

十八、安全監控系統管理機構必須對當日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送有關部門、總工程師、礦長審閱。

十九、凡發生隊組解脫或破壞安全監控系統,必須執行先停產后追查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