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通風管理制度
一、通風設施按其用途不同可分為:永久密閉、臨時密閉、永久風門、臨時風門、調節風量窗、擋風墻、風簾、風橋、測風站、柵欄。
二、永久密閉規格、質量標準:
1、封閉石門內各煤層采空區稱永久密閉。永久密閉要用磚或料石砌筑,其厚度一般為0.5-1米,密閉墻可采用水泥、砂漿抹面或水泥砂漿構縫。
2、密閉的四周要掏槽,見硬幫硬底。掏槽深度全煤為0.3-0.5米,全巖為0.1-0.2米,砌碹巷道、錨噴巷道要拆開碹體或錨噴層,見硬幫硬頂。
3、所有自燃發火煤層的采空區或火區密閉及帶間隔離煤柱密閉,上端要設注漿孔、觀測孔,并要封堵嚴密。運輸水平密閉有水時,同時要設反水池或反水管。
4、密閉墻要平整、無裂縫。預留防火門的密閉必須要里外抹面。
5、密閉砌筑完工后,距通風巷道不大于5米處設置全斷面柵欄。柵欄孔距不得大于20×20cm,柵欄留一人進出的小門,并加閉鎖裝置。柵欄外設置警標牌、說明牌、檢查箱或檢查牌板。
6、密閉說明牌內容:密閉地點、編號、斷面筑材料、厚度、槽深、砌筑日期、砌筑負責人。
7、密閉檢查箱或檢查牌內容:密閉地點、編號、檢查日期、密閉質量、密閉內外氣體成份(CH4、CO、CO2、O2)、密閉空氣壓差及溫度。
三、臨時密閉規格質量標準:
1、封閉一個采煤工作面工作面(或采帶)、盲巷或其它臨時停工地點的密閉為臨時密閉。
2、臨時密閉可采用木板、木段或干磚麥草泥抹面等材料砌筑,做到四周接縫嚴密不漏風。
3、臨時密閉前要設置柵欄、警標牌、檢查箱,做到無瓦斯積聚。
四、永久風門規格質量標準:
1、永久風門墻體要用磚或料石砌筑。墻體厚度不低于0.5米,墻體可用水泥砂漿勾縫、抹面,做到構筑面平美觀堅固,不漏風。
2、砌筑永久風門墻體與永久密閉相同。
3、永久風門頂部過梁必需采用砼梁或鋼梁,嚴禁采用木質結構。
4、門框安設要朝風流方向傾斜成80-85度,傾角視礦井總負壓大小而定。風門可采用全木或鋼木結構,風門厚度不小于5mm。
5、風門和門框四周接觸要采用木板包邊沿口,并裝襯墊(毛氈、風筒、膠布均可),做到四周接觸嚴密不透光。
6、通過風門墻體的電纜要采用預埋鐵管、過渡管道。電纜裝好后,管孔要封嚴。
7、永久風門設計時,應將反向風門與正向風門建筑為一體,確因風門位置所限可分別砌筑。礦井負壓較大的礦井,在永久風門處可同時構筑人行風門,人行風門要能自動關閉,包邊沿口,四周接觸嚴密不透光。
8、永久風門不少于兩道,運輸水平兩道風門之間距離不小于一列車長度,在回風水平兩道風門之間距離不少于20m,同時兩道風門要互為閉鎖。
五、測風站規格質量標準:
1、礦井總進風、總回風、主要進回風、兩采區石門及采區進回風道、均要設立固定的測風站。
2、測風站應設在平直的巷道中,其前后各10米范圍內不得有障礙物。
3、測風站位于巷道斷面不規整處,其頂部兩幫應用木板或其它材料襯壁,呈固定平整形狀斷面。長度不少于4米,與原巷道接觸處形成流線型長不少于1米。
4、砌碹巷道測風站,要用水泥砂漿抹面,斷面小于8平方米的巷道全部抹面,大于8平方米的巷道抹面高度不低于1.8米。
5、金屬支架或木支架巷道測風站,兩幫與頂部要用木板釘嚴,板縫用黃泥充填,測風站與巷道支架接觸處要成流線型,并在木板后用黃泥充實,確保不漏風。
6、光爆錨噴巷道中的測風站,要刷齊或補平兩幫,做到斷面規格一致。
7、各類巷道永久測風站均要定期刷白,(淋水過大巷道除外)并用紅漆構邊。做到測風站整潔,醒目。
8、測風站記錄牌內容:測風站地點、斷面、風速、風量、瓦斯、二氧化碳、空氣溫度、測定日期、測定人等。
篇2:礦井通風設施管理規定范本
一、礦井通風設施設立的地點、種類、型號等必須按技術措施要求執行。
二、通風設施的安裝、維修、拆除等工作由通風部門負責。
三、拆除通風設施必須預先通知通風部門,由通風部門派人施工。其他任何單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拆除通風設施。否則按“三違”懲處并追究責任。
四、各生產單位按區域劃分,負責本區域內的通風設施的管理工作,損壞設施及時通知通風工區處理,材料費由責任單位支付,人為破壞加倍處罰。
五、通風設施安裝完畢后,通風部門應向礦總工程師或技術科申請驗收,質量符合《國有重點煤礦生產礦井質量標準化標準》及公司《通風設施技術規范》之規定,移交給相應生產單位。
六、所有通風設施應掛牌管理,標明設施的種類、編號、管理人等。
七、礦井主要反風設施要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定期檢查,由礦長組織有關部門每季度至少檢查一次,并有記錄可查。
篇3:礦井通風瓦斯監控系統管理維修制度
通風瓦斯監控是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之一,為進一步強化通風瓦斯監控系統的裝備、使用、管理與維護,現將管理制度制訂如下:
一、礦井必須建立安全監控管理機構,安全監控管理機構負責安全監控設備的安裝、調試和維護工作。安全監控管理機構應配備一定數量的具有安全監控和通風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安全監測工,安全監測工必須經過專業培訓,經有關部門考試合格并持證上崗。
二、礦井安全監控系統除具有甲烷斷電儀和甲烷風電閉鎖裝置的全部功能;故障閉鎖功能外。當主機或系統電纜發生故障時,系統必須保證甲烷斷電儀和甲烷風電閉鎖裝置的全部功能;當電網停電后,系統必須保證正常工作不少于2小時;系統必須具有防雷電保護;系統必須具有斷電狀態和饋電狀態監測、報警、顯示、存儲和打印報表功能;中心站主機應不少于2臺,一臺備用。
三、礦井必須根據20**年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條款規定進行系統設置。總回風巷及一翼回風、采區回風的測風站應設置風速傳感器;主要通風機的風峒應設置壓力傳感器;主要通風機、局部通風機應設置設備開停傳感器;主要風門應設置風門開關傳感器;被控設備開關的符合側應設置饋電狀態傳感器;各采掘作業點參照公司“通風瓦斯監控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規定設置甲烷傳感器。
四、編制采掘作業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時,必須對安全監控設備的種類、數量和位置、動力開關的安設地點、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的敷設、控制區域等明確規定,并繪制布置圖,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對不具備安設監控系統的地點,由通風科提出安全技術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五、應安設安全監控設備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業點,開工前必須根據已批準的作業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提出《安裝申請單》,分別送通風和機電部門。在安裝斷電控制系統時,使用單位或機電部門必須根據斷電范圍要求,提供斷電條件,并接通井下電源及控制線。在連接時必須有安全檢測人員在場監護。
六、為防止甲烷超限斷電,切斷安全監控設備的供電電源,安全監控設備的供電電源必須取自被控制開關的電源側,嚴禁接在被控開關的負荷側。
七、與安全監控設備關聯的電氣設備、電源線及控制線在拆除或改線時,必須與安全監控管理部門共同處理。檢修與安全監控設備關聯的電氣設備,需要安全監控設備停止運行時,須經礦調度室同意,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進行。
八、在使用安全監控設備前,必須按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調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九、模擬量傳感器應設置在能正確反映被監測物理量的位置。開關量的傳感器應設置在能正確反映被監測狀態的位置。聲光報警器應設置在經常有人工作便于觀察的地點。井上下主站或分站,應設置在便于人員觀察、調試、檢驗及支護良好、無滴水、無雜物的進風巷道或硐室中;安設時應墊支架,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或吊掛在巷道中。
十、隔爆兼本質安全型等復合型本質安全型防爆電源,應設置在采區變電所,嚴禁設置在斷電范圍內。隔爆兼本質安全型防爆電源,嚴禁設置在低瓦斯和高瓦斯礦井的采煤工作面和回風巷內;采用串聯通風的被串采煤工作面、進風巷和回風巷;采用串聯通風的被串掘進巷道內。
十一、安全監控儀器設備必須定期調試校正,每月至少一次。在設備驗收時,安裝前也必須調試校正。
每隔七天必須對甲烷超限斷電閉鎖和甲烷風電閉鎖功能進行測試(包括零點、靈敏度、報警點、斷電點、復電點、指示值、控制邏輯等)。
十二、安全監控設備發生故障時,必須及時處理,在故障期間必須采用人工監測等安全措施,并填寫故障記錄表。
十三、井上下安全監測工必須24小時值班,每班檢查安全監控設備及電纜,使用便攜式光學甲烷檢測儀或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與甲烷傳感器進行對照,并將記錄和檢測結果報監測值班員。當兩者讀數誤差大于允許誤差時,先以讀數較大者為依據,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須在8小時內對兩種設備進行調試完畢。
十四、對需要經常移動的傳感器、聲光報警器、斷電器及電纜等安全監控設備,必須由采掘班組長負責按規定移動,嚴禁擅自停用。
分站、傳感器、聲光報警器及電纜等安全監控設備,由所在采掘區的區隊長、班組長負責保管和使用,如有損壞及時向安全監控管理機構匯報。
十五、凡經大修的傳感器,必須經計量檢定合格方可下井使用。
十六、礦井安全監控系統中心站必須實時監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的濃度變化及被控設備的通、斷電狀態。
十七、礦井安全監控系統中心站值班員必須認真監視監控器所顯示的各種信息,詳細記錄系統各部分的運行狀態,負責打印監測日報表,報總工程師和礦長審閱。接到報警后,值班員立即通知調度室。
十八、安全監控系統管理機構必須對當日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送有關部門、總工程師、礦長審閱。
十九、凡發生隊組解脫或破壞安全監控系統,必須執行先停產后追查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