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山機電安全技術措施

礦山機電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4961

在現代礦山生產中,離不開采掘、運輸、提升、通風、排水、破碎、選礦和變配電等各種電氣與機械設備。但是,機電設備有時會因使用、維修不當而造成損壞,從而影響礦山的正常生產,甚至會發生各種機電傷害事故。

(一)礦山機械安全技術

為了能科學地對礦山設備進行管理,礦山企業應建立設備管理制度、設備使用和維護保養制度、設備維修制度、設備事故管理制度等。預防礦山機械傷害的措施主要有:

(1)良好的設備安全性能設備的操縱機構要靈敏,便于操作。

(2)必要的安全保護裝置對危險設備裝設防護罩殼、欄桿或柵欄門等裝置。要裝設各種保險裝置,以避免人身和設備事故。保險裝置包括鎖緊件、緩沖裝置、防過載裝置、限位裝置、限壓裝置、閉鎖裝置、制動裝置等。要裝設各種必要的報警裝置。

(3)良好的作業環境條件要為設備的使用和安裝、檢修創造必要的環境條件,如設備所處的空間不能過于狹小,現場整潔,有良好的照明等。

(4)加強維修工作要保證設備的安全性能,除了要設計、制造安全性能優良的設備外,設備的安裝、維護、檢修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對于移動頻繁的采掘和運輸設備,更要注意安裝和維修工作質量。

(二)礦山電氣安全技術

1.礦山電壓等級

礦山供配電電壓和各種電氣設備的額定電壓等級如下:

(1)露天礦和地下礦地面高壓電力網的配電電壓,一般為6kV和10kV。井下高壓配電,一般為6kV。

(2)露天礦場和地下礦山的地面低壓配電,一般采用380V和380V/220V。井下低壓網路的配電電壓,一般采用380V或220V。

(3)井下照明電壓,運輸巷道、井底車場,應不超過220V;采掘工作面、出礦巷道、天井和天井至回采工作面之間,應不超過36V;行燈電壓應不超過36V。

(4)手持式電氣設備電壓,應不超過127V。

(5)電機車供電電壓,采用交流電源應不超過380V;采用直流電源應不超過550V。

2.礦山電氣安全基本措施

礦山電氣安全的基本措施包括直接觸電防護措施、間接觸電防護措施、電氣作業安全措施、電氣安全裝置、電氣安全操作規程、電氣安全用具、電氣火災消防技術、組織電氣安全專業性監督檢查、做好電氣作業人員的管理工作、制定安全標志等。

礦山電氣網絡的保護主要有保護接地、漏電保護、過流保護。礦井內電壓在36V以上和由于絕緣損壞可能帶有危險電壓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構架,電纜的配件、金屬外皮等都必須有保護接地。

漏電保護器在設備或線路漏電時,通過保護裝置的檢測機構獲得異常信號,促使執行機構動作自動切斷電源。井下低壓電網的漏電保護裝置,一般是在電源端裝設一臺漏電繼電器,對電網絕緣進行監視。

所有的電氣設備和供電線路都必須有可靠的過流保護。過流保護包括短路保護、過負荷保護(過載保護)和斷相保護等。

篇2:總工程師機電副礦長安全生產責任制

礦總工程師是煤礦安全生產技術管理的第一責任者,負責采煤、掘進、機電、運輸、通防、防治水等技術管理工作。礦總工程師必須熟練掌握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及相關專業知識,依法經過培訓、取得安全資格證。礦總工程師在工作中應盡職盡責,切實搞好本單位的技術管理工作。

一、崗位職責

第1條全面負責煤礦技術管理工作,必須保證煤礦在生產建設中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技術規范。

第2條主要抓好“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對礦井通風及瓦斯、煤塵、自然發火、水等災害的治理負技術責任,負責組織制定治理上述災害的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負責資金的安排使用。

第3條組織編制礦井長遠發展規劃、安全技術發展規劃,認真組織研究、制定煤礦的生產布局及接續計劃,確保礦井采掘接續正常,有利于煤礦的安全管理。

第4條組織編制礦井年度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并根據工作安排,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救災演習。

第5條負責編制(修編)礦井地質報告,并做到合理開發、三量平衡。

第6條對煤礦的“三下”開采設計、改變通風系統設計、采區設計、水平延深設計、采掘工程設計、作業規程、“一通三防”、防治水安全措施等進行嚴格審查。

第7條負責批準水淹區域下廢棄煤柱開采安全措施。

第8條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對煤礦的作業規程、安全措施進行會審。

第9條積極在本單位推廣安全生產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開展安全生產科研攻關,不斷提高煤礦安全技術水平。

第10條定期組織進行煤礦重大安全隱患排查,制定治理措施。

第11條每日對礦井瓦斯檢查報表、監控系統報表等進行審閱、簽字,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第12條按時參加礦長、安全生產副礦長召開的有關安全生產會議,并提出安全技術管理工作意見。

第13條督促、檢查相關部門(人員)的責任制落實和技術管理等工作,定期組織進行評比活動。

第14條協助礦長組織事故的搶險救災工作。

第15條組織編制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16條外出期間必須明確專人代行職權。

第17條必須盡職盡責,杜絕“三違”現象。

二、責任追究

第18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警告處分;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章指揮工人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的;

(二)對工人屢次違章作業熟視無睹,不加制止的;

(三)對重大事故預兆或者已發現的事故隱患不及時采取措施的;

(四)拒不執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及其煤礦安全監察人員的安全監察指令的。

第19條煤礦發生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降級直至開除的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報告煤礦事故的。

(二)偽造、故意破壞煤礦事故現場的。

(三)阻礙、干涉煤礦事故調查工作,拒絕接受調查取證、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第20條未按時組織進行煤礦重大事故隱患排查的,給予記過直至撤職的處分。

對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隱患未制定治理措施的,給予記大過直至撤職的處分。

對排查出的難以排除的重大事故隱患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的,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處分。

第21條總工程師對煤礦技術管理負直接責任或領導責任。

第22條組織編制礦井年度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不合理,或在組織救災演習過程中發生意外,總工程師應負直接責任。

第23條煤礦發生“一通三防”和防治水重大事故,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應負直接責任或重要責任。

第24條煤礦生產技術規定違反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技術規范,總工程師應負直接責任。

第25條編制(修編)的礦井地質報告有缺陷,或不能夠做到合理開發、保持三量平衡的,總工程師應負直接責任。

第26條煤礦的生產布局及接續計劃不合理,礦井采掘接續失調,造成安全隱患或發生重大事故的,總工程師負直接責任。

第27條在煤礦的有關設計中(主要有“三下”開采設計、改變通風系統設計、采區設計、水平延深設計、采掘工程設計、“一通三防”、防治水措施設計等),出現明顯技術失誤和決策失誤的,總工程師負直接責任或領導責任。

第28條按照總工程師批準的水淹區域下廢棄煤柱開采安全措施進行采掘活動時,形成重大安全隱患或發生事故的,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負直接責任。

第29條采煤、掘進工作面作業規程違反有關規定,審查中沒有發現的,總工程師負直接責任或主要責任。

第30條決策失誤導致他人人身受傷害或企業財產損失的,總工程師負直接責任。

第31條發現作業地點風量、溫度以及有害氣體不符合標準以及規定要求,但未及時采取相關措施的,或在帶隊檢查中有違章現象未及時制止的,總工程師負直接責任。

第32條礦井瓦斯檢查報表、監控系統等報表等缺少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的簽字,或雖然簽字但對瓦斯異常現象沒有采取措施,及時處理的,總工程師負直接責任。

第33條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不能夠指導應急救援的,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負直接責任。

第34條外出期間未明確專人代行職權,總工程師負直接責任。

第35條在事故調查處理、各級組織的安全檢查(監察)、審查中,總工程師或授意相關人員故意弄虛作假、隱瞞真相的,總工程師負直接責任。

第36條對于上述負直接責任、主要責任、重要責任、領導責任的,應根據情節嚴重程度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行政處分、經濟處罰、追究刑事責任。

篇3:機電技術副科長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指令和要求,在科長和支部書記的領導下,對機電設備的安全、合理運行負技術責任。

二、責任范圍內不出現重大設備事故和重傷以上人身事故。

三、參加礦組織的安全例會,組織機電技術例會,參加每月三次的全礦設備質量檢查。

四、堅持“一工程,一措施”、“一標準”把好審批關、質量關,編制重大工程安全技術措施和設備大、中修計劃,并組織實施。

五、負責編制符合設備實際運行情況的操作規程,使用維護等規定。

六、把好設備選型、安裝、檢修、驗收、交接關。

七、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實施設備周期性檢查。

八、確保井下設備不失爆,“三率”不超標。

九、本人無“三違”無直接重大責任事故,完成礦下達的抓“三違”指標。

十、負責組織機電事故追查、分析會議,提出防范措施并組織實施,按規定逐級上報。

十一、搞好技術培訓工作,培訓內容有針對性,效果好。

十二、經常深入現場,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況,對設備隱患及時地制訂出整改措施并限期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