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貿企業熔鑄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1.開爐前,必須檢查爐體絕緣情況,檢查冷卻水是否暢通。
2.中頻爐熔棒時,嚴禁濕棒或空心密閉的物料入爐,以防爆炸。
3.搬動高溫鑄錠時,要心細謹慎,相互之間動作要協調一致。
4.嚴禁觸摸中頻爐、試金爐的電器部分。
5.熔融時,應緩慢加入物料;捅料時,不得用力過猛或不停捅動,以防熔融物飛濺傷人。
6.取出熔融物料時,要精力集中,小心操作,謹防高溫熔體濺出傷人。
7.熔融中,經常檢查各種儀表、冷卻水流量、水溫、水壓等。發現異常,立即切斷電源,并報告上級處理。
篇2:熔鑄車間鑄造工操作規程
一、工藝規程:
1、鋁液在爐內必須經過除氣除渣處理。
2、鋁液在鑄造前必須經過過濾板或過濾布過濾。
3、鋁液在進入鑄造機前,溫度控制在690℃至710℃間。最高不得超過720℃。
4、充液及保持時間、25S—30S鑄造速度Φ115mm鋁棒,160mm±10mm/min,Φ90mm鋁棒180mm±10mm/min。
5、鋁液必須經過鋁鈦硼變質處理。鋁鈦硼劑量1.5kg/T,鋁鈦硼絲速度Φ9.5mm,650mm/min。
6、流槽、分流槽、轉接板、套管及引錠頭必須干燥。
7、分流盆、轉接板及套管必須薄薄地涂上一層滑石粉。
8、石墨環涂上豬油或植物油。
9、冷卻水必須經過小于1mm過濾。保持水溫低于35℃。
10、鋁合金成份按《內控標準》控制。
二、操作規程:
1、吹干引定頭。
2、放平鑄造臺。
3、放松起動裝置鋼絲繩。
4、引定頭上升至起動位置(引錠頭頂離石墨環下端3mm、即平行于四角的頂桿)。
5、拉緊起動裝置鋼絲繩。
6、裝好起動閘板。
7、打開排水閥。
8、開水泵、將水量調至鑄造水量。
9、確認水沒有涌進引錠頭。
10、打開塞頭放出鋁水。
11、鋁水上升至流槽頂約20mm時,提起閘板,計時。
12、盡量縮短充液時間,當鋁水充滿全部套管后,關閉排水閥,充液及保持時間到后,起動鑄造機下降。
13、在起動鑄造機以正常鑄造速度下降的同時,應確認引錠座在下降方可停止操作,若沒有下降用手扳動起動裝置,確認引錠座在下降方可停手。
14、在鑄造過程中,下降速度、進水水量、鋁液溫度要穩定。
15、鑄造達到極限長度以前,塞上熔爐塞頭。
16、當全部鋁液到離開套管時,打開排水閥,同時必須用扒子將套管口及分流盆的鋁扒開。
17、全部鋁棒離開結晶器約300mm,停止下降。
18、繼續通水約2分鐘即可停水。
19、傾側鑄造臺,升起鋁棒約1米,吊棒(吊棒必須使用專用吊具整排吊起,不能用鋼絲繩捆在一起吊棒)。
20、整理鑄造臺,準備下一次鑄造。
三、鑄造安全指引:
1、所有操作人員必須穿戴上以下安全用品:面罩、高溫鞋、高溫手套、布帽、牛仔布工作服、棉質襪。
2、所有人員必須經過鑄造培訓才能上崗。
3、所有有耐火材料、工具必須干燥。
4、前后接鋁液鐵桶必須干燥無雜物,有足夠的容量。
5、水塔水必須足夠。
6、引錠頭無水干燥。
7、鋁液溫度正常,按工藝設定鑄造速度。
8、鑄造水量足夠,水溫、水質無問題。
9、深井有足夠的深度,有1.5米以上的水。
10、嚴格控制充液及保持時間。
11、有足夠的塞子塞棒。
12、起動前起動裝置的鋼絲繩必須拉緊。
四、質量控制:
1、中心裂紋:產生原因
①鋁液超溫。②水量不足或水溫過高。③鑄造速度太快。④細化劑不合格。⑤結晶器水路堵塞。⑥鋁合金成份不合格。⑦鋁液過燒。
2、表面冷隔:產生原因
①水溫過低或水量過大②鋁液太低溫③鑄造速度太慢。
3、表面豎向拉花:產生原因
①轉接板與石墨環間有隙。②石墨環損壞或老化。③石墨環下端結晶器損傷。④轉接板與套管間接縫漏鋁。⑤石墨環無上油。⑥冷卻不足。
4、鋁棒彎曲:產生原因
①鑄造溫度過高或水足。②引錠座水平未調好。③四條鋼絲繩張力大小不一致。④塞的鋁棒太多或太集中。⑤鑄造過程中人或物碰著鋼絲繩。⑥鑄造速度不穩定。⑦軸承損壞。⑧棒頭彎曲可將起鑄速度設定為鑄速的75%,下降50mm后調至正常鑄速。⑨鋼絲繩新舊不一,不是同一卷鋼絲繩。
5、表面氣泡:產生原因
①鋁液爐內除氣不充分。②結晶器漏水。③耐火材料含水未干燥。
6、起動時漏鋁:產生原因
①引錠頭不在起動位置。②充液時間過長。③充液及保持時間不對。④鋁液溫度過高。⑤忘記關排水閥。⑥水量不足或水溫過高。
7、豎向白線:產生原因
結晶器部份水簾(小孔)堵塞。
8、鋁棒彈開冷卻水:產生原因
①鋁液溫度過高。②起動前充液及保持時間不足。③起動下降速度過快。④結晶器堵塞。⑤水量不足或水溫過高。⑥忘記排水閥。
9、斷棒、鋁液在套管中凝固:產生原因
①鋁液溫度過低。②充液及保持時間過長。③塞棒太集中。④鑄造速度太慢。
10、鋁棒晶粒粗大:產生原因
①細化劑不合格。②鋁液超溫。③冷卻水不足或水溫過高。④鑄造速度過快。⑤鋁液成份不合格。
11、鋁棒產生羽毛狀晶:產生原因
①細化劑不合格。②鋁液曾過燒。
五、鑄造機安裝程序:
1、按要求預埋螺絲、鋼板及空出位置。
2、找出鑄井的中心十字線。
3、將墊板裝在井口預埋螺絲上。
4、將井口鋼架吊放在井口上,鋼架中心十字線與鑄井的中心十字線對應。
5、將井口鋼架調至水平,上緊預埋螺絲的螺母,墊板與井口架燒焊連接。
6、按圖紙安裝減速機座,滑輪架并澆注水。
7、水泥澆注14天后,安裝引錠底座及鋼絲繩。
8、將引錠底座調至水平,并且四條鋼絲繩的張力大小一樣。
9、將連在麗?環。
九、鑄造前必須點檢工作
1、所有耐火材料是否干燥,有無破損,是否已涂上一層滑石粉。
2、檢查所有水過濾器是否阻塞,開正常水量進入鑄造平臺,檢查溢水孔有否漏水,水量是否每個結晶器大致相同,水簾是否成形及有否缺口,水簾有三個以上缺口或結晶有其它問題,則必須拆下檢查清理。
3、檢查石墨環與接板的接口處是否已補上滑石粉(滑石粉對水不得用油),使用A型轉接板的可不補或補上2毫米以下,使用B型轉接板的必須補上4至8毫米,注意高度一致。
4、檢查所有閘板裝好不會漏鋁,有否足夠鑄造用具。
5、放鋁水前檢查有否冷卻水涌入引錠頭,過濾網是否安裝正確。
篇3:鎂合金熔鑄過程中應采取安全措施
由于鎂合金具有比強度高、導熱導電性、電磁屏蔽性、阻尼減震性及環境相容性等優點,被譽為“21世紀綠色工程材料”,在汽車工業、電子通訊、國防軍工等領域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但是,由于鎂合金的特殊化學性質,鎂極易氧化,如果在熔煉鑄造過程中采取措施不當,當反應激烈時有燃燒和爆炸的危險,不安全,近幾年,在熔煉鑄造或壓鑄過程中發生爆炸的事故頻頻見諸報端。因此,發展鎂材生產必須首先解決鎂合金熔鑄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問題。
1.加強各個環節的隔絕保護
應嚴防液態金屬與水接觸,如果冷卻水落入結晶槽內或液態金屬滲漏出來與水相遇,將有爆炸危險。鎂合金熔液在任何環節出現熔劑或保護性氣體對鎂液體保護不嚴,都極易引起鎂液的燃燒、飛濺甚至爆炸等,因此應注意熔劑或保護性氣體的使用,特別是在添加熔劑、扒底渣、倒爐、鑄造等環節。例如在鑄造過程中,用SO2氣體保護時,要防止液態SO2落到金屬液面上。對鎂合金熔爐和靜置爐的各個流口,要嚴加看管,不允許跑漏金屬,為確保安全,可適當增加冷卻裝置。應密切觀察,發現個別地方出現氧化燃燒時應及時撒上溶劑進行撲滅。有條件的應配備專用滅火裝備,如從美國進口的專門用于撲滅鎂合金火災的D級滅火器(該滅火器是美國專門為海軍研制的用于撲滅金屬鋰、鈣、鎂等火災,目前國內尚無企業生產),嚴禁將一般的干粉滅火器、泡沫滅火器及CO2滅火器等用于鎂合金滅火。
2.控制使用材料質量
大多數熔鹽都有潮解性、吸濕性,裸露在空氣中易受潮,有的化工材料還含有結晶水,在工藝過程中,液態金屬直接見水就產生飛濺性爆炸,因此熔劑和原料在加入前應加熱烘干,是十分必要的,如有的單位規定鎂錠應預熱到150℃方可加入。精煉或保護性氣體應干燥純凈。國內某鎂廠曾發生過因保護性氣體使用不當而在鑄錠時引起熔體爆炸的重大傷亡事故。
對廢料的控制,要求鎂合金碎屑必須保持干燥,不得有水、油、乳液或為化學試劑所污染,不得混入較多的鎂合金粉塵,以免熔化時引起爆炸。鎂合金熔煉時最好采取機械化裝料,凡是裝爐的爐料,只有經過充分地預熱干燥后方可裝入;所加入的元素或中間合金,所含水分必須符合規定。例如,對MnCl2,加入前需要進行必要的烘烤,脫去結晶水,又如,含氯鹽的渣質鎂—鋯中間合金,極易吸水,加入前需要充分進行預熱干燥。
3.加強制度建設及人員和工具設備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對操作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使其能夠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正確處理各種突發情況。
操作過程中使用的工具,在使用前也要預熱干燥,用鐵管焊成的工具把,不允許有燒穿的地方,否則管子里灌進金屬就會造成燒傷事故,同時對設備應經常進行檢查,防止漏水、漏油,對密封熔煉的應經常檢查其密封效果。
2003年4月3日國內某鎂合金壓鑄廠發生了1起爆炸事故,起因是在壓鑄生產過程中,由于冷卻錘頭的循環水泄漏后與高溫鎂液接觸發生反應引起爆炸,在壓室處引起燃燒,爆炸產生的氣浪一方面從注料筒倒灌回熔爐泵料室將熔爐密封蓋掀翻沖開(變形不能使用);另一方面,直接將十幾米外的玻璃窗沖破,卷簾門掀爛,爆炸產生的火焰直接將十幾米外的窗戶沖向天空,爆炸的聲音在幾百米外都能聽見。由于操作工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在指定區域進行操作,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熔爐和壓鑄機均是鎂合金生產專用,質量較好,不僅沒有損壞引起更大的爆炸,還有效擋住了飛濺的鎂液;操作工也沒有慌亂,按照平時的訓練,進行了搶險工作:立即打開D級滅火器撲滅了明火,打開卷簾門并切斷了設備電源,關閉冷卻水,用備用的熔爐蓋將被倒灌的氣浪沖開蓋子的熔爐蓋上,整個搶險工作僅僅進行了2分鐘,明火很快撲滅,氣浪也充分排了出去,從而杜絕了事故的發生。
由此可見,壓鑄機和熔爐質量較好,配套消防安全措施到位及人員的較高素質是阻止發生毀滅性連壞爆炸事故的關鍵,從而有效防止了事故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