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維保安全操作規程范本

維保安全操作規程范本

2024-07-16 閱讀 8205

1、維保時著裝整齊檢查所需維修工具和必要通訊工具由兩人或兩人以上進行。

2、維保作業需掛檢修警示牌。

3、做機房控制屏衛生和曳引機衛生時,必須斷電后方可作業。

4、開啟廳門時,人不能向井道傾斜,站穩后,方可開啟廳門,注意電梯不一定在此層。

5、進入轎頂或底坑,開啟廳門后,首先打開檢修開關方可進入。

6、機房需手動盤車時,至少由兩人或兩人以上,密切配合方可動車。

7、轎頂作業應站車,安全欄內電梯運行時身體任何一部分或衣服、工具等不得超出安全欄。

8、轎頂作業只允許動慢車。

9、檢修、作業不得私自外接安全回路控制系統。

10、非維保人員未經允許不得進入作業現場。

篇2:集油管線安全運行維保規程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公司集油管線安全運行及維護保養操作規程。

本標準適用于黑油山開采的各采油計量站

2集油管線安全運行操作規程

2.1準備工作

2.1.1為確保集油管線安全運行,集油管線上方應有標示走向,有明確的承包人和管理人。

2.1.2計量站集油管線的閘門池子保證完好,閘門池子旁應有××站閘門池標志走向牌,有明確的承包人和管理人。

2.1.3采油作業區值班點必須設有全區隊的集油管線流程圖。

2.2操作規程

2.2.1采油作業區計量站在進行輸油時,觀察集油管線的壓力變化避免超壓運行(集油管線壓力≤1.6mpa)。

2.2.2集油管線在輸油時,應均勻輸油。

2.2.3對小管徑、油稠的集油管線輸油時,應保持頻繁輸油防止凝管。

2.2.4對運行時間比較長的集油管線操作時,應觀察集油線壓力變化情況,發現壓力異常波動,應及時巡檢,防止跑油事故的發生。

2.2.5對于運行時間比較長并且需要大修理的集油管線操作時,應定時加密巡檢集油管線,發現集油管線破漏時,應及時進行處理,防止跑油事故的發生,并記錄好管線的尺寸、破漏點的刺漏情況及破漏時間。

2.2.6對于長時間不運行的集油線,應掃線、放空、關閉集油管線閘門防止管內原油凝管。

2.3集油管線的維護保養

2.3.1每周進行一次檢查,每月進行一次維護保養,保持閘門開關靈活、嚴密好用,并做好記錄。

2.3.2對集油管線每周沿集油管線標志巡檢一次,發現刺漏及時維修和更換,并記錄好刺漏管線的尺寸、刺漏點的刺漏情況及刺漏時間。

2.3.3對于多次刺漏的集油管線可按照公司建設項目管理規定申報管線大修。

篇3:通風安全儀器儀表保管維保管理制度

為了搞好我礦井下安全生產,加強通風儀器、儀表管理,保證安全運轉防止丟失、損失、減少安全事故,做到合理使用,充分發揮設備的效能,在儀器、儀表管理中,應依靠科學技術進步,促進生產發展和預防為主,堅持設計與使用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做到"安全生產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我礦所使用的儀器、儀表的使用、檢測、維修、保管、保養,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煤礦行業標準,必須按照國家對煤礦的有關規定,由專業生產單位生產,并經取得專業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安全標志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工藝,危及生產安全的儀器、儀表。

三、儀器、儀表的檔案管理和使用保管。

1.為了確實掌握儀器、儀表的數量、規格、調動、事故、檢修及使用等情況,必須設專職的設備管理員,必須分類建立設備卡片和臺帳,對大型固定設備應逐步建立履歷簿,系統記錄設備的使用、檢修和事故情況。

2.儀器、儀表使用和負責人必須正確掌握儀器、儀表的動態并進行統計,按季度向機電科匯報。

3.必須設立保管倉庫,集中保管新到貨、未使用和閑置設備,避免設備丟失、損壞。

4.使用中的儀器、儀表應由使用部門負責日常維修、保管和合理使用。

5.儀器、儀表如發生丟失、損壞等責任事故時,各部門應進行分析,追查原因,并提出處理意見。

6.嚴格按照儀器、儀表的說明書的要求和安全操作規程使用儀器、儀表,操作人員必須做到"四懂三會",即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和會操作、會維護保養、會排除一般故障。

四、儀器、儀表的平?和調節。

1.為了充分發揮儀器、儀表的效能,合理使用儀器、儀表,提高利用率,各部門對閑置的儀器、儀表等應及時進行平衡調校,應每月調校平衡一次。

2.任何儀器、儀表的調整,必須通過相關負責人批準,管理人員辦理。

五、儀器、儀表的報廢。

1.儀器、儀表報廢,應根據使用年限和損害程度確定,凡符合以下情況,可以申請報廢。

(1)儀器、儀表超過使用年限,損壞嚴重,再行修復,其修復費超過該儀器、儀表價值80%以上者。

(2)遭受意外災害,儀器、儀表損壞不能修復或修復費用超過80%。

2.儀器、儀表報廢由礦組織機電、生產、供應、財務等部門參加鑒定,提出報廢意見,方可報廢。并在臺帳上注銷,辦理固定資產報廢的財務手續。

六、儀器、儀表的檢修。

為了使檢修工作順利進行,能及時更換已磨損和消耗的零件必須加強配件和檢修材料的管理與供應工作。

1.必須根據零件的磨損期限制定每臺設備的配件消耗定額,要有1~3個月的正常消耗的儲備配件。

2.從礦倉庫領存配件,必須驗收,質量不合格的不予領取,通過使用驗證不合格應做退庫處理。

3.配件和材料的領用,必須實行以舊換新制度,使用單位領用配件時,必須交還舊配件,對換下來的配件,凡能維修使用者,應送修理廠整修、登帳,領用時先發放修復配件。

4.所有進行維修、檢修的儀器、儀表必須經過有資質的檢驗部門進行檢驗,檢驗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5.配件和材料領用,必須實行以舊換新制度,使用單位領用配件時,必須交還配件,對換下來的配件,凡能修理使用者,應送修理廠整修、登帳,領用時先發放修復配件。

6.對大、中、小修復跟換的配件應進行記錄,搞清配件的消耗情況。

7.由機電組每月匯總各連隊的配件加工計劃。

七、儀器、儀表的維修和保養

1.正確使用機械設備潤滑,必須嚴格按照說明規定的品種、數量、潤滑點、周期加注或更換。做到"五定",即定人、定時、定點、定量、定質。

2.機械維修保養是以預防為主的思想指導,根據各種機械的運行規律、結構、工作條件和磨損規律制定強制性的制度。

3.按作業時間的不同分為定期保養和特殊保養兩類。定期保養有日期保養和分級保養;特殊保養有走合保養、換季保養、停用保養和封存保養等。

4.分級保養一般按機械的運行時數來劃分保養級別內容。而特殊保養一般是根據需要臨時安排或列入短期計劃進行的,也可結合定期保養進行,如停用保養、換季保養等。

5.日常保養是操作人員在上下班和交接班進行保養作業。內容為"清潔、潤滑、調整、緊固防腐"十字作業,轉向及行走系統,制動及安全裝置等部位的檢查調整。日常保養的項目和部位較少,且大多數在機械外部,但都是易損及要害部位。日常保養是確保機械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和基礎工作。

6.一級保養除進行日常保養的各種作業項目外,還包括:清洗;運動異常等,發現后及時修復、排除。

7.在一般情況下,日常保養和一級保養由機械操作人員負責進行,而維修人員負責二級以上保養工作。

六、儀器、儀表的完好標準

1.完成任務好,做到優質、高效、準確、低耗,安全無事故配合施工協作好。

2.合理使用好,認真執行崗位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各項規定、制度,做到合理使用,正確操作。各項原始記錄資料齊全、準確。

3.技術狀況好。

4.維護保養好。認真執行"清潔、潤滑、調整、緊固防腐"十字作業,達到規定要求,故障少。

5.保管工作好。儀器、儀表的零件、部件、隨身用具,附屬裝置,完整齊全,無缺少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