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貯槽安全操作規程
一、日常巡視工作內容
1.檢查貯槽是否運行在額定工作壓力范圍內。檢查貯槽的液位是否在正常的范圍內。
2.安全裝置是否正常。
3.設備和管道是否泄漏,是否有劇烈振動。
4.閥門標記是否正確,閥門的開關狀態是否正常。
二、檢查氣體的供應壓力
1.貯槽內氣源壓力:
液氧貯槽的壓力控制在6-8Bar;液氬貯槽為9-11Bar;二氧化碳貯槽為11-20Bar。
如果是貯槽壓力低,首先檢查貯槽液位是否過低。
2.氣化器后部氣體壓力控制:
氬氣和二氧化碳到混合器的壓力一般控制在8-9Bar;氧氣的壓力一般控制在4-6Bar;氬氣的壓力一般控制在3Bar。
3.進車間管理壓力
氬氣和二氧化碳由混合器出口的壓力一般控制在1.5~2Bar;氧氣進車間的壓力一般控制在1.6~1.8Bar;氬氣進車間的壓力一般控制在1.6~1.8Bar。
三、緊急情況處理-貯槽、汽化器系統
1.貯槽壓力升高過快
關閉貯槽自增壓入口閥,打開貯槽氣體排放閥,將貯槽壓力降到允許的范圍內。如果進行該操作后兩小時內貯槽壓力再次升高,可以調節貯槽自增壓調節閥。如果還是不能控制貯槽壓力,立即報告上級領導,通知設備供方。
2.貯槽安全閥無法回座或者爆破片爆破
首先打開貯槽氣體排放閥,將貯槽壓力降到允許的范圍內,然后關閉氣體排放閥。將三通手柄緩慢切換到備用安全閥和爆破片的那一組,立即報告上級領導,通知設備供方。
3.汽化器結霜嚴重(結霜面積達到一半)
打開另一組備用汽化器進出口閥,關閉結霜嚴重的汽化器進出口閥,同時通過排放閥泄放汽化器內壓力到微壓,然后關閉排放閥。
寒冷季節,如二臺汽化器均結霜嚴重,可用水沖洗除霜。
四、緊急情況處理-調壓閥和管道系統
1.管道內供應氣體的壓力突然升高或降低:
首先順時針(調高壓力)或者逆時針(調低壓力)調節調壓閥調節螺母;調節過程中適當輕輕的敲擊閥體,避免機械卡住。設備供氣壓力調節時,必須保證調壓閥和管路暢通,并有氣體流動。若無法消除,立即報告上級領導,通知設備供方。
2.安全閥漏氣不回座:
首先檢查系統的壓力,如果不在正常范圍內。調解壓力到正常范圍。然后輕輕敲擊閥體,使其回座。如仍不能回座,立即報告上級領導,通知設備供方。
3.管道、法蘭或閥門泄漏:用扳手對稱擰緊螺栓,消除泄漏,若為焊接泄漏,立即報告上級領導,通知設備供方。對于貯槽或汽化器前的低溫閥因填料松而泄漏,適當擰緊螺母,消除之。若無法消除,立即報告上級領導,通知設備供方。
五、關閉氣站輸供氣系統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項
1.關閉“充裝電源”、“室外照明電源”。注意保留“總電源”、“室內照明電源”及“1#、2#混配器電源”,以保證各流量計數據的保存完整,混配器工作系統、分析系統工作的連續。
2.關閉南北廠區各供氣閥門。
3.關閉各貯槽的增壓系統,包括關閉增壓輸入閥、開啟閥、節約閥及輸出閥,檢查各貯槽的安全閥是否處于正常工作位置,檢查CO2的泄壓調整閥是否處于常開位置。
4.若長時期關閉系統時,應盡可能的降低各貯槽的壓力,并有專人定時檢查壓力是否正常,以保證罐體設備的安全。
六、記錄
每日三次按附件《氣體貯槽巡查記錄》填寫,倉庫主管每周檢查。
篇2:液體二氧化碳低溫貯槽安全操作規程
1、操作者就先了解說明書要求及關的要求。
2、貯槽在運行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安全閥、壓力表、液體計工作是否正常,閥門管路是否有泄漏,有無異常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定期校驗,壓力表,安全閥、液體計應按規定期進行校驗,并加鉛封。
4、管道,閥門凍結堵塞時,嚴禁用重物敲擊,火燒或冷水噴漆淋等方法解凍。
5、當槽內液體用盡時,必須立即關閉全部閥門,防止潮溫空氣,灰塵等進入閥門管道及內槽。
篇3:低溫液體貯槽定期檢查規程
1.范圍:此規程適用于固定式低溫液體貯槽的定期檢查。執行《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2.規程
2.1防腐層要求完好,涂料沒有劣化。
2.2在對基礎支座和固定架的檢查中,應注意地腳螺栓是否松動,水泥基礎是否開裂,支架是否開焊、松動、變形、損傷等。
2.3焊接接頭、法蘭接頭、配管連接部分有無外漏。
2.4壓力表應按規定校驗。
2.5安全閥應每年校驗一次,內筒防爆膜片每年更換一次。
2.6升壓調節閥、降壓調節閥的關閉壓力或開啟壓力每年校準一次。
2.7每年測量一次真空度。
2.8貯存介質為液氧時,要定期做乙炔含量分析和和熱干氮氣吹除,以免由于碳氫化合物的積累而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