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理工學院學校簡介

理工學院學校簡介

2024-07-16 閱讀 9604

  XX理工學院是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千年帝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XX。學校始建于1956年,2007年由XX工業高等專科學校與XX大學合并,經教育部批準升本,更名為XX理工學院。學校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全國建材行業先進集體、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東盟建材合作委員會副主席單位、中國建材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副主席單位、中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新材料專業協作會理事長單位。

  建校以來,學校秉承“讓政府放心,讓社會滿意,讓學生受益”的辦學理念,深化“行業性、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先后為國家建材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了近20萬名高級專門人才。2013年獲批河南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2014年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6年被確定為河南省示范性應用技術本科院校;2021年獲批河南省碩士學位授予重點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占地面積2000余畝,有王城、開元、九都三個校區,總校舍建筑面積80余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是河南省園林單位、河南省文明校園標兵。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4億元,有各類實驗中心78個,校外實習實訓實踐基地282個。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35萬冊,電子圖書195萬冊,中外文報刊500余種,全文數據庫62個。擁有河南省首家以高校命名的國有行業博物館——XX理工學院博物館,建有李進學藝術館、碑刻文書陳列館、李凖先生紀念室、特色文獻館和教育博物館等主題展館。

  學校堅持教學優先地位,產教融合發展。以工學為主,理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設有16個二級學院(部),58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8萬余人,與鄭州大學、中鋼集團XX耐火材料研究院等單位聯合培養全日制研究生100余人。與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黃河科技集團等共建機器人現代產業學院、鯤鵬產業學院等7個產業學院,建材大數據行業學院獲批省級特色行業學院立項建設單位,XX理工學院工業設計學院獲批省級重點支持建設設計學院。現有5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國家級精品課程、一流本科課程5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課程思政樣板課等80余門,6個河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4個省級教學團隊,15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學校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教師發展中心成功入選首批省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全校現有教職工1887人,其中專任教師1544人,高級職稱教師646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比42%,具有博士學位418人,“雙師型”教師1152人。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原基礎研究領軍人才、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各類人才近200人,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3個,河南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聘有包括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原學者、博士生導師在內的講座教授、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100余人,聘有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及管理人才800余人。

  學校堅持創新與服務相結合,科學研究與智庫建設快速發展。建有首批河南科技智庫研究基地、河南省特種防護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復合刀具與精密加工國際聯合實驗室等31個省級及以上科研平臺。與XX市人民政府、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材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聯合水泥有限公司、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300余家地方政府、產業集聚區、企業單位開展政產學研合作。近五年,學校獲批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276項,省部級以上獎勵47項;與1248家企業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1524項,到賬經費3.78億元;獲得知識產權合計1361項,實現專利成果轉移轉化187項,金額1877.46萬元。

  學校以雙創教育高質量為抓手,推動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大學科技園先后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等21個科技服務平臺,形成了“一園三區兩基地”的戰略布局。“十三五”以來,累計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業281家,累計營業收入達到4.1億元。學生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競賽中成績顯著,2017年以來,獲省部級以上獎勵4345項,其中國家級獎勵671項,曾榮獲全國“挑戰杯”競賽“校級優秀組織獎”“專項活動優秀組織獎”,2015年以來連續5屆捧得河南省“挑戰杯”競賽“優勝杯”,連續6屆獲得河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獎。畢業生綜合素質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就業質量逐年提升,連續三年年終就業率保持在95%左右。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榜單》中,連續7輪位列全國普通高校本科組300強,河南省前10強;在《2018-2022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榜單》中位列全國第18名。

  學校堅持開門辦學,加強與國內外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互通互鑒。深入實施京豫、豫滬教育合作項目,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北京物資學院等開展全面戰略合作。與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英國南威爾士大學等14個國家的31所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開展教育合作與交流;與芬蘭坦佩雷應用科學大學共建“中芬應用技術大學示范校”;與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聯合建立了材料研究中心,與俄羅斯科斯特羅馬國立大學建立復合刀具與精密加工國際聯合實驗室,與韓國全北大學建立新型功能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構建特色鮮明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與愛爾蘭香農理工大學、俄羅斯科斯特羅馬國立大學舉辦4個合作辦學項目,并接收俄羅斯、韓國等國家友好學校的留學生。深入實施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先后承擔國家商務部“古巴可持續發展建筑材料和技術研修班”“2019年發展中國家青年領袖研修班”等國際援外培訓項目。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XX理工學院將以***社會***為指導,秉承“致知、致善、致能、致新”的校訓,勇擔新時代賦予中國高等教育的新使命,聚焦立德樹人,深化綜合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致力建設“在建材行業有影響、服務地方有貢獻、‘一帶一路’有作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建設現代化河南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篇2:理工學院學校簡介

  XX理工學院是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千年帝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XX。學校始建于1956年,2007年由XX工業高等專科學校與XX大學合并,經教育部批準升本,更名為XX理工學院。學校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全國建材行業先進集體、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東盟建材合作委員會副主席單位、中國建材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副主席單位、中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新材料專業協作會理事長單位。

  建校以來,學校秉承“讓政府放心,讓社會滿意,讓學生受益”的辦學理念,深化“行業性、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先后為國家建材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了近20萬名高級專門人才。2013年獲批河南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2014年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6年被確定為河南省示范性應用技術本科院校;2021年獲批河南省碩士學位授予重點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占地面積2000余畝,有王城、開元、九都三個校區,總校舍建筑面積80余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是河南省園林單位、河南省文明校園標兵。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4億元,有各類實驗中心78個,校外實習實訓實踐基地282個。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35萬冊,電子圖書195萬冊,中外文報刊500余種,全文數據庫62個。擁有河南省首家以高校命名的國有行業博物館——XX理工學院博物館,建有李進學藝術館、碑刻文書陳列館、李凖先生紀念室、特色文獻館和教育博物館等主題展館。

  學校堅持教學優先地位,產教融合發展。以工學為主,理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設有16個二級學院(部),58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8萬余人,與鄭州大學、中鋼集團XX耐火材料研究院等單位聯合培養全日制研究生100余人。與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黃河科技集團等共建機器人現代產業學院、鯤鵬產業學院等7個產業學院,建材大數據行業學院獲批省級特色行業學院立項建設單位,XX理工學院工業設計學院獲批省級重點支持建設設計學院。現有5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國家級精品課程、一流本科課程5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課程思政樣板課等80余門,6個河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4個省級教學團隊,15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學校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教師發展中心成功入選首批省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全校現有教職工1887人,其中專任教師1544人,高級職稱教師646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比42%,具有博士學位418人,“雙師型”教師1152人。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原基礎研究領軍人才、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各類人才近200人,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3個,河南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聘有包括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原學者、博士生導師在內的講座教授、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100余人,聘有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及管理人才800余人。

  學校堅持創新與服務相結合,科學研究與智庫建設快速發展。建有首批河南科技智庫研究基地、河南省特種防護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復合刀具與精密加工國際聯合實驗室等31個省級及以上科研平臺。與XX市人民政府、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材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聯合水泥有限公司、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300余家地方政府、產業集聚區、企業單位開展政產學研合作。近五年,學校獲批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276項,省部級以上獎勵47項;與1248家企業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1524項,到賬經費3.78億元;獲得知識產權合計1361項,實現專利成果轉移轉化187項,金額1877.46萬元。

  學校以雙創教育高質量為抓手,推動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大學科技園先后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等21個科技服務平臺,形成了“一園三區兩基地”的戰略布局。“十三五”以來,累計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業281家,累計營業收入達到4.1億元。學生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競賽中成績顯著,2017年以來,獲省部級以上獎勵4345項,其中國家級獎勵671項,曾榮獲全國“挑戰杯”競賽“校級優秀組織獎”“專項活動優秀組織獎”,2015年以來連續5屆捧得河南省“挑戰杯”競賽“優勝杯”,連續6屆獲得河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獎。畢業生綜合素質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就業質量逐年提升,連續三年年終就業率保持在95%左右。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榜單》中,連續7輪位列全國普通高校本科組300強,河南省前10強;在《2018-2022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榜單》中位列全國第18名。

  學校堅持開門辦學,加強與國內外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互通互鑒。深入實施京豫、豫滬教育合作項目,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北京物資學院等開展全面戰略合作。與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英國南威爾士大學等14個國家的31所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開展教育合作與交流;與芬蘭坦佩雷應用科學大學共建“中芬應用技術大學示范校”;與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聯合建立了材料研究中心,與俄羅斯科斯特羅馬國立大學建立復合刀具與精密加工國際聯合實驗室,與韓國全北大學建立新型功能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構建特色鮮明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與愛爾蘭香農理工大學、俄羅斯科斯特羅馬國立大學舉辦4個合作辦學項目,并接收俄羅斯、韓國等國家友好學校的留學生。深入實施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先后承擔國家商務部“古巴可持續發展建筑材料和技術研修班”“2019年發展中國家青年領袖研修班”等國際援外培訓項目。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XX理工學院將以***社會***為指導,秉承“致知、致善、致能、致新”的校訓,勇擔新時代賦予中國高等教育的新使命,聚焦立德樹人,深化綜合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致力建設“在建材行業有影響、服務地方有貢獻、‘一帶一路’有作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建設現代化河南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篇3:學院師德師風考核細則

學院師德師風考核細則

  第一條:考核內容: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等八個方面,詳見《*學院*師德考核評價標準》(附件一)。

  第二條:考核范圍:全校教職工。

  第三條:考核工作小組:有工會具體負責考核。

  第四條:考核時間:每年7月份。

  第五條:考核的過程和結果運用:

  1、根據考核內容被考核人進行自我考核打分。

  2、級部或科室根據工作表現有主要負責人進行考核打分。

  3、考核小組進行綜合評價。根據需要,對評價標準中部分項目,采取由學生及學生家長問卷評定的辦法。

  4、學校考核小組對每個教師的考核等次,張榜公布考核結果;被考核人若對考核結果有異議,可在接到考核結果的3天內申請復核,學校考核小組在收到申請后1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公示期滿并無異議后,將師德師風考核材料交被考核人簽字,最后存檔。

  5、考核結果分為優秀(90分以上)、合格(89-70分)、不合格(69分以下)三個等次。其中自我評價占20%,級部或科室評價占30%,考核組評價占50%(參考學生以及家長評價)。

  6、師德師風考核結果,要作為職務評審、職稱評定、崗位聘任、表彰獎勵等的重要依據。

  7、師德師風考核等次優秀的,在職務評審、職稱評定、崗位聘任、表彰獎勵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

  8、師德師風考核不合格的,當年不得晉升職務、崗位等級,不得評先評優,按有關規定扣處績效工資,教師違反師德規范情節嚴重、造成惡劣影響的,應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或者撤銷教師資格、解聘。

  9、對違反下列中的任何一條者,師德考核為不合格。

  (1)不諷刺、挖苦、歧視以及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2)不向學生及家長索要錢物,不利用工作之便搞“學錢交易”。

  (3)不向學生亂收費,不擅自征訂復習資料或推銷學習資料及學習用品等

  (4)不搞有償家教,不得在校外社會培訓機構兼職、兼課。

  (5)不得以獲取利益為目的介紹、暗示或強制學生接受家教或到培訓機構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