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管理干部安全教育

管理干部安全教育

2024-07-16 閱讀 4664

(一)監督檢驗機構

監督檢驗機構進行特種設備型式試驗、驗收檢驗和定期檢驗等各類監督檢驗的程序、內容、方法、合格判定規則等,必須按照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相應檢驗現程執行。

監督檢驗機構必須加強檢驗工作質量的管理,確保檢驗工作質量保證體系的正常運轉,按期完成監督檢驗工作任務,必須對出具的檢驗報告負責。

在用特種設備數量較多而且具有該類特種設備獨立檢驗機構的大型企業,可以向所在地省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申請成立企業自檢站,經上述機構核準建站方案,并經資格認可及授權后,可以承擔本企業內在用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

企業自檢站檢驗范圍內的在用特種設備,應當接受監督檢驗機構的抽檢,抽檢比例不得高于該企業當年應當檢驗設備總量的20%。具體抽檢比例由企業所在地省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確定。

從事特種設備監督檢驗工作的人員,必須經專業培訓,并接受省級以上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組織的考核,取得相應資格證書后,方可以從事批準項目的監督檢驗工作。

監督檢驗機構機器檢驗人員不得從事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銷售、安裝、維修保養和改造等經營性活動,并保守受檢單位的商業秘密。

(二)各類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法則

1.電梯

電梯是服務于規定樓層的固定式升降設備。它具有一個轎廂,運行在至少兩列垂直的或傾斜角小于15“的剛性導軌之間。轎廂尺寸與結構型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裝卸貨物。目前我們所稱的電梯還包含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等。

電梯出廠時,必須附有制造企業關于該電梯產品或者部件的出廠合格證、使用維護說明書、裝箱清單等出廠隨機文件。合格證上除標有主要參數外,還應當標明驅動主機、控制柜、安全裝置等主要部件的型號和編號。門鎖、安全鉗、限速器、緩沖器等重要的安全部件,必須具有有效的型式試驗合格證書。

電梯的使用運行安全要求有:

(l)設置專人負責電梯的日常管理,記錄電梯運行狀況和維修保養工作內容,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積極采取先進棉術,降低事故率。

(2)確定合理的電梯運行時間,加強日常維修保這

(3)安裝、維修保養人員和電梯司機均應持有效的特種作業操作證上崗,并定期參加復審。

(4)在便于接到報警信號的位置設立電梯管理人員的崗位,制定緊急救援方案和操作程序,在接到報警信號砌而n內排除設備內故障,解救乘客。

(5)住宅電梯和病床電梯未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批準不得以無司機狀態運行。

(6)發生事故應積極組織報救,及時報告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部門。

(7)電梯機械部分發生嚴重腐蝕、變形、裂紋等缺陷,電氣控制系統紊亂,存在嚴重不安全隱患,已無法修復或無修復價值時,應報廢。

2.起重機械

起重機械出廠時,必須附有制造企業關于該起重機械產品或者部件的出廠合格證、使用維護說明書、裝箱清單等出廠隨機文件。合格證上除標有主要參數外,還應當標明主要部件的型號和編號。起重機械的超載保護等安全裝置,必須具有有效的型式試驗合格證書。

自行制造或者改造本單位使用起重機械的單位,必須將設計或者改造的相關資料,報所在地監督檢驗機構審核通過,并報所在地區地、市級以上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備案后,方可以進行制造或者改造。

在用起重機械的定期檢驗周期為2年。

3.廠內機動車輛

廠內機動車輛出廠時,必須附有制造企業關于該廠內機動車輛的出廠合格證、使用維護說明書、備品配件和專用工具清單等出廠隨機文件。合格證上除標有主要參數外,還應當標明車輛主要部件的型號和編號。

新增廠內機動車輛的單位,要到當地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注冊登記。由安全監察機構予以驗收并發給安全檢驗合格證。

廠內機動車輛使用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生產作業區或者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按照江業企業廠內運輸安全規程》等國家標準的要求,在生產作業區或者施工現場設置交通安全標志和進行交通安全管理。

在用廠內機動車輛定期檢驗周期為1年。定期檢驗不合格或者安全檢驗合格標志超過有效期的不得使用,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應當收回牌照。

4客運索道

客運索道是利用架空繩索支撐和牽引客車運送乘客的一種機械運輸設備。

對新建或者改建的客運索道實行設計審核制度。設計審核工作由省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組織,審查由國家客運索道監督檢驗機構承擔,審核通過后,方可以投入制造和施工。

客運索道安裝工程竣工后,索道站必須向所在地省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提出運營申請。由安全監察機構審查合格并經國家客運索道監督檢驗機構對客運索道進行驗收檢驗合格,發給安全檢驗合格標志后,方可以投入正式運營。客運索道安全檢驗合格標志有效期為3年。每年要進行一次年度檢驗。

索道站的負責人需保證客運索道的安全運營,要熟悉所管理的客運索道的安全技術知識,必須經過專業的培訓與考核,合格后,方能夠上崗。

索道站必須建立救護組織,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結合本索道的實際情況,配備相應數量的營救裝備與急救物品。必須制定救援預案,并定期進行救援演習。當索道營運過程中出現意外事件或者發生事故時,能進行緊急處理,防止事態惡化,及時妥善地救援、救護乘客。

索道站必須按照《客運架空索道安全規范》的規定,對索道進行日常檢查和維護。

5.游藝機和游樂設施

游藝機和游樂設施措在公共場所中供大眾娛樂用的機械、聲光電設備和其他無動力設施。包括載人、高空、高速以及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各類游藝機和游樂設施。相關人員需培訓后持證上岡。

對新建或者改建危險性較大的游藝機和游樂設施實行設計審核制度,設計審核工作由省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組織,審查由國家游藝機和游樂設施監督檢驗機構承擔,審核通過后,方可以投入正式制造和安裝。

游藝機和游樂設施由游藝機和游樂設施監督檢驗機構進行驗收檢驗和定期檢驗。在用游藝機和游樂設施的定期檢驗周期為1年。

使用與運營單位,在設施每日投入營運前,必須進行試運行和相應的安全檢查。每次運行前,操作和服務人員必須及時向游客講解安全注意事項,并對安全裝置進行檢查確認;運行中要注意游客動態,及時制止游客的危險行為,安全注意事項必須張貼在游客易于看到的明顯位置上。

設施的所有者與運營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與標準配備適用的救護設施和滿足需要數量的經過專業培訓合格的監護或者救護人員。必須制定救援預案,并定期進行救援演習。當出現意外事件或者發生事故時,能進行緊急處理,防止事態惡化,及時妥善地救援、救護乘客。

特種作業人員管理

(一)特種作業定義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基本條件

特種作業,是指容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對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圍設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業。搞好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對于防止人員傷亡事故,促進安全生產,具有重大的意義。

特種作業包括:電工作業、金屬焊接切割作業、起重機械(含電梯)作業、企業內機動車輛駕駛、登高架設作業、鍋爐作業(含水質化驗)、壓力容器操作、制冷作業。爆破作業、礦山通風作業(含瓦斯檢驗)、礦山排水作業(含尾礦壩作業),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部門或國務院行業主管部門提出、并經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批準的其他行業。

特種作業人員是指直接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年齡滿18周歲;

2.身體健康,無妨礙從事相應工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備相應工種的安全技術知識,參加國家規定的安全技術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并成績合格;

4.符合相應工種作業特點需要的其他條件。

(二)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

特種作業人員在獨立上崗作業前必須進行與本工種相適應的、專門的安全技術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訓練。

負責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的單位應當具備相應的條件,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部門或其委托的地、市級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部門審查認可。

取得培訓資格的單位,每5年由原審查、批準機構進行1次復審。經復審合格的,方可繼續從事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

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考核標準和基本培訓教材,由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制定和組織編寫。

培訓單位應將培訓計劃、教員資格等資料報送考核、發證單位備案。

(三)特種作業人員的考核和發證

特種作業人員的考核和發證工作,必須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不得弄虛作假。

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分為安全技術理論考核和實際操作考核。具體考核內容按照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制定的《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標準》執行。

負責特種作業人員考核的單位應當具備相應的條件,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安全生產綜合治理部門審查認可。

參加特種作業安全操作資格考核的人員,應當填寫考核申請表,由申請人或申請人的用人單位向當地負責特種作業人員考核的單位提出申請。

考核單位收到考核申請后,應在m日內組織考核。經考核合格的,發給相應的特種作業操作證;經考核不合格的,允許補考1次。

特種作業操作證由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制作,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部門或其委托的地、市級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部門負責簽發。特種作業操作證在全國通用。

特種作業操作證每2年復審1次。連續從事本工種10年以上的,經用人單位進行知識更新教育后,復審時間可延長至每4年1次。

特種作業操作證復審由特種作業人員本人或用人單位在有效期內提出申請,由當地的考核、發證單位負責審驗。

復審內容包括:健康檢查、違章作業記錄檢查、安全生產新知識和事故案例教育、本工種安全知識考試。

復審合格的,由復審單位簽章、登記,予以確認。復審不合格的,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原復審單位申請再次復審。復審單位可根據申請,再復審1次。再復審不合格或未按期復審的,特種作業證失效。

跨地區從業或跨地區流動施工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可向從業或施工所在地的考核、發證單位申請復審。

(四)特種作業人員的監督管理

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無證上崗的,按國家有關規定對用人單位和作業人員進行處罰。

用人單位應當加強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做好申報、培訓、考核、復審的組織工作和日常的檢查工作。

發證單位及用人單位應當建立特種作業人員檔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初向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報送上一年度本地區有關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考核、發證和復審的統計資料。

跨地區從業或跨地區流動施工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接受當地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發證單位收繳其特種作業操作證。

1.未按規定接受復審或復審不合格的。

2.違章操作造成嚴重后果或違章操作記錄達3次以上的。

3.弄虛作假騙取特種作業操作證的。

4.經確認健康狀況已不適宜繼續從事所規定的特種作業的。

離開特種作業崗位達6個月以上的特種作業人員,應當重新進行實際操作考核,經確認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特種作業操作證不得偽造、涂改、轉借或轉讓。

從事特種作業人員考核、發證和復審工作的有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河私舞弊的,應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篇2:公司干部安全教育內容

1、中層以上領導干部安全教育內容:

(1)、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和制度,勞動保護意義、任務和內容。

(2)、本工程安全生產特點,安全生產制度、本職安全生產制度和本職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的具體內容。

(3)、一般安全生產技術知識。

(4)、明了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的界限。

(5)、工傷事故和調查,報告處理。

(6)、安全值班注意事項和要求。

(7)、如何搞好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8)、我國刑法113、114、115、118條。

2、工程技術人員安全教育內容:

(1)、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重點是“三同時”)和制度,勞動保護意義、任務和內容。

(2)、本職安全崗位責任制的具體內容。

(3)、工傷事故調查,報告和處理,典型事故剖析。

(4)、本崗位的安全生產技術要求。

(5)、如何搞好生產技術的要求。

3、行政管理干部的安全教育內容:

(1)、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和制度,勞動保護的意義、任務和內容。

(2)、本職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的具體內容。

(3)、工傷事故調查,報告和處理,典型事故剖析。

(4)、一般安全生產技術知識。

(5)、如何做好安全生產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