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生活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范本

生活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范本

2024-07-16 閱讀 3200

為了做好我校水質安全管理工作,確保我校師生的健康生命安全,在水質受污染時,能夠及時、有效、有序地進行應急處理,使事故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及學校具體情況,特制訂本預案。

一、處理水質污染事件的領導機構及職責

1、總指揮:田愛輝校長

職責:全面負責處理水質污染事件發生的應急工作及向上級請示和匯報處理水質污染工作情況。

2、信息宣傳組:

組長:齊品雙

副組長:劉瑩瑩?

組員:賈艷紅?陳萬波

職責:負責向總指揮請示,匯報和編寫。

印發有關水質受污染的宣傳材料,及時對師生進行有關水質安全教育、指導。

3、應急處理組

組長:崔明

副組長:徐振祥

組員:呂嗣森?趙宏偉?各班班主任

職責:負責向總指揮請示,匯報、貫徹落實總指揮對水質污染處理的各項指示,現場組織搶救有關受害的患者,及時治療,協調各工作組做好水質安全保衛、防范工作。

二、應急處理措施:

1、在水質受污染期間,各班、各教研組實行每天報告制度;

2、水質受污染后,立即向縣教育局、當地人民政府、當地衛生院或縣衛生部向報告,并及時將傷員或患者送到醫院檢查、治療、做好救治工作。

3、水質受污染后,及時做好事故區的封閉,隔離、警戒工作。

4、查清或配合有關部門查清水質受污染的原因,及時進行整改。

5、積極向有關部門救助,讓師生能夠用上標準飲用水,以便穩定師生情緒,維護好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

篇2:某學校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

文書幫為大家整理了學校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學校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一

為了維護學校穩定,確保全校師生飲食飲水衛生和身體健康,保障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特制定飲水衛生安全管理制度。

1、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以加強學校衛生飲用水監督檢查的通知的要求,成立“預防飲水突發事故和水源性傳染病”應急工作領導小組;配備兼職飲水衛生管理員;制定《飲水突發事故和水源性傳染病應急處理預案》。

2、教導處嚴格執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有關規定,教師用水和來客招待用水采用桶裝水,不采購無質量安全保障的桶裝水。做到:

1)必須索取桶裝水(包括純凈水桶的)的生產單位有效食品衛生許可證及所用飲水機的有效食品衛生許可證或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件。

2)飲水機必須做好定期清洗消毒,建立操作規程和清洗消毒書面記錄,清洗消毒人員必須具有有效健康合格證;清洗消毒由有清洗消毒資質的專業機構承擔。(擬定每學期開學前、五一、十一、元旦長假專業人員進行消毒,并索取詳細記錄。每周由總務科對飲水機進行清洗、表面保潔)

3、在校內醒目位置設置飲水衛生公告,告知學生飲水安全須知。

4、學生科、各班主任做到:

1)教育學生注意個人衛生,做到自帶杯具保持干凈。不得將個人杯具轉借他人。

2)教育學生不飲生水,提倡喝開水,少喝或不喝飲料。

3)一旦發現水質出現異色異味等,要立即停止飲用,并向衛生室或總務處報告。

5、飲水衛生管理員對供水全過程進行定期不定期的監督檢查,并有相應的記錄。

6、發現飲水污染事故和水源性傳染病現象,立即啟動《飲水突發事故和水源性傳染病應急處理預案》,停止師生的飲用水供應,包括飲用桶裝水,并保護好水源,等待有關部門前來檢測。同時上報上級有關部門和衛生系統防疫部門,最大限度地減小損失。

7、各級各部門責任人因工作玩忽職守、瀆職將追究責任。

8、因供水源污染或桶裝水污染,出現重大飲水事故,要徹底查清原因,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將追查到底,找出責任人并處罰。

學校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二

學校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本管理制度所指飲用水,是指學校供給教職工、學生在校期間使用的公共飲用水。包括自來水、飲水機供給的飲用水,學校集中購買的瓶裝用水。

一、管理機構

分管領導:趙學清兼職管水員:葉美衛生監督員:林陽

二、辦公室桶裝飲用水管理

1.學校實行招標方式選擇具備以下條件的供水站:

1)持有效《衛生許可證》、《經營許可證》;

2)每學期初提供一次近期《產品檢驗報告書》;

3)持《健康證》的送水員(備好復印件二份);

4)提供免費清洗(每學期第1、10、18周)校內飲水機(按編號)服務;

5)自備《送水數量及空桶歸還登記本》《清洗服務簽收本》以便收款有據;

2.門衛保安員負責查驗首次送水人員《健康證》并保存復印件。

3.當周值日教師負責在《飲水機清洗服務簽收本》上簽名;

二、教學樓(實驗樓)學生節能(直飲過濾)飲用水管理

1.學校保證水質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確保水量充足。每年撥專款派專人進行一次水質送檢并公示檢驗報告;

2.學生飲用水作為學校安全巡查時的重點巡查對象之一。

3.要求學生自備飲水用具,學校不得配置公用飲水用具。

4.檔案室負責存放《飲用水水質檢測報告單》;

5.總務處管水員負責定期檢查和上報出水、排水、噪音及水溫等異常情況;

6.總務處負責提醒廠家在開學前對飲水機進行清洗、維護、修理(保修二年)更換過濾芯并做好記錄;

7.校醫、班主任及值日老師負責隨時觀察學生飲水前后的異常情況并及時上報處理;

8.打掃教學樓衛生間和實驗樓一樓西側的班級負責抹洗飲水機邊緣及臺面;

9.學校應在取水點墻面設立《飲水須知》,提示科學衛生飲水、自帶飲具及節約意識;

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三

一、為保證全校教職工、學生飲用水的安全,樹立節水觀念,建設節約型校園,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管理制度所指飲用水,是指學校供給教職工、學生在校期間使用的公共飲用水。包括自來水、飲水機供給的飲用水,學校集中購買的瓶裝用水。

三、總務處負責學校各種飲用水的安全管理。

四、總務處負責按照政府的安排適時與教育處配合,開展各種安全用水和節約用水教育活動,在全校學生、教職工中樹立安全用水和節水意識,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建設節約型校園。

五、總務處每日安全巡查,要注意自來水和開水器出水的情況,發現異常現象(如有異味、有顏色等),立即實施《成都七中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停止使用飲用水,直至處理完畢,恢復正常供水。

六、全校教職工、學生都有及時報告的責任。

七、新購置開水器,必須安裝鎖具;必須接地可靠,防止漏電。總務處每日安全巡查,要檢查開水器鎖具,如有損壞,及時更換。總務處管理員負責督促每周清洗開水器,每學期開學前安排全面清洗開水器,保證清潔。

八、學校配置的飲水機,由總務處負責管理。教師辦公室、各班級如自購使用飲水機,應指定有專人負責管理,確保安全。

九、學校如需購買瓶裝飲用水,由總務處集中統一購買。購買時應選擇知名品牌飲用水,查驗生產許可證、生產合格證,并在有效期內。嚴禁購買無證或假冒的飲用水。學校教職工、學生自購瓶裝飲用水,也應注意購買合格產品。

十、發生飲用水安全事故后,一般事故由學校安全事故調查小組,調查提出處理意見,重大事故由上級主管部門組織調查處理。

學校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維護學校穩定,確保全校師生飲食飲水衛生和身體健康,保障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特制定飲水衛生安全管理制度。

1、依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以加強學校衛生飲用水監督檢查的通知的要求,成立“預防飲水突發事故和水源性傳染病”應急工作領導小組;配備兼職飲水衛生管理員;制定《飲水突發事故和水源性傳染病應急處理預案》。

2、嚴格執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有關規定,教師用水和學生用水采用桶裝水,不采購無質量安全保障的桶裝水。做到:

1)必須索取桶裝水(包括純凈水桶的)的生產單位有效食品衛生許可證及所用飲水機的有效食品衛生許可證或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件。

2)飲水機必須做好定期清洗消毒,建立操作規程和清洗消毒書面記錄,清洗消毒人員必須具有有效健康合格證;清洗消毒由有清洗消毒資質的專業機構承擔。

3、由教導和食堂部門共同負責學生飲用水供應,以經檢測的自來水供應為主。(文章轉自實用文檔頻道**09)

1)食堂供水的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要求,定期接受衛生監督局的鍋爐和水質監測檢查。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燒水間(食堂操作間),防止人為破壞水源,由專人負責。

2)用于燒開水的設備有有效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件。定期監測鍋爐設備,由后勤部門監督檢查。

3)負責燒水和供水人員必須具有有效健康合格證。指定一名工作人員作為兼職水質監測員。

4、在校內醒目位置設置飲水衛生公告,告知學生飲水安全須知。

5、學生科、各班主任做到:

1)教育學生注意個人衛生,做到自帶杯具保持干凈。不得將個人杯具轉借他人。

2)教育學生不飲生水,提倡喝開水,少喝或不喝飲料。

3)一旦發現水質出現異色異味等,要立即停止飲用,并向衛生室或總務處報告。

6、飲水衛生管理員對供水全過程進行定期不定期的監督檢查,并有相應的記錄。

7、發現飲水污染事故和水源性傳染病現象,立即啟動《飲水突發事故和水源性傳染病應急處理預案》,停止師生的飲用水供應,包括飲用桶裝水或小賣部的飲料,并保護好水源,等待有關部門前來檢測。同時上報上級有關部門和衛生系統防疫部門,最大限度地減小損失。

8、各級各部門責任人因工作玩忽職守、瀆職將追究責任。

9、因供水源污染或桶裝水污染,出現重大飲水事故,要徹底查清原因,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將追查到底,找出責任人并處罰。

篇3:初級中學學校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

初級中學(學校)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

1.供水方保證按合同提供優質、安全的飲用水。

2.供水方保證所提供的飲水機安全,其質量符合國家標準。

3.庶務組定期清洗飲水機,保證飲用水不受二次污染。

4.庶務組負責對產品檢查核實,保證供貨的質量安全,從源頭保證飲水安全。

5.水質問題由供貨方承擔責任,庶務組負監督、審核責任,主管部門負管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