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水災害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水災害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024-07-15 閱讀 5465

1事故風險分析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響范圍: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響范圍,參見綜合應急預案中《不連溝煤礦事故風險分類統計表》。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迅速判定水災的性質,了解突水地點、影響范圍、靜止水位,估計突出水量、補給水源及已有影響的地面水體。

2)以受困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防止事故擴大優先。掌握災區范圍,搞清事故前人員分布,分析被困人員可能躲避的地點,以便迅速組織搶救。

3)保證水災事故地點的通風,保證環境氧氣濃度。

4)遇險人員被困時,首先應直接與遇險人員聯絡(呼叫、敲打、使用探測儀等),確定遇險位置和人數,利用水管、打鉆孔等方法輸送新鮮空氣、飲料和食物。

5)根據突水量的大小和礦井排水能力,積極采取排、堵、截水的技術措施。

6)水災區工作時,應派人觀測周圍頂板變化、淋水情況、瓦斯變化情況等。如有伴生事故發生危險時,首先應加強自保,做好有準備的安全退路。

7)搶救和運送被困井下的人員時,要防止突然改變遇險者以適應的環境和生存條件,造成不應有的傷亡。

3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同綜合應急預案部分

3.2不連溝煤礦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同綜合應急預案部分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4.1.1地表水監控

4.1.1.1雨季前,組織人員到本井田范圍內的地表塌陷區、低洼積水區、地表河流、工業廣場經常積水區進行巡視檢查,并對工業廣場排水溝進行一次清理,防止積水潰入井下。

4.1.1.2在地表積水區、塌陷區附近修筑水溝,排泄積水,避免地面積水流入井下。

4.1.1.3制定塌陷治理方案,組織機械及人員及時回填地表塌陷區。

4.1.1.4密切關注本地區的天氣變化、汛情通報及礦井所在區域的降雨量情況,在降雨前和降雨后,組織人員到本井田范圍內的地表塌陷區、低洼積水區、地表河流、工業廣場積水區進行巡視檢查,防止積水潰入井下。

4.1.26煤頂板水監控

利用鉆探等手段,提前查明采區、工作面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并做好新水平、新采區和備采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建立健全采區和工作面排水系統。當煤層頂板有含水層和水體存在時,應設計鉆孔探放,并觀測“三帶”發育高度。

4.1.36煤底板水及奧灰水監控

4.1.3.1利用物探、鉆探等手段,提前查明采區、工作面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并做好新水平、新采區和備采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建立健全采區和工作面排水系統。當煤層底板有含水層和水體存在時,應設計鉆孔探放。

4.1.3.2不連溝煤礦建立KJ402礦井水文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奧灰水水位變化情況。

4.1.3.3采掘工作面進入帶壓區域嚴格執行“物探先行,鉆探驗證,化探跟進”綜合探測驗證以及探放水原則。

4.1.3.4購進化探設備,建立了水質化驗室,并對礦井每個工作面各淋水點及鉆孔出水取樣并進行水質化驗分析,確定各個出水點的水源類型并制定相應措施。

4.1.3.5井田西南翼帶壓區域在掘進前必須委托有資質單位編制帶壓掘進巷道水害威脅評價報告,在掘進期間嚴格執行落實評價報告中的相關規定及要求,并對工作面各出水點、淋水點觀測并記錄。

4.1.3.6井田西南翼帶壓區域在開采前必須委托有資質單位對帶壓開采區域進行物探、鉆探、化探,并編制帶壓開采安全性評價報告,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回采,在回采期間對工作面各出水點及淋水點觀測并記錄。

4.1.3.7當采掘至煤層底板標高低于奧灰水水位標高時,加強對工作面順槽底板變形、出水情況觀測,進行物探、化探、鉆探。

4.1.4老空積水監控

4.1.4.1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標明積水區及其最低點的具體位置和積水外緣標高,積水外緣外推30m標出探水線,探水線外推40m為積水警戒線。當掘進工作面進入積水警戒線后,必須超前探放水,并在距積水實際邊界30m處停止掘進,進行打鉆放水,在確證積水已被基本放凈后,才允許繼續掘進。

4.1.4.2以平面圖、剖面圖確切反映積水區與采掘工作面的空間關系。要分析其主要的充水因素,預計可能的積水量和動水量。

4.1.4.3超前探放老空積水,同時要制定預防有害氣體溢出傷人的專門措施。

4.2預警條件

4.2.1采掘活動進入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區(工作面頂、底板巖層強富水區,鄰近落差和破碎帶較大的導水斷層、封閉不良鉆孔、導水陷落柱,鄰近積水積漿區、水淹區或開采范圍不清的老空區等)涌水量發生突然增加或探放水水量突然增大而難以控制。

4.2.2采掘工作面出現掛紅、“冒汗”、空氣變冷、霧氣、水叫聲、頂板淋水加大、周圍涌水量增加、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水色變渾、有臭(異)味等突水征兆。

5信息報告程序

同綜合應急預案部分

6應急處置

同綜合應急預案部分

6.1處置措施

1)堅持“防、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治理措施。

2)立即報告。現場最先發現突水預兆或水災的人員盡量設法摸清水情,并立即向調度室和有關領導報告,并聽從調度室的指示。

3)突水量小水害規模小,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前提下,迅速組織搶救,現場跟班區隊長和班組長組織現場人員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設法處理封堵出水點,并利用現場排水設備進行排水。

4)突水規模大水勢不能控制,現場人員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的同時,用最快的方法通知附近受威脅地區人員,按照《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中所規定的避災路線有序撤離,防止災情擴大。

5)指揮部首先聽取當日礦值班長關于災情和已經下達的命令情況匯報,繼續組織撤人、停電、保證主要通風機、副井提升及壓風機、水泵的正常運轉。

6)指揮部結合災情實際,制定事故處理方案,迅速組織有關領導及專業組人員到井下現場救災,組織人力、物資保證搶險工作的正常進行。

7)指揮部根據現場需要派救護隊偵察險情,查明原因,由專家組、生產技術部(地測組)、通風準備隊負責迅速分析突水、潰漿情況,向礦調度室匯報,提出處理措施和建議。由指揮部決定采用堵、泄、排等手段,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

8)發生水害后,生產技術部(地測組)加強水位、水壓、水量、水溫、水質的觀測;通風準備隊加強對突水地點的有害氣體檢測,及時佩帶自救器,防止有害氣體突然溢出。

9)機運隊保證中央泵房、采區泵房的正常工作。泵房人員在接到水害事故報警后,要立即啟動所有水泵,把水倉水位降至最低。如果涌水威脅到變電所、中央泵房、采區泵房時,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關閉防水密閉門。中央泵房、變電所值班人員沿6煤輔運大巷→副斜井(主斜井)→地面。

10)事故處理結束后,指揮部指定有關部門和人員收集整理事故資料,編制事故調查報告。

6.2避災路線:

6.2.1正常情況下:

6.2.1.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進風順槽→6煤輔運大巷→副斜井→地面

6.2.1.2掘進工作面→掘進順槽→6煤輔運大巷→副斜井→地面

6.2.1.3其他地點、硐室→6煤輔運大巷→副斜井→地面

6.2.2若副斜井堵塞或無法通行時:

6.2.2.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進風順槽→6煤輔運大巷→進風立井→地面

6.2.2.2掘進工作面→掘進順槽→6煤輔運大巷→進風立井→地面

6.2.2.3其他地點、硐室→6煤輔運大巷→進風立井→地面

6.2.3當井下發生災害,造成采掘工作面順槽或主要大巷等巷道受損堵塞通道而無法撤離時,應在調度室的統一指揮下,及時進入井下的臨時避難硐室和永久避難硐室進行避災,等待救援。

7應急保障

7.1應急物資和設備的存放

礦井地面供應站、地面消防材料庫和井下消防材料庫要按規定配備工具、消防器材和工程材料,定期由調度室牽頭負責監督檢查、物供部負責物資補充,確保應急物資能夠滿足應急需要。物供部和調度室要保證應急物資的儲備量,不能隨意挪用,要定期檢查維護。應急物資和裝備的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責任人及其聯系方式等內容都要明確。(參照消防材料庫清單附件三)。

7.2應急搶險救災物資設備調運方式

當現場應急物資和設備供應不能滿足需要時,請求指揮中心迅速下達命令,由物資供應中心調用各種排水、供電、開關、電纜等機電設備,進行搶險救災。

7.3自救器管理

井下作業人員隨身攜帶壓縮氧自救器,由通風準備隊管理、維護、校驗。

7.4急救設備管理

醫務室要配備相應的醫療救治藥物、設備和技術人員,提高醫務室應對事故的救治能力。

7.5交通運輸保障

礦調度室、綜合管理部、車隊必須保證24小時有值班車輛。發生人身安全事故后,井下所有車輛必須立即為救援車輛讓行;根據地面交通情況必要時由應急救援指揮部及時協調公安交警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道路交通管制,并根據需要開設應急救援特殊通道,確保救援物資、器材和人員運送及時到位,滿足應急處置工作需要。

篇2:校園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范本

一、制訂預案的目的:

自然災害不可避免,在自然災害來臨前,事先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迅速有效控制局面并妥善處理,把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二、自然災害的范圍:

校園自然災害包括:大風、臺風、龍卷風,大雨、暴雨、雷暴雨,大雪、暴雪,地震等非人為因素導致的災害。

三、預案的啟動:

1、收到有關部門發布的預警信號,本預案正式啟動。

2、發現有別于常規的現象,經驗中,可能出現自然災害,本預案正式啟動。

四、組織機構:

成立防災害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蔡*

副組長:王*、徐*

成員:張*、王*、白*、徐*

五、職責:

1、組長負責全面工作;副組長及成員負責日常設施設備的檢查、維修、排除隱患工作。2、負責災害發生時教師、幼兒的組織、協調、監督、轉移、逃生等工作。

3、領導小組負責災害發生后的救治及發生的后果處理工作。

六、防災害工作通信聯系名錄:

蔡*:138*44015

徐*:13813*502

王*:135125*18

篇3:對自然災害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對自然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理預案

服務中心、安防隊長、工程部經理、物業部經理按各自的分工(各部門的分工同于消防應急方案),迅速處理自然災害事故,安防力量及義務消防隊員應前往一線處理,服務中心負責人、安防隊長將根據事態的嚴重情況經上級領導批準后通知政府機關,確保本物業管理區域內業主(住戶)及員工的人身財產安全。

(一)、地震災害的應急處理預案

雖然本物業設有防震設施,一般較小的地震本物業管理區域不會受到較大影響。但為了安全起見,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1.發生地震時,服務中心各崗位員工應保持鎮定,堅守崗位,在附近尋找堅固的結構部位尋求掩護,切勿離開本物業管理區域。

2.遠離窗戶、玻璃、不牢固的支架或懸掛的物件

3.切勿在懸掛物上逗留,應在適當時機盡快離開。

4.地震時切勿在樓梯下躲避。

5.準備應付后續更多余震的各部門職責

a)、工程部應迅速切斷生活水泵、供水,關閉其附屬設備,切斷非應急電源及天然氣總閥門。${3D4Ee)

b)、服務中心應組織業主(住戶)鎮定而有秩序地沿應急疏散通道撤離本物業管理區域的危險地區,并在安全空曠場地集合。

c)、消防中控室應按照服務中心負責人的命令,通過應急廣播向本物業區域的業主(住戶)提示以下注意事項:

---請保持鎮定;

---管理區域建筑結構是安全可靠的;

---請按照應急疏散路線有秩序地撤離本物業;

---告之撤離后的集合地點;

---提醒業主(住戶)遠離窗戶、玻璃、不牢固的支架及懸掛物體。:

d)、安防隊應協助維護疏散秩序,安慰業主(住戶),控制所有出入口,嚴禁任何人員進入本物業管理區域,并應檢查所有可能的火源是否熄滅,防止火災發生。

6.所有服務中心人員嚴禁散播謠言或夸大本物業管理區域的損壞情況,切勿引起業主(住戶)恐慌。

7.地震警報解除后的工作程序:

a)、工程部應仔細檢查所有設備系統、房屋結構。如有必要,應請有關技術部門進行鑒定,并出據鑒定報告,設備系統如有損壞,應迅速維修,盡快恢復正常。

b)、服務中心應公開致函全體業主(住戶),解釋管理區域受損情況及修復情況,并通知業主(住戶)回到本物業管理的居住區域。

c)、安防隊派人員應加強樓內巡視,嚴防不法人員趁亂作案,危害管理區域及業主(住戶)的利益。

(二)、風雨災害的應急處理預防

服務中心值班人員應每天注意收集氣象信息并做記錄。如有預報暴風雨時,各部門應按以下職責執行:

1.安防隊負責檢查所有外窗是否關閉,檢查所有出入口室外水位情況。如遇水位上升時,應及時準備擋水物資進行封堵。

2.工程部負責檢查所有雨水排放系統是否暢通,查看屋面是否有積水,檢查屋頂外墻、玻璃幕墻及外窗是否有滲漏。如有可能,應采取臨時措施修補。同時應切斷所有樓外供電,如:泛光照明、廣告、草地燈等。

3.服務中心負責通知全體客戶關好外窗。如遇客戶單元內無人且上鎖時,應通過應急聯絡電話通知客戶并在客戶同意后使用備用鑰匙進入。

4.保潔人員負責清理樓內積水,在主要出入通道敷設防滑地墊。

5.各部門應隨時向服務中心(夜間安防值班隊長)報告發現的問題及處理結果。

6.及時向上級領導通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