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塵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煤(粉)塵爆炸事故風險分析
1.1事故類型
爆炸事故
1.2事故發生的區域
易發生煤(粉)塵爆炸地點為:采煤工作面、煤巷掘進工作面迎頭、煤倉、各運輸轉載點。以上這些地方產塵量大,易形成煤(粉)塵堆積,遇到合適的氧氣及溫度,極易造成煤(粉)塵爆炸事故。
1.3事故可能發生的季節和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影響范圍
1.3.1煤(粉)塵爆炸事故發生無季節之分,任何時間只要煤(粉)塵爆炸的三個條件都具備,便會發生煤(粉)塵爆炸。
1.3.2煤塵爆炸的危害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1.3.2.1產生高溫,火焰溫度達1600℃~1900℃,能引起火災,造成損失。
1.3.2.2產生高壓,擊到人員,破壞巷道。
1.3.2.3產生沖擊波,最高速度達2340m/s,峰值壓力5~8個大氣壓,最高可達20個大氣壓,擊傷人員,造成冒頂,摧毀設施。
1.3.2.4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爆炸后產生2%~4%的CO,有時甚至高達8%~10%,是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
1.3.2.5易造成設備設施損毀、財產損失和人員群死群傷。
1.3.2.6事故可能影響到一個工作面或一個盤區,甚至是整個礦井。
1.4事故發生前的征兆
現場有煤(粉)塵堆積或煤(粉)塵在空氣中呈懸浮狀態,并達到一定的濃度(在爆炸下限至上限濃度范圍內)。
1.5可能引發的次生、衍生事故
煤(粉)塵爆炸事故可能引發火災、瓦斯爆炸、中毒窒息、地質災害、透水等事故。
2應急工作職責
2.1成立事故應急自救小組
組長:基層單位負責人
副組長:基層單位副職、技術主管、班長
成員:基層單位全體作業人員
2.2應急自救小組職責
2.2.1專業教育、日常培訓。
2.2.2組織指揮實施自救行動。
2.2.3向上級匯報事故情況,發出救援請求。
2.3人員職責
2.3.1區隊長:根據事故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應急救援方案,積極組織區隊人員開展自救工作;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事故現場的基本情況及現場救援工作等信息;協調救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3.2區隊技術人員:是區隊長組織開展自救工作的助手,在區隊長領導下組織參與制訂應急救援方案;準備與事故救援相關的技術資料。
2.3.3副隊長:根據區隊制定應急救援方案,負責組織好處理事故所需的人員、材料、設備等,帶領人員進行救援工作;負責完成區長安排的某一方面的搶救工作;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事故現場的基本情況以及正在進行的救援工作等事故信息。
2.3.4區隊值班人員:事故發生后及時了解事故經過、人員傷亡以及現場基本情況等詳細的事故信息,并立即將情況報告區隊長、礦調度室,通知區隊管理人員以及區隊應急自救組織的職工到值班室集合,及時向礦指揮部匯報事故信息,協調事故救援工作中的其他事項。
2.3.5班長:采取措施控制災情;及時匯報現場事故及救援信息;積極組織現場救援或者引導避災。
2.3.6職工:按照事故應急救援方案以及措施的要求,在事故救援指揮部指揮下積極開展救援工作。
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3.1.1發生事故,現場跟班隊長、班組長、瓦檢員及現場其它人員要通過各種通訊方式向礦調度室匯報,同時組織現場人員立即按照避災路線撤離;設置危險警示標識;為救護人員做好向導。
3.1.2礦調度室立即指導現場人員安全撤離,停止災區供電(掘進工作面不得停電),同時向礦長,迅速通知礦山救護隊進行救援;通知醫療組趕赴現場待命。
3.1.3立即啟動礦級預案,搶險救災指揮部所有人員迅速到位,研究決定采取的現場應急處置措施。相關部門要做好搶險救災的設備物資、圖紙的準備工作。
3.1.4調度室要立即通知作業區隊、相關科室負責人及其他人員在調度室集合待命。
3.1.5搶險救災指揮部責令相關單位清查傷亡人數。派遣救護隊員災區偵查,根據災區地點及波及范圍制定和完善救援方案。
3.1.6搶險救災指揮部責令救護隊救援按方案進行有計劃的人員救治、搶險救災救災工作。
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3.2.1聽到爆炸聲,須立即張大口,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避免爆炸所產生強大沖擊波擊穿耳膜,引起永久性耳聾),同時立即戴好自救器,就地臥倒,如邊上有水坑,可側臥于水中。
3.2.2煤(粉)塵爆炸后,現場人員保持情緒鎮定,切忌亂跑,在班組長統一指揮下,向有新鮮風流撤退或躲進安全地區和進入避災硐室,注意防止二次爆炸或連續爆炸的再次損傷。
3.2.3若退路被堵,千方百計疏通巷道,盡快撤到新鮮風流中去,若難以疏通,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建立臨時避難場所,相互安慰,穩定情緒,等待救助,并在臨時避災場所外留有明顯標記,有規律的敲擊金屬管、頂板、巷幫、巖石等發出呼救信號,等待救援。
3.2.4遇險人員未直接傷害或受傷不重時,應立即佩戴自救器,迅速撤出災區,達到新鮮風流中。對于附近的傷員,要協助佩戴好自救器,幫助撤出危險區;不能行走的傷員,要設法抬運到新鮮風流中;如距離遠,則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抬運。撤出災區后,要通過各種通訊方式立即向調礦度室報告。
3.2.5在可能的情況下,撤離險區后及時向本單位值班和礦調度報告。
3.2.6發現火源要立即撲滅,切斷災區電源,防止二次爆炸。
3.3事故報告聯系方式、匯報內容
發生事故后,事故現場跟班隊長、班組長、瓦檢員、安檢員等人員及時向礦調度室【電話:4850818、(4850)396、(4850)397、(4850)398、(4850)399】匯報。
匯報內容: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的簡要經過、遇險人數;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礦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等。
匯報要求:匯報人員不得慌張,匯報時吐字清晰,匯報內容簡明扼要。
4注意事項
4.1戴上自救器后絕不能因為吸氣干熱而把自救器拿掉。
4.2撤退時控制行走速度,呼吸要均勻。
4.3未達到安全地點前嚴禁取下鼻夾和口具,以免有害氣體毒害。
4.4冷靜、不驚慌,判斷事故地點和自己的位置。
4.5在進風側時,迎風撤;在回風側時,迅速配用自救,盡快轉入進風側。注意連續爆炸的威脅。
4.6注意躲避處的生存條件,有危險時,設法改善,條件允許時可以轉移。
4.7逃避煤(粉)塵爆炸災害時,按規定路線撤離,人員嚴禁走含有有害氣體的總回風巷和皮帶回風巷。
4.8爆炸現場如果殘留火源時,必須全部撲滅,以免發生連續爆炸。
篇2:煤粉塵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煤(粉)塵爆炸事故風險分析
1.1事故類型
爆炸事故
1.2事故發生的區域
易發生煤(粉)塵爆炸地點為:采煤工作面、煤巷掘進工作面迎頭、煤倉、各運輸轉載點。以上這些地方產塵量大,易形成煤(粉)塵堆積,遇到合適的氧氣及溫度,極易造成煤(粉)塵爆炸事故。
1.3事故可能發生的季節和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影響范圍
1.3.1煤(粉)塵爆炸事故發生無季節之分,任何時間只要煤(粉)塵爆炸的三個條件都具備,便會發生煤(粉)塵爆炸。
1.3.2煤塵爆炸的危害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1.3.2.1產生高溫,火焰溫度達1600℃~1900℃,能引起火災,造成損失。
1.3.2.2產生高壓,擊到人員,破壞巷道。
1.3.2.3產生沖擊波,最高速度達2340m/s,峰值壓力5~8個大氣壓,最高可達20個大氣壓,擊傷人員,造成冒頂,摧毀設施。
1.3.2.4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爆炸后產生2%~4%的CO,有時甚至高達8%~10%,是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
1.3.2.5易造成設備設施損毀、財產損失和人員群死群傷。
1.3.2.6事故可能影響到一個工作面或一個盤區,甚至是整個礦井。
1.4事故發生前的征兆
現場有煤(粉)塵堆積或煤(粉)塵在空氣中呈懸浮狀態,并達到一定的濃度(在爆炸下限至上限濃度范圍內)。
1.5可能引發的次生、衍生事故
煤(粉)塵爆炸事故可能引發火災、瓦斯爆炸、中毒窒息、地質災害、透水等事故。
2應急工作職責
2.1成立事故應急自救小組
組長:基層單位負責人
副組長:基層單位副職、技術主管、班長
成員:基層單位全體作業人員
2.2應急自救小組職責
2.2.1專業教育、日常培訓。
2.2.2組織指揮實施自救行動。
2.2.3向上級匯報事故情況,發出救援請求。
2.3人員職責
2.3.1區隊長:根據事故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應急救援方案,積極組織區隊人員開展自救工作;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事故現場的基本情況及現場救援工作等信息;協調救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3.2區隊技術人員:是區隊長組織開展自救工作的助手,在區隊長領導下組織參與制訂應急救援方案;準備與事故救援相關的技術資料。
2.3.3副隊長:根據區隊制定應急救援方案,負責組織好處理事故所需的人員、材料、設備等,帶領人員進行救援工作;負責完成區長安排的某一方面的搶救工作;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事故現場的基本情況以及正在進行的救援工作等事故信息。
2.3.4區隊值班人員:事故發生后及時了解事故經過、人員傷亡以及現場基本情況等詳細的事故信息,并立即將情況報告區隊長、礦調度室,通知區隊管理人員以及區隊應急自救組織的職工到值班室集合,及時向礦指揮部匯報事故信息,協調事故救援工作中的其他事項。
2.3.5班長:采取措施控制災情;及時匯報現場事故及救援信息;積極組織現場救援或者引導避災。
2.3.6職工:按照事故應急救援方案以及措施的要求,在事故救援指揮部指揮下積極開展救援工作。
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3.1.1發生事故,現場跟班隊長、班組長、瓦檢員及現場其它人員要通過各種通訊方式向礦調度室匯報,同時組織現場人員立即按照避災路線撤離;設置危險警示標識;為救護人員做好向導。
3.1.2礦調度室立即指導現場人員安全撤離,停止災區供電(掘進工作面不得停電),同時向礦長,迅速通知礦山救護隊進行救援;通知醫療組趕赴現場待命。
3.1.3立即啟動礦級預案,搶險救災指揮部所有人員迅速到位,研究決定采取的現場應急處置措施。相關部門要做好搶險救災的設備物資、圖紙的準備工作。
3.1.4調度室要立即通知作業區隊、相關科室負責人及其他人員在調度室集合待命。
3.1.5搶險救災指揮部責令相關單位清查傷亡人數。派遣救護隊員災區偵查,根據災區地點及波及范圍制定和完善救援方案。
3.1.6搶險救災指揮部責令救護隊救援按方案進行有計劃的人員救治、搶險救災救災工作。
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3.2.1聽到爆炸聲,須立即張大口,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避免爆炸所產生強大沖擊波擊穿耳膜,引起永久性耳聾),同時立即戴好自救器,就地臥倒,如邊上有水坑,可側臥于水中。
3.2.2煤(粉)塵爆炸后,現場人員保持情緒鎮定,切忌亂跑,在班組長統一指揮下,向有新鮮風流撤退或躲進安全地區和進入避災硐室,注意防止二次爆炸或連續爆炸的再次損傷。
3.2.3若退路被堵,千方百計疏通巷道,盡快撤到新鮮風流中去,若難以疏通,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建立臨時避難場所,相互安慰,穩定情緒,等待救助,并在臨時避災場所外留有明顯標記,有規律的敲擊金屬管、頂板、巷幫、巖石等發出呼救信號,等待救援。
3.2.4遇險人員未直接傷害或受傷不重時,應立即佩戴自救器,迅速撤出災區,達到新鮮風流中。對于附近的傷員,要協助佩戴好自救器,幫助撤出危險區;不能行走的傷員,要設法抬運到新鮮風流中;如距離遠,則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抬運。撤出災區后,要通過各種通訊方式立即向調礦度室報告。
3.2.5在可能的情況下,撤離險區后及時向本單位值班和礦調度報告。
3.2.6發現火源要立即撲滅,切斷災區電源,防止二次爆炸。
3.3事故報告聯系方式、匯報內容
發生事故后,事故現場跟班隊長、班組長、瓦檢員、安檢員等人員及時向礦調度室【電話:4850818、(4850)396、(4850)397、(4850)398、(4850)399】匯報。
匯報內容: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的簡要經過、遇險人數;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礦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等。
匯報要求:匯報人員不得慌張,匯報時吐字清晰,匯報內容簡明扼要。
4注意事項
4.1戴上自救器后絕不能因為吸氣干熱而把自救器拿掉。
4.2撤退時控制行走速度,呼吸要均勻。
4.3未達到安全地點前嚴禁取下鼻夾和口具,以免有害氣體毒害。
4.4冷靜、不驚慌,判斷事故地點和自己的位置。
4.5在進風側時,迎風撤;在回風側時,迅速配用自救,盡快轉入進風側。注意連續爆炸的威脅。
4.6注意躲避處的生存條件,有危險時,設法改善,條件允許時可以轉移。
4.7逃避煤(粉)塵爆炸災害時,按規定路線撤離,人員嚴禁走含有有害氣體的總回風巷和皮帶回風巷。
4.8爆炸現場如果殘留火源時,必須全部撲滅,以免發生連續爆炸。
篇3:餐廳廢棄物處置細則
餐廳廢棄物處置管理細則一
為規范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保障公眾餐飲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與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服務企業簽訂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經營協議。
二、安排專人負責餐廚廢棄物的處置、收運、臺賬管理工作。
三、餐廚廢棄物分類放置,做到日產日清。
四、禁止亂堆餐廚廢棄物,禁止將餐廚廢棄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公共廁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設施。
五、廢棄物應當實行密閉化運輸,運輸設備和容器應當具有餐廚廢棄物標識,整潔完好,運輸中不得泄漏、撒落;
六、禁止將餐廚廢棄物交給未經相關部門許可或備案的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或個人處理。
七、不得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餐廚廢棄物喂養畜禽。
八、建立餐廚廢棄物產生、收運、處置臺賬,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等情況,并定期向餐飲監督部門及環保部門報告。
九、發現餐飲服務環節違法違規處置餐廚廢棄物的,應第一時間向當地餐飲監督部門及環保部門舉報。
十、企業負責人應實時監測單位餐廚廢棄的處置管理,并對處置行為負責。
餐廳廢棄物處置管理細則二
為加強我校食堂餐廚廢棄物的管理,規范餐廚廢棄物處置,杜*品安全隱患,保障廣大師生的食品安全,特別制定賀州高級中學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制度。
一、食堂管理人員要自覺遵守《食品安全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認真履行食品安全直接責任人職責,嚴格執行學校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規定。
二、食堂必須按要求將餐廚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嚴禁將餐廚廢棄物直接排入下水道、倒入公共廁所和其他生活垃圾收集設施。
三、餐廚廢棄物實行分類管理,分別處理。食品原料粗加工產生的垃圾(菜葉、根須、動物內臟、毛皮等垃圾物)按生活垃圾處理,即倒入垃圾桶加上蓋子,運往學校垃圾站,由環衛工人轉運處置;泔水類垃圾(食物殘渣、飯、菜、湯水、鍋底、留樣處理物等)按規定倒入專用泔水桶,回收給養殖戶。
四、泔水類垃圾按要求要與回收方簽訂回收協議書,注明泔水類垃圾回收僅限于養殖用,不得另作他用。
五、餐廚廢棄物處置安排專人負責,建立完整處置臺賬,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等情況,定期報告總務處,并接受監督檢查。
六、總務處加強對食堂餐廚廢棄物處置工作的檢查監督,對不按規定處理餐廚垃圾的食堂,責令立即改正,并給予相關人員一定的處罰。
××中學
20*年2月8日
餐廳廢棄物處置管理細則三
1、餐廚廢棄物分類放置,做到日產日清。
2、設置符合標準的餐廚廢棄物收集容器。
3、餐廚廢棄物與非餐廚廢棄物分類收集、單獨存放,并按照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設置油水分離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設施。
4、餐廚廢棄物由經相關部門許可或備案的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或個人處理。餐飲服務提供者應與處置單位或個人簽訂合同,并索取其經營資質證明文件復印件。
5、保證餐廚廢棄物收集容器、污染防治設施完好、密閉和整潔,并保持周邊環境干凈、整潔。
6、建立《餐廚廢棄物處置臺賬》,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等情況,由餐廳設置專人負責,餐廳負責人監督執行效果,并定期向監管部門報告。
7、在餐廚廢棄物產生后24小時內將餐廚廢棄物交給與其簽訂協議的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服務企業;
8、建立《污水檢查記錄表》,并及時對隔油池清理,餐廳設置專人負責,餐廳負責人監督執行效果。
9、不得將餐廚廢棄物排入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河道、湖泊、水庫、溝渠和公共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