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筑機械安全事故防范措施應急救援預案

建筑機械安全事故防范措施應急救援預案

2024-07-15 閱讀 5096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1、?塔式起重機機械設備在安裝前必須編制安裝作業方案,經公司技術負責人審批后,并向施工作業隊組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后方可實施。

2、?機械塔式起重機設備在安裝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產品使用說明收的要求。

3、?塔式起重機機械設備安裝必須由取得建設行政主管部頒發的裝、拆資質證書的專業公司隊伍進行,并應有技術和安全人員在場監護。

4、?機塔式起重機械設備安裝作業隊組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并得專業資格上崗證,進行過不低于一個月以上的裝、拆崗前實操培訓作業后方可單獨上崗操作。

5、?塔式起重機機械設備在安裝前要了解天氣的情況,如果天氣情況惡劣(如下大雨、刮大風)不得安排安裝作業。在安裝作業工程中如遇到突發的天氣變化,應立即停止安裝作業,并做好加固、緊固工作后方可離機。

6、?塔式起重機機械設備在安裝時,施工現場必須做好隔離和防護工作,并要求設有警示牌、臨時警戒區,嚴禁非安裝人員進入警戒隔離區。

7、?作業前應全面檢查所使用的專用吊索、吊具是否齊全、可靠,嚴禁使用不合格的吊具或替代產品。

8、?作業人員必須配備使用相應合格的安全防護用品,否則不得進入作業現場。

9、?塔式起重機作業時,塔式起重機吊臂和重物下方嚴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過。嚴禁用塔式起重機機械載運人員。

10、塔式起重機機械設備的卷揚機卷筒上的鋼絲繩應排列整齊,當重疊或亂繩時,應停機重新排列,嚴禁在轉動中用手拉或腳踩鋼絲繩。

安全事故救援預案

1、?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主管工長、部門經理和公司主管經理必須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并組織、指揮搶救,并在第一時間通知報告給上級主管部門。如果有人員傷亡立即通知120或直接送往附近的醫院進行搶救。如有必要時請求110或消防武警的援助。

2、?保護好事故現場,有序、組織臨時救護人員進行搶救,并保持一切通信、交通的暢通,與相關部門取得聯系。

3、?搶救時應以人為本,先搶救人員,后搶救其他財物。

4、?如果有人員被壓、被困,應立即調動相關汽車吊橋、氧割工具等機械設備進場,及時解救被困人員。

5、?及時疏散周圍的人員,采取有效措施把有可能進一步發生危險的物品、構件設備等及時清理掉,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因暫時還不能清除的危險物,要采取加固或隔離的辦法使之不能再進一步發生危險。

6、?事故發生時,及時把機械設備的電源線拉閘斷電。

7、?進入事故現場進行施救的人員,必須做好必要的防護,選擇好線路,確定沒有危險后再進入,以避免搶救時發生不必要的損失。

8、?屬重大或特大事故的,必須立即通知當地特警聯動救護中心以求得最快援助。

9、?進行特殊作業的人員必須有相關專業作業突發事故救援知識和救援配備用品。

10、?特殊作業前要做好突發事故救援措施技術交底,并做好相關救援設備的組織準備。

10.2應急準備

10.2.1搶救組

塔吊安裝搶險指揮組即項目的搶救險領導組,下設的搶救組、救護組、見附表

如下:

組長:黃寧全?電話:

副組長:馬明高?電話:

成員:(工地項目負責人)電話:

(工地項目安全員)藍慶鋒?電話:

10.2.2搶救備用器材

5米絕緣桿?1根

鋼筋場地備用的短路接地極兩處,用Φ50×1500鋼筋打入地下1.5m,焊接電線的螺桿,擰上螺帽M12(不擰緊)。備兩根70平方毫米鋁芯各長50m。

備一根Φ20綜繩長30m

備一根Φ12尼龍繩長30m

急救藥箱2個(項目部、土建隊各備1個)

手電6個(塔吊、電工、搶險組、防護組、經理、總工長各1個)

對講機6部

10.2.3應急聯系電話

南寧市應急聯動中心電話:報警電話110、火警電話119、急救中心電話120、

南寧市委值班室電話:2805641、2804159、2621385(傳真)

南寧市政府值班室電話:5533686、5533393、5530598

南寧市安全生產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值班室電話:、5530735

南寧市建設委員會電話:5655292、5645229

南寧市總工會電話:2810260、2805708

南寧市建管處安監站:5501628、5501528

如遇意外塔吊發生傾翻時,在現場的項目管理人員要立即用對講機向項目部黃寧全匯報險情。黃寧全立即召集施工隊長、勞務隊長、搶救指揮組及其他成員,搶救、救護,防護組成員攜帶各自的搶險工具,趕赴出事現場。

10.2.5救護

搶救組到達出事地點,在黃寧全指揮下分頭進行工作。

(1)首先搶救組和經理一起查明險情,確定是否還有危險源。人員傷亡情況;電線是否帶電;塔吊構件、其他構件是否有繼續倒塌的危險;人員傷亡情況;商定搶救方案后,黃寧全向公司請示匯報批準,然后組織實施。

(2)防護組負責把出事地點附近的作業人員疏散到安全地帶,并進行警戒不準閑人靠近,對外注意禮貌用語。

(3)工地值班電工負責切斷有危險的低壓電氣線路的電源。如果在夜間,接通必要的照明燈光。

(4)當塔吊構件與高壓線間電火花不問斷。對這咱的險情工地無法處理。工地只能經領導同意后向南寧市供電局調度室報警求救,南寧市供電局調度室,電話95598。請供電局搶險隊處理,工地進行配合。

(5)搶險組在排除繼續倒塌或觸電危險源的情況下,立即救護傷員,邊聯系救護車,邊及時進行止血包扎,用擔架將傷員抬到車上送往醫院。

(6)對傾翻變形塔吊的拆卸、修復工作應請塔吊廠家來人指導下進行。

10.2.6事故調查、制訂措施、應急預案的有效性進行評審、修訂塔吊事故應急搶險完畢后,項目經理黃寧全立即召集設備租賃公司和塔吊機組的全體同志進行事故調查,找出事故原因、責任人,以及制訂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事故的整改措施,并對應急預案的有效性進行評審、修訂。

篇2:建筑機械挖土施工工藝(二)

建筑機械挖土施工工藝(2)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和民用建筑物、構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溝以及大面積平整場地等機械挖土。

2.1主要機具:

2.1.1挖土機械有:挖土機、推土機、鏟運機、自卸汽車等。

2.1.2一般機具有:鐵鍬(尖、平頭兩種)、手推車、小白線或20號鉛絲和鋼卷尺以及坡度尺等。

2.2作業條件:

2.2.1土方開挖前,應根據施工方案的要求,將施工區域內的地下、地上障礙物清除和處理完畢。

2.2.2建筑物或構筑物的位置或場地的定位控制線(樁)、標準水平樁及開槽的灰線尺寸,必須經過檢驗合格;并辦完預檢手續。

2.2.3夜間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標志,并要合理安排開挖順序,防止錯挖或超挖。

2.2.4開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溝時,應根據當地工程地質資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開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開挖。

2.2.5施工機械進入現場所經過的道路、橋梁和卸車設施等,應事先經過檢查,必要時要進行加固或加寬等準備工作。

2.2.6選擇土方機械,應根據施工區域的地形與作業條件、土的類別與厚度、總工程量和工期綜合考慮,以能發揮施工機械的效率來確定,編好施工方案。

2.2.7施工區域運行路線的布置,應根據作業區域工程的大小、機械性能、運距和地形起伏等情況加以確定。

2.2.8在機械施工無法作業的部位和修整邊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應配備人工進行。

2.2.9熟悉圖紙,做好技術交底。

3.1工藝流程:

確定開挖的順序和坡度→分段分層平均下挖→修邊和清底

3.2坡度的確定:

3.2.1在天然濕度的土中,開挖基礎坑(槽)、管溝時,當挖土深度不超過下列數值規定時,可不放坡,不加支撐。

3.2.1.1密實、中密的砂土和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砂土)一1.0rn.

3.2.1.2硬塑、可塑的粘質粉土及粉質粘土一1.25m.

3.2.1.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粘性土)?。5m.

3.2.1.4堅硬性粘土一2.0m.

3.2.2超過上述規定深度,在5m以內時,當土具有天然濕度、構造均勻、水文地質條件好,且無地下水,不加支撐的基坑(槽)和管溝,必須放坡。邊坡最陡坡度應符合表l-3的規定。

注:當有成熟經驗時,可不受本表限制。

3.2.3使用時間較長的臨時性挖方邊坡坡度,應根據工程地質和邊坡高度,結合當地同類土體的穩定坡度值確定。如地質條件好,土(巖)質較均勻,高度在10m以內的臨時性挖方邊坡坡度應按表1-4確定:

注:當有成熟經驗時,可不受本表限制。

3.2.4挖方經過不同類別土(巖)層或深度超過10m時,其邊坡可做成折線形或臺階形。

3.2.5城市挖方因鄰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護坡樁時,可以不放坡,但要有護坡樁的施工方案。

3.3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應合理確定開挖順序、路線及開挖深度。

3.3.1采用推土機開挖大型基坑(槽)時,一般應從兩端或頂端開始(縱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頂端,暫時堆積,然后再橫向將土推離基坑(槽)的兩側。

3.3.2采用鏟運機開挖大型基坑(槽)時,應縱向分行、分層按照坡度線向下鏟挖,但每層的中心線地段應比兩邊稍高一些,以防積水。

3.3.3采用反鏟、拉鏟挖土機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其施工方法有兩種;

3.3.3.1端頭挖土法:挖土機從基坑(槽)或管溝的端頭以倒退行駛的方法進行開挖。自卸汽車配置在挖土機的兩側裝運土。

3.3.3.2側向挖土法:挖土機一面沿著基坑(槽)或管溝的一側移動,自卸汽車在另一側裝運土。

3.3.4挖土機沿挖方邊緣移動時,機械距離邊坡上緣的寬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溝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過5m時,應按專業性施工方案來確定。

3.4土方開挖宜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隨時作成一定坡勢,以利泄水。

3.4.l在開挖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槽壁和邊坡的狀態。深度大于1.5m時,根據土質變化情況,應做好基坑(槽)或管溝的支撐準備,以防坍陷。

3.4.2開挖基坑(槽)和管溝,不得挖至設計標高以下,如不能準確地挖至設計基底標高時,可在設計標高以上暫留一層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暫留土層:一般鏟運機、推土機挖土時,為20cm左右;挖土機用反鏟、正鏟和拉鏟挖土時,為30cm左右為宜。

3.4.3在機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應配合人工隨時進行挖掘,并用手推車把土運到機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時用機械挖走。

3.5修幫和清底。在距槽底設計標高50cm槽幫處,抄出水平線,釘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將暫留土層挖走。同時由兩端軸線(中心線)引樁拉通線(用小線或鉛絲),檢查距槽邊尺寸,確定槽寬標準,以此修整槽邊。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3.5.1槽底修理鏟平后,進行質量檢查驗收。

3.5.2開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場地有條件堆放時,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應一次運走,避免二次搬運。

3.6雨、冬期施工:

3.6.1土方開挖一般不宜在雨季進行,否則工作面不宜過大,應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3.6.2雨期施工在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應注意邊坡穩定。必要時可適當放緩邊坡坡度,或設置支撐。同時應在坑(槽)外側圍以土堤或開挖水溝,防止地面水流入。經常對邊坡、支撐、土堤進行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3.6.3土方開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須在冬期施工時,其施工方法應按冬施方案進行。

3.6.4采用防止凍結法開挖土方時,可在凍結以前,用保溫材料覆蓋或將表層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應根據當地氣溫條件確定。一般不小于30cm.

3.6.5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必須防止基礎下基土受凍。應在基底標高以上預留適當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溫材料覆蓋。如遇開挖土方引起鄰近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地基和基礎暴露時,應采取防凍措施,以防產生凍結破壞。

4.1保證項目:

4.1.1柱基、基坑、基槽、管溝和場地的基土土質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嚴禁擾動。

4.2允許偏差項目,見表l-5.

5.1對定位標準樁、軸線引樁、標準水準點、龍門板等,挖運土時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龍門板上休息。并應經常測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標高和邊坡坡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定位標準樁和標準水準點也應定期復測和檢查是否正確。

5.2土方開挖時,應防止鄰近建筑物或構筑物,道路、管線等發生下沉和變形。必要時應與設計單位或建設單位協商,采取防護措施,并在施工中進行沉降或位移觀測。

5.3施工中如發現有文物或古墓等,應妥善保護,并應及時報請當地有關部門處理,方可繼續施工。如發現有測量用的永久性標樁或地質、地震部門設置的長期觀測點等,應加以保護。在敷設有地上或地下管線、電纜的地段進行土方施工時,應事先取得有關管理部門的書面同意,施工中應采取措施,以防止損壞管線,造成嚴重事故。

6.l基底超挖:開挖基坑(槽)管溝不得超過基底標高。如個別地方超挖時,其處理方法應取得設計單位的同意,不得私自處理。

6.2基底未保護:基坑(槽)開挖后應盡量減少對基土的擾動。如遇基礎不能及時施工時,可在基底標高以上預留30cm土層不挖,待做基礎時再挖。

6.3施工順序不合理:應嚴格按施工方案規定的施工順序進行土方開挖施工,應注意宜先從低處開挖,分層、分段依次進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4施工機械下沉:施工時必須了解土質和地下水位情況。推土機、鏟運機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鏟土;挖土機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機械自重下沉。正鏟挖土機挖方的臺階高度,不得超過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6.5開挖尺寸不足,邊坡過陡:基坑(槽)或管溝底部的開挖寬度和坡度,除應考慮結構尺寸要求外,應根據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寬度,如排水設施、支撐結構等所需的寬度。

6.6雨季施工時,基槽、坑底應預留30cm土層,在打混凝土墊層前再挖至設計標高。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7.2工程定位測量記錄。

篇3:建筑機械挖土施工工藝標準

建筑機械挖土施工工工藝標準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和民用建筑物、構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溝以及大面積平整場地等機械挖土。

2.1主要機具:

2.1.1挖土機械有:挖土機、推土機、鏟運機、自卸汽車等。

2.1.2一般機具有:鐵鍬(尖、平頭兩種)、手推車、小白線或20號鉛絲和鋼卷尺以及坡度尺等。

2.2作業條件:

2.2.1土方開挖前,應根據施工方案的要求,將施工區域內的地下、地上障礙物清除和處理完畢。

2.2.2建筑物或構筑物的位置或場地的定位控制線(樁)、標準水平樁及開槽的灰線尺寸,必須經過檢驗合格;并辦完預檢手續。

2.2.3夜間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標志,并要合理安排開挖順序,防止錯挖或超挖。

2.2.4開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溝時,應根據當地工程地質資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開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開挖。

2.2.5施工機械進入現場所經過的道路、橋梁和卸車設施等,應事先經過檢查,必要時要進行加固或加寬等準備工作。

2.2.6選擇土方機械,應根據施工區域的地形與作業條件、土的類別與厚度、總工程量和工期綜合考慮,以能發揮施工機械的效率來確定,編好施工方案。

2.2.7施工區域運行路線的布置,應根據作業區域工程的大小、機械性能、運距和地形起伏等情況加以確定。

2.2.8在機械施工無法作業的部位和修整邊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應配備人工進行。

2.2.9熟悉圖紙,做好技術交底。

3.1工藝流程:

確定開挖的順序和坡度→分段分層平均下挖→修邊和清底

3.2坡度的確定:

3.2.1在天然濕度的土中,開挖基礎坑(槽)、管溝時,當挖土深度不超過下列數值規定時,可不放坡,不加支撐。

3.2.1.1密實、中密的砂土和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砂土)一1.0rn.

3.2.1.2硬塑、可塑的粘質粉土及粉質粘土一1.25m.

3.2.1.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粘性土)?。5m.

3.2.1.4堅硬性粘土一2.0m.

3.2.2超過上述規定深度,在5m以內時,當土具有天然濕度、構造均勻、水文地質條件好,且無地下水,不加支撐的基坑(槽)和管溝,必須放坡。邊坡最陡坡度應符合表l-3的規定。

注:當有成熟經驗時,可不受本表限制。

3.2.3使用時間較長的臨時性挖方邊坡坡度,應根據工程地質和邊坡高度,結合當地同類土體的穩定坡度值確定。如地質條件好,土(巖)質較均勻,高度在10m以內的臨時性挖方邊坡坡度應按表1-4確定:

注:當有成熟經驗時,可不受本表限制。

3.2.4挖方經過不同類別土(巖)層或深度超過10m時,其邊坡可做成折線形或臺階形。

3.2.5城市挖方因鄰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護坡樁時,可以不放坡,但要有護坡樁的施工方案。

3.3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應合理確定開挖順序、路線及開挖深度。

3.3.1采用推土機開挖大型基坑(槽)時,一般應從兩端或頂端開始(縱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頂端,暫時堆積,然后再橫向將土推離基坑(槽)的兩側。

3.3.2采用鏟運機開挖大型基坑(槽)時,應縱向分行、分層按照坡度線向下鏟挖,但每層的中心線地段應比兩邊稍高一些,以防積水。

3.3.3采用反鏟、拉鏟挖土機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其施工方法有兩種;

3.3.3.1端頭挖土法:挖土機從基坑(槽)或管溝的端頭以倒退行駛的方法進行開挖。自卸汽車配置在挖土機的兩側裝運土。

3.3.3.2側向挖土法:挖土機一面沿著基坑(槽)或管溝的一側移動,自卸汽車在另一側裝運土。

3.3.4挖土機沿挖方邊緣移動時,機械距離邊坡上緣的寬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溝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過5m時,應按專業性施工方案來確定。

3.4土方開挖宜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隨時作成一定坡勢,以利泄水。

3.4.1在開挖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槽壁和邊坡的狀態。深度大于1.5m時,根據土質變化情況,應做好基坑(槽)或管溝的支撐準備,以防坍陷。

3.4.2開挖基坑(槽)和管溝,不得挖至設計標高以下,如不能準確地挖至設計基底標高時,可在設計標高以上暫留一層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暫留土層:一般鏟運機、推土機挖土時,為20cm左右;挖土機用反鏟、正鏟和拉鏟挖土時,為30cm左右為宜。

3.4.3在機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應配合人工隨時進行挖掘,并用手推車把土運到機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時用機械挖走。

3.5修幫和清底。在距槽底設計標高50cm槽幫處,抄出水平線,釘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將暫留土層挖走。同時由兩端軸線(中心線)引樁拉通線(用小線或鉛絲),檢查距槽邊尺寸,確定槽寬標準,以此修整槽邊。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3.5.1槽底修理鏟平后,進行質量檢查驗收。

3.5.2開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場地有條件堆放時,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應一次運走,避免二次搬運。

3.6雨、冬期施工:

3.6.1土方開挖一般不宜在雨季進行,否則工作面不宜過大,應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3.6.2雨期施工在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應注意邊坡穩定。必要時可適當放緩邊坡坡度,或設置支撐。同時應在坑(槽)外側圍以土堤或開挖水溝,防止地面水流入。經常對邊坡、支撐、土堤進行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3.6.3土方開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須在冬期施工時,其施工方法應按冬施方案進行。

3.6.4采用防止凍結法開挖土方時,可在凍結以前,用保溫材料覆蓋或將表層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應根據當地氣溫條件確定。一般不小于30cm.

3.6.5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必須防止基礎下基土受凍。應在基底標高以上預留適當厚度的松土?;蛴闷渌夭牧细采w。如遇開挖土方引起鄰近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地基和基礎暴露時,應采取防凍措施,以防產生凍結破壞。

4.1保證項目:

4.1.1柱基、基坑、基槽、管溝和場地的基土土質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嚴禁擾動。

>5.1對定位標準樁、軸線引樁、標準水準點、龍門板等,挖運土時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龍門板上休息。并應經常測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標高和邊坡坡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定位標準樁和標準水準點也應定期復測和檢查是否正確。

5.2土方開挖時,應防止鄰近建筑物或構筑物,道路、管線等發生下沉和變形。必要時應與設計單位或建設單位協商,采取防護措施,并在施工中進行沉降或位移觀測。

5.3施工中如發現有文物或古墓等,應妥善保護,并應及時報請當地有關部門處理,方可繼續施工。如發現有測量用的永久性標樁或地質、地震部門設置的長期觀測點等,應加以保護。在敷設有地上或地下管線、電纜的地段進行土方施工時,應事先取得有關管理部門的書面同意,施工中應采取措施,以防止損壞管線,造成嚴重事故。

6.1基底超挖:開挖基坑(槽)管溝不得超過基底標高。如個別地方超挖時,其處理方法應取得設計單位的同意,不得私自處理。

6.2基底未保護:基坑(槽)開挖后應盡量減少對基土的擾動。如遇基礎不能及時施工時,可在基底標高以上預留30cm土層不挖,待做基礎時再挖。

6.3施工順序不合理:應嚴格按施工方案規定的施工順序進行土方開挖施工,應注意宜先從低處開挖,分層、分段依次進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4施工機械下沉:施工時必須了解土質和地下水位情況。推土機、鏟運機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鏟土;挖土機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機械自重下沉。正鏟挖土機挖方的臺階高度,不得超過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6.5開挖尺寸不足,邊坡過陡:基坑(槽)或管溝底部的開挖寬度和坡度,除應考慮結構尺寸要求外,應根據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寬度,如排水設施、支撐結構等所需的寬度。

6.6雨季施工時,基槽、坑底應預留30cm土層,在打混凝土墊層前再挖至設計標高。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7.2工程定位測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