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垮坍塌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垮坍塌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2024-07-15 閱讀 6220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及時妥善處理、枕頭壩公路工程項目部(以下簡稱“項目部”)在建工程施工項目部(以下簡稱“項目部”)垮(坍)塌事故中造成的人員傷亡,高效、有序地組織事故搶救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制定本處置方案。

1.2編制依據

本預案依據以下法律法規、標準制度及相關文件,結合公司實際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主席令第69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主席令第70號)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393號令)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

《電力企業現場處置方案編制導則(試行)》(國家電監會電監安全[2009]22號)

《電力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法制辦征求意見稿)

《國家電網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規定》(國家電網公司[2010]1020號)

《國家電網公司應急管理工作規定》(國家電網安監[2007]110號)

《國家電網公司應急隊伍管理規定》(國家電網生[2008]1245號)

《施工項目部標準化工作手冊》(2012年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指導公司各施工項目現場發生垮(坍)塌事故時的應對和處置;指導各項目部垮(坍)塌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的編制。

2事件特征

2.1事件分類及特征

垮(坍)塌事故是指物體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過自身極限強度的破壞成因,結構穩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體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擠壓傷害及窒息的事故。垮(坍)塌事故主要分為土方坍塌、模板坍塌、腳手架坍塌、拆除工程的坍塌、建筑物及構筑物的坍塌五種類型。

2.2危險源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現場情況復雜,發生垮(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有邊坡爆破,邊坡開挖、邊坡支護腳手架上堆物嚴重超載;龍門架、腳手架、物料提升機的安裝或拆除不遵守有關規定而發生整體垮(坍)塌。

2.3危害程度

垮(坍)塌事故因塌落物自重大、作用范圍大,往往傷害人員多,后果嚴重,造成重大或特大人身傷亡事故。

3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機構

各項目部須成立垮(坍)塌事故現場應急工作組:

組長:項目經理

副組長: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程師、安全主管

組員:安全員、技術員、施工隊現場負責人及相關人員

3.2應急組織機構職責

(1)組織制定本項目部《垮(坍)塌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2)將應急管理機構(包括通訊方式)上報工程公司備案;

(3)在工程開工后或每年至少要組織項目部進行一次《垮(坍)塌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應急處置知識培訓和應急演練;

(4)制定并落實經費保障、醫療保障、交通運輸保障、物資保障、治安保障和后勤保障等措施,確保應急處置工作的順利進行;

(5)建立值班制度,將值班人員及通訊方式公布,并確保通訊暢通;

(6)事故發生后,啟動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組織應急救援,服從上級應急管理機構的指揮;

(7)及時掌握現場應急處置情況,并上報工程公司;

(8)展開事故原因調查,并就該次事故總結經驗教訓;

(9)有針對性地落實整改措施,避免事故再次發生。

4應急處置

4.1現場應急處置程序

4.1.1項目部在施工生產及后勤保障等相關活動中發生垮(坍)塌事故時,目擊者應高聲呼救,同時迅速報告事故現場應急工作組,并立即啟動本處置方案,依照方案指示開展現場應急處置及傷者救援。

4.1.2有人員被困,事故現場人員應積極主動搶救被埋人員。

4.1.3應急工作組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應履行職責,確定搶救方案;指揮分包單位開展救援,疏散無關人員,及時對該位置和類似位置進行安全防護。

4.1.4現場應急工作組和搶救人員應根據事故具體情況,采取機械和人工相結合的方法,對垮(坍)塌事故現場進行處理,同時要確保不發生二次事故及搜救人員安全。

4.1.5發現被困人員在無法人工解救的情況下應先設法提供醫療、食品的救助,然后在消防部門的專業指導下進行解困行動。現場人員應及時撥打消防及醫療救護部門電話,由醫務人員搶救現場受傷人員。

4.1.6被困人員被救出后,現場人員應盡快為其解除重物壓迫,減少傷員擠壓綜合癥發生,并將其轉移至安全地方,進行現場搶救。

4.1.7在醫療救護部門到場之前對解救出的人員做必要的急救,如簡易包扎、止血或簡易骨折固定,對呼吸心跳停止的傷員予以心臟復蘇,清除傷員口鼻內泥塊、凝血塊、嘔吐物等,并采取措施防止昏迷傷員窒息。

4.1.8做好傷者及事故現場的善后處理工作。

4.1.9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項目部要認真核對參加應急的人數,清點各種應急機械與設備、個體防護設備、醫療衛生設備和物品、生活保障物資等。現場應急工作組應整理好應急記錄等資料,核算應急發生的費用,并及時組織參加應急處置的人員進行總結分析,寫出應急總結報告,在一個月內上報工程公司安全組。

4.1.10調查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整改,避免事故再次發生,并組織恢復正常施工秩序。

4.1.11在沒有人員受傷的情況下,應急工作組組長應根據實際情況,在確保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研究補救措施。

4.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4.2.1土石方坍塌

(1)當發現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紋或發出異常聲音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并通知、組織人員快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2)當土方或建筑物發生坍塌后,造成人員被埋、被壓的情況下,立即撥打報警和急救電話。在確認不會再次發生同類事故的前提下,立即進行搶救受傷人員。

(3)當少部分土方坍塌時,搶救或救護人員可使用鐵鍬及徒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傷及被埋人員;當建筑物整體倒塌造成特大事故時,應在應急工作組的統一領導下開展搶險工作,采用吊車、挖掘機進行搶救,現場要有指揮并監護,防止機械傷及被埋或被壓人員。

(4)被搶救出來的傷員,應按照處置程序進行救護及處理。

4.2.2跨越架、腳手架垮(坍)塌

(1)施工現場發生跨越架、腳手架垮(坍)塌事故時,應急工作組指派的搶險人員應在事故現場周圍用警戒樁、警戒線帶等物資在現場設置警戒隔離區,非搶險隊員不得進入警戒區內,以防止發生連鎖事故,為更好地進行搶險救工作創造條件。

(2)搶險人員將事故現場被困人員,及時組織轉移到安全地帶,并將現場非搶險人員轉移出事故現場。

(3)搶險人員將受傷人員從事故現場解救出來,并進行現場急救處理。

(4)搶險人員應使用預備的應急物資,對有進一步傾斜、倒塌發展趨勢的跨越架、腳手架進行加固,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5)在事故現場入口及進入現場的主要通道邊安排引導人員,以引導救險車輛、人員、物資等迅速準確地進入事故現場。

4.3事件報告流程

4.3.1項目部在施工生產及后勤保障等相關活動中出現垮(坍)塌事故后,目擊人員應立即電話或口頭報告應急工作組,報告時說明事件發生的地點,事態發展,是否有人員傷亡情況等。

4.3.2項目部應急工作組應立即趕赴現場,了解現場情況,并向工程公司匯報人員傷亡、事故應急處置進展等情況。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向當地消防、醫療救護部門報告事故情況,若須報告,應說明事故發生的單位、地址、時間、事態發展等有關內容。

4.3.3項目部應根據公司《事故調查、處理、統計、報告制度》在規定時間內將事故調查結果和事故原因分析情況形成事故調查報告,報分局安全部。

5注意事項

(1)現場作業人員應該定期接受培訓,學習緊急救護方法。

(2)生產現場和經常有人工作的場所應配備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應指定專人對這些急救用品經常檢查、補充或更換。

(3)應急處置中如遇到坍塌巨物、人工搬運有困難時,現場指揮人員調集吊車進行吊運,在接近被埋人員時必須停止機械作業,改用人工挖掘,防止誤傷被困人員

(4)事故現場人員向項目部事故應急工作組匯報信息,必須做到數據源唯一、數據準確、及時。

6附件

6.1項目部事故現場應急工作組成員的聯系方式

6.2公司應急指揮機構成員、應急聯絡單位聯系方式

6.3應急物資裝備名錄(清單)

6.4關鍵的路線、標識和圖紙

6.5相關文件

6.6其他附件

篇2:垮坍塌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及時妥善處理、枕頭壩公路工程項目部(以下簡稱“項目部”)在建工程施工項目部(以下簡稱“項目部”)垮(坍)塌事故中造成的人員傷亡,高效、有序地組織事故搶救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制定本處置方案。

1.2編制依據

本預案依據以下法律法規、標準制度及相關文件,結合公司實際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主席令第69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主席令第70號)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393號令)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

《電力企業現場處置方案編制導則(試行)》(國家電監會電監安全[2009]22號)

《電力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法制辦征求意見稿)

《國家電網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規定》(國家電網公司[2010]1020號)

《國家電網公司應急管理工作規定》(國家電網安監[2007]110號)

《國家電網公司應急隊伍管理規定》(國家電網生[2008]1245號)

《施工項目部標準化工作手冊》(2012年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指導公司各施工項目現場發生垮(坍)塌事故時的應對和處置;指導各項目部垮(坍)塌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的編制。

2事件特征

2.1事件分類及特征

垮(坍)塌事故是指物體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過自身極限強度的破壞成因,結構穩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體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擠壓傷害及窒息的事故。垮(坍)塌事故主要分為土方坍塌、模板坍塌、腳手架坍塌、拆除工程的坍塌、建筑物及構筑物的坍塌五種類型。

2.2危險源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現場情況復雜,發生垮(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有邊坡爆破,邊坡開挖、邊坡支護腳手架上堆物嚴重超載;龍門架、腳手架、物料提升機的安裝或拆除不遵守有關規定而發生整體垮(坍)塌。

2.3危害程度

垮(坍)塌事故因塌落物自重大、作用范圍大,往往傷害人員多,后果嚴重,造成重大或特大人身傷亡事故。

3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機構

各項目部須成立垮(坍)塌事故現場應急工作組:

組長:項目經理

副組長: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程師、安全主管

組員:安全員、技術員、施工隊現場負責人及相關人員

3.2應急組織機構職責

(1)組織制定本項目部《垮(坍)塌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2)將應急管理機構(包括通訊方式)上報工程公司備案;

(3)在工程開工后或每年至少要組織項目部進行一次《垮(坍)塌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應急處置知識培訓和應急演練;

(4)制定并落實經費保障、醫療保障、交通運輸保障、物資保障、治安保障和后勤保障等措施,確保應急處置工作的順利進行;

(5)建立值班制度,將值班人員及通訊方式公布,并確保通訊暢通;

(6)事故發生后,啟動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組織應急救援,服從上級應急管理機構的指揮;

(7)及時掌握現場應急處置情況,并上報工程公司;

(8)展開事故原因調查,并就該次事故總結經驗教訓;

(9)有針對性地落實整改措施,避免事故再次發生。

4應急處置

4.1現場應急處置程序

4.1.1項目部在施工生產及后勤保障等相關活動中發生垮(坍)塌事故時,目擊者應高聲呼救,同時迅速報告事故現場應急工作組,并立即啟動本處置方案,依照方案指示開展現場應急處置及傷者救援。

4.1.2有人員被困,事故現場人員應積極主動搶救被埋人員。

4.1.3應急工作組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應履行職責,確定搶救方案;指揮分包單位開展救援,疏散無關人員,及時對該位置和類似位置進行安全防護。

4.1.4現場應急工作組和搶救人員應根據事故具體情況,采取機械和人工相結合的方法,對垮(坍)塌事故現場進行處理,同時要確保不發生二次事故及搜救人員安全。

4.1.5發現被困人員在無法人工解救的情況下應先設法提供醫療、食品的救助,然后在消防部門的專業指導下進行解困行動。現場人員應及時撥打消防及醫療救護部門電話,由醫務人員搶救現場受傷人員。

4.1.6被困人員被救出后,現場人員應盡快為其解除重物壓迫,減少傷員擠壓綜合癥發生,并將其轉移至安全地方,進行現場搶救。

4.1.7在醫療救護部門到場之前對解救出的人員做必要的急救,如簡易包扎、止血或簡易骨折固定,對呼吸心跳停止的傷員予以心臟復蘇,清除傷員口鼻內泥塊、凝血塊、嘔吐物等,并采取措施防止昏迷傷員窒息。

4.1.8做好傷者及事故現場的善后處理工作。

4.1.9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項目部要認真核對參加應急的人數,清點各種應急機械與設備、個體防護設備、醫療衛生設備和物品、生活保障物資等。現場應急工作組應整理好應急記錄等資料,核算應急發生的費用,并及時組織參加應急處置的人員進行總結分析,寫出應急總結報告,在一個月內上報工程公司安全組。

4.1.10調查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整改,避免事故再次發生,并組織恢復正常施工秩序。

4.1.11在沒有人員受傷的情況下,應急工作組組長應根據實際情況,在確保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研究補救措施。

4.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4.2.1土石方坍塌

(1)當發現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紋或發出異常聲音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并通知、組織人員快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2)當土方或建筑物發生坍塌后,造成人員被埋、被壓的情況下,立即撥打報警和急救電話。在確認不會再次發生同類事故的前提下,立即進行搶救受傷人員。

(3)當少部分土方坍塌時,搶救或救護人員可使用鐵鍬及徒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傷及被埋人員;當建筑物整體倒塌造成特大事故時,應在應急工作組的統一領導下開展搶險工作,采用吊車、挖掘機進行搶救,現場要有指揮并監護,防止機械傷及被埋或被壓人員。

(4)被搶救出來的傷員,應按照處置程序進行救護及處理。

4.2.2跨越架、腳手架垮(坍)塌

(1)施工現場發生跨越架、腳手架垮(坍)塌事故時,應急工作組指派的搶險人員應在事故現場周圍用警戒樁、警戒線帶等物資在現場設置警戒隔離區,非搶險隊員不得進入警戒區內,以防止發生連鎖事故,為更好地進行搶險救工作創造條件。

(2)搶險人員將事故現場被困人員,及時組織轉移到安全地帶,并將現場非搶險人員轉移出事故現場。

(3)搶險人員將受傷人員從事故現場解救出來,并進行現場急救處理。

(4)搶險人員應使用預備的應急物資,對有進一步傾斜、倒塌發展趨勢的跨越架、腳手架進行加固,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5)在事故現場入口及進入現場的主要通道邊安排引導人員,以引導救險車輛、人員、物資等迅速準確地進入事故現場。

4.3事件報告流程

4.3.1項目部在施工生產及后勤保障等相關活動中出現垮(坍)塌事故后,目擊人員應立即電話或口頭報告應急工作組,報告時說明事件發生的地點,事態發展,是否有人員傷亡情況等。

4.3.2項目部應急工作組應立即趕赴現場,了解現場情況,并向工程公司匯報人員傷亡、事故應急處置進展等情況。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向當地消防、醫療救護部門報告事故情況,若須報告,應說明事故發生的單位、地址、時間、事態發展等有關內容。

4.3.3項目部應根據公司《事故調查、處理、統計、報告制度》在規定時間內將事故調查結果和事故原因分析情況形成事故調查報告,報分局安全部。

5注意事項

(1)現場作業人員應該定期接受培訓,學習緊急救護方法。

(2)生產現場和經常有人工作的場所應配備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應指定專人對這些急救用品經常檢查、補充或更換。

(3)應急處置中如遇到坍塌巨物、人工搬運有困難時,現場指揮人員調集吊車進行吊運,在接近被埋人員時必須停止機械作業,改用人工挖掘,防止誤傷被困人員

(4)事故現場人員向項目部事故應急工作組匯報信息,必須做到數據源唯一、數據準確、及時。

6附件

6.1項目部事故現場應急工作組成員的聯系方式

6.2公司應急指揮機構成員、應急聯絡單位聯系方式

6.3應急物資裝備名錄(清單)

6.4關鍵的路線、標識和圖紙

6.5相關文件

6.6其他附件

篇3:餐廳廢棄物處置細則

餐廳廢棄物處置管理細則一

  為規范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保障公眾餐飲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與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服務企業簽訂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經營協議。

  二、安排專人負責餐廚廢棄物的處置、收運、臺賬管理工作。

  三、餐廚廢棄物分類放置,做到日產日清。

  四、禁止亂堆餐廚廢棄物,禁止將餐廚廢棄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公共廁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設施。

  五、廢棄物應當實行密閉化運輸,運輸設備和容器應當具有餐廚廢棄物標識,整潔完好,運輸中不得泄漏、撒落;

  六、禁止將餐廚廢棄物交給未經相關部門許可或備案的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或個人處理。

  七、不得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餐廚廢棄物喂養畜禽。

  八、建立餐廚廢棄物產生、收運、處置臺賬,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等情況,并定期向餐飲監督部門及環保部門報告。

  九、發現餐飲服務環節違法違規處置餐廚廢棄物的,應第一時間向當地餐飲監督部門及環保部門舉報。

  十、企業負責人應實時監測單位餐廚廢棄的處置管理,并對處置行為負責。

餐廳廢棄物處置管理細則二

  為加強我校食堂餐廚廢棄物的管理,規范餐廚廢棄物處置,杜*品安全隱患,保障廣大師生的食品安全,特別制定賀州高級中學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制度。

  一、食堂管理人員要自覺遵守《食品安全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認真履行食品安全直接責任人職責,嚴格執行學校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規定。

  二、食堂必須按要求將餐廚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嚴禁將餐廚廢棄物直接排入下水道、倒入公共廁所和其他生活垃圾收集設施。

  三、餐廚廢棄物實行分類管理,分別處理。食品原料粗加工產生的垃圾(菜葉、根須、動物內臟、毛皮等垃圾物)按生活垃圾處理,即倒入垃圾桶加上蓋子,運往學校垃圾站,由環衛工人轉運處置;泔水類垃圾(食物殘渣、飯、菜、湯水、鍋底、留樣處理物等)按規定倒入專用泔水桶,回收給養殖戶。

  四、泔水類垃圾按要求要與回收方簽訂回收協議書,注明泔水類垃圾回收僅限于養殖用,不得另作他用。

  五、餐廚廢棄物處置安排專人負責,建立完整處置臺賬,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等情況,定期報告總務處,并接受監督檢查。

  六、總務處加強對食堂餐廚廢棄物處置工作的檢查監督,對不按規定處理餐廚垃圾的食堂,責令立即改正,并給予相關人員一定的處罰。

  ××中學

  20*年2月8日

餐廳廢棄物處置管理細則三

  1、餐廚廢棄物分類放置,做到日產日清。

  2、設置符合標準的餐廚廢棄物收集容器。

  3、餐廚廢棄物與非餐廚廢棄物分類收集、單獨存放,并按照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設置油水分離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設施。

  4、餐廚廢棄物由經相關部門許可或備案的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或個人處理。餐飲服務提供者應與處置單位或個人簽訂合同,并索取其經營資質證明文件復印件。

  5、保證餐廚廢棄物收集容器、污染防治設施完好、密閉和整潔,并保持周邊環境干凈、整潔。

  6、建立《餐廚廢棄物處置臺賬》,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等情況,由餐廳設置專人負責,餐廳負責人監督執行效果,并定期向監管部門報告。

  7、在餐廚廢棄物產生后24小時內將餐廚廢棄物交給與其簽訂協議的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服務企業;

  8、建立《污水檢查記錄表》,并及時對隔油池清理,餐廳設置專人負責,餐廳負責人監督執行效果。

  9、不得將餐廚廢棄物排入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河道、湖泊、水庫、溝渠和公共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