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格式

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格式

2024-07-15 閱讀 7657

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全面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煤礦安全規程》等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職業衛生各項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工作方針,積極控制職業危害因素,努力防范職業病事故發生;加強健康促進,提高全員職業衛生意識;做好職業健康監護工作,依法保護職工健康權益;提高職業衛生管理水平,促進職工健康。預防職業危害突發事件,一但發生職業危害事件,能夠正確指揮,科學處理,減少事故損失,特制定本預案;

第一節?職業危害突發事故范圍

?職業危害突發事故是指: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有害氣體、傳染、中暑等以及其它因職業場所影響而造成的突發事故。

第二節職業危害突發事件應急機構

總指揮:秦喜軍(礦長)

副總指揮:周金平(總工)

成?員:楊貴喜(安全科副礦長)、張俊(生產副礦長)、王玉山、?楊忠明、李常新

及各井隊隊長、科室負責人、救護隊員等組成。

第三節?指揮部職責分工

1、總指揮

⑴在各位成員的協助下對營救遇難人員、處理事故的作戰方案進行決策;

⑵向各成員及下屬單位下達命令;

⑶向上級匯報、請示;

⑷根據災情不斷研究制定各項措施;

⑸及時調動人員、物力、財力用于搶險救災工作。

(6)向當地政府部門快速報告

(7)聯系當地醫院

(8)聯系護送車輛

2、副總指揮

⑴根據實情提供救災方案和安全措施;

⑵協助總指揮制定搶險救災計劃;

⑶監督各單位救災情況;

⑷收集分析技術資料和事故現場檢測資料。

(5)按照具體分工承擔相應的工作

(6)向總指揮提供決策方案

(7)保護現場

3、指揮部成員

⑴堅決迅速落實指揮部命令;

⑵督促營救隊伍,迅速進入災區救援;

⑶及時分析情況,制定應急措施;

⑷向救災小組布置新任務和注意事項;

⑸提供可靠的圖紙資料和數據;

⑹沒有突發事故的單位,也盡快投入搶救工作;

⑺受災單位要積極配合礦總指揮協調關系,不要慌亂,要保持頭腦冷靜,盡快投入搶救工作。

4、?輔助救護隊職責:

(1)熱愛礦山救護工作,全心全意為礦山生產服務;

(2)加強體育鍛煉和業務技術學習,適應礦山救護工作素質需要;

(3)自覺遵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和規定;

(4)愛護救護儀器裝備,做好儀器裝備的維修保養,使其保持完好;

(5)按照規定參加戰備值班工作,堅守工作崗位,隨時做好出動準備;

(6)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第四節煤礦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制度

?1、煤礦發生職業危害事故時,立即通知當地政府或當地醫院。

2、以礦長為首,成立煤礦救助指揮部,進行全面負責和分工協作。

3、根據發生的事故形勢、范圍、性質進行仔細研究,決定搶救方案。

4、對現場嚴格進行管理,嚴禁閑人靠近。

5、煤礦組織工人、家屬準備一切救災所需的物力、設備、材料。

6、調度室值班員仔細做好各項救災記錄。

7、當地救護人員到達后,在總指揮的安排下,配合救護隊共同搶救事故。

第五節?指揮部設置地點

礦總指揮部設在礦辦公室,指揮部所有工作人員全部投入搶險救災有關工作中去,受總指揮領導不能慌亂。

第六節?職業危害事故防范措施

1、?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建立健全職業危害機構,

3、?加大職業危害投資力度;

4、?加強職業危害宣傳,提高職業危害意識,愛惜環境;

5、?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6、?對污染物進行觀測;

7、?對飲用水進行化驗,符合國家標準后才準飲用;

8、?對山坡經常檢查,防止山體滑坡;

?第七節?應急物資準備:

應急物資的準備是應急援救工作的重要保障,為此必須對應急資源實施有效地管理,使之在發生災害進行救援時,能保證正常地投入使用。

1、礦救護隊必須加強培訓,隨時裝備好救災所必備的各種物資,并定期進行檢查、維護,保證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2、醫務室按規定配齊救災所必須的氧氣袋、急救用具以及藥品等,保證隨時投入急救使用。

3、留礦值班車輛無故不得擅自外出,并隨時處于待命狀態,以保證應急救援的需要。

第八節?應急救援技術支持系統

職業危害污染突發事故防治工作具有技術性強、難度大、情況復雜多變、處理困難等特點,為保證搶險救災的有效、順利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特建立應急救援技術支持系統:

1?由下列人員組成:秦喜軍(礦長)、周金平(總工程師)

楊貴喜、王玉山、楊忠明。

2?礦依托外部的技術支持系統,由市、縣二級環境、安全、煤炭等部門的有關專家組成。

第九節應急救援通訊系統:

以礦行政辦公室為中心,建立完善的煤礦通訊系統,保證電話的暢通,并隨時保證與市、縣職業病防治部門聯系暢通。

第十節應急救援體系運行機制:

1、資金保障:職業危害突發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既是煤礦企業安全生產過程中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社會公益性事業,關系到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為此,煤礦職業危害突發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的資金礦負責保障。

2、輔助救護隊的管理:

(1)輔助救護隊隊員必須經過培訓和資質考核,達到標準的,方可從事抗災應急救援工作,達不到考核標準的隊員,不能直接參與搶險救災;

(2)?輔助救護隊必須接受礦救援指揮部的監督管理。

第十一節?救援程序的規定:

發生職業危害突發事故時、以礦自救為主,礦輔助救護隊和醫療機構在進行自救的同時,報市、縣有關部門、煤礦安全監察辦事處。

響應程序:發生職業危害突發事故后,值班領導根據避災路線,緊急撤離災區人員。同時,及時通知災害涉及區域,并及時撤離;

現場→報告礦抗災指揮中心→指揮部成員礦行政辦公室集合→礦長組織制定救災措施(總工協助)→礦長發布救災指令→各成員、單位根據礦長的命令各負其責開展工作→救護隊進行救援。

第十二節職業危害事故應急預案

1、?發生職業危害事故后,首先報告礦救援指揮部;

2、?礦救援指揮部接到報告后趕到現場,了解受災情況;

3、?根據受災情況確定救助計劃;

4、?礦有能力救護就及時搶救;

5、?礦能力不足時,有礦長向當地政府快速報告,請求緊急救援;

6、?礦上動用所有車輛,車輛不足時就采取租賃或者其它方法調度車輛,準備運輸人員;

7、?礦上必須先保護現場,對受害家屬進行保護,穩定人員情緒;

8、?礦輔助救護隊等人員必須進行救護;

9、?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

10、?保持清晰思路,采取科學方法;

11、工作原則:

⑴分級領導,全員參與,依法規范。

⑵統一指揮,嚴格管理,反應迅速。

⑶防應結合,團結協作,確保救助。

⑷以人為本,科學決策,萬無一失。

12、迅速查明并組織撤出災區和受威脅區域的人員,積極組織救護隊進行救援。同時,探明災害地點、范圍。

a)?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止災害范圍擴大。

b)?救援指揮部根據災害的性質、發生地點、涉及范圍、人員分布制定切實可行的救援方案。

c)?發生重大災害事故,煤礦必須立即向縣職業危害局和縣政府報告清楚事故的地點、性質以及目前的現實狀況。

d)?接到通知后,抗救援指揮部成員和輔助救護隊整裝待發,在礦長下達救援命令后,根據規定的職責,實施救援工作。各部門組織好人員,在救援指揮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救援工作。

e)?準確核對災區人員名單;礦醫務室要做好急救準備;值班車司機待命,做好運送傷員的準備工作。

第十三節?現場恢復

1、恢復程序:救援工作結束→救護隊對災區的安全情況進行詳細檢查,確認無誤→報告抗災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安排有關人員進行現場再檢查(救護隊配合)→總指揮根據有關規定和匯報的現場安全狀況,下達命令→恢復工作開始。

2、有關要求:

(1)、有關部門在現場取證工作未結束前,不得進行現場恢復工作。

(2)、恢復工作開始前,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不得盲目進行現場恢復工作。

(3)、在得到救援總指揮發布恢復工作的命令后,現場恢復工作必須按由外向里的工作程序進行。同時,應按已制定的現場恢復安全技術措施進行作業。

(4)恢復工作開始后,救護隊必須在現場值班。同時,技術、管理人員認真做好作業環境安全看護工作,防止不安全隱患再發生。

第十四節、聯系電話

秦喜軍(礦長)--

周金平(總工)--

外部電話:

縣能源局--8736109

篇2: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管理制度救援預案

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進一步預防與控制本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本礦職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改善生產作業環境,搞好職業衛生工作,促進本礦的安全健康發展,根據上級有關規定,特制訂礦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指導思想

為認真貫徹落實《勞動法》、《職業病防治法》的要求,防止突發性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并能在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后有效控制和處理,根據上級職業衛生主管部門的要求和本礦實際,本著“反應迅速、處理得當”的原則,制定本礦的應急救援預案。

二、職業病危害的目標分布

根據本礦各崗位存在的煤塵、矽塵、水泥塵、噪聲等可能引起職業病危害事故的特點,確定采煤一區、采煤二區、采煤三區、掘進一區、掘進二區、運輸工區、皮帶工區、巷修工區、通防工區、安裝工區、運轉工區、機廠等單位為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目標。

職業病危害事故級別:

1、一般職業病危害事故

2、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

三、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預案

1、發生職業危害事故的單位或個人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報告內容包括事故地點、人數、可能引起職業危害事故的原因,調度室在做好詳細記錄的同時,立即報告礦領導并通知礦醫院進行救治處理。

2、礦醫院值班人員在接到礦調度室發出的有關職業危害事故的通知時,應認真做好電話記錄,立即通知院長、值班醫師,并做好急救藥品、器械等準備。如礦緊急命令救護車出車時,值班人員有權直接調度值班司機在最短時間內趕到事故地點,值班司機接到命令后,應在3分鐘內出車,值班醫護人員應攜帶搶救物品隨車出發。

3、值班醫師接診事故患者后,應立即進行仔細全面而又重點的查體,迅速明確事故原因及病情,進行現場緊急救治。現場如不能確診時,在時間許可的條件下可自行確定回礦醫院或轉人民醫院或者兗礦總醫院治療,實施及時有效的救治,并將救治情況隨時報告礦調度室和礦領導。

4、職業危害事故發生后,安監站、調度室、醫院有關人員要迅速到達事故現場,分析事故原因,明確引起事故根源,進行封存或采取防范措施進行消除,避免其他人員再次接觸而造成事故的擴大。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及時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所在的衛生行政部門進行報告,報告簡要說明事故的單位、詳細地址、發生事故的時間、事故人數、有無死亡等。

5、安監站、調度室、通風工區、通防科、醫院有關人員要深入現場進行事故調查,基本查明與本次事故的情況,確定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造成本次職業危害事故的單位領導應組織有關人員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防止再次發生職業危害事故。

篇3:裝飾裝修職業中毒職業病預防方案處理預案

裝飾裝修職業中毒與職業病預防方案及處理預案

1、職業中毒事故應急預案

為防止現場內突發急性職業中毒事故時,能保證人身安全,保護國家財產,使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特制定以下應急預案:

1)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的現場急性中毒事故應急響應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現場各類化學品的管理工作,檢查并負責督促現場在使用、貯存和運輸化學品時,必須嚴格按國家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進行。

2)現場一旦發生化學品爆炸或泄漏,導致急性職業中毒事故時,最先發現人員應立即向項目經理報告,并通知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迅速趕赴事故現場,進行應急處理,具體急救工作安排如下:

(1)事故現場一切聽從應急項目經理的統一指揮,每個成員都應積極主動開展搶救工作。

(2)所有應急小組成員必須明確分工,分別負責搶救傷員,引導其他人員迅速撤離事故現場,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切斷事故現場內電源,盡可封堵化學品的繼續泄漏,撥打救援電話"120",在指定地點引導救援車輛,向公司及當地相關部門報案,制定緊急措施,控制事故的進一步惡化。

3)積極配合公司和當地政府的相關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根據相關規定對責任人進行處理,并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4)協助公司相關部門對事故的處理工作,妥善做好善后事宜。

2、職業病預防措施

1)必須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急救方案。

2)定期進行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和培訓,增強自我防護意識。

3)對長期從事有毒有害作業人員,要進行上崗前、在崗中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設專人負責并妥善保管好檢查檔案。

4)凡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不得從事職業危害因素作業,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及有職業禁忌人員從事職業危害因素作業。

5)對從有毒有害、強光、局部強烈振動作業的人員,必須配備齊全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對從事有毒化學品作業人員要戴防毒面具,并時刻注意通風。

6)對高溫作業人員,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對高空作業人員要嚴格把關,凡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聽力或視力不正常的人員,不得安排上崗。

7)要做好施工隊伍進場后的檢查,并在施工過程中不定期地檢查外施隊伍職業病的預防情況。

8)對違反規章作業,造成嚴重后果的直接責任人,應給予行政處分或罰款,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