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中小煤礦水害應急救援預案

某中小煤礦水害應急救援預案

2024-07-15 閱讀 9920

為了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水患災害事故,高效有序地組織開展事故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和礦井的工作秩序,依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煤礦防治水規定》,特編制《三塘煤礦水患災害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一、本《預案》的適應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全礦井可能發生的造成一次死亡3―9人,或直接經濟損失50―100萬元以上的重大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直接經濟損失100萬以上(含100萬元)以及其它性質特別嚴重,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故應急工作。

二、礦井水害的定性

凡威脅井下人員生命安全或影響生產、增加噸煤成本和使用礦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沒的礦井水患,稱為礦井水害。

三、三塘煤礦水患災害分析

三塘煤礦經過觀察探水情況及水量分析為小窯采空區集水,為此由生產技術部組織針對水害情況,結合井上下對照圖和地形地貌圖對相關地表情況進行調查,調查情況如下:

?三塘煤礦位于織金縣三塘鎮馬場村境內,1995年開工建設,1997年生產,目前開采16#煤層,按照貴州省能源局黔能發[2009]273號文件的通知要求,對礦區范圍內的相鄰煤礦進行了調查,情況如下:

(1)四季春煤礦:現處在建井期間,且位于三塘煤礦下方,固無水害威脅。

(2)繡華煤礦:位于三塘煤礦西上方,回采6#煤層,16#--6#煤層層間距較大,且有隔水巖層,區內無地質構造,固無水害威脅。

(3)苦李樹煤礦:位于三塘煤礦上方,回采6#、16#煤層,當前與三塘煤礦有足夠的隔離煤柱,無直接水害威脅。但是,現為苦雙整合后的煤礦,原兩礦采空區已相互連通,其礦井涌水量連同雙羊閉坑后的采空區涌水量通過采空區滲入三塘煤礦,增加礦井的排水負擔。

(4)安貴良煤礦(老井):位于三塘煤礦東側,回采16#煤層。通過調查走訪了解到礦區范圍內有以前被挖燒火煤的4個小窯已被炸封,了解它被開采的深度及出煤量和我礦突水關聯不是太大。已閉坑的安桂良煤礦,無法入井調查,了解該礦生產的時間及產量情況和我礦探透水點有關聯,但無人能提供準確的相關數據和坐標,所以未能正確計算采空區水量及突水點的情況,但經過綜合分析,本次探到的水應為安桂良煤礦老井越界開采的采空區積水,對三塘煤礦礦界從東往西180米范圍的防治水工作的開展帶來很大的難度,存在較大的水害威脅,對本礦開采的(雨季三防)工作影響較大,三塘煤礦井田北東向邊界線與安桂良煤礦毗鄰。安桂良煤礦老井是向西南方向(即三塘煤礦井田方向)回采的,據不完全了解,該井已越其界開采,并與三塘煤礦同層位開采,已于2006年閉坑,采空區內積存大量水。三塘煤礦曾多次與安桂良煤礦聯系,但未找到能反映實際采掘位置關系的相關資料。

四、防治水措施

為最大限度地減少杜絕礦井水患發生。集團公司有指導和協助煤礦做好礦井水患的預防、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恢復重建等工作的義務。

煤礦成立防治水領導機構,及時編制和修訂符合本礦實際的防治水計劃和措施。

具體要求如下:

三塘煤礦組織專業人員查清礦區內老窿位置,并標明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積水范圍及積水外緣標高,及時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標明老窯位置,上好“三線”制定有針對性的探水措施;煤礦井下排水設施按工作和備用兩套配備、配備一套檢修水泵;及時搞好地面防排水工作。a、加強地面防洪水溝的管理;b、加強礦井開采范圍內開采造成低洼積水情況的檢查、疏干;c、加強暴雨時險情的巡查力度;d、搞好防雷工作。井下防治水方面:留設防水煤柱(巖柱),完善防水閘門及防水閘墻,堅持煤礦水害防治“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則和“防、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治理措施,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強化職工對礦井突水來臨前的認知能力。

五、水患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指揮系統

(一)水患災害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在集團公司統一領導下,協助煤礦各部門分工合作,迅速、高效有序地展開。

(二)礦成立水患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設在礦調度室。總指揮由經理擔任,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到位時,由安全副經理代任。副總指揮由安全副經理、生產副經理、礦總工程師擔任、成員由礦山救護隊隊長、生產技術管理人員、通風安全管理人員、機電管理人員、經營管理人員、礦辦公室、各生產部室負責人組成。

六、水患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一)經理

1、負責應急救援時對各部門人員的調度指揮。

2、負責安排向上級主管部門的快速匯報。

3、負責基地指揮工作。

4、負責外援救護隊及其他人員、物資的調配。

5、負責安排維持秩序小組維持現場秩序。

6、負責救援行動的有序進行。

(二)礦總工程師和安全副經理。

1、負責安排全礦停產及對停產工區的安全技術工作布署。

2、負責主持分析受災性質、范圍及災源,確定救災方案、救災步驟,落實行動措施。

3、監控分析救災進展情況,并及時安排向救災指揮部匯報。

(三)生產技術管理人員

1、根據受災情況,提供受災區域井上、下對照圖,采掘工程平面圖,供電系統圖及其相關規程、措施等資料,協助對事故的分析及處理。

2、協助清點受災人員單位、人數及時上報指揮部。

3、協助基地副指揮安排救災人員行走線路、方式,落實措施,搜集進展情況,上報指揮部。

(四)通風安全管理人員

1、提供礦井通風系統圖等通風相關圖紙、資料。

2、根據本部門掌握的事發前資料及安全隱患情況,提供分析材料,協助救災具體措施的制定及落實。

3、負責救災過程中的安全監察,防止違章行為出現。

(五)機電管理人員

1、負責救災時井上、下供電網絡的運行保障及緊急維修,檢查好發電機組以備用。

2、負責入井電器設備的防爆安全把關。

3、合理、快速調度全礦電鉗工。

(六)礦辦公室主任

1、負責向上級業務部門及上級主管部門辦公室快捷匯報災情,及時收集救災進展情況。

2、負責救援時上、下級部門聯絡,來人接待。

(八)分管經營供銷的副經理

1、負責救災物資的組織和及時供應。

2、負責救災物資的快捷運輸。

3、負責搶險人員的快捷運輸。

4、負責搶險資金的及時到位。

七、應急救援的行動措施

(一)事故發生后迅速到達現場的保證手段

1、平時各工區與礦部通訊線路必須保證暢通。

2、平時至少保證礦部有一輛車備用,緊急時至少能保證及時調用2輛車,以保證機關人員能在最短時間到達現場。

(二)應急救援指揮系統迅速投入運行

1、采區或掘進工作面發生水患災害事故后,立即由作業地點的負責人(或其他相關人員)匯報到礦調度室、辦公室、經理、安全副經理和礦總工程師。同時保護好現場,禁止人員進入或靠近災區,由保衛部及本礦區生產人員組成臨時維持秩序小組。

2、礦調度室接到報后,礦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總指揮應立即召集指揮部各成員召開緊急會議,講明情況,分析部署行動方案。同時安排向上級相關部門匯報,及時通知鎮醫院和六盤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并緊急通知其他作業區域停產,設置警戒全員待命。

3、礦總工程師立即指示相關部門提供各種有關圖紙,措施等資料,啟動救災計劃,同時安全副經理立即組織礦山應急救援小隊及救援人員到事故地區,準備救援行動,必要時,向就近的礦山救護隊求援。

4、求援行動根據災情類別,按本《預案》及《礦井災害預防及處理計劃》有序進行。

(三)現場應急處置的具體措施:

1、現場保護

先由生產單位臨時組織人員保護,救援人員到位后,立即重新調整人員并安排保衛1名及其他人員不少于10人,設置警戒線,禁止無關人員入內。

2、維持秩序

由1名保衛及10名其他人員組成。(1)首先保護好指揮部前沿基地的正常運行。(2)疏散無關人員,必須及時采取強制措施。(3)必要時,請求派出所或公安局支援。

3、處置險情、控制災區災情發展趨勢。

(1)根據本礦年度《礦井災害預防及處理計劃》和災情具體情況處理。A、瓦斯爆炸事故;B、煤與瓦斯突出事故;C、礦井火災事故;D、礦井冒頂事故;E、礦井水災事故。

(2)重特大中毒事故的處置。A、保護現場,維持秩序;B、及時通知三塘鎮醫院和六盤水市第二人民醫院,請求救助;C、向縣公安局、衛生局及集團公司匯報;D、協助醫院運送中毒人員。

4、搶救傷員。

(1)在事故現場就近成立臨時救護站。

(2)礦根據具體情況,成立不少10人的傷員運送小組,負責把傷員運送到救護站處理后,及時運送醫院救治。

八、應急救援隊伍的物資保障

1、礦組織并維持一支礦山應急小隊,并準備相關的呼吸器、銅纖、銅錘等,在事故發生時,能立即召集應急小隊隊員,投入救援行動。

2、事故發生時,應急小隊隊員若人數緊缺,應立即向就近的礦山救護隊請求援助。

3、礦井設立救援的專業技術支持:

(1)動用本礦井技術人員,檢測設備,手段和措施。

(2)若遇技術困難,應立即請求鄰近礦井技術支持。

(3)同時向上級有關部門請求支援。

九、應急救援醫療保障

1、首先向三塘鎮醫院求援。

2、必要時向六盤水市第二人民醫院等求援。

十、應急救援的交通運輸保障

1、立即停止全礦生產及銷售活動,并讓無關車輛立即離開礦區范圍以保證交通暢通。

2、緊急調回全礦所有機動車輛到礦備用,必要時請縣政府交通部門調車支援。

十一、水患災害應急預案組織機構

總指揮:經理

副指揮:安全副經理?生產副經理

專家組:總工程師?救護中心專家

技術保障組:生產技術部長、安監部部長?通風瓦斯部部長?機運部部長

救護醫療保障組:?礦山救護大隊;六盤水市第二人民醫院;三塘鎮醫院

物資保障組:物資供應部、會計?保管員

警戒、運輸保障組:應急分隊

篇2:某礦井水害應急預案

為提高礦井水害能力,做到災情出現時能及時、快速、有效地組織救災人員及提供物資補給,有條不紊的開展水害的搶險救災工作,特制定本預案。

一、救災時各有關人員的職責

1、礦長:是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上級有關領導和礦總工程師、礦山救護隊隊長的協助下,制定營救遇難人員的措施。

2、礦總工程師:是礦長處理災害事故的助手,在礦長領導下組織制定營救遇險人員的處理計劃。

3、礦副總工程師:協助總工程師處理災害,并負責指揮某一方面的救災工作。

4、各有關副礦長:根據礦長命令積極投入搶險救災工作,并負責組織為處理事故所需的工作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需的設備材料和嚴格控制入井人員,簽發搶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別許可證。

5、礦山救護隊隊長:對礦山救護隊的行動具體負責,全面指揮、領導礦山救護隊和輔助救護隊根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所規定的任務,完成對災區遇難人員的救援和事故處理。

6、通風科長:按照礦長命令負責改變礦井通風制度,監視主要扇風機的工作狀況和組織完成必要的通風工作,并執行與通風有關的其它措施。

7、技術科長:負責準備必要的圖紙資料,并根據礦長命令完成測量和其它工作。

8、機電科長:根據礦長的命令,負責改變礦井主要扇風機工作制度,并掌握礦井的停送電工作,及時搶救或安裝機電設備,完成其它有關的任務。

9、材料供應科長:及時準備好必需的救災器材,并根據礦長的命令迅速運到指定地點。

10、礦調度值班人員:負責記錄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其它情況并立即將事故的情況向礦長、礦總工程師和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區、市煤炭局報告,按發生事故后必須立即召集的單位和人員名單召集有關人員到調度室,及時向下傳達礦長的命令,隨時調度井下搶險救災情況,統計和掌握出入井人數和留在井下地點的人數。

11、有關的區、隊、班長:負責查明留在本采區或工作面的人數,并采取措施將他們有組織地撤退到安全地點或地面,將在現場所見的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詳細如實地報告調度室,并隨時接受礦長的命令,完成有關搶救和處理災害的任務。

12、考勤和礦燈房發放負責人:根據入井人員的考勤和領取燈號碼,查清在井下的人數及其姓名,并迅速報告調度室,對沒有經指定的副礦長簽發的入井特別許可證的所有人員,不得發給礦燈,并在井口嚴格檢查,制止入井。

13、運搬工區區長:負責將遇難人員及時運往井上,保證救災人員和器材能及時運到事故地點,滿足救災需要。

14、醫院院長:負責組織對受傷人員的急救治療,組織護理和藥物供應,并做好噴灑消毒藥品,滅菌免疫工作。

15、行政辦公室主任:保證對遇難人員的妥善安置和救災人員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16、保衛科長: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護正常的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礦,并在井口附近設專人警戒,嚴禁閑雜人員逗留、圍觀。

17、值班話務員:接到調度員的事故通知后,立即切斷與事故沒有直接關系的一切電話,開放事故信號,并按照《礦井災害預防與事故處理計劃》中規定的發生事故后必須立即召集的單位和人員名單及時按順序通知所列單位的人員到調度室報到待命,協助礦調度值班人員及時傳達礦長的命令。

二、救災總的指導原則

井上下發生重大水災事故時,發現人員必須立即向調度室匯報事故的性質、地點及遇難人員情況,并迅速組織自救、互救或設法安全撤離災區。

調度室接到事故電話后,必須立即向礦值班人員匯報,礦值班人員應立即向救災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報告,并安排話務員按照“發生事故后必須立即召集的單位和人員名單”通知救災指揮部全部成員到調度室集合,然后在救災指揮部領導下分工負責,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搶救工作,各職能部門及區隊主要負責人在指揮部的領導下,組織好本單位人員積極參加救災工作。

救災指揮部必須首先弄清事故的性質、地點及遇難人員情況,并迅速作出救災方案立即組織救災;救災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能有效地防止事故擴大和迅速搶救受災遇難人員的方法。一般采取切斷電源、反風、直接救災,封閉事故區域等方法進行。

救災人員應按照救災指揮部命令根據事故性質和地點,選擇捷徑到達事故地點以便盡快進行搶救和搜尋遇難人員工作,井下救災基地應設在災害發生地點附近支架完整的進風巷中。

事故發生后有關單位、考勤員、礦燈房要互相聯系,準確統計出考勤人員和井下遇難人員情況,衛生所及時做好急救工作。

凡是下井人員都必須熟悉本區域的避災路線,在發生事故時,能根據事故的性質和地點,佩帶好自救器,由最近的安全路線到達安全地點或升井。

有關部門和領導應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上級有關單位匯報事故情況。

三、組織領導

為確保礦井水害的搶險、救護工作順利進行,礦成立礦井水害搶險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水害救災搶險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調度室。

四、應急措施

發生透水或灌水事故時,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并在班、組長或由經驗的老工人的指揮下迅速搶救,就地解決,加固工作地點的支護,堵住出水點,以免事故擴大。如情況危急,水勢很猛無法搶救,則有組織地避開壓力水頭,迅速撤離事故區并沿避災路線撤至地面。

暫時躲避到安全地點,不能撤離的人員要沉著、冷靜、盡量減少動作,并要在躲避地點巷道口懸掛礦燈,工具或定時間隔敲打管子,鐵軌等,發出呼救信號,等待救援。

調度室接到透水或灌水報告后,要立即向礦領導匯報,并立即通知有關單位進行搶救,同時根據出事地點和可能波及的地區,通知有關人員撤出危險區。

透水或灌水事故發生后,各單位應盡快準確的核查井下人員,掌握災區范圍、事故前人員分布,礦井中有生存條件的地點,進入該地點的可能通道,以便迅速組織搶救。

透水或灌水事故發生后,必須了解突水的地點、性質,估計突出水量,靜止水位,突水后涌水量,影響范圍,補給水源及有影響的地面水體。然

后組織力量和排水設備進行排水,應盡可能將水引入水倉,啟動全部排水設備,全力以赴排水,設備不足時應及時增設排水設備。

如水源補給量特別大,用強力排水不能生效,則先堵住涌水通道,截住補給水源,同時堵塞地面補給水源,然后再排水,排水時則應制訂專門的安全措施。

當水威脅到中央變電所、中央泵房安全時救災指揮部應立即通知該地點值班人員關閉水閘門,保護供電和排水設備。

加強排水和搶救中的通風,切斷災區電源,防止將積聚的瓦斯引爆或突然涌出其他有毒氣體。當有瓦斯從水淹區涌出時,應制定瓦斯排放措施進行瓦斯排放。

排水后偵察、搶險中,要防止冒頂、掉底和二次突水。

搬運和搶救遇難者,要防止突然改變傷員已適應的環境和生存條件,造成不應有的傷亡。

五、井下災情設置

Ⅹ月Ⅹ日通防科值班人員在值班期間發現災情后,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匯報情況如下:

報告調度室:我是通防科井下值班人員ⅩⅩⅩ,在值班中,發現121采空區1#涌水量觀測站水量猛增,且出現壓力水流,有沖破密閉,潰入大巷,造成淹井事故的可能,請求撤離井下所有作業人員。報告完畢。

六、災情初步分析及救災程序

根據報告初步推斷為地表水通過塌陷裂隙進入121采空區,水量來勢兇猛,有淹井的可能。救災程序如下:

1、調度室立即將災情向礦長匯報,礦長下達救災命令。

2、總工程師命令井下所有作業人員沿避水路線撤離和救災人員沿救災路線救災(1)避水路線:16107工作面→16107材料道→北翼軌道巷→西石門→付井口→地面或工作面→16107皮帶巷→北翼皮帶巷→16煤集皮巷→主井→地面(2)救災路線:付井口→西石門→北翼軌道巷→16107材料道→16107工作面;并通知技術科、機電科立即到一采區地表塌陷積水區查看水情,如情況屬實,立即組織地面排水。

3、礦長命令井下中央泵房、中央變電所立即關閉防水密閉門,命令中央泵房立即啟動工作泵、備用泵(均為200D43×9型,單臺額定流量288m3/h),并將運轉情況及水位及時匯報調度室。

4、楊礦長命令救護大隊領取救災物資,井口待命,隨時準備赴往災情地點實施搶救。

5、張礦長命令醫護人員立即趕往付井口準備對受傷人員實施救治工作。

6、井下救護大隊匯報:井下所有作業人員已全部安全撤出,無一人傷亡。

7、地面排水組匯報:塌陷積水排干。井下中央泵房匯報:三臺水泵正常運轉,現水倉水位已低于警戒位置,涌水量已趨于正常,請求停止備用泵的運轉。

8、王礦長同意停止備用泵的運轉的請求,要求中央泵房值班人員密切注意水倉的水位觀測,并及時匯報。

9、楊礦長命令救護大隊撤出工作面,留設專人觀察1#涌水量觀測站水量變化情況,并及時匯報。

10、宣布救災工作結束,礦井恢復正常生產。

七、地面災情設置

*月*日*時,天降大雨,*時地面巡查人員***發現工廣北側小龍河一處決堤。大水直沖北門,進入礦內,有通過主、副井灌入井下的可能。并立即向調度室匯報:

報告調度室:我是保衛科地面巡查員***在巡視小龍河水情中,發現工廣北側小龍河一處決堤,大水直沖北門進入礦內,有通過主、副井灌入井下的可能。

調度員接到匯報后,立即將災情匯報給值班人員,值班人員立即將此情況匯報給礦長和總工程師;并命令值班人員按照事故發生后必須立即召集的單位和人員名單召集有關人員到調度室。經救災搶險領導小組研究、討論,并發布如下命令:

1、人員到齊后,礦長下達救災搶險命令。

2、總工程師命令井下所有作業人員作好撤離準備。

3、礦長命令中央泵房作好排水準備。機電作好地面排水設施的準備工作

4、礦長命令救護大隊領取救災物資,在主、副井周圍布置截水墻。分組對工廣內所有排水溝進行檢查、疏通,確保流水通暢,對積水區進行排水。

5、礦長根據《雨季“三防”工作通知》的文件分工組織人員奔赴小龍河決堤處填堵。

6、經過一晝夜奮戰,災情得到控制,宣布恢復正常生產。

八、救災要求及注意事項

1、與救災有關的工作人員及時將情況反饋到調度室,并做好詳細的記錄。

2、調度室及時記錄各方的匯報情況,以便做好工作匯報。

3、物管科要做好救災物資的儲備及發放工作。

4、救護大隊要嚴格組織紀律,做到有條不紊,并熟悉救災路線。

5、救護大隊組長負責救護的現場組織工作,要求及時匯報搶救情況。

篇3:某煤礦水害應急預案

為提高礦井水害能力,做到災情出現時能及時、快速、有效地組織救災人員及提供物資補給,有條不紊的開展水害的搶險救災工作,特制定本預案。

一、救災時各有關人員的職責

1、礦長:是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上級有關領導和礦總工程師、礦山救護隊隊長的協助下,制定營救遇難人員的措施。

2、礦總工程師:是礦長處理災害事故的助手,在礦長領導下組織制定營救遇險人員的處理計劃。

3、礦副總工程師:協助總工程師處理災害,并負責指揮某一方面的救災工作。

4、各有關副礦長:根據礦長命令積極投入搶險救災工作,并負責組織為處理事故所需的工作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需的設備材料和嚴格控制入井人員,簽發搶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別許可證。

5、礦山救護隊隊長:對礦山救護隊的行動具體負責,全面指揮、領導礦山救護隊和輔助救護隊根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所規定的任務,完成對災區遇難人員的救援和事故處理。

6、通風科長:按照礦長命令負責改變礦井通風制度,監視主要扇風機的工作狀況和組織完成必要的通風工作,并執行與通風有關的其它措施。

7、技術科長:負責準備必要的圖紙資料,并根據礦長命令完成測量和其它工作。

8、機電科長:根據礦長的命令,負責改變礦井主要扇風機工作制度,并掌握礦井的停送電工作,及時搶救或安裝機電設備,完成其它有關的任務。

9、材料供應科長:及時準備好必需的救災器材,并根據礦長的命令迅速運到指定地點。

10、礦調度值班人員:負責記錄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其它情況并立即將事故的情況向礦長、礦總工程師和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區、市煤炭局報告,按發生事故后必須立即召集的單位和人員名單召集有關人員到調度室,及時向下傳達礦長的命令,隨時調度井下搶險救災情況,統計和掌握出入井人數和留在井下地點的人數。

11、有關的區、隊、班長:負責查明留在本采區或工作面的人數,并采取措施將他們有組織地撤退到安全地點或地面,將在現場所見的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詳細如實地報告調度室,并隨時接受礦長的命令,完成有關搶救和處理災害的任務。

12、考勤和礦燈房發放負責人:根據入井人員的考勤和領取燈號碼,查清在井下的人數及其姓名,并迅速報告調度室,對沒有經指定的副礦長簽發的入井特別許可證的所有人員,不得發給礦燈,并在井口嚴格檢查,制止入井。

13、運搬工區區長:負責將遇難人員及時運往井上,保證救災人員和器材能及時運到事故地點,滿足救災需要。

14、醫院院長:負責組織對受傷人員的急救治療,組織護理和藥物供應,并做好噴灑消毒藥品,滅菌免疫工作。

15、行政辦公室主任:保證對遇難人員的妥善安置和救災人員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16、保衛科長: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護正常的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礦,并在井口附近設專人警戒,嚴禁閑雜人員逗留、圍觀。

17、值班話務員:接到調度員的事故通知后,立即切斷與事故沒有直接關系的一切電話,開放事故信號,并按照《礦井災害預防與事故處理計劃》中規定的發生事故后必須立即召集的單位和人員名單及時按順序通知所列單位的人員到調度室報到待命,協助礦調度值班人員及時傳達礦長的命令。

二、救災總的指導原則

井上下發生重大水災事故時,發現人員必須立即向調度室匯報事故的性質、地點及遇難人員情況,并迅速組織自救、互救或設法安全撤離災區。

調度室接到事故電話后,必須立即向礦值班人員匯報,礦值班人員應立即向救災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報告,并安排話務員按照“發生事故后必須立即召集的單位和人員名單”通知救災指揮部全部成員到調度室集合,然后在救災指揮部領導下分工負責,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搶救工作,各職能部門及區隊主要負責人在指揮部的領導下,組織好本單位人員積極參加救災工作。

救災指揮部必須首先弄清事故的性質、地點及遇難人員情況,并迅速作出救災方案立即組織救災;救災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能有效地防止事故擴大和迅速搶救受災遇難人員的方法。一般采取切斷電源、反風、直接救災,封閉事故區域等方法進行。

救災人員應按照救災指揮部命令根據事故性質和地點,選擇捷徑到達事故地點以便盡快進行搶救和搜尋遇難人員工作,井下救災基地應設在災害發生地點附近支架完整的進風巷中。

事故發生后有關單位、考勤員、礦燈房要互相聯系,準確統計出考勤人員和井下遇難人員情況,衛生所及時做好急救工作。

凡是下井人員都必須熟悉本區域的避災路線,在發生事故時,能根據事故的性質和地點,佩帶好自救器,由最近的安全路線到達安全地點或升井。

有關部門和領導應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上級有關單位匯報事故情況。

三、組織領導

為確保礦井水害的搶險、救護工作順利進行,礦成立礦井水害搶險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水害救災搶險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調度室。

四、應急措施

發生透水或灌水事故時,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并在班、組長或由經驗的老工人的指揮下迅速搶救,就地解決,加固工作地點的支護,堵住出水點,以免事故擴大。如情況危急,水勢很猛無法搶救,則有組織地避開壓力水頭,迅速撤離事故區并沿避災路線撤至地面。

暫時躲避到安全地點,不能撤離的人員要沉著、冷靜、盡量減少動作,并要在躲避地點巷道口懸掛礦燈,工具或定時間隔敲打管子,鐵軌等,發出呼救信號,等待救援。

調度室接到透水或灌水報告后,要立即向礦領導匯報,并立即通知有關單位進行搶救,同時根據出事地點和可能波及的地區,通知有關人員撤出危險區。

透水或灌水事故發生后,各單位應盡快準確的核查井下人員,掌握災區范圍、事故前人員分布,礦井中有生存條件的地點,進入該地點的可能通道,以便迅速組織搶救。

透水或灌水事故發生后,必須了解突水的地點、性質,估計突出水量,靜止水位,突水后涌水量,影響范圍,補給水源及有影響的地面水體。然

后組織力量和排水設備進行排水,應盡可能將水引入水倉,啟動全部排水設備,全力以赴排水,設備不足時應及時增設排水設備。

如水源補給量特別大,用強力排水不能生效,則先堵住涌水通道,截住補給水源,同時堵塞地面補給水源,然后再排水,排水時則應制訂專門的安全措施。

當水威脅到中央變電所、中央泵房安全時救災指揮部應立即通知該地點值班人員關閉水閘門,保護供電和排水設備。

加強排水和搶救中的通風,切斷災區電源,防止將積聚的瓦斯引爆或突然涌出其他有毒氣體。當有瓦斯從水淹區涌出時,應制定瓦斯排放措施進行瓦斯排放。

排水后偵察、搶險中,要防止冒頂、掉底和二次突水。

搬運和搶救遇難者,要防止突然改變傷員已適應的環境和生存條件,造成不應有的傷亡。

五、井下災情設置

Ⅹ月Ⅹ日通防科值班人員在值班期間發現災情后,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匯報情況如下:

報告調度室:我是通防科井下值班人員ⅩⅩⅩ,在值班中,發現121采空區1#涌水量觀測站水量猛增,且出現壓力水流,有沖破密閉,潰入大巷,造成淹井事故的可能,請求撤離井下所有作業人員。報告完畢。

六、災情初步分析及救災程序

根據報告初步推斷為地表水通過塌陷裂隙進入121采空區,水量來勢兇猛,有淹井的可能。救災程序如下:

1、調度室立即將災情向礦長匯報,礦長下達救災命令。

2、總工程師命令井下所有作業人員沿避水路線撤離和救災人員沿救災路線救災(1)避水路線:16107工作面→16107材料道→北翼軌道巷→西石門→付井口→地面或工作面→16107皮帶巷→北翼皮帶巷→16煤集皮巷→主井→地面(2)救災路線:付井口→西石門→北翼軌道巷→16107材料道→16107工作面;并通知技術科、機電科立即到一采區地表塌陷積水區查看水情,如情況屬實,立即組織地面排水。

3、礦長命令井下中央泵房、中央變電所立即關閉防水密閉門,命令中央泵房立即啟動工作泵、備用泵(均為200D43×9型,單臺額定流量288m3/h),并將運轉情況及水位及時匯報調度室。

4、礦長命令救護大隊領取救災物資,井口待命,隨時準備赴往災情地點實施搶救。

5、礦長命令醫護人員立即趕往付井口準備對受傷人員實施救治工作。

6、井下救護大隊匯報:井下所有作業人員已全部安全撤出,無一人傷亡。

7、地面排水組匯報:塌陷積水排干。井下中央泵房匯報:三臺水泵正常運轉,現水倉水位已低于警戒位置,涌水量已趨于正常,請求停止備用泵的運轉。

8、礦長同意停止備用泵的運轉的請求,要求中央泵房值班人員密切注意水倉的水位觀測,并及時匯報。

9、礦長命令救護大隊撤出工作面,留設專人觀察1#涌水量觀測站水量變化情況,并及時匯報。

10、宣布救災工作結束,礦井恢復正常生產。

七、地面災情設置

*月*日*時,天降大雨,*時地面巡查人員***發現工廣北側小龍河一處決堤。大水直沖北門,進入礦內,有通過主、副井灌入井下的可能。并立即向調度室匯報:

報告調度室:我是保衛科地面巡查員***在巡視小龍河水情中,發現工廣北側小龍河一處決堤,大水直沖北門進入礦內,有通過主、副井灌入井下的可能。

調度員接到匯報后,立即將災情匯報給值班人員,值班人員立即將此情況匯報給礦長和總工程師;并命令值班人員按照事故發生后必須立即召集的單位和人員名單召集有關人員到調度室。經救災搶險領導小組研究、討論,并發布如下命令:

1、人員到齊后,礦長下達救災搶險命令。

2、總工程師命令井下所有作業人員作好撤離準備。

3、礦長命令中央泵房作好排水準備。機電作好地面排水設施的準備工作

4、礦長命令救護大隊領取救災物資,在主、副井周圍布置截水墻。分組對工廣內所有排水溝進行檢查、疏通,確保流水通暢,對積水區進行排水。

5、礦長根據《雨季“三防”工作通知》的文件分工組織人員奔赴小龍河決堤處填堵。

6、經過一晝夜奮戰,災情得到控制,宣布恢復正常生產。

八、救災要求及注意事項

1、與救災有關的工作人員及時將情況反饋到調度室,并做好詳細的記錄。

2、調度室及時記錄各方的匯報情況,以便做好工作匯報。

3、物管科要做好救災物資的儲備及發放工作。

4、救護大隊要嚴格組織紀律,做到有條不紊,并熟悉救災路線。

5、救護大隊組長負責救護的現場組織工作,要求及時匯報搶救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