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電池爆炸應急預案格式
?1?總則1.1?為了應對蓄電池爆炸事故的發生,提高發電廠各級人員對蓄電池爆炸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消除事故隱患或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及設備財產安全,特制定本預案。1.2?本預案依據《安全生產法》、《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電業生產事故調查規程》及《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危急事件管理工作規定》、《電力系統用蓄電池直流電源裝置運行維護規程》(DL/T724-2000)等國家和電力行業的法律、法規,上級對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要求以及發電廠的實際情況而制定。1.3?本預案含應急處理和應急救援雙重含義。事故應急處理和救援應以保護人身安全為第一目的,同時兼顧設備和環境的防護為原則,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1.4?一旦發生設備事故,應做好現場控制,控制危險源,避免事故的擴大,使事故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并及時將事故情況匯報上級主管部門。?2?概況2.1?事故現象1.?有爆炸聲;2.?可有某段母線接地或絕緣降低等信號;3.?可有電池欠壓和充電過流等信號;4.?蓄電池間可能有煙火冒出。2.2?事故造成的后果1.?造成單個或多個蓄電池損壞并蓄電池著火;2.?造成直流系統工作不正常,進而影響控制、保護等設備的正常運行;3.?當附近有人員時,可能造成人員傷害。?3?應急預案內容3.1?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成立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下設緊急操作組、應急專業組(下分:電氣專業應急組、機械專業應急組、水工專業應急組)、消防救援組、物資保障組、后勤醫療保障組、保安救援組、通訊保障組,以上統稱“事故應急小組”。3.1.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總指揮:胡玉強副總指揮:、成員:、、、、、、、、、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職責:1.?貫徹落實國家有關事故應急處理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規和上級部門的有關規章制度,執行政府和上級關于事故應急處理的重大部署;2.?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3.?針對本廠的各種設備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事故應急預案;4.?根據應急預案,組織開展專門的技能培訓和演練;5.?指揮開展事故應急處理、救援和生產、生活恢復等各項工作;6.?負責向上級領導及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和事故處理進展情況;7.?事故處理完畢后,認真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總結事故處理過程的經驗教訓,并形成總結報告上報上級有關部門。3.1.2?應急操作處理組應急操作處理組掛靠在發電部,為應急處理的日常值班系統,由發電部當班值班員和ON-CALL人員組成。發電部主任為事故應急操作處理組第一責任人,當班值長為事故應急操作處理的第一指揮人。為防止事故擴大,當班值長可以直接調度運行人員和專業應急組協同進行事故應急操作及處理。應急操作處理組職責:1.?認真開展設備巡回檢查,及時發現設備隱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2.?認真執行“兩票”制度和設備操作監護工作,避免因操作不當造成事故;3.?及時向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重大事故隱患或事故情況,及時通知專業應急組和其它事故應急小組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理、救援;4.?根據具體設備事故狀況,及時主動采取對事故設備、場所的隔離操作等措施,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5.?發生設備事故及事故應急處理期間,應同時密切注意監控其它在運行的設備狀況,避免事故的波及;6.?當有發生危及現場工作人員人身安全的可能情況時,應及時警告并疏散現場工作人員;7.?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協助指揮開展其他應急處理救援工作;8.?協助保安救援組做好事故現場的封鎖和保護工作;9.?協助現場恢復和事故調查工作。3.1.3專業應急組專業應急組掛靠在檢修部,檢修部各專業班隊即為各專業應急組,成員為所有班隊員。檢修部主任為專業應急組的第一責任人,各班隊長為各專業應急組的第一責任人。當發生設備事故時,由檢修部主任、班隊長指揮相關專業救援人員參加應急處理、救援工作。專業應急組的職責:1.?根據預案規定的應急處理程序,進行事故應急處理;2.?協助后勤醫療保障組進行現場受傷人員的救治和疏散工作;3.?協助進行現場恢復以及事故分析、調查工作。3.1.4?消防救援組由廠消防隊組成,當生產現場發生火災事故時,由應急處理救援領導小組直接調度。其主要職責是:現場救火,人員及物資搶救、疏散。3.1.5?物資保障應急組由車隊、供應人員組成,其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由應急處理救援領導小組直接調度。其主要職責是為事故處理、救援提供車輛、搶險物資及備品備件保證,協助現場救護傷員。3.1.6?后勤醫療保障組掛靠物業公司,其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由應急處理救援領導小組直接調度。其主要職責是為事故處理、救援提供醫療及食品保證,現場救護傷員。3.1.7?保安救援組掛靠物業公司,保衛部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其主要職責是負責事故現場及廠區的保衛工作,確保事故現場不遭破壞。3.1.8?通訊保障組掛靠在檢修部,通訊班班長為第一責任人。在事故發生后,通訊保障組全力確保生產、調度電話的暢通,確保值長崗位全國直撥電話的暢通。3.2?危急事件的預防3.2.1?事故起因1.?蓄電池室含氫量過大,遇火花等明火爆炸;2.?蓄電池存在質量問題,遇火花等明火爆炸;3.?蓄電池安全閥失效,電池內部氣壓過大產生爆炸。3.2.2?事故的預防1.?蓄電池間照明應使用防爆燈;2.?蓄電池間應安裝抽風機,并保持通風;3.?蓄電池間窗戶應使用遮光玻璃,避免陽關直射電池;4.?蓄電池間溫度應保持在5—35度;5.?運行值班員應每日對蓄電池進行巡視,檢查殼體是否異常、安全閥是否堵死等,發現問題及時聯系處理;6.?應按規程規定定期進行電池的核對性充放電等實驗檢測,發現異常應更換電池。3.2.2.1??根據本事故的特點,應在蓄電池室附近配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在運行集控室配備一定數量的防毒面具和消防防護服;3.2.2.2?各有關部門加強對應急設備設施的維護,保證設備設施的正常完備;3.2.2.3??各部門應按照《發電廠防止重大設備事故實施細則》規定,做好事故預防各項工作;3.2.2.4??檢修部、保衛部、安監部、應每季度進行一次通信設備、廠房消防報警系統、工業電視系統、逃生警報系統的檢查維護,并形成記錄;3.2.2.5??供應部應每季度進行一次應急救援物資的清點、核實工作,對過期的物資應及時處理并立即予以補充;3.2.2.6?保衛部應每季度進行生產場所消防器材的檢查、維護,及時清點補充過期、丟失、損壞的消防器材;3.2.2.7??車隊應加強車輛維護,隨時保證有應急備用車輛;3.2.2.8?職工醫院應加強應急搶救醫藥器具和藥品的管理,日常急救藥品、藥具配備齊全。3.2.3?值班待命制度1.?班待命區域為安陽市市區;2.?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不應全部離開待命區域,凡有離開待命區域的,應指定有臨時負責人;3.?應急操作處理組的值班方式按ON-CALL制度執行;4.?其他事故應急小組人員,離開待命區域時均應履行請假制度,各部門均不得安排或批準某一具體專業所有人員離開待命區;5.?車隊、職工醫院應24小時有人值班;6.?所有應急救援人員應24小時配戴并維護好個人通信設備,當接到應急救援通知后,應在10分鐘內趕到事故現場參加事故處理和救援工作。3.2.4?廠部和各有關部門應定期組織進行事故應急預案的演練,檢驗并提高應急指揮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的反應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增強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與合作。通過事故預案演練,檢驗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并不斷修改完善。1.?廠部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預案聯合演習,演習按照預案的有關規定和相關應急處理程序進行;2.?各專業應急組每年應按預案規定的分工負責部分進行一次分部演練;3.?安監部每年組織一次應急救援知識培訓,以使應急救援人員具備相關的救援知識,熟練掌握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的使用,提高應急救援人員應急救援的能力。3.3?應急預案的啟動1.?生產現場人員發現蓄電池爆炸的,應立即報告運行當班值長;2.?當班值長接到報告或監視到異常信號,應立即安排值班員到現場進行確認,并同時緊急通知運行ONCALL人員進場(中控室)待命;3.?值班員現場確認蓄電池爆炸后,應報告值長,值長應立即啟動應急處理程序,命令ONCALL人員進行現場應急操作和處理,并向廠長和生產副廠長報告。4.?廠長和生產副廠長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啟動應急救援程序。3.4?危急事件的應對3.4.1?應急操作處理程序,本程序由值長啟動。1.?如有傷員,應先帶防毒面具進入蓄電池室將人員緊急救出并關閉蓄電池室門;2.?切除故障段蓄電池回路刀閘和保險,隔離故障段蓄電池;3.?合上合閘母線和控制母線聯絡開關,恢復故障段負荷的正常運行。4.?如著火,應用1211滅火器滅火;5.?啟動蓄電池室風機抽風(20分鐘);6.?檢查各重要負荷的直流電源工作情況;7.?應急操作處理以以上5項工作完成為終結點。3.4.2?應急救援程序,本程序由廠長、生產副廠長或其授權的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啟動。1.?廠長、生產副廠長或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接到報告后,應立即趕赴現場,并同時指揮電氣專業組進場(中控室后)待命。如有人員受傷,應通知后勤醫療組也進場;如著火,應通知義務消防隊進場。2.?指揮疏散現場無關人員。3.?如著火,應指揮義務消防隊進行滅火,其他應急人員協助。4.?組織搶救現場可能出現的傷員。5.?滅火后,應立即組織進行事故現場的隔離和保護。6.?組織檢查事故設備情況,確認設備損壞程度。7.?組織制定臨時設備運行措施和事故設備搶修方案,開展設備搶修。8.?組織進行事故的調查分析,制定落實防范措施,確保在運機組的安全運行。3.5?生產、生活維持或恢復方案3.5.1?設備搶修完畢,恢復設備的正常運行方式。3.5.2?恢復運行正常值班工作秩序。3.5.3本預案以設備搶修完畢并恢復正常的運行方式事故應急處理及救援的終止點,由廠長宣布終止。3.5.4應急處理和救援終止后,恢復應急處理和救援人員的正常生活工作次序。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篇2:蓄電池電機車制動距離試驗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況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使用中的機車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列車制動距離試驗。我隊計劃與今年三月份通過蓄電池電機車安全制動距離試驗測定電機車安全制動性能(具體實驗時間根據措施審批時間而定),確保列車安全運行,現制定蓄電池電機車制動距離實驗安全技術措施,明確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以保證試驗過程安全、結果準確。二、實驗前的準備工作1、實驗前需向調度室及井底卸載站調度匯報,說明情況,并在井底3#交叉點設置警戒人員,掛“列車試驗,禁止通行”警戒牌及警戒燈。2、試驗前,先有技術員貫徹學習安全措施,并認真按照措施要求部署相應的試驗步驟及人員。3、選取列車日常運行的最大坡度直線作為列車制動距離的試驗區段,并在區段內適當劃分機車起動(加速)段、最大速度(等速)段和制動(減速)段。各段起點應以信號燈或其他明顯標志標出,試驗區段兩端和各出入口,必須設有警戒人員,還必須設置寫有“列車試驗,禁止通行”的警告或警告燈。4、認真檢查、檢修試驗區段的軌道以及機車、車輛等,但不得在軌面上預先撒砂或做類似處理。軌道質量不得低于“合格品”的等級;機車、車輛等必須符合《煤礦礦級機電設備完好標準》以及有關技術文件的要求。要重點保證機車、車輛的制動裝置、撒砂裝置和連接裝置靈敏可靠。5、對照機車日常實際運送物料或人員的最大牽引載荷備足重載礦車或平巷人車。6、備有指揮、聯絡、計時、計算、維修用工具、量具、儀器、儀表備品、配件、復軌器及其他安全防護裝置,并檢查、校驗、保證齊全,完整、靈敏、有效。7、機車司機應由工作責任心強、反映靈敏、操作熟練的同志擔任,一般應為該車的日常司機。三、試驗方法、步驟及測算試驗應按日常實際運送物料和人員的最大牽引載荷分別進行。試驗區段人員布置及各段長度如下圖所示:圖中:A(1人):啟動指揮兼警戒;C(1人):計時指揮;D(1人):計時兼制動指揮;E(1人)警戒;A——B:起動加速段,約1.5倍列車長度;B——C:最大速度段,約0.3倍列車長度;C——D:計時段,約0.3倍列車長度;D——E:制動段,大于1.5倍列車長度。如果受巷道長度或其他條件限制,各段長度達不到圖中要求時,可以酌減。但必須保證機車以日常實際運行的最大速度駛至D點,并滿足制動距離的需要。實驗步驟如下:1、起動指揮人在A點指揮司機駕車起動,當機車加速至B點時以日常運行的最大速度行駛。2、當機車到達C點時,計時指揮人立即發出開始信號(如揮燈),D點計時人同時按下秒表開始計時。3、當機車到達D點時,計時人立即按下秒表停止計時并同時發出機車制動信號(如吹哨)。4、司機在制動信號發出的同時立即進行制動操作,直至機車停止運行(制動信號發出前,司機不得提前減速制動)。5、測量計算:(1)、制動前的列車速度(V)按下式計算:(米/秒)……………………………………………………(1)式中,S為C、D兩點間的距離(米);T為計時秒表讀數(秒)(2)、制動距離(L)。量取制動信號發出點(D)點至機車完全停止點間的距離(米),即為被試驗列車的制動距離(L)。四、實驗安全技術措施1、機車制動距離試驗地點:北大巷500—1000米;2、施工試驗地段前,必須由專人檢查巷道的頂板情況,支護情況,在排除不安全隱患或采取相關安全措施后,方可進入試驗地段。3、參加機車制動試驗司機,必須配齊勞保用品,井下手機、便攜式甲烷檢測儀等;4、試驗前通知卸載站調度員,嚴禁其他車輛進入北大巷,并在3#交叉點安排專人把守;5、試驗前,必須檢查機車的完好情況,不完好的機車不準參加機車制動距離試驗;6、參與試驗的電機車司機要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開車前要鳴笛,并且按規定的速度開車。7、所有參加試驗人員(機車司機除外)應身穿帶反光標志的馬甲,試驗地點前后40米范圍內設置2盞警示黃燈,按照上述要求,在每個實驗節點要設置1盞黃燈。8、試驗完畢后,將施工地段軌道上的雜物清理干凈,將實驗段的設備及物件恢復原狀。9、測量制動距離人員,要等機車停穩后,方可進行操作,并且要注意自身腳下,以防滑倒傷人。10、所有參加試驗人員學習安全措施并嚴格執行本措施。11、在試驗過程中,要執行好“手口示意”,行動一致。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安全確認制”,在確認每一步的安全后,方可執行下一步操作。五、其他未盡事宜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執行。
篇3:蓄電池電機車制動距離試驗安全措施
一、概況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使用中的機車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列車制動距離試驗。我隊計劃與今年三月份通過蓄電池電機車安全制動距離試驗測定電機車安全制動性能(具體實驗時間根據措施審批時間而定),確保列車安全運行,現制定蓄電池電機車制動距離實驗安全技術措施,明確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以保證試驗過程安全、結果準確。二、實驗前的準備工作1、實驗前需向調度室及井底卸載站調度匯報,說明情況,并在井底3#交叉點設置警戒人員,掛“列車試驗,禁止通行”警戒牌及警戒燈。2、試驗前,先有技術員貫徹學習安全措施,并認真按照措施要求部署相應的試驗步驟及人員。3、選取列車日常運行的最大坡度直線作為列車制動距離的試驗區段,并在區段內適當劃分機車起動(加速)段、最大速度(等速)段和制動(減速)段。各段起點應以信號燈或其他明顯標志標出,試驗區段兩端和各出入口,必須設有警戒人員,還必須設置寫有“列車試驗,禁止通行”的警告或警告燈。4、認真檢查、檢修試驗區段的軌道以及機車、車輛等,但不得在軌面上預先撒砂或做類似處理。軌道質量不得低于“合格品”的等級;機車、車輛等必須符合《煤礦礦級機電設備完好標準》以及有關技術文件的要求。要重點保證機車、車輛的制動裝置、撒砂裝置和連接裝置靈敏可靠。5、對照機車日常實際運送物料或人員的最大牽引載荷備足重載礦車或平巷人車。6、備有指揮、聯絡、計時、計算、維修用工具、量具、儀器、儀表備品、配件、復軌器及其他安全防護裝置,并檢查、校驗、保證齊全,完整、靈敏、有效。7、機車司機應由工作責任心強、反映靈敏、操作熟練的同志擔任,一般應為該車的日常司機。三、試驗方法、步驟及測算試驗應按日常實際運送物料和人員的最大牽引載荷分別進行。試驗區段人員布置及各段長度如下圖所示:圖中:A(1人):啟動指揮兼警戒;C(1人):計時指揮;D(1人):計時兼制動指揮;E(1人)警戒;A——B:起動加速段,約1.5倍列車長度;B——C:最大速度段,約0.3倍列車長度;C——D:計時段,約0.3倍列車長度;D——E:制動段,大于1.5倍列車長度。如果受巷道長度或其他條件限制,各段長度達不到圖中要求時,可以酌減。但必須保證機車以日常實際運行的最大速度駛至D點,并滿足制動距離的需要。實驗步驟如下:1、起動指揮人在A點指揮司機駕車起動,當機車加速至B點時以日常運行的最大速度行駛。2、當機車到達C點時,計時指揮人立即發出開始信號(如揮燈),D點計時人同時按下秒表開始計時。3、當機車到達D點時,計時人立即按下秒表停止計時并同時發出機車制動信號(如吹哨)。4、司機在制動信號發出的同時立即進行制動操作,直至機車停止運行(制動信號發出前,司機不得提前減速制動)。5、測量計算:(1)、制動前的列車速度(V)按下式計算:(米/秒)……………………………………………………(1)式中,S為C、D兩點間的距離(米);T為計時秒表讀數(秒)(2)、制動距離(L)。量取制動信號發出點(D)點至機車完全停止點間的距離(米),即為被試驗列車的制動距離(L)。四、實驗安全技術措施1、機車制動距離試驗地點:北大巷500—1000米;2、施工試驗地段前,必須由專人檢查巷道的頂板情況,支護情況,在排除不安全隱患或采取相關安全措施后,方可進入試驗地段。3、參加機車制動試驗司機,必須配齊勞保用品,井下手機、便攜式甲烷檢測儀等;4、試驗前通知卸載站調度員,嚴禁其他車輛進入北大巷,并在3#交叉點安排專人把守;5、試驗前,必須檢查機車的完好情況,不完好的機車不準參加機車制動距離試驗;6、參與試驗的電機車司機要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開車前要鳴笛,并且按規定的速度開車。7、所有參加試驗人員(機車司機除外)應身穿帶反光標志的馬甲,試驗地點前后40米范圍內設置2盞警示黃燈,按照上述要求,在每個實驗節點要設置1盞黃燈。8、試驗完畢后,將施工地段軌道上的雜物清理干凈,將實驗段的設備及物件恢復原狀。9、測量制動距離人員,要等機車停穩后,方可進行操作,并且要注意自身腳下,以防滑倒傷人。10、所有參加試驗人員學習安全措施并嚴格執行本措施。11、在試驗過程中,要執行好“手口示意”,行動一致。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安全確認制”,在確認每一步的安全后,方可執行下一步操作。五、其他未盡事宜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