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充氨管泄漏事故應急預案

充氨管泄漏事故應急預案

2024-07-15 閱讀 9444

一、危險目標確定

充氨管泄漏

二、事故應急處理人員及職責

1、現場指揮人員:當班工長

職責:

(1)指揮或協助本車間應急處理人員按處置程序進行應急處理,視事故類別指揮操作人員開、關相關閥門,停止運轉設備、切斷氣源、適量放空,確保本工段不超壓。

(2)迅速指派人員向當班調度報告情況。

(3)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按下全廠緊急停車按鈕。

(4)指揮員工迅速檢查閥門,緊急處理完畢后,清理現場,清點人數,到安全地方待命。

(5)組織人員對被困人員和傷者進行搶救。

(6)組織人員針對某種火災進行正確有效的撲救。

2、當班操作工

職責:

(1)絕對服從當班工長指揮,不得慌亂、無組織地盲目逃離現場。

(2)正確判斷事故發生的原因,迅速進行正確處理,消除事故。

3、當班維修工和其他人員

職責:

絕對服從指揮人員的統一指揮,積極協助撲救火災,搶救被困人員和傷員。

三、報告程序

操作人員→當班工長→當班調度→相關車間→廠部相關職能部門→廠部應急領導小組

四、日常預防措施

1、車間加強業務知識培訓和安全教育,提高員工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識。

2、加大巡檢力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力爭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下。

3、堅守崗位,不脫崗,不串崗。

4、嚴格控制工藝指標,嚴禁超溫、超壓、超負荷運行,杜絕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和作業。

5、建立、健全事故柜及防護器材的管理與使用,確保器材安全可靠。

6、定期檢驗各安全附件,確保靈活可靠。

7、嚴把配品、配件質量關,做到不合格產品堅決不使用。

8、嚴格按規程進行設備安裝、維修與保養。

9、經常組織員工進行演練,確保員工在非正常情況下臨危不亂。

五、事故發生的現象

六、事故發生的原因

七、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1、事故發生后,充氨人員迅速關閉充氨管線切斷閥及根部截止閥,并通知當班生產工長及調度。

2、充氨人員迅速究防化服,佩戴好氧氣呼吸器,關閉槽車切斷閥,防止繼續泄漏。

3、工長組織人員用消防水稀釋,并做好個人防護。

4、工長堵住外流溝道,防止發生環保事故,并回收到污水池。

5、若事態嚴重,通知下風人員撤離,再作進一步處理。

篇2:某輸油管線油品泄漏事故應急預案

一、輸油管線及其周圍情況介紹

西固油庫至蘭州首站有2條輸油管線,分別輸送90#汽油、0#柴油,管徑為DN200。該管線分為兩段,蘭煉廠區內的一段為87年投用,蘭煉東圍墻以外至蘭州首站一段為20**年投用。

蘭煉64泵房至首站有3條輸油管線,分別輸送0#柴油(DN250)、90#汽油(DN200)、93#汽油(DN250),這3條管線于20**年投用。

這5條輸油管線穿越整個蘭煉廠區,出蘭煉后穿越農民菜地(直埋),管線穿越地段附近有農民住宅、私營工廠、鐵路、公路等。

5條輸油管線單根長5500米左右。

二、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1、蘭州分公司成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分公司經理、副經理及儲安科、綜合辦、業務科、服務中心等部門的負責人和關鍵崗位的管理人員組成。

總指揮:

副總指揮:

2、應急組織機構由消防滅火組、搶險搶修組、物資供應組、交通運輸組、警戒疏散組、醫療救護組、通訊聯絡協調組等7個小組組成。

3、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職責:負責組織本單位預案的制定、修訂;組建應急救援隊伍,組織預案的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事故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事故狀態下按照應急救援預案實施救援。

4、應急職責

(1)總指揮:負責宣布應急狀態的啟動和解除,全面指揮調動應急組織,調配應急資源,按應急程序組織實施應急搶險。

(2)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作好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若總指揮不在時,由副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3)消防滅火組(楊軍、趙鑫泰、趙常態):發生重大火災或其它重大突發事件時,立即趕到事故現場進行火災撲救或應急搶險。

(4)搶險搶修組(張倩、朱慶剛、宋哲、嚴國林、葉體強、龔衛國、顧旭有):應急狀態下,組織泄漏控制、油品輸轉作業、設備維修、設備復位,制定安全措施,監督檢查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

(5)物資供應組(徐大文、葉玉生、王蔚林):負責應急狀態下應急物資的供應保障,如設備零配件、工具、沙袋、鐵鍬、消防泡沫、水泥、防護用品等。

(6)交通運輸組(韓生輝):負責交通車輛的保障。

(7)安全警戒疏散組(李世德、王金生):負責布置安全警戒,保證現場井然有序;實行交通管制,保證現場道路暢通;加強保衛工作,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通行;緊急情況下的人員疏散。

(8)醫療救護組(宋寶斌):負責聯系醫療機構;組織救護車輛及醫務人員、器材進入指定地點;組織現場搶救傷員。

(9)通訊聯絡協調組(李米良、米慶軍):負責應急搶險過程中的通訊聯絡,保證通訊暢通,負責各小組之間的協調以及與外部機構的聯系、協調。

三、應急預案的啟動

當輸油管線發生1噸以上數量的油品泄時,啟動該套應急程序。

四、應急程序

(一)報警

1、油品泄漏如果發生在蘭煉廠區內,第一發現人立即找蘭煉就近的電話向正在輸油的泵房(西固綜合油泵房、64泵房)打電話要求停止輸油,簡要說明事故情況。同時撥打蘭煉消防支隊電話7932394,以及西固油庫報警電話7365119,向消防值班人員說明事故地點、事故類型、泄漏油品名稱、泄漏量等事故概況。

2、如果油品泄漏發生在郊外農田或北灘油庫內,發現人應撥打北灘油庫報警電話7325671,說明事故情況。

3、通過電話向應急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匯報事故情況。

4、事故如發生在夜間或節假日,報警人員向行政值班人員報警,由行政值班人員向總指揮及副總指揮報告事故情況。

5、由應急總指揮決定是否向蘭煉通報事故狀況。

(二)接報

1、消防值班人員、行政值班人員、總指揮、副總指揮為接報人員。

2、接報人員應問清報告人姓名、單位、聯系電話;問明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事故原因、油品名稱、泄漏量;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做好電話記錄。

(三)組建救援隊伍

1、應急總指揮或副總指揮接到報警電話后,立即通知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所有成員到達事故現場。

2、應急領導小組各位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即組織起本組的工作人員及搶險裝備,然后趕往事故現場,向現場總指揮報到,接受任務,了解現場災害情況,實施統一的救援工作。

(四)設立臨時指揮部及急救醫療點

1、各救援隊伍進入事故現場后,選擇有利地形設立現場指揮部及醫療急救站。

2、地點應選在上風向的非污染區域或交通路口,但不能遠離事故現場。各救援隊伍盡可能靠近現場指揮部,隨時保持與指揮部的聯系。

3、指揮部、各救援組、醫療組均應設置醒目的標志,懸掛旗幟,方便救援人員和傷員識別。

(五)搶險救援

進入現場的各支救援隊伍要盡快按照各自的職責和任務開展救援工作。

1、現場指揮部:盡快開通通訊網絡;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危害程度,制定救援方案;根據事故災情嚴重程度,決策是否需要外部援助;組織指揮救援行動。

2、泄漏源控制

應在事故的第一時間由班組作業人員停止輸油作業,關閉泄漏管線兩端的閥門。搶險搶修組的堵漏人員佩帶空氣呼吸器(或濾毒罐式防毒面具)、穿防靜電工作服進入現場堵漏,采用合適的材料和技術手段堵住泄漏處,通常采用臨時堵漏管卡進行堵漏。

3、泄漏油品的處理

圍堤堵截:搶險搶修人員2~3人一組,集體行動,相互照應,就地取土筑堤堵截泄漏油品或引流到安全地點。

稀釋與覆蓋:消防滅火組做好隨時撲救火災的準備,展開操號,消防車就位,水帶展開,消防司泵待命;向油蒸汽噴射消防水霧,加速油氣向高空擴散,并利用水霧掩護搶險堵漏人員;用消防泡沫將泄漏的油品覆蓋住,抑制油蒸汽的揮發。

收集泄漏油品:在現場挖出集油坑,電氣人員接好機動抽油泵的電,選用防爆型油泵或隔膜泵將泄漏的油品抽入大桶內或槽車內,交通運輸組調集足夠數量的油罐車到達現場。

(六)現場警戒

1、安全技術人員迅速測量現場的油氣濃度,確定事故的危害區域,提供有關數據。

2、警戒疏散組根據劃定的危害區域做好現場警戒,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在警戒區的邊界設置警示標識,禁止其他人員及車輛靠近,防止人員中毒及引發火災。

3、交警部門負責對環行東路水上公園橋至新濱河路口的道路進行交通管制,同時通知鐵路部門嚴禁火車在此通行。

(七)現場醫療急救

1、醫療救護組在事故初起階段就應與蘭化醫院、蘭煉醫院聯系,說明事故情況及人員傷亡情況,做好緊急救護的準備。

2、醫療救護組必須在第一時間對傷員在現場進行處理急救,急救時按先重后輕的原則治療。

3、經現場處理后,迅速護送至醫院救治。

4、送醫院時作好傷員的交接,防止危重病人的多次轉院。

觸電急救、油氣中毒急救、燒傷急救、外傷處理見附件。

(八)疏散撤離

1、安全警戒疏散組事先設立安全區域。

2、警戒疏散組組織和指揮引導污染區人員撤離事故現場。

3、陳坪鄉政府及新灘村領導干部立即向輸油管線周圍的群眾宣傳油品泄漏的危險性,要求消除明火、火源,切斷電源,并組織群眾的疏散,將大家撤離到安全區域。

4、警戒疏散組告知周圍群眾油品的危險性及防止油氣中毒、火災爆炸的安全措施。采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中毒。

5、陳官營派出所負責對附近地區的警戒和人員疏散。

篇3:某鐵路運輸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鐵路企業承運的易燃易爆液體、固體等危險貨物,在鐵路運輸過程中,一旦發生大面積泄漏,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等嚴重后果。

危險化學品泄漏存在的危險性有:爆炸危險性、燃燒危險性、毒害危險性、放射危險性、腐蝕危險性等。在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存在著發生火災、爆炸、中毒、污染環境等重大事故的危險性。在鐵路運輸危險貨物過程中,若發生事故,不僅會引發燃燒、爆炸、腐蝕、毒害等災害,而且會造成行車重大事故,嚴重危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并導致環境污染。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應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企業一且在運輸過程申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企業應立即根據事故性質及危害程度啟用應急預案,當事故超過企業處理能力時,應及時請求支援。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應急組織體系主要有應急指揮中心、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現場應急指揮中心及總部相關的職能部門等。

3,2指揮機構及職責

3,2,1應急指揮中心

由如下成員組成:

總指揮:(略)

執行副總指揮:(略)

副總指揮:(略)

成員:(略)

應急指揮中心的主要職責是負責事故的應急領導和決策工作。包括落實國家相關危險化學品應急管理政策,審定并批準企業應急管理規和應急預案。統一協調應急狀態下的各種資源。確定安全生產應急處置的指導方案。帶領或指派現場應急指揮中心人員和專家組成員,趕赴現場處置安全生產事故。

3,2,2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

危險化學品應急指揮中心下設應急指揮申心辦公室,辦公室主任全面負責辦公室日常工作;各位副主任根據分工,分管應急管理工作。安排刃小時接警。

3,2,3現場應急指揮中心

現場應急指揮中心是應急指揮申心的派出機構,設正、副總指揮和各專業小組,其成員主要由事故發生單位人員組成。必要時,應急指揮中心另行指派現場總指揮。當現場總指揮不能履行指揮職能時,由現場最高領導接替或應急指揮中心立即指派。

現場應急指揮中心下設各工作小組,人員主要由事故發生單位應急機構及救援隊伍的人員組成,除此之外,還應由總體應急預案中規定的各職能部門和支持保障部門、社會專業應急隊伍和支持保障力量、專家組的相關人員組成。

4預防與預警機制

4,1危險源監控

企業安全管理部門應按照有關規定,對危險化學品的運輸進行監控和信息分析;對可能引發危險化學品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信息進行重點監控和分析;對已經發生的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搶險救援情況及事故發展態勢進行動態監控和分析,監控信息要及時報告相應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

4.2預警行動

企業有可能在運輸過程中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時,企業應急響應中心和相關職能部門應通過以下途徑獲取預報信息:

(1)政府通過新聞媒體公開發布的預警信息。

(2)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告知企業應急指揮中心的預報信息。

(3)對發生或可能發生的重(特)大事故,經風險評估得出的事故發展趨勢報告。

(4)一且達到安全生產事故標準時,啟動應急預案。

4,3預警的方法

各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機構確認導致事故災難的信息后,鐵路企業現場人員除在第一時間展開自救,按規定報告外;同時向當地政府及醫療、公安、消防、環保部門求助,對事故現場傷員立即采取緊急搶救措施并迅速送往醫院救治,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4.4預防措施

安全技術設備是保證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的重要手段,如消防設備主要包括:消防水池和沙池、滅火器、消火栓、消防管道以及其他常用消防器材;防雷、防靜電設施:一般危險貨物倉庫采用獨立避雷針,危險貨物場庫內應設置靜電接地措施,爆炸危險場所的邊界應設置靜電接地導除設施,可燃液體、液態烴等裝卸站臺、設備、建筑物、構筑物的金屬構件還應采取電氣連接等措施;安全檢查設備:危險貨物辦理站和相關鐵路運輸環境應配備危險貨物氣體檢測設備,及時對易燃、有毒物質泄漏進行報警,檢測設備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便攜式的,對流動的車輛進行抽測。

5信息報告程序

5,1信息報告與通知

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場所設立值班室,保證24小時有管理人員值班。值班室明示本單位應急救援組織通信聯系人及電話等。

5,2信息上報

(1)事故信息上報采取分級上報的原則,逐級報告,最終由企業總部向國家相關部門上報。

(2)信息上報內容主要包括:泄漏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型;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情況;搶險工作安排及措施。

5.3信息傳遞

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員一一現場值班室@一兼職應急救援人員一一單位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組織一一上級單位有關部門。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根據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發生的嚴重程度,影響范圍等,可將其分為兩個級別:特別嚴重(一級)、嚴重(二級),詳見綜合應急預案。

6,2響應程序

6,2,1應急指揮

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發生后,應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并將事故基本情況進行報告,事故現場人員要及時發出事故警報或信號,應急組織機構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6,2,2應急行動

應急預案響應后,事故指揮系統要立即采取措施,組織和指揮救助隊伍實施救助,并報告有關部門和單位,對事故進行搶險或救援。

6,2,3資源調配

在應急指揮和應急行動過程中,由指揮部門充分合理地應用各種資源,使泄漏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

6,2,4應急避險

為了避免造成更多的人員傷害,應在積極采取搶救措施的同時,采取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避險措施,防止次生事故或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發生。

6,2,5擴大應急

在事故發生時,已實施了應急搶救措施,但事故狀態仍不能得到控制,而且極有可能發生更為嚴重的后果時,應盡快地疏散周圍居民,封鎖道路,控制流動人員進出等。

6,3處置措施

(1)運輸部門立即封鎖線路,防止列車或其他車輛進人事故區。

(2)接觸網工區切斷接觸網電源,防止火花引起燃燒、爆炸。

(3)公安部門負責設立警戒區,禁止無關人員迸人,對迸人警戒區域的工作人員迸行安全檢查。

(4)切斷警戒區內電源,禁止警戒區一切明火,停止一切作業,迅速疏散危險區內人員向上風方向轉移。

(5)貨運部門迅速提供泄漏罐車內裝載的液化氣品名、質量、貨物理化性質等運輸和技術資料。

(6)衛生監督部門負責檢測泄漏地區泄漏的氣體濃度。

(7)現場施救人員配合儲運裝卸單位迅速阻止泄漏,排除險情。

7應急保障

7,1通信與信息保障

鐵路直屬機構負責組織協調通信工作,保證應急救援時通信的暢通。

7,2交通運輸保障

啟動應急預案期間,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和鐵路企業要按照管理權限調動管轄范圍內的交通工具。根據現場需要,由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實行必要的交通管制,保障應急處置期間的交通暢通。

7,3醫療救護保障

掌握地方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救治資源分布、衛生防疫能力與專長,確保應急處置及時有效。

7,4物資保障

按規定配備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應急搶險器材、設施、事故調查的交通工具、移動通信、移動數據編輯傳輸及錄音、攝影、攝像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