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應急預案鎮安縣
1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堅持事故處理工作為經濟建設服務,為群眾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綜合效能,快速處理事故,搶救傷員,及時疏導交通,有效地處置人為事件造成的交通堵塞,確保道路安全暢通。
2預案適用范圍
(1)客運車輛發生重傷10人以下或影響特別嚴重的道路交通事故;
(2)一次死亡1-2人的道路交通事故;
(3)惡性肇事逃逸交通事故;
(4)涉及運輸危險品車輛的交通事故。
3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處置原則
(1)在接到涉及本預案的道路交通事故報警后,交警、衛生等部門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搶救傷者,勘察現場,掌握案情,按照上報范圍及將情況報告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主管機關。
(2)有通行條件的應及時疏導群眾和車輛,恢復交通,確保安全。
(3)事故調查應實事求是,依法公正,按程序進行,在法定時限內結案。
4處置道路交通事故指揮系統和工作職責
處置涉及本預案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工作必須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牽頭部門負責,相關部門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開展,并成立鎮安縣處置道路交通事故總指揮部。
總指揮:縣政府分管副縣長
副總指揮: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縣公安局領導、縣安監局領導
成員:由縣交警大隊、縣交通局、縣衛生局、縣城建局、縣民政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
職責任務:
(1)總指揮全權負責縣轄區發生的涉及本預案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置的組織指揮。
(2)研究確定總體處置、救援方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工作方案,并下達命令。
(3)安排調動分配工作任務。
(4)隨時將事故進展情況報市政府。
道路交通事故處置總指揮部下設:
4.1應急處置、救援指揮辦公室
主任:縣交警大隊主要負責人
職責任務:組織有關部門按照預案統一部署,迅速開展處置、搶救工作,力爭將事故車、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降到最低程度;緊急調用各類所需物資、設備、人員等;配合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工作;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和安撫工作;適時發布公告,將事故的原因、責任及事故受傷人員救治情況公布于眾;辦理指揮部日常事務及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根據預案實施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和問題,及時予以修訂和完善。
4.2現場勘察調查組
組長:縣公安局負責人
成員:縣交警大隊、事故發生地(鄉鎮)交警大隊民警
職責任務:救護傷員、處置現場、調查取證、肇事車輛檢驗、處置,擬寫事故調查報告。
4.3現場保護、交通疏導及危險品處置組
組長:縣公安局負責人
成員:縣交警大隊、事故發生地(鄉鎮)交警大隊民警
職責任務:執行總指揮、副總指揮下達的交通管制命令,保護現場,堵截設卡,救護傷員,維護疏導交通秩序。遇有涉及運輸危險品車輛的交通事故要根據危險品泄漏的程度,確定危險區域,劃定現場警戒區域,調集警力實施道路交通管制,疏散無關人員,禁止車輛和行人進入警戒區域。在環保、消防等有關職能部門到達之前,做好現場保護和控制工作,并配合環保、消防等有關職能部門,制定危險品處置方案,清理危險品。
4.4醫療救護組
組長:縣衛生局負責人
成員:縣各醫院、事故發生地(鄉鎮)各醫院。
職責任務:負責事故發生后傷員的醫療救護工作。
4.5善后救援、安置組:
組長:縣民政局負責人
成員:縣民政局、財政局
職責任務:負責事故發生后的有關善后救援、接待安置工作。
4.6宣傳報道組:
組長:縣委宣傳部領導
成員:縣廣電局、電視臺
職責任務:新聞部門按照規定及時正確地向公眾發布處置總指揮部的通知、通告和有關事故情況,有關新聞的發布,須經處置總指揮部辦公室初審并報總指揮部批準。
5道路交通事故處置救援程序
5.1涉及本預案的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后,事故管轄(鄉鎮)政府必須以最快捷的方式將所發生的特大交通事故情況,報告歸口管理部門和縣政府辦公室、縣安監局。
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發生事故時間、地點;肇事車輛單位、型號、車號;肇事駕駛員基本情況;死、傷人員情況;車物受損情況。
(2)事故的簡要經過。
(3)初步判斷事故發生的原因。
(4)事故救援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
5.2有關部門接到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報告縣政府辦公室,同時應通知公安、安監等部門迅速派人趕赴事故現場,了解掌握情況。
5.3縣政府辦公室接到報告,應立即報告縣政府領導或縣政府辦公室主任,根據事故情況,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并組織協調事故處置和醫療救援等事宜。
5.4應急預案啟動后,處置救援總指揮部應立即投入工作,總指揮部相關負責人應迅速到位履行職責。
5.5各相關部門按照處置總指揮部指令,開展事故處置和救援工作。
6道路交通事故處置應急措施
6.1遇到涉及本預案的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的有關單位、群眾、事故當事人必須立即報警,并嚴格保護現場,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救護傷員。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導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
6.2任何單位和成年公民都有參加組織事故搶險救災的義務。
6.3所在地公安部門加強事故現場的安全保衛和交通疏導工作,預防和制止各種破壞活動,對肇事者等有關人員應采取監控措施,防止不安全事故發生和肇事逃逸。
6.4在事故處置應急過程中緊急調用車輛、物資、設備、人員和占用場地,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阻攔和拒絕。
7道路交通事故處置注意事項及要求
7.1事故處置要堅持統一指揮,科學決斷,有效處置,確保安全。
7.2各相關部門要落實事故處置所需的設施、物資、器材的配備,確保應急使用。
7.3事故處置所有工作人員必須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積極主動完成自己承擔的工作任務。
8責任追究制度
對在道路交通事故處置工作中,工作滯后,反應遲鈍和不聽從指揮,工作不負責任,違反事故處置工作紀律,影響事故處置工作的有關責任人,由縣政府依照有關規定從嚴查處,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9附?則
9.1?本預案由縣政府辦公室會同縣交警隊解釋。
9.2?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實施。原《鎮安縣道路交通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同時廢止。
篇2:物流交通事故應急預案
物流公司交通事故應急預案
為把交通事故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須做到:
1、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應立即進行自救,并報警。電話:122(交警)、119(消防)、120(急救),應簡明講清事故地點、傷亡、損失等情況,以及事故對周圍環境的危害程度,保護現場,搶救傷員,保護貨物財產并通報運輸經營者與保險公司。
2、當事人應立即切斷車輛電源開關,使用消防器材,布置好安全警戒線,應果斷處置,不要驚慌出錯,避免造成更大的災害。
3、對傷者的外傷應立即進行包扎止血處理,發生骨折者應就地取材進行骨折定位,并移至安全地帶,對死亡人員也應移至安全地帶妥善安置。積極協助120救護人員救死扶傷,避免事故擴大化,把傷害減至最低程度。
4、保護好自身的安全,積極配合交警、消防等部門進行救護并做好各項善后工作。
5、發生一次死亡事故應在30分鐘之內報告當地交通主管部門。
篇3:交通事故應急預案范本
交通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加強公司安全管理,規范生產現場管理和作業行為,有效防止和減少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及時對事故進行施救,制定本預案。
1.組織機構
1.1為明確職責,落實責任,便于交通安全工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成立交通安全領導組。
組長:物流經理
副組長:人力資源經理、行政主任
組員:人力資源部所屬人員
值班電話:
1.2領導組下設搶險組(組長:行政主任)、通訊聯絡組(組長:物控主管)、疏散引導組(組長:生產經理)、安全警戒組(組長:保安隊長)和后勤保障組(組長:采購經理、機電科長),各組組員為為各組組長所屬部門人員。
2.工作措施
2.1建立制度,加強管理。嚴控機動車和駕駛員的管理,針對公司實際情況對機動車輛的使用、保養、出行及駕駛員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交通事故的發生。
2.2抓好駕駛員交通安全教育。要經常對駕駛員進行遵章守紀及職業道德教育,組織駕駛員學習《道路交通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提高駕駛員的安全意識,尤其要抓好雨霧等惡劣氣候的行車安全教育。
2.3加強機動車維修保養。本場要定期對機動車進行維修和保養,并指定專人負責監督和檢查,同時要根據使用時間、行駛里程、技術狀況等做好記錄,達不到安全技術標準的機動車不得上路行駛。
2.4逐級落實責任。與駕駛員逐級簽訂"交通安全責任書",明確責任,確保安全。
3.處置方案
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按以下方案處置。
3.1首先要對事故現場進行保護,造成人員傷亡的,及時對傷者進行搶救,同時報告所屬地交通管理部門,由所屬地交通管理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勘查并判定責任。
3.2交通事故的處理按以下規定執行:
3.2.1輕微事故:由公司配合所屬地交通管理部門自行調查處理,并報公司人力資源部備案。
3.2.2一般事故:可視情節決定派人協助所屬地交通管理部門處理,報公司人力資源部備案。
3.2.3重大事故:必須及時報告公司總經理,并在24小時內報安委會,公司要派人趕赴現場,協助所屬地交通管理部門處理。
3.2.4特大事故:必須立即報告公司總經理,由公司領導及有關人員趕赴現場,協助所屬地交通管理部門處理。
3.3事故處理及責任賠償按照有關法規執行。
3.4發生交通事故要及時上報,不準隱瞞不報或拖延遲報,對發生的交通事故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認真調查分析,嚴肅處理。
4.預案終結
4.1本預案全部完成后,由原發布啟動預案的負責人宣布預案終結,同時向總經理報告。
4.2預案終結7日內對預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評估會議主持人按事故的等級和管理權確定,評估報告應報總經理。一般事故的評估會議由本安全專員主持,重、特大事故的評估由公司指定人員主持。
對預案的評估就是非和符合問題做出判斷,不對客觀因素進行辨析,評估的重點是:
4.2.1預案時限性是否得到實施。
4.2.2參加預案實施的部門是否按預案要求開展工作,有無遺漏,過錯,責任是誰。
4.2.3參加預案實施的管理人員,領導是否按預案規定組織開展工作,有無遺漏和過錯,責任是誰。
4.2.4應急預案是否需要修改,如何修改。
主持評估的部門對評估報告的真實性,符合性承擔責任。對于在實施預案中存在過錯的部門、人員,安委會應對責任者提出明確的批評,對情節和過錯嚴重需要給予處分的,安委會提出處理意見后按人事干部管轄權限逐級上報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