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企業應制訂事故應急預案

某企業應制訂事故應急預案

2024-07-15 閱讀 7062

近年來,我國企業不斷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對事故救援的過程暴露出企業應對重大事故的不足,這個問題已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生產企業應盡快制訂本單位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加強對危險源和危險部位的管理和檢查,使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為了在重大事故發生時能及時予以控制,有效地組織搶險和救災,防止事故的擴大,生產企業應對本單位的危險場所和部位進行危險源安全評價。對所有被確定為重大危險源的部位和場所,應事先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的狀態和定量進行預測,評估事故發生后的危害大小、人員傷亡情況、設備破壞和財產損失程度,以及由于物料的泄漏可能引起的火災、爆炸,有毒有害物質的擴散對周圍地區可能造成危害程度的預測。依據預測,提前制訂重大事故應急措施方案,組織、培訓搶險隊伍和配備救援所需的裝備、器材,以便在重大事故發生后,能及時按預訂方案進行實施,在較短時間內使事故得到控制,或按照正確的方法和程序進行救助和疏散人員,防止事故擴大,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一、建立事故應急救援的指揮機構

1993年第80屆國際勞工大會通過了《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和建議書》。該公約要求各成員國制訂并實施重大危險源(重大危害設施)辨識、評價和控制的國家政策,預防重大工業事故發生。

由于工業活動比較復雜,不同的生產企業存在不同的危險源和重大危險源,國際上一般認為的重大事故即指嚴重的火災、爆炸和毒物泄漏事故。因此,企業應建立事故應急救援的指揮機構。其結構如下:

1.指揮系統及其職責

(1)制訂應急指揮組織系統圖。

(2)熟知有關應急救援方面的立法文件和規范規定。

2.指揮領導機構及其職責

(1)指揮領導小組及其職責:

a、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的制訂、修訂和完善工作。

b、負責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

c、負責組織排險隊、救援隊、醫護隊的實際訓練等工作。

d、負責建立通信與警報系統,儲備搶險、救援、救護方面的裝備、物資。

e、負責督促做好事故的預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檢查工作。

(2)應急救援指揮部及其職責

a、發生事故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b、向上級部門、當地政府和友鄰單位通報事故的情況。

c、必要時向當地政府和有關單位發出緊急救援請求。

d、負責事故調查的組織工作。

e、負責總結事故的教訓和應急救援經驗。

3.指揮部人員分工

總指揮負責組織企業的應急救援指揮工作。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安全部門負責人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

保衛部門負責人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生產部門(或調度長)負責人: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的調度工作事故現場通訊聯系和對外聯系。

機電(設備)部門負責人: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工作的現場指揮。

衛生部門(包括防疫站站長、醫院院長)負責人: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傷亡、中毒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后勤(總務)部門負責人:負責搶修和搶救傷亡、中毒人員的有關必需品的供應工作。

供銷部門負責人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環保部門負責人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有毒物質擴散區域內的監測和處理工作。

二、建立事故應急救援的各種保障

1.通信保障:包括有線、無線、警報、協同通訊的組成、任務和有關信號規定,保證完好暢通、聯絡無誤。

2.運輸保障:包括救援車輛編號、數量,明確任務要求。

3.搶險物資保障包括搶險搶救裝備物資的種類、數量、編號等要求。

4.治安保障包括治安人員的任務分工,重點警戒目標區的劃分,保證道路交通的安全暢通。

三、預測事故擴散影響范圍及潛在危險性的評估

1.根據危險品性質評估危險性

根據危險源所涉及的危險品的性質、生產工藝過程、氣象條件、地理位置等,估計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和影響范圍。如事故涉及化學品,則要估計其毒性、揮發性、擴展性、氧化速度、可釋放量及預測其濃度等。

2.根據生產工藝流程進行潛在危險性的評估

對每一個已確定的危險目標要做出潛在危險性的評價。即一旦發生事故,可能引起的后果,可能對周圍設備、生產工藝、環境帶來的危害及其范圍。預測可導致事故擴大的發生途徑,按可能擴大范圍的危險性大小排序,確定應急救援搶險目標,控制事故的發展。

四、應急救援預案配套制度的完善和專業隊伍的訓練

1.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

為了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效地進行搶險救護的工作,必須制訂應急救援預案的規章制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對全企業職工進行經常性的應急救援常識教育,落實崗位責任制。同時還應建立以下相應制度:

(1)值班制度: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夜班由行政值班和生產調度負責,如有問題及時處理。

(2)檢查制度:每月由企業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結合生產安全工作,檢查應急救援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例會制度:每季度由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組織召開一次指揮小組成員和各救援隊伍負責人會議,檢查上季度工作,并針對存在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

2.加強對救援隊伍的培訓

指揮小組要從本企業的實際出發,針對危險源可能發生事故,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模擬救援訓練演習。一旦發生事故,指揮機構能正確指揮,各救援隊伍能根據各自任務及時有效地排除險情,控制并消滅事故,搶救傷員,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3.政府應制訂應急救援預案

當地政府要對管轄區域內重大危險源進行評價,確定重大危險源的分布,制訂應急救援預案。一旦轄區內確認的危險源企業發生重特大事故,應按應急救援預案對發生重特大事故的企業,實施社會救援支持,提供必要的幫助,使企業的事故較順利得到控制。

篇2:塔機施工安全隱患檢查事故預防措施應急預案制訂

建筑塔式起重機(簡稱塔機)是高層和大型建筑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垂直和水平運輸機械,也是專業技術、安全可靠要求高的機械設備。建筑塔機是施工的常規機械,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是使用、維修和管理卻成為一個難點,在施工過程中,同時又是事故的高發領域。建筑塔機安全事故責任有使用單位的、有租賃單位的、有安裝單位的、有制造廠家的等。事故原因有現場作業人員違章操作和建筑塔機設備兩方面造成,塔機一旦發生事故,很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國安全生產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加強塔機的安全生產管理,提高塔機的安全技術水平,做好塔機的安全事故預防工作,可以避免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但同時也應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是一旦發生事故,應如何采取迅速、準確、有效的應急救援措施來減少事故發生后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為此,筆者結合企業實際介紹一下塔機安全隱患檢查及事故預防措施、應急預案制定的情況。

1.塔機施工危險源辨識、安全風險評價與運行控制策劃

建筑施工行業以其產品(工程)位置的固定性、機械設備人員作業的流動性、產品(工程)的多樣性和施工工藝的復雜多變性,以及露天作業時間長受氣候環境影響大等特點,有別于其他行業,因此,必須在施工前進行系統性的策劃,然后才能按預先策劃好的程序和方案實施,再對實施情況進行檢查,通過檢查評價,最后總結經驗教訓。

2.塔機施工安全隱患項目數據分析及預防措施對策

筆者根據對公司三年來對近300臺塔機所進行的季度安全檢查和每年一次專項檢查查出的安全隱患項目,作了歸納統計,把限位失效、螺絲松動、錯斷相保護失效、開口銷不規范、滑輪磨損、鋼絲繩磨損斷絲、附著缺陷、多塔作業無預防措施等羅列成26項,見表(一)、表(二)。把表(一)、表(二)統計情況作一個對比,可以看出,“塔機限位失效”和“螺絲松動”始終排在安全隱患項目的前2位,“錯斷相保護失效”和“開口銷不規范”也始終處于安全隱患項目的前3位和第4位,“鋼絲繩磨損斷絲”也一直排列在前第5位和第6位上。隨著公司大型工程項目和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工程項目承建的增多,塔機安全隱患項目中的“多塔作業無預防措施”和“塔機附著缺陷”檢查出的問題也在增多,從表(一)、表(二)對比來看,“多塔作業無預防措施”從第22位上升到第8位,“塔機附著缺陷”從第16位上升到第7位。所列26項塔機施工安全隱患實際上是塔機施工危險源的細化,當然這26項不夠全面,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發現、補充。有了這些危險源項目,又有對施工現場周圍環境情況的了解,再根據所用塔機的新舊程度以及當時的季節氣候條件、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等諸多因素,來作評價就可確定該工程所用塔機施工重大危險源。

確定了重大危險源之后,就可制訂針對性的預控措施,以消除塔機施工潛在安全事故的原因,防止事故的發生。預防措施應與潛在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從塔機施工26項安全隱患的分析來看,制訂預控措施首先要從管理制度上著手,管理制度要切合工作實際,不僅要解決人員技術素質水平和保養維修設備的資金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人員浮躁心理和誠信缺失,工作責任心不強的問題,例如“螺絲松動”這一隱患,只要塔機操作人員有一點責任心,上崗操作前拿扳手去檢查一遍,不過是舉手之勞的一樁小事,項目部機械管理人員只要在一周內對每臺塔機認真檢查一次,“螺絲松動”的問題也不可能發生。因此,在管理上要加強安全意識的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實說服人,同時還要以獎罰制度來激勵人。由于篇幅關系,上述26項塔機施工安全隱患的預防措施就不作歸納和一一贅述了。

3.塔機施工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

1)塔機施工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工作流程

根據工程的特點、周邊環境及施工工藝的實際情況,認真地組織對塔機的危險源和環境因素進行辨識和評價,制定本項目塔機的應急措施,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現場操作人員的應急能力,以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和不良環境影響。

2)塔機施工安全事故及分析

⑴塔機作業中行程、回轉安全限位裝置失控,發生撞擊護欄或相鄰塔機造成電擊、傾倒、斷臂等安全事故。

⑵塔機基礎坍塌造成塔機傾斜、倒塌。

⑶塔機吊物墜落傷及下方人員。

⑷塔機司機違章作業,嚴重超載吊裝,造成塔機傾翻。

⑸塔機安裝和拆卸過程中發生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事故。

⑹塔機工作人員高處墜落。

3)塔機傾翻應急預案

⑴目的

為滿足法律法規和塔機安全的要求,給員工的工作和工地周圍居民提供安全環境,保證各種應急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指導應急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防止因應急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延誤,防止事故惡化,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實現應急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特制定本預案。

⑵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①組長,職責(略);

②副組長,職責(略);

③通信聯絡組,職責(略);

④技術支持組,職責(略);

⑤安全保衛組,職責(略);

⑥危險救援組,職責(略);

⑦醫療救治組,職責(略);

⑧后勤保障組,職責(略)。

⑶應急響應

①接警與通知

如遇塔機發生傾翻時,在現場的項目管理人員要立即用手機向項目經理匯報險情,項目經理應立即召集搶險救援組成員、項目部生產負責人、項目部安全員和勞務隊長等,搶險救援組、醫療救治組和安全保衛組成員應立即攜帶各自的搶險工具,趕赴出事現場。

②指揮與控制

搶險救援組等到達出事地點,在項目經理或其指定的負責人指揮下分頭進行工作。

a.首先查明險情:確定是否還有危險源。如碰斷的高、低壓電線是否還帶電;塔機構件是否有繼續倒塌的危險;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商定搶救方案后,項目經理向公司經理請示匯報,經批準后組織實施。

b.治安保衛組負責把出事地點附近的工作人員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帶并進行警戒,實施交通管制,不準閑人靠近,維護現場治安秩序。

c.工地值班電工負責切斷出事地點有危險的低壓電氣線路電源。如在夜間,應接通要用的照明燈;在排除繼續倒塌或觸電危險的情況下,搶險救援組和醫療救治組應立即救護傷員,可邊聯系救護車,邊及時進行止血包扎,用擔架將傷員抬到車上送往醫院。

d.對傾翻變形塔機的拆卸、修復工作,應請塔機廠家來人指導。

e.塔機事故應急搶險完畢后,項目經理應召集項目部生產負責人、項目部安全員、勞務隊長和塔機司機組的全體人員進行事故調查或配合上級調查,找出事故原因、事故責任人以及總結事故教訓、制訂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事故的整改措施。

⑷通信聯絡

項目部必須將110、120、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的成員的手機號碼、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成員手機號碼、當地安全監督部門的電話號碼,明示于工地顯要位置。

⑸應急物資

大型機械裝備:載貨汽車1輛、裝載機一輛、鏟車一輛、挖掘機1輛、16t汽車吊1臺。

小型機具:千斤頂、沖擊鉆、高壓泵、電焊機、應急燈、梯子及器制器具等。

急救物品:擔架、夾板或石膏繃帶、止血袋、氧氣袋、止痛片、抗生素、創可貼、紅汞、無菌敷料等。

消毒用品:75%酒精、2%碘酒、3%過氧化氫(雙氧水)、0.9%鹽水、0.1%新潔爾滅、滅菌棉球、棉簽和持物鉗等。

⑹現場恢復

充分辨識恢復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只有安全隱患徹底消除時,才可恢復正常工作狀態。

⑺預案管理評審與改進

公司和項目部應對應急預案的有效性和充分性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評審,針對施工的變化及預案中暴露的缺陷,不斷更新完善和改進應急預案。

篇3:淺述化工企業制訂消防應急預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近年來,國內外有關化工企業的燃燒、爆炸、泄漏事故頻頻發生,事故教訓表明,化工企業沒有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是造成人員傷亡和形勢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在從事消防工作的實踐中,發現一些化工企業制訂的應急預案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有實施的責任對象不夠科學。情況設定考慮單一、應急措施可行性不強,內容過于簡單等,這些都直接影響著預案的實用性。本文主要針對針化工企業,探討制訂應急預案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化工企業的應急預案是化工企業在發生火災、爆炸或危險化學品泄漏的緊急情況下,如何正確調動內部力量、運用工藝和外部措施,安全疏散現場人員,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方案。每個化工單位在制訂預案時,可在原化學工業部1997年發放的《關于實施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加強重大化學源管理的通知》提出的“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寫提綱”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2004年4月下發的《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基礎上,結合消防需求和單位實際,進行制訂。

應急預案總體上講,要具備以下內容:對緊急情況或災害的辨識評價,對人力、物資和工具、工藝的確認與準備,現場內外合理有效的慶急組織指揮,應急行動措施,事故后的現場消除、整理及恢復措施等。從消防角度來說,一份完整有效的應急救援預案應急包含以下幾方面。

1方位圖

含距本單位外墻300-500m范圍內的有關毗鄰建筑地形地物、道路、水源等情況,若有可能,也可對廠址的工程地質、地形、自然災害、周圍環境、氣象條件、交通運輸等進行分析,并在圖上簡單加以體現。

2總平面圖

要體現功能分區的布置,如生產、管理、輔助生活區;高溫、有害物質、易燃易爆危險品設施布置,數量較大的危險品品名、儲量、位置;常年主導風向、運輸路線及碼頭、廠區內外道路、鐵路、危險品裝卸區、廠區碼頭等。建議用不同的顏色標明不同的危險區域,并注清單位內外消火栓的流量和壓力、主要消防設施。

3單位基本概況

除常規的單位名稱、地址、使用功能、建筑面積、主要原料與產品等情況外,要標明人員情況(白天人數、夜間人數);生產能力;重大危險源;主工藝單元;使用的危險物質;廠區基本情況:建筑物的結構;生產輔助設施;生產工藝流程;生產設備及裝置:化工設備及裝置、機械設備、電氣設備、特殊單體設備、主要儲罐的形式、高度、直徑等;并要結合方位圖和總平面圖,注明消防通道,單位內外的消防水源情況:可用的天然水源的常年蓄水量,取水方式(手抬泵或消防車吸水),消火栓、消防水池,屋頂水箱的信息,消防泵,接合器消防設施的信息等。實際上,對單位基本概況,可列表說明。

4重點部位

主要通過危險源的辨識和風險評估,確定一些危險性相對較大的工段、車間或倉庫、儲罐等為重點部位,主要內容有該部位在單位中的大體位置、建筑結構、建筑面積、高度、儲罐形式、儲罐容量、操作人數、進攻疏散通道耐火等級等,可列表說明。

在進行危險源辨識時,既要考慮正常生產過程,也要考慮生產不正常的情況,尤其要注意以下工藝設備的危險性;烷基取代、烷(烴)化作用、胺化、氨基化,羰基化,冷凝、縮聚,脫氫,酯化,鹵化、氫化、加氫、水解,氧化,聚合,脫硫,硝化,干燥,蒸餾等。

考慮到化工單位內單一單元內多存有多種危險物質,其危險源的辨識可根據q1/Q1+q2/Q2+…qn/Qn進行計算(q1、q2、qn為每種危險品的實際存在量,t;Q12、Qn為各危險品相對應的生產場所或儲存區的臨界值,to具體參考GB18218-2000),苦計算結果≥1,則可定為重大危險源。

5情況設定與應急措施

對危害范圍要進行評估,如物質泄漏,應描述出泄漏后果,物質是否可燃、蒸氣云是否存在及危害、泄漏危及范圍分析、是否存在火源及火源的位置。情況設定要有具體的部位、危害和蔓延趨勢分析,有事故車間或工段各人員的任務分配,本廠專職消防隊的力量部署,有蔓延趨勢,水槍、分水器等標注。這塊內容還要考慮包含的方面:迅速了解燃燒或泄漏物質、事故部位和被困人員的數量、位置;火勢蔓延的途徑、范圍、進攻路線和堵截陣地的設置位置;燃燒物質有無爆炸可能;建筑物倒塌的可能性分析;本單位積極搶救、疏散人員與物資的措施;為消防部門到場后建議可用的滅火劑、水源信息;其他物資的保障措施,如雨具、個人防護器具的籌措,照明燈具的使用,沙包的運輸方案等。

本單位有專職消防隊和消防車輛等設施的,要繪制力量部署示意圖,包括停車位置、進攻路線、人員疏散路線、任務分配、救護車停靠位置等。

6組織機構

要明確應急指揮中心(EOC)、企業應急總指揮(SEC)等相關人員、組織機構和職責分工,明確相應情況下指揮部的設置,確保在通風地帶,有足夠的安全距離、有良好的觀察事故視線等。

7注意事項

預案要規定滅火劑的選擇方案,如何做好個人防護,空氣呼吸器和防毒面罩的使用,處置人員對建筑物的變形情況和化工裝置爆炸前兆的觀察,清理火場時防止復燃、復爆的措施,進攻與撤退信號的明確,工藝處置程序的操作。

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制訂預案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在全面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開展科學分析和論證,制訂出嚴密、統一、完整的應急反應預案。情況設定總體上要把握重點部位和多種情況2個要點。

1重點部位

要對多個部位,危險源進行確定,確認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和地點、確定事故影響范圍可能影響的人數。其內容要按風險評價進行事故嚴重性的劃分,收集相關資料,了解設備、設施或工藝的生產和事故情況,結合對象的地理,氣象條件和周圍社會環境;根據所評價的設備、設施或場所的地理,氣象條件、工程建設方案、工藝流程、裝置布置、主要設備和儀表、原材料、中間體、產品的理化性質等,辨識和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事故發生的原因和機制,進行具體的情況設定。考慮到火點是不確定的,而不是特定性的,也就是說火災有其突發性、是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的,這就決定了事故發生的地點是不確定的。但大部分單位的預案中,往往把起火點加以特定,特定于單位的消防安全重點部位,并注重于部位的消防演練,這樣的物定對象固然有其針對性,但缺乏靈活性,當其他部位發生緊急事故時,崗位人員無法靈活應變操作。所以在預案的制訂中,不能硬性地規定重點部位為事故地點,而應在演練時根據演練目的的不同來假設不同的部位為事故點,這樣,就可以提高參與人員的積極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2多種情況

化工企業對各部位制訂消防應急預案要考慮多種情況的發生,如中毒事故,生產裝置區、原料及產品儲存區發生毒物(中間體)泄漏或事故性溢出,危險品在廠區內的運輸事故,全廠性和局部性停電、停水(包括冷卻水、消防用水及其他生產用水)、停氣(包括儀表空氣、惰性氣體、蒸汽等),生產裝置工藝條件失常(包括溫度、壓力、液位、流量、配比、副反應等),自然災害(洪水、臺風或局部龍卷風等強風暴襲擊、高溫季節針對危險源的應急、雷擊等),火災、爆炸或中毒等綜合性事故,生產裝置控制系統故障,工人操作失誤等。在對多種情況進行分類設定的基礎上,還要對各類情況按危害范圍、程度進行事故分級,以便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應急預案應符合單位現場和當地的客觀情況,具備適用性和實用性,便于操作。首先,預案的實施對象應以崗位為中心,而不能以具體的人為中心,單位都有人員增減,調動現象,如果在應急預案中的責任實施對象是單位中具體的人,則該人員調動時,就不能發揮其職責作用;相反,如果把實施對象的責任劃分為以崗位為中心,那么預案的實施就有相對的明確性和穩定性,實現崗位與崗位相互配合,有序地進行應急救援。其次,要涉及人員疏散、工藝和外部滅火措施、圖例、任務分工等;救援組織應明確救援工作的管理體系,救援行動的組織指揮權限和各級救援組織的職責和任務等、指揮機構的設置和職責;明確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參加人員及作用;確定應急反應總負責人,每一具體行動的負責人;規定本單位以外其他相關行業和單位能提供援助的有關機構;明確其他救援部門(如消防、環保等)與企業自身在事故應急中各自的職責,外接引導消防車的人員、給消防部門提供技術參考的技術人員等;說明疏散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確定由誰決定疏散范圍,是小部分還是全部的,明確被疏散人員疏散區域或所使用的標識與具體的疏散路線。

各方面考慮要詳盡

1要考慮電力、自來水、救護、安監等相關單位的聯系人及電話,以便應急指揮和疏散人員;確定現場24小時的通告、報警方式;確定預防事故的措施,具體情況、部位用什么防護手段和工具;明確可用于救援的設施,如應急物資、特種滅火劑的儲存、空氣呼吸器、防化服等防護用具的儲存使用、可用的檢測設備。

2要考慮事故后的恢復措施,明確決定終止應急、恢復正常秩序的程序、方法,連續檢測受影響區域的方法。

3要通過演練逐步完善,平時要對應急人員進行培訓,確保處置能力;每年要組織人員對預案進行演練;定期檢查預案的情況;明確每項計劃更新、維護的負責人;將有關預案的修改情況及時上報給消防、安監等部門。

4要考慮預案制作的規范性。如封面要有預案制定人、制作單位、審核人、批準人等;預案的著色符合規定,水也用蘭色輪廓線、重點部位用紅色框線、本單位車輛和進攻路線用黃色標明;注明單位固定和半固定泡沫裝置的發泡倍數等有關情況;有關圖示要有指北針和相對合適的比例,關鍵部位可用照片附加說明。

5要充分借鑒現代計算機技術。現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已在全社會得到發展和普及,為探索和形成新的滅火救援預案制定模式創造了條件,為我們開發信息量大、查詢方便,反應快捷的滅火救援預案應用軟件,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可使用配置較高的計算機和AUTOCAD軟件進行圖的處理和編輯,對有關儲存和使用的危險化學品鏈接到其理化性質、處置方案等內容上,可制作多媒體應急預案,可使用掃描儀進行掃描,還可用彩色打印機進行圖紙輸出,制成消防應急預案。

6要根據各單位的實際,考慮應急預案的形式。除電腦制作預案外,采用檔案的形式制作預案,用文字和彩色圖表進行表達。每份預案可根據火災、化學污染和搶險救援3種事故類型確定不同類型的四級出動方案,分別用黃色、橙色、褐色、紅色代表一般危險、中等危險、高危險、特危險四利區域,每種類型的事故發生在不同區域、不同級別就有不同的出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