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設備維修安裝安全操作規程
1.維修部分
1.1工作前必須穿戴好防護用具,不準喝酒,上班不準玩笑技術打鬧,精神集中。
1.2電工檢修任何電器設備時,一律禁止帶電工作。
1.3檢修電器線路時,應在此線路的刀閘處掛上明顯的停電標示牌。檢修完畢后應由檢修負責人清點人員、工具、質量并撤去停電牌方可送電。
1.4檢修完畢后必須戴好手套,穿好絕緣鞋,方可試車。
1.5取保險和安裝保險時必須停電。
1.6各種電器設備檢修完畢后,需要進行耐壓試驗及絕緣試驗(1伏工作電壓在1000歐以上)并按其容量配好保險,方準使用。
1.7各種電氣設備檢修完畢后,確保接地良好,并測地線電阻(小于4歐)。
1.8凡是新拆除的電氣設備的導線,電源端必須用膠布包好,不得有裸露部分。
1.9砂輪沖床試車時,必須注意相序是否正確,以免傷人發生機器事故。
1.10電機檢修后,必須把皮帶輪上緊,方可試車。
1.11試驗電動機、電鉆等設備時,不得放于高處,須放穩后方可試車。
1.12使用電器儀表,應遵守儀表使用規則。
1.13電工所使用工具的絕緣手把,每次使用前必須檢查。
1.14維修電工在修理機器設備后必須和使用機械設備工作人員共同試車,嚴格禁止單獨試車。
1.15凡是有配電室的車間,應遵守配電室內有關規程執行。
1.16所有維修電工必須持有勞動局頻發的操作證,并持證上崗。
1.17發生事故,保持現場,立即報告有關部門。
1.18拆機械時,應首先切斷電源,將保險取下,再將電源線頭包上膠布。
1.19吊運電機和其他電器設備時,必須用鋼絲繩,不得用電線、皮帶等物。
1.20在運輸中要注意電氣各種部件如開關等不得碰砸,要設專人監視。
1.21各種機械設備在安裝后、檢修后、運行前必須作電氣試驗,絕緣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地線和零線是否可靠,通電后再用試電筆檢查是否有電方可使用。對本單位運行的電氣線路及電氣設備應定期按排清掃及檢修,但每年不得少于二次。
1.22車間內外不準亂拉臨時線,必須安裝時要采取可靠安全措施,用后立即拆除,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2.安裝部分
2.1高低壓電器裝置的區別:對地電壓在250伏以上為高壓;在250伏以下為低壓;在36伏以下為安全電壓,;在12伏以下為絕對安全電壓。
2.2一切電氣線路和設備未經檢查注明無電時,一律按有電處理。
2.3在高壓電氣設備及附近工作時應按照變配電部分執行。
2.4接地線操作手則
2.4.1接地線前應檢查工作現場及線路確無電壓后再接地線,地線應接在潮濕的地方,并將地線針打入地下1.2米深,接地線不得有接頭、斷股和背花,應不小于7/1.68mm。
2.4.2接地線時,可將地線一端先接好,另一端必須帶好防護用具后與導體各線相接,不準只接一條,拆卸時順序相反,不得用纏繞法連接。
2.4.3在工作電路有雙路及備用電源的,在工作地兩端接地后,并在與工作線路的交駐叉點接地,支線也應接地。
2.5絕緣手套、絕緣鞋和安全帶在每次使用前必須認真檢查,發現有漏洞、硬脆、脫離、斷線、割裂等現象時一律不得使用。
2.6安全帶必須每年試驗一次,負重250Kg試五分鐘,其它繩索不許當安全帶使用。
2.7使用高壓驗電器應帶電導體驗明良好后再用。使用時應漸漸的接近電源,不可直接碰觸電源。
2.8拉桿長度室內不得小于1米,室外不小于1.5米,使用前應接好地線,并每年需經過試驗合格再用。
2.9一切手持臨時燈不準使用220伏,須用36伏以下的電壓,對于潮濕工作場所和金屬容器內應采用12伏電壓,嚴禁用金屬絲栓掛電線。
2.10鉗子、搬子不許當錘子用,改錐不許當鑿子用,刀子使用后應合上,不準伸出帶在身上。
篇2:加氣站電氣設備維修保養管理制度(CNG)
一、保持電氣設備正常運行,堅持安全生產,預防為主。
二、保持電氣設備的電壓、電流、溫升不超過允許值。
三、保持電氣設備絕緣良好,無絕緣損壞和漏電現象。
四、保持各導電部分在運行中連接可靠,接觸良好。
五、保持電氣設備清潔,定期進行清掃,以免堆積的贓物灰塵導致火災事故的發生。
六、保持配電房內衛生清潔。
篇3:安全設備電氣設備維修管理制度
一、安全設備及裝備包括:
主扇、局扇、監控系統,各種探頭斷電儀、瓦檢器,便攜式瓦檢儀、風表等。
二、電氣設備包括:變壓器、開關、絞車、綜保、電鉆、水泵、發電機、配電設備等。
三、維修管理制度:
1、對主扇每月檢修一次,局扇每半年檢修一次,其他安全裝備儀表每年送檢和校驗一次。
2、采掘工作面使用的煤電鉆每10天重作一次線頭。
3、電氣設備必須定期檢修,檢修的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每次檢修都必須作好記錄。
4、凡是機電設備入井前必須填寫檢查合格證,未經檢修的電器設備和失效設備嚴禁入井,并填寫入井卡。入井卡包括:檢修設備、日期、檢修人、檢修結果及性能入井日期等。
5、入井設備必須設置設備卡,由專人負責管理。
6、嚴禁井下帶電檢修或帶電移動。
7、井下電器設備升井后送入專用設備庫,嚴禁亂丟亂放,損壞設備的完好性能。
8、設備庫房必須設專人保管,設備庫應保持清潔整齊,嚴禁亂擺亂放。
巷道維修管理制度
1、井下使用巷道必須符合以下規格:
(1)主下山、高為2.0m,腰寬為2.2m,斷面為4.4m2。
(2)主運車入巷道貌岸然高為2.0m,腰寬為2.5m,斷面為5.0m2。
(3)采面運輸高為1.8m,腰寬貢為2.0m,斷面為3.6m2。
(4)采面回風巷(老巷除外)高為1.4m,腰寬為2.2m,斷面為3.08m2。
(5)幫頂必須用劈材按雙數背好幫頂。其余巷道斷面在作業規程中具體規定。
2、巷道貌岸然必須保持整潔、衛生。運輸巷道必須設置水溝,消滅巷道積水,有水管、電纜和安設局扇的巷道風筒必須吊掛,高度不得低于1.5m。
3、礦井使用巷道貌岸然的失修率不超過3%,對井下巷道每月檢查一次,對威脅安全生產的失修巷道。應采取積極措施進行修理。
4、架棚巷道的支護材料、木頭直徑小于12cm。嚴禁用雜草樹枝背幫背頂。
5、凡用頂柱支護的巷道、靠幫柱必須緊貼煤樣,并帶帽,帽子規格為50×300×200,柱子打在硬底上,迎山角一般為5度。
6、井下失修巷道的修理,必須采取由外往里由下往上,傾角超過40度由上往下進行,只能拆一棚換一棚,防止冒頂,危及人員安全。
7、對頂板破碎的巷道維修,必須采取在修好的棚子上面打上穿劈,維護好前方頂板后,再拆掉前方失修棚子。進行修理架棚,依次進行。
8、需要砌砼的巷道,必須采取先修復巷道,架設好臨時支護,然后在修復的巷道下面進行砌砼工作,并按專門措施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