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鑄車間操作規程
一、配料操作工藝規程
1、首先要掌握所鑄棒坯的規格、材質,懂得棒坯的材質含量;
2、按要求順序投入無雜質異物的原材料;
3、倒原材料時要掌握各堆料的化學成份,不要搞亂;
4、對所計劃好的料,投入時要弄清數量,不能有大的誤差;
5、爐前、爐后所補充金屬,要計算準確無誤,保證棒坯內的合金含量在要求范圍之內。
二、熔煉操作工藝規程
1、裝爐之前要仔細檢查加熱爐及各種設備是否正常;
2、煤爐及熔煉的雜質必須徹底清除干凈;
3、核對好本爐所裝的原材料棒坯的規格、材質、尺寸及鑄成品棒坯重量;
4、裝料時,部分中間合金含量高,要做到心中有數;
5、熔鑄時的溫度不得超過780℃;
6、爐內料品全部熔化后,在熔煉溫度范圍內進行扒渣、推鍋;推鍋時要將鋁推干凈,扒渣時要平穩、扒干凈盡量少帶出金屬來;
7、所接觸金屬體的工具要涂抹化石粉,所有工具在工作當中必須保持干燥,以防危險發生;
8、補充合金金屬時要慢慢的加入,不能造成鋁水回濺,金屬燒損嚴重現象,攪拌要徹底,無死角,不要起大浪,既要保證成份均勻,又要避免金屬損失;
9、取樣時溫度不得低于熔煉時的下限溫度710℃,取樣要保持干凈、干燥,所取樣在爐中間提取,保證化驗后的數據準確無誤,對棒坯的化學成份在要求的范圍之內沒有偏差;
10、補料和沖氮料的數量,要計算無誤,過磅要準確,加料要均勻分散,待補充料全部融化后進行充分的攪拌,在補充料多,化驗結果與要求誤差大的情況下,應進行重新化驗;
11、在精煉時的溫度,6063材質保持720℃-740℃,其它硬質合金保持-760℃;
12、在做硬質合金時,投入錳添加劑時爐水溫度必須達到750℃以上,以便錳劑的完全熔結;
13、精煉劑的用量要保持在每噸鋁水在2kg-4kg之間;
14、在鑄造特殊材質棒時,應按要求加細化劑、覆蓋劑等;
15、精煉前應檢查設備管道是否通暢,然后把精管口放在爐底緩慢移動,要平衡無死角,精煉要到位;
16、精煉后的爐內扒渣要平穩,不能把雜質再次混入熔體內部,造成夾渣;
17、靜置時間要保持在20-30分鐘之間,期間要保持爐水溫度,以便正常鑄造;
18、在特殊情況下二次精煉后,超過5小時沒有鑄棒,應再次精煉化驗,金屬含量發生變化,要重新添加金屬成份;
19、最后工作的現場要保持干凈,工具整齊排放。
三、鑄造工藝操作規程
1、接班首先檢查各種機械設備是否工作正常;
2、檢查水池冷卻水溫,對水溫過高的進行排水和加水,以便鑄造順利完成;
3、修盤人員要及時檢查所鑄及其它規格結晶盤的水全、水勻后及時排除故障;
4、結晶修復后涮好化石粉,工具、流槽等部件都要涮化石粉,并保持干燥,清除其它雜質;
5、修盤用的色拉油及化石粉要保管好,不能有其它雜質混入;
6、引錠頭要清理干凈,保持干燥,換下來的要放好不能亂放;
7、冷卻井的深度必須掌握好,不能造成拖底;
8、檢查導向輪內是否有雜物、有故障就及時排除,不能造成棒坯的表面質量問題;
9、熔鑄前必須掌握好爐水的溫度及放水時的技術,不能無目的的蠻干,造成成品率下降及設備損失;
10、過濾布要扎好扎牢,鑄造過程中結晶盤內的熔體表面沒有問題的情況下不去破壞它,以保證棒坯的質量;
11、鑄造當中要觀察好棒坯表面的質量,利用增溫,降溫,水壓增大、減小,速度快、慢來調好棒坯的表面質量;
12、吊棒時要做到心中有數,必須要吊凈,把底盤升到露出水面;
13、鑄造完后,要徹底清除熔煉爐內的雜質,以保證下一爐的質量;
14、清除結晶盤的鋁渣、爐前的鋁灰及煤渣,按指定的地點放到位;
15、所有工具擺放整齊,班與班交接好所有工作;
四、鋸切工藝操作規程
1、上班后鋸切人員必須掌握好棒坯的材質、鋸切尺寸、爐號及碼放地點;
2、鋸切期間應經常檢查設備的運轉是否正常,保證棒坯正常的鋸切;
3、鋸切出的棒坯不能有大的斜口,棒坯長度誤差保持在±2mm之內;
4、切頭切尾的尺寸不能低于50mm,把棒頭按指定的地點放好,不同材質的棒頭不能混放;
5、鋸切出的成品要碼放好,并打號,不同材質尺寸棒坯要分離開;
6、鋸切完一種材質的棒,要清理干凈棒頭、鋁屑;
7、要保持棒坯表面的清潔度;
8、下班后必須保持鋸切地點的衛生,各種使用工具要有存放地點。
篇2:熔鑄車間鑄造工操作規程
一、工藝規程:
1、鋁液在爐內必須經過除氣除渣處理。
2、鋁液在鑄造前必須經過過濾板或過濾布過濾。
3、鋁液在進入鑄造機前,溫度控制在690℃至710℃間。最高不得超過720℃。
4、充液及保持時間、25S—30S鑄造速度Φ115mm鋁棒,160mm±10mm/min,Φ90mm鋁棒180mm±10mm/min。
5、鋁液必須經過鋁鈦硼變質處理。鋁鈦硼劑量1.5kg/T,鋁鈦硼絲速度Φ9.5mm,650mm/min。
6、流槽、分流槽、轉接板、套管及引錠頭必須干燥。
7、分流盆、轉接板及套管必須薄薄地涂上一層滑石粉。
8、石墨環涂上豬油或植物油。
9、冷卻水必須經過小于1mm過濾。保持水溫低于35℃。
10、鋁合金成份按《內控標準》控制。
二、操作規程:
1、吹干引定頭。
2、放平鑄造臺。
3、放松起動裝置鋼絲繩。
4、引定頭上升至起動位置(引錠頭頂離石墨環下端3mm、即平行于四角的頂桿)。
5、拉緊起動裝置鋼絲繩。
6、裝好起動閘板。
7、打開排水閥。
8、開水泵、將水量調至鑄造水量。
9、確認水沒有涌進引錠頭。
10、打開塞頭放出鋁水。
11、鋁水上升至流槽頂約20mm時,提起閘板,計時。
12、盡量縮短充液時間,當鋁水充滿全部套管后,關閉排水閥,充液及保持時間到后,起動鑄造機下降。
13、在起動鑄造機以正常鑄造速度下降的同時,應確認引錠座在下降方可停止操作,若沒有下降用手扳動起動裝置,確認引錠座在下降方可停手。
14、在鑄造過程中,下降速度、進水水量、鋁液溫度要穩定。
15、鑄造達到極限長度以前,塞上熔爐塞頭。
16、當全部鋁液到離開套管時,打開排水閥,同時必須用扒子將套管口及分流盆的鋁扒開。
17、全部鋁棒離開結晶器約300mm,停止下降。
18、繼續通水約2分鐘即可停水。
19、傾側鑄造臺,升起鋁棒約1米,吊棒(吊棒必須使用專用吊具整排吊起,不能用鋼絲繩捆在一起吊棒)。
20、整理鑄造臺,準備下一次鑄造。
三、鑄造安全指引:
1、所有操作人員必須穿戴上以下安全用品:面罩、高溫鞋、高溫手套、布帽、牛仔布工作服、棉質襪。
2、所有人員必須經過鑄造培訓才能上崗。
3、所有有耐火材料、工具必須干燥。
4、前后接鋁液鐵桶必須干燥無雜物,有足夠的容量。
5、水塔水必須足夠。
6、引錠頭無水干燥。
7、鋁液溫度正常,按工藝設定鑄造速度。
8、鑄造水量足夠,水溫、水質無問題。
9、深井有足夠的深度,有1.5米以上的水。
10、嚴格控制充液及保持時間。
11、有足夠的塞子塞棒。
12、起動前起動裝置的鋼絲繩必須拉緊。
四、質量控制:
1、中心裂紋:產生原因
①鋁液超溫。②水量不足或水溫過高。③鑄造速度太快。④細化劑不合格。⑤結晶器水路堵塞。⑥鋁合金成份不合格。⑦鋁液過燒。
2、表面冷隔:產生原因
①水溫過低或水量過大②鋁液太低溫③鑄造速度太慢。
3、表面豎向拉花:產生原因
①轉接板與石墨環間有隙。②石墨環損壞或老化。③石墨環下端結晶器損傷。④轉接板與套管間接縫漏鋁。⑤石墨環無上油。⑥冷卻不足。
4、鋁棒彎曲:產生原因
①鑄造溫度過高或水足。②引錠座水平未調好。③四條鋼絲繩張力大小不一致。④塞的鋁棒太多或太集中。⑤鑄造過程中人或物碰著鋼絲繩。⑥鑄造速度不穩定。⑦軸承損壞。⑧棒頭彎曲可將起鑄速度設定為鑄速的75%,下降50mm后調至正常鑄速。⑨鋼絲繩新舊不一,不是同一卷鋼絲繩。
5、表面氣泡:產生原因
①鋁液爐內除氣不充分。②結晶器漏水。③耐火材料含水未干燥。
6、起動時漏鋁:產生原因
①引錠頭不在起動位置。②充液時間過長。③充液及保持時間不對。④鋁液溫度過高。⑤忘記關排水閥。⑥水量不足或水溫過高。
7、豎向白線:產生原因
結晶器部份水簾(小孔)堵塞。
8、鋁棒彈開冷卻水:產生原因
①鋁液溫度過高。②起動前充液及保持時間不足。③起動下降速度過快。④結晶器堵塞。⑤水量不足或水溫過高。⑥忘記排水閥。
9、斷棒、鋁液在套管中凝固:產生原因
①鋁液溫度過低。②充液及保持時間過長。③塞棒太集中。④鑄造速度太慢。
10、鋁棒晶粒粗大:產生原因
①細化劑不合格。②鋁液超溫。③冷卻水不足或水溫過高。④鑄造速度過快。⑤鋁液成份不合格。
11、鋁棒產生羽毛狀晶:產生原因
①細化劑不合格。②鋁液曾過燒。
五、鑄造機安裝程序:
1、按要求預埋螺絲、鋼板及空出位置。
2、找出鑄井的中心十字線。
3、將墊板裝在井口預埋螺絲上。
4、將井口鋼架吊放在井口上,鋼架中心十字線與鑄井的中心十字線對應。
5、將井口鋼架調至水平,上緊預埋螺絲的螺母,墊板與井口架燒焊連接。
6、按圖紙安裝減速機座,滑輪架并澆注水。
7、水泥澆注14天后,安裝引錠底座及鋼絲繩。
8、將引錠底座調至水平,并且四條鋼絲繩的張力大小一樣。
9、將連在麗?環。
九、鑄造前必須點檢工作
1、所有耐火材料是否干燥,有無破損,是否已涂上一層滑石粉。
2、檢查所有水過濾器是否阻塞,開正常水量進入鑄造平臺,檢查溢水孔有否漏水,水量是否每個結晶器大致相同,水簾是否成形及有否缺口,水簾有三個以上缺口或結晶有其它問題,則必須拆下檢查清理。
3、檢查石墨環與接板的接口處是否已補上滑石粉(滑石粉對水不得用油),使用A型轉接板的可不補或補上2毫米以下,使用B型轉接板的必須補上4至8毫米,注意高度一致。
4、檢查所有閘板裝好不會漏鋁,有否足夠鑄造用具。
5、放鋁水前檢查有否冷卻水涌入引錠頭,過濾網是否安裝正確。
篇3:熔鑄車間鑄造工操作規程
一、工藝規程:
1、鋁液在爐內必須經過除氣除渣處理。
2、鋁液在鑄造前必須經過過濾板或過濾布過濾。
3、鋁液在進入鑄造機前,溫度控制在690℃至710℃間。最高不得超過720℃。
4、充液及保持時間、25S—30S鑄造速度Φ115mm鋁棒,160mm±10mm/min,Φ90mm鋁棒180mm±10mm/min。
5、鋁液必須經過鋁鈦硼變質處理。鋁鈦硼劑量1.5kg/T,鋁鈦硼絲速度Φ9.5mm,650mm/min。
6、流槽、分流槽、轉接板、套管及引錠頭必須干燥。
7、分流盆、轉接板及套管必須薄薄地涂上一層滑石粉。
8、石墨環涂上豬油或植物油。
9、冷卻水必須經過小于1mm過濾。保持水溫低于35℃。
10、鋁合金成份按《內控標準》控制。
二、操作規程:
1、吹干引定頭。
2、放平鑄造臺。
3、放松起動裝置鋼絲繩。
4、引定頭上升至起動位置(引錠頭頂離石墨環下端3mm、即平行于四角的頂桿)。
5、拉緊起動裝置鋼絲繩。
6、裝好起動閘板。
7、打開排水閥。
8、開水泵、將水量調至鑄造水量。
9、確認水沒有涌進引錠頭。
10、打開塞頭放出鋁水。
11、鋁水上升至流槽頂約20mm時,提起閘板,計時。
12、盡量縮短充液時間,當鋁水充滿全部套管后,關閉排水閥,充液及保持時間到后,起動鑄造機下降。
13、在起動鑄造機以正常鑄造速度下降的同時,應確認引錠座在下降方可停止操作,若沒有下降用手扳動起動裝置,確認引錠座在下降方可停手。
14、在鑄造過程中,下降速度、進水水量、鋁液溫度要穩定。
15、鑄造達到極限長度以前,塞上熔爐塞頭。
16、當全部鋁液到離開套管時,打開排水閥,同時必須用扒子將套管口及分流盆的鋁扒開。
17、全部鋁棒離開結晶器約300mm,停止下降。
18、繼續通水約2分鐘即可停水。
19、傾側鑄造臺,升起鋁棒約1米,吊棒(吊棒必須使用專用吊具整排吊起,不能用鋼絲繩捆在一起吊棒)。
20、整理鑄造臺,準備下一次鑄造。
三、鑄造安全指引:
1、所有操作人員必須穿戴上以下安全用品:面罩、高溫鞋、高溫手套、布帽、牛仔布工作服、棉質襪。
2、所有人員必須經過鑄造培訓才能上崗。
3、所有有耐火材料、工具必須干燥。
4、前后接鋁液鐵桶必須干燥無雜物,有足夠的容量。
5、水塔水必須足夠。
6、引錠頭無水干燥。
7、鋁液溫度正常,按工藝設定鑄造速度。
8、鑄造水量足夠,水溫、水質無問題。
9、深井有足夠的深度,有1.5米以上的水。
10、嚴格控制充液及保持時間。
11、有足夠的塞子塞棒。
12、起動前起動裝置的鋼絲繩必須拉緊。
四、質量控制:
1、中心裂紋:產生原因
①鋁液超溫。②水量不足或水溫過高。③鑄造速度太快。④細化劑不合格。⑤結晶器水路堵塞。⑥鋁合金成份不合格。⑦鋁液過燒。
2、表面冷隔:產生原因
①水溫過低或水量過大②鋁液太低溫③鑄造速度太慢。
3、表面豎向拉花:產生原因
①轉接板與石墨環間有隙。②石墨環損壞或老化。③石墨環下端結晶器損傷。④轉接板與套管間接縫漏鋁。⑤石墨環無上油。⑥冷卻不足。
4、鋁棒彎曲:產生原因
①鑄造溫度過高或水足。②引錠座水平未調好。③四條鋼絲繩張力大小不一致。④塞的鋁棒太多或太集中。⑤鑄造過程中人或物碰著鋼絲繩。⑥鑄造速度不穩定。⑦軸承損壞。⑧棒頭彎曲可將起鑄速度設定為鑄速的75%,下降50mm后調至正常鑄速。⑨鋼絲繩新舊不一,不是同一卷鋼絲繩。
5、表面氣泡:產生原因
①鋁液爐內除氣不充分。②結晶器漏水。③耐火材料含水未干燥。
6、起動時漏鋁:產生原因
①引錠頭不在起動位置。②充液時間過長。③充液及保持時間不對。④鋁液溫度過高。⑤忘記關排水閥。⑥水量不足或水溫過高。
7、豎向白線:產生原因
結晶器部份水簾(小孔)堵塞。
8、鋁棒彈開冷卻水:產生原因
①鋁液溫度過高。②起動前充液及保持時間不足。③起動下降速度過快。④結晶器堵塞。⑤水量不足或水溫過高。⑥忘記排水閥。
9、斷棒、鋁液在套管中凝固:產生原因
①鋁液溫度過低。②充液及保持時間過長。③塞棒太集中。④鑄造速度太慢。
10、鋁棒晶粒粗大:產生原因
①細化劑不合格。②鋁液超溫。③冷卻水不足或水溫過高。④鑄造速度過快。⑤鋁液成份不合格。
11、鋁棒產生羽毛狀晶:產生原因
①細化劑不合格。②鋁液曾過燒。
五、鑄造機安裝程序:
1、按要求預埋螺絲、鋼板及空出位置。
2、找出鑄井的中心十字線。
3、將墊板裝在井口預埋螺絲上。
4、將井口鋼架吊放在井口上,鋼架中心十字線與鑄井的中心十字線對應。
5、將井口鋼架調至水平,上緊預埋螺絲的螺母,墊板與井口架燒焊連接。
6、按圖紙安裝減速機座,滑輪架并澆注水。
7、水泥澆注14天后,安裝引錠底座及鋼絲繩。
8、將引錠底座調至水平,并且四條鋼絲繩的張力大小一樣。
9、將連在一起的鑄造平臺及引錠座吊放在井口架的傾動臂上。
10、引錠底座上升至剛好頂著引錠座。
11、拆開連接吊環。
12、用螺絲鎖住造臺在傾動臂上。
13、下降引錠座。
14、傾側鑄造臺。
15、用長螺拴將引錠座鎖在底座上。
16、拿下四個定位環。
六、鑄造機的保養方法:
1、耐火材料的保養
①鑄造前必須用液化石油氣槍烘干耐火材料,注意槍應不停移動,避免局部溫度過高損壞耐火材料。②在烘干前必須將破損的耐火材料用修補劑補?好,全部耐火材料薄薄地涂上一層滑石粉水,不得露出耐火材料基體。③更換下的鑄造臺必須用塑料膜包住,防潮防塵。④鑄造快結束,鋁液剛好脫離套管時,在凝固前用扒子將套管口及分流盆的鋁全部扒開。⑤在清理余鋁時應小心清理,不損壞耐火材料,如果套管與轉接板間的縫入了鋁,應拆下結晶器才清理,不得強行撥出。平時,這條縫除了要墊上一圈硅酸鋁纖維外,內側應補上修補劑。⑥有破損的耐火材料應用刀刮開滑石粉露出基體,填上修補劑,涂滑石粉水,自然干燥后再用微火烘。⑦清理應將鑄造臺所有鋁清干凈。
2、引錠頭的保養:
①第一次鑄造前所有引錠頭涂一層豬油,以后每周涂一至兩次。②每周一次拆下引錠頭在滑動部分上黃油。③不能碰花引錠頭頂,有破損的及時磨平。④停產時將引錠座沉入水中以免生銹。
3、結晶器的保養:
①引錠頭要安裝到位,以免碰壞結晶器。②每次鑄造前應試水,有堵塞的拆下清理。③整理時不得碰水簾,以免損壞。④拆轉接板壓環時如生銹轉不動,可用石油氣槍將結晶器加熱至約70℃(先拆下O型圈)。⑤安裝轉接板時,在石墨環頂涂一層滑石粉水。
4、滑輪的保養:
①定期檢查滑輪,加黃油。②更換損壞的軸承。
5、減速機的保養:
①每天檢查油量一次。②定期更換機油。
6、鋼絲繩、調整吊環的保養:
每天加黃油一次,避免生銹。
7、液壓系統的保養:
①每天檢查一次液壓油量。②定期更換液壓油,清洗濾網。
七、石墨環更換程序
1、石墨環破損或鑄造出的鋁棒在水路沒有阻塞的情況下,鋁棒表面粗糙,則必須更換石墨環。
2、松開結晶器的四粒螺栓,將結晶器從模臺上取下。
3、取下三個O型密封圈,用專用工具旋下壓環取出轉接板。
4、松開結晶器的兩粒內六角螺栓,將結晶器分成兩片,注意取下一個O型圈在兩片模間。
5、在一個小旋轉臺上將結晶器上環反轉放并旋轉,用液化石油氣槍加熱結晶器直至石墨環掉下。
6、放正結晶器上環并裝上新的石墨環,注意加小許材料壓著石墨環。在石墨環熱時涂一次豬油。
7、自然冷卻后裝回所有材料并清理干凈,注意小O型圈及其位置,溢水孔對齊。
八、更換模臺程序
1、吹干引錠頭水,旋下引錠座四支長螺栓,在四支導柱中放入定位環。
2、收拾干凈模臺鋁片,放平模臺,旋下四粒模臺鎖緊螺栓。
3、上升引錠座直至頂起模臺約20毫米左右。
4、旋上四個吊環,將模臺及引錠座整體吊出,注意不能吊在吊環上,只能吊在模臺四個專用吊孔上。
5、下降引錠座約200mm左右。
6、吊上另一套鑄造臺,并升起引錠座直至頂起模臺約20mm。
7、旋開四個吊環并旋上四支長螺栓。
8、下降引錠座約1米,裝上四粒模臺鎖緊螺栓。
9、傾側模臺,取下引錠座四支導柱的定位環。
九、鑄造前必須點檢工作
1、所有耐火材料是否干燥,有無破損,是否已涂上一層滑石粉。
2、檢查所有水過濾器是否阻塞,開正常水量進入鑄造平臺,檢查溢水孔有否漏水,水量是否每個結晶器大致相同,水簾是否成形及有否缺口,水簾有三個以上缺口或結晶有其它問題,則必須拆下檢查清理。
3、檢查石墨環與接板的接口處是否已補上滑石粉(滑石粉對水不得用油),使用A型轉接板的可不補或補上2毫米以下,使用B型轉接板的必須補上4至8毫米,注意高度一致。
4、檢查所有閘板裝好不會漏鋁,有否足夠鑄造用具。
5、放鋁水前檢查有否冷卻水涌入引錠頭,過濾網是否安裝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