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道路運輸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道路運輸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7904

一、車輛和設備基本要求

(一)車輛安全技術狀況必須符合《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要求。

(二)車輛的技術狀況必須符合規定的二級車況標準。

(三)車輛必須配置符合安全行駛的標志,并按規定使用。

(四)車輛車廂地板必須平整完好,周圍欄板要牢固,

(五)各種裝卸機械、工具,要有可靠的安全系數;卸貨物的機械及工具,要消除產生火花的措施。

(六)根據裝運貨物性質的需要,必須配備相應的捆扎、防水和防散失等用具。

(七)運輸車輛必須配備消防器材并定期檢查、保養,發現問題應立即更換或修理。

二、運輸規則

(一)普通貨物運輸車輛嚴禁超范圍運輸。嚴禁超載、超限。

(二)運輸不同性質貨物,其配裝必須按相關規定的要求執行。

(三)運輸貨物必須根據貨物性質,采取對應的遮陽、控溫、防爆。防靜電、防火、防震、防水、防凍、防撒漏等措施。

(四)運輸貨物時,必須采取防污染環境的措施,并遵守國家有關貨物運輸的管理規定。

(五)運輸貨物的車廂必須保持清潔干燥,不得任意排棄車上殘留物;運輸結束后被污染過的車輛及工具,必須按規范性的方法到具備條件的地點進行車輛清洗消毒處理。

(六)夏季高溫期間限制運輸的貨物,必須按有關規定執行。

(七)運輸貨物的車輛不得在居民聚集點、行人稠密地段、政府機關、名勝古跡、風景瀏覽區停車。如需在上述地區進行裝卸作業或臨時停車,必須采取安全措施。

(八)運輸貨物的車輛禁止搭乘無關入員。

三、具體作業要求

(一)通則

1.汽車運輸必須符合汽車運輸普通貨物規則的規定。

2.貨物的裝卸必須在裝卸人員的現場指揮下進行。

3.無關人員不得進入裝卸作業區。

4.進入貨物裝卸作業區必須遵守作業區規定。

5.雷雨天氣裝卸時,必須確認雷電、防濕潮措施有效。

6.運輸普通貨物車輛在一般道路上最高車速為每小時60公里,在高速公路上最高車速為每小時80公里,必須確認足夠的安會距離。如遇雨天、雷天、雪天、霧天等惡劣天氣,最高車速為每小時20公里,并打開指示燈,警示后車防止追尾。

7.運輸過程中,要每隔2小時檢查一次。若發現貨損,必須及時聯系當地有關部門予以處理。

8.駕駛員一次連續駕駛4小時要休息20分鐘以上,24小時內實際駕駛車時間累計不得超過8小時。

9.運輸普通貨物的車輛發生故障需修理時、必須選擇在安全地點和具有相關資質的汽車修理企業進行。

10.禁止在裝卸作業區內進行維修貨物運輸的車輛作業

(二)出車前

1.運輸普通貸物車輛的有關證件、標志應齊全有效,技術狀況必須為良好,并按照有關規定對車輛安全技術情況進行嚴格檢查,發現故障必須立即排除。

2.檢查運輸危險貨物的車輛配備的消防器材,發現問題必須立即更換或修理。

3.根據所運貨物的特性,隨車攜帶好遮蓋、捆扎等防失散工具,并檢查隨車滅火器是否完好,車輛貨箱內不得有與易燃液體性質相抵觸的殘留物。

4.裝車完畢后,駕駛員要對貨物的堆碼、遮蓋,捆扎等安全措施及對影響車輛啟動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檢查后,確認無安全因素后方可起步。

(三)運輸

1.駕駛員必須根據道路交通控制車速,禁止超速和強行超車、會車。

2.運輸途中盡量不進行緊急制動,轉彎時車輛應該減速。

3.通過隧道、涵洞、立交橋時,要注意標高、限速。

4.運輸過程中需要停車住宿或遇有無法正常運輸的情況時,要向當地相關部門報告。

5.運輸普通貨物時,必須采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并遵守國家有關普通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

6.夏季高溫期間限制運輸的貨物,必須按有關規定執行。

7.駕駛人員不得擅自改變運輸作業計劃。

(四)裝卸

1.裝卸作業前,車輛發動機熄火,并切斷總電源。在有坡度的場地裝卸貨物時必須采取防止車輛溜坡的有效措施。

2.貨物的裝卸作業必須當在裝卸管理人員的現場指揮下進行。

3.貨物裝卸完畢,作業現場要清掃干凈。受到貨物污染的車輛、工具必須按JT617-2004中附錄E車輛清洗消毒方法洗刷和除污。貨物的撒漏物和污染物必須送到指定地點集中處理。

4.裝卸作業現場必須遠離火種、熱源。操作時貨物不準撞擊、摩擦、拖拉;裝車堆碼時桶口,箱蓋一律向上,不得倒置;集裝貨物,堆碼整齊。裝卸完畢,要罩好網罩,捆扎牢固。

四、從業人員

(一)運輸普通貨物駕駛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二)從業人員必須了解所運貨物的物的特征、包括使用特性、防護要求和發生事故和應急措施,熟練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三)駕駛人員在運輸途中應經常檢查貨物裝卸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四)駕駛人員不得擅自改變運輸作業計劃。

五、勞動保護

(一)必須配備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和現場急救用具;特殊的防護用品和急救用具由托運人提供。

(二)貨物裝卸作業時,必須穿戴相應的防護用具,并采取相應的人身機體保護措施;防護用具使用后,要按照要求集中清洗、處理。

(三)必須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和事故預防、急救知識的培訓。

(四)貨物一旦對人體造成傷害,必須立即進行現場急救,并迅速送醫院治療。

篇2: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

篇3:施工道路運輸安全制度

一、安全管理

1、機動車司機熟悉交通規則,必須持交警部門發放審核的駕駛證駕駛相應的車輛。

2、學習駕駛員不準單獨駕駛。

3、實習駕駛員應由正式司機帶2-3月后才準單獨駕駛。

4、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活動開展正常化。

5、超高、超長、超寬大件和特殊重型設備、器材運輸應有專門的安全措施,并懸掛明顯標志。

二、車輛

6、及時維護保養,保證車輛技術狀況良好,不準帶病運行。

7、出車前檢查制動、轉向、燈光等,確保性能良好可靠。

8、備有消防器材。

9、特種車輛標志清楚,油罐車裝有拖地鏈條。

10、冬季冰凍期間應配有防滑鏈條和擋木,回場后將水箱中的水放空。

三、臨時交通道路

11、路基堅實,邊坡穩定。

12、路寬:雙車道>7米,單車道>4米,不準堆放材、物品占用公路。

13、單行道有回車場。

14、排水良好,路面無積水。

15、危坡險段設有標志、護柱、護墻等。

16、及時清理路面廢物,填平坑洼、保持平整。

17、重要交叉路口、鐵道路口、重要設施應有明顯標志和燈光信號。

18、橫跨路面的線路、設施應埋在地下或高于路面4.5米。

19、交通繁忙的路口有專人指揮。

20、卸料倒碴場地平坦,不得有較大坡度,臨空邊緣有車檔。

21、裝卸料場所有專人指揮。

四、駕駛

22、按規定的車速、車距行駛,禮貌行車,不盲目超車、會車。

23、駕駛室不準超坐,或堆放過多的物品。

24、嚴禁酒后開車,不準穿拖鞋開車。

25、不準私自出車和繞道行駛。

26、自卸車、油罐車、平板車、吊車、裝載車、機動翻斗車、除駕駛室外,不準乘載人。

27、載重汽車載人、人貨混載應遵守有關規定,車廂墻板高度大于1米,載運器材應綁扎牢固。

28、載運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應嚴禁煙火,做到低、中速行駛,不準隨便停車,雷雨天氣停止行駛。

29、危坡險段處禁止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