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標本被檢驗科退回原因分析
血液標本被檢驗科退回原因分析
為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除了做好常規實驗室的室內質量控制之外,不能忽視實驗室之外的影響因素如:臨床醫師列出醫囑,采集標本之前患者的準備,標本的采集過程、保存、運輸等各個環節都會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護理部角度分析
1、患兒因素
由于小兒靜脈暴露不充分,且肥胖患兒較多,采血時找不到理想血管,而導致抽血過程不順利,針頭反復提插,致使血液在注射器中已部分凝固;
3 歲以下小兒頭皮靜脈或四肢靜脈血管細小,靜脈壓力不足,靠擠壓穿刺部位上方使血液間斷地被擠入注射器內,使采血時間延長,導致凝血;
新生兒皮下脂肪薄,血管過細、脆性大,血管過于表淺,血流速度過慢,抽血時較困難或某些新生兒溶血等患兒由于其自身原因,穿刺困難,不能順利抽出足夠的血標本。
患兒不配合,采血時患兒若情緒激動、劇烈哭鬧,會引起血漿成分變化,如血小板增多、血凝和纖溶系統被激活,使凝固活性增強,導致所采血液易凝固。
2、護士操作中的人為因素
護士對采集血液時血管定位不準,采血時未能一針見血,來回穿刺,因針頭的機械作用而造成紅細胞損傷,外周及末梢血管過細不能一次性采出足夠的血量,血流不暢時用力拍打穿刺點靜脈,造成組織淤血、缺氧,使紅細胞破壞引起溶血。護士使用過細的針頭或頭皮針,采血針內徑過細,血液在一定壓力下通過狹小的針徑時受到擠壓,血細胞變形或破裂,出現溶血。
血液注入抗凝真空采血管后未立即輕輕搖勻或搖勻時間不夠,血標本未與抗凝劑充分混勻;護士對各種真空采血管的用途與作用機制不了解,選擇真空采血管出錯。
3、標本血量與抗凝劑比例不當
采血量不足或過多會造成血液與抗凝劑比例不當,血量過多使抗凝劑相對不足,血漿中出現微凝血塊可能性增加,會造成血液凝固;
血量過少,抗凝劑相對過剩,會引起白細胞形態和體積的改變而影響檢驗結果。
4、標本送檢不及時
標本放置過久,細胞壁通透性增高,加之不適當的保存環境,可使血標本發生凝血。
5、器具不合格
漏氣、負壓不夠使血流緩慢,靠擠壓穿刺部位上方使血液間斷地被擠入采血管內,采血時間延長,造成凝血。
檢驗科角度分析
不合格標本的原因主要見于標本溶血、標本脂血、標本出現凝塊。
標本溶血原因見于以下幾個方面:(1)采集血液時血管定位進針不準,抽血困難以及采血后未及時取下壓脈帶可能導致溶血;(2)標本運輸不當,運送標本過程中劇烈震蕩,也可能導致溶血;(3)標本采集后用力振蕩以及分離血清時操作不當等造成的溶血現象。
脂血的主要原因:(1)患者采集血標本前,醫護人員沒有向患者做好采集前注意事項的工作,導致有些患者高脂飲食,標本出現脂血;(2)患者采集血液標本前輸入脂肪乳等營養液體后采集標本,導致標本脂血;(3)患者本身出現脂代謝紊亂,導致標本脂血。
標本凝固的主要原因:(1)標本采集后,護理人員未將抗凝劑和血液充分混勻;(2)采集的血液和抗凝劑比例不符合要求易導致出現凝塊;(3)采血管過期、采血不順利、血流量小導致采血時間長易導致出現凝塊。
其他原因如輸液時采血、條碼不清楚、留錯標本、標本量少、標本污染等原因占不合格標本的比率較少,原因可能有:(1)臨床護士對標本采集的不規范,沒有按照《標本采集和運輸指南》采集;(2)對護理工作人員標本采集知識培訓較少;(3)醫護人員對采血患者沒有告知采血注意事項;(4)對特殊人群采血存在困難,易導致不合格標本。
tips:檢驗科專業角度分析溶血原因
1、病人血管不充盈,用止血帶時間過長,捆扎過緊,并反復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引起血管內溶血;
2、穿刺不順利,針尖在靜脈中反復探尋,損傷組織過多,造成血腫而溶血:
3、混勻抗凝管時用力過猛或送檢時振蕩過大;
4、從已有血腫的靜脈采血,血樣可能含有已溶血的細胞;
5、未使用采血針,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抽血過快,采血后將血從注射器注入試管過猛,血細胞受外力而溶血;
6、標本量不足,血液和抗凝劑比例失調,由于滲透壓的改變發生溶血;
7、靜脈穿刺處用酒精或碘伏消毒,酒精或碘伏未干即開始采血;
8、注射器或盛血容器不干燥或容器污染;
9、注射器和針頭連接不緊,采血時空氣進入,產生氣泡,發生溶血;
10、用真空管采血卻未抽足量,即真空管內還殘留部分負壓,引起標本溶血。
篇2:血液標本被檢驗科退回原因分析
血液標本被檢驗科退回原因分析
為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除了做好常規實驗室的室內質量控制之外,不能忽視實驗室之外的影響因素如:臨床醫師列出醫囑,采集標本之前患者的準備,標本的采集過程、保存、運輸等各個環節都會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護理部角度分析
1、患兒因素
由于小兒靜脈暴露不充分,且肥胖患兒較多,采血時找不到理想血管,而導致抽血過程不順利,針頭反復提插,致使血液在注射器中已部分凝固;
3 歲以下小兒頭皮靜脈或四肢靜脈血管細小,靜脈壓力不足,靠擠壓穿刺部位上方使血液間斷地被擠入注射器內,使采血時間延長,導致凝血;
新生兒皮下脂肪薄,血管過細、脆性大,血管過于表淺,血流速度過慢,抽血時較困難或某些新生兒溶血等患兒由于其自身原因,穿刺困難,不能順利抽出足夠的血標本。
患兒不配合,采血時患兒若情緒激動、劇烈哭鬧,會引起血漿成分變化,如血小板增多、血凝和纖溶系統被激活,使凝固活性增強,導致所采血液易凝固。
2、護士操作中的人為因素
護士對采集血液時血管定位不準,采血時未能一針見血,來回穿刺,因針頭的機械作用而造成紅細胞損傷,外周及末梢血管過細不能一次性采出足夠的血量,血流不暢時用力拍打穿刺點靜脈,造成組織淤血、缺氧,使紅細胞破壞引起溶血。護士使用過細的針頭或頭皮針,采血針內徑過細,血液在一定壓力下通過狹小的針徑時受到擠壓,血細胞變形或破裂,出現溶血。
血液注入抗凝真空采血管后未立即輕輕搖勻或搖勻時間不夠,血標本未與抗凝劑充分混勻;護士對各種真空采血管的用途與作用機制不了解,選擇真空采血管出錯。
3、標本血量與抗凝劑比例不當
采血量不足或過多會造成血液與抗凝劑比例不當,血量過多使抗凝劑相對不足,血漿中出現微凝血塊可能性增加,會造成血液凝固;
血量過少,抗凝劑相對過剩,會引起白細胞形態和體積的改變而影響檢驗結果。
4、標本送檢不及時
標本放置過久,細胞壁通透性增高,加之不適當的保存環境,可使血標本發生凝血。
5、器具不合格
漏氣、負壓不夠使血流緩慢,靠擠壓穿刺部位上方使血液間斷地被擠入采血管內,采血時間延長,造成凝血。
檢驗科角度分析
不合格標本的原因主要見于標本溶血、標本脂血、標本出現凝塊。
標本溶血原因見于以下幾個方面:(1)采集血液時血管定位進針不準,抽血困難以及采血后未及時取下壓脈帶可能導致溶血;(2)標本運輸不當,運送標本過程中劇烈震蕩,也可能導致溶血;(3)標本采集后用力振蕩以及分離血清時操作不當等造成的溶血現象。
脂血的主要原因:(1)患者采集血標本前,醫護人員沒有向患者做好采集前注意事項的工作,導致有些患者高脂飲食,標本出現脂血;(2)患者采集血液標本前輸入脂肪乳等營養液體后采集標本,導致標本脂血;(3)患者本身出現脂代謝紊亂,導致標本脂血。
標本凝固的主要原因:(1)標本采集后,護理人員未將抗凝劑和血液充分混勻;(2)采集的血液和抗凝劑比例不符合要求易導致出現凝塊;(3)采血管過期、采血不順利、血流量小導致采血時間長易導致出現凝塊。
其他原因如輸液時采血、條碼不清楚、留錯標本、標本量少、標本污染等原因占不合格標本的比率較少,原因可能有:(1)臨床護士對標本采集的不規范,沒有按照《標本采集和運輸指南》采集;(2)對護理工作人員標本采集知識培訓較少;(3)醫護人員對采血患者沒有告知采血注意事項;(4)對特殊人群采血存在困難,易導致不合格標本。
tips:檢驗科專業角度分析溶血原因
1、病人血管不充盈,用止血帶時間過長,捆扎過緊,并反復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引起血管內溶血;
2、穿刺不順利,針尖在靜脈中反復探尋,損傷組織過多,造成血腫而溶血:
3、混勻抗凝管時用力過猛或送檢時振蕩過大;
4、從已有血腫的靜脈采血,血樣可能含有已溶血的細胞;
5、未使用采血針,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抽血過快,采血后將血從注射器注入試管過猛,血細胞受外力而溶血;
6、標本量不足,血液和抗凝劑比例失調,由于滲透壓的改變發生溶血;
7、靜脈穿刺處用酒精或碘伏消毒,酒精或碘伏未干即開始采血;
8、注射器或盛血容器不干燥或容器污染;
9、注射器和針頭連接不緊,采血時空氣進入,產生氣泡,發生溶血;
10、用真空管采血卻未抽足量,即真空管內還殘留部分負壓,引起標本溶血。
篇3:生物標本設計制作大賽策劃書
活動主題:走進自然,感受生物之美―生物標本設計制作大賽
主辦單位:共青團東華理工大學委員會
承辦單位: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學生會
活動時間:*年x月---*年x月
*年x月*號
一、活動意義
為豐富大學校園文化生活,激發同學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同學們的動手能力,提升想象力和審美能力,現開展面向全校學生的綜合技能類活動―生物標本設計制作大賽。
二、活動主題
走進自然,感受生物之美
三、活動名稱
生物標本制作大賽
四、比賽時間
*年x月x日(如有改變,另行通知)
五、活動地點
東華理工大學(南昌校區)核工樓
六、活動對象
東華理工大學全體在校學生
七、活動策劃安排
此次比賽將分專業組和非專業組,專業組包括全校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其他的均為非專業組。組隊成員不限年級、專業、班級,可自由組合,但非專業組不得與專業組組隊。
此次活動有三個比賽項目
1、植物壓片制作標本
2、植物葉脈標本的制作
3、動物標本的制作
每組隊員可選擇其中一個參加比賽,也可同時參加植物壓片制作標本和植物葉脈標本的制作,其它的組合都不準許。
(一)前期宣傳
1.海報宣傳:活動報名前一個星期,在各個宿管站、西南食堂、三教、院板張貼海報,對此次活動進行宣傳;
2.廣播宣傳:通過東華之聲宣傳本次活動,突出時間地點;
3.網絡宣傳:在校園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上進行宣傳。
通過以上宣傳措施確保大部分同學了解到本次活動,達到全校動員效果。
(二)報名方式
1.以小組形式參加比賽,限三人一組。
2.班級報名表匯總到各班長,然后統一交給化生材學生會;
3.4月25、26、27、號在青春廣場現場報名。
注:報名截止日期:*年4月27號(如有變動,另行通知)
(三)活動流程
組隊報名---參賽選手查閱生物標本制作的方法---組織人員講解注意事項---進行比賽(45分鐘)---提交作品---評委評分---優秀作品展覽---頒獎
八、獎項設置
專業組一等獎:1組
二等獎:2組
三等獎:3組
最佳創意獎:2組
優秀獎:若干組
非專業組一等獎:1組
二等獎:2組
三等獎:3組
最佳創意獎:2組
優秀獎:若干組
附件一:生物標本制作大賽參賽人員匯總表
(植物壓片制作標本)
序號
隊名
隊長姓名
隊員
隊長聯系方式
備注
附件二:生物標本大賽隊長登記表
(植物壓片制作標本)
序號
姓名
學院
聯系電話
電子郵箱
備注
附件三:生物標本制作大賽參賽人員匯總表
(植物葉脈標本的制作)
序號
隊名
隊長姓名
隊員
隊長聯系方式
備注
附件四:生物標本大賽隊長登記表
(植物葉脈標本的制作)
序號
姓名
學院
聯系電話
電子郵箱
備注
附件五生物標本制作大賽參賽人員匯總表
(動物標本的制作)
序號
隊名
隊長姓名
隊員
隊長聯系方式
備注
附件六生物標本大賽隊長登記表
(動物標本的制作)
序號
姓名
學院
聯系電話
電子郵箱
備注
附件七:
實驗操作(葉脈)
1、洗葉片:用清水洗刷一下葉片。
2、配制溶液:稱取5克碳酸鈉,7克氫氧化鈉放入燒杯中,加入2l水混溶,使之溶解,制成溶液。
3、加熱:把溶液放到電爐中加熱,快沸騰時把葉片浸入溶液內,此時把電滬溫度調低些,邊加熱邊用玻璃棒攪拌,使各葉分離,受熱均勻。加熱時間長短要根據葉片而定,可以過兩三分鐘取一片子出來觀察,直至葉片變成褐色,或當葉的表面有凸泡出現的時候,葉肉容易脫落即可。
4、清洗:停止加熱,用鑷子取出葉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塑料桶中漂洗干凈(一般在兩次以上)
5、刷洗:將葉片放在瓷盤子中,加入一層水,把毛筆打斜(與水平面大約成45度角)順葉脈輕輕地刷凈地肉,刷時注意:只向一個方向刷(絕對不能來回刷),以免將葉脈刷壞。刷時先從背面開始,刷凈背面再刷正面,主葉脈邊沿處可用敲出法。刷洗干凈后用吸水紙(或草紙)吸去多余水分。
6、漂白:將葉脈放入20%的雙氧水(或漂白粉)漂白。
7、清洗:取出葉片,用清水洗凈,去除藥物,再用吸水紙(或草紙)吸去多余水分。
注意事項:
1、葉片的選擇:葉脈粗壯、清晰、細密、葉肉較厚、堅韌的葉片的葉片,且葉形美觀,葉片即將落下,又不很老的時候。
2、可能對制作葉脈書簽產生影響的因素:堿溶液濃度大小、煮的時間的長短、樹葉的不同類型、清除葉肉的不同方式等。
3、實驗過程中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