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SOP文件:廢棄物處理程序

SOP文件:廢棄物處理程序

2024-07-16 閱讀 4294

  SOP文件:廢棄物處理程序

  1.目的

  規范廢棄物處理

  2.適用范圍

  尖銳器具和其他廢棄物的處理。

  3.具體方法:

  3.1尖銳器具的處理

  3.1.1尖銳器具,如針、注射器等,除特殊情況外,禁止在實驗室使用,盡可能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3.1.2注射和吸取感染性材料時,盡可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用過的針頭禁止折段、剪段、折段、重新蓋帽或從注射器上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過的針頭、注射器直接放入防刺破的盛廢棄銳器的容器中。非一次性銳器必須放置在堅壁容器中,進行高壓消毒處理。

  3.1.3盡可能使用帶針頭套的的注射器、無針頭的系統和其他安全裝置。

  3.1.4打碎的玻璃器具,禁止用手直接清理,必須使用其他工具,如掃把、簸箕、夾子或鑷子等。盛污染針、銳器及碎玻璃的容器在丟棄前必須徹底消毒。

  3.2廢棄物的處理

  3.2.1實驗后的廢棄物如不及時處置則會污染環境,從而對人造成危害,因此有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執行。

  3.2.2實驗樣本在處理和進行實驗室檢測時產生的廢棄物,如一次性針頭、離心管、平皿等應放入適當的容器和嚴格防漏的高壓袋內,待實驗結束后立即就地高壓消毒。

  3.2.3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性液體物質、廢棄的液體標本等放在盛有消毒液的嚴格防滲漏的專用容器中,并及時加蓋。

  3.2.4進行實驗所必須使用的容器,如針頭、一次性注射器、玻璃器具、手術刀片等,放入專用的堅壁容器內,加蓋密封。

  3.2.5以上所有盛裝廢棄物的容器,在每次實驗結束后,就地高壓消毒。

  3.2.6高壓鍋應有專人負責,嚴格按使用說明操作,確保在121條件下,高壓30分鐘,以達到消毒要求。

  所有實驗產生的廢棄物,必須經嚴格高壓消毒后方能運出實驗區,并送至指定地點集中焚燒處理。

篇2:某景區廢棄物處理標準

景區廢棄物處理標準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景區廢棄物處理管理制度。

本標準適用于*景區廢棄物處理的管理。

2內容

2.1景區廢棄物處理應以保障公共環境衛生和人體健康、防止環境污染為宗旨,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

2.2應盡可能從源頭避免和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對產生的廢棄物應盡可能分類回收,實現源頭減量。

2.3將廢紙、廢金屬、廢玻璃、廢塑料的回收利用納入廢棄物分類收集范疇,有效推進廢棄物資源再生和源頭減量。

2.4采取密閉化分類運輸廢棄物,防止廢棄物暴露和散落,防止垃圾滲濾液滴漏,運至垃圾中轉站,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處置。

篇3:市民醫院廢棄物處理制度

人民醫院廢棄物處理制度

1、醫院廢棄物分類收集處理,一般廢棄物(非感染性廢棄物)置黑色塑料袋,傳染病人的生活垃圾及感染性廢棄物(醫用垃圾)置黃色塑料袋內密閉運送,按規定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

2、銳器(刀片、針頭、穿刺針等)用后應放入防滲漏、耐刺的容器內,無害化處理。

3、醫院污水、污泥未經消毒或無害化處理,不得排放、清掏或作農肥;處理后的污水、污泥應符合國家標準,由總務科派專人處理。

4、一次性醫療用品用后必須毀形和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再次流入市場;病人用過的針頭、輸液器應放入防水、耐刺容器內,按規定交總務部門集中處理。

5、各類型一次性引流袋使用后,每份引流液加2份含有效氯1500mg/L的次氯酸鈉消毒液,攪勻消毒30―60分鐘后,方可傾倒入下水道,引流管、引流袋浸泡消毒、毀形后送集中處理。

6、被血液、體液污染的敷料應裝入黃色塑料袋內,送焚燒或洗消滅菌處理;特殊感染(氣性壞疽、綠膿桿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等)病人使用后的敷料,必須焚燒處理。

7、手術后的手術廢棄臟器、組織及病理標本,應焚燒處理。

8、檢驗科各種廢棄標本,應先消毒后滅菌處理或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