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之星廚師事跡材料
到千佛山校區的舜園餐廳采訪了幾次,每次路過糕點制作間都看到一個瘦小的廚師在里面專注地做糕點,見面也會點頭打招呼,雖不認識但卻一直有印象,因為別的廚房往往都好幾個人,每次見他都是獨自一個人,在空蕩的廚房里顯得形單影只。這次采訪叫XX的廚師,一見面不禁叫道:“是你呀!”原來他就是XX。
XX今年先后獲得了飲食中心第二屆烹飪技術大賽白案一等獎;濟南片區第一屆烹飪技術大賽白案一等獎和山東省第二屆高校烹飪大賽白案一等獎。他是在參賽的面食選手里少有的一個主做糕點的選手,因為比賽考的是主食制作,并沒有糕點制作的項目。他平日的工作基本上沒有時間去練習炸油條、烙餅等比賽項目,只能在考前幾天和其它選手利用中午休息時間,一起集中練習幾個小時。這讓人很生疑惑,他在一批“專業”選手里,怎么奪得一等獎的? “我可能是比別人細心一些吧。” XX工作中非常注重每個環節的制作要求和細節,有點完美主義,如有紕漏會很自責,比如早上面包餳發時沒太發好,他這一天心情都好不了。“我不怕累,就怕做不好。”XX說。隨著采訪的深入,發現XX很有“專業精神”,耐得住寂寞、善于思考鉆研是XX對待工作的態度和特點,求新、用心、細心、專心讓他取得了好成績。
XX今年25歲,初中畢業后就在老家兗州的飯店做打荷,2005年來到了千佛山校區學生食堂工作。剛到食堂便被當時做糕點的師傅選去學糕點制作,兩年后,他的師傅和其它三個師兄弟先后離開了食堂另謀他職了,糕點制作間里從此就只留下XX獨自工作的身影。一人承擔幾人的活,工作量加大了,剛開始一天工作下來,XX累得幾乎腿都邁不動了,現在他已經習以為常:每天早上4點就到廚房先把做面包的面和好、餳發上,然后準備做蛋糕、炸面包圈,一上午要做300多個面包,200多個蛋糕;中午賣飯時間再去窗口賣飯;下午還繼續給宴會廳做奶油曲奇、奶油烤排等小西點。
“沒再招人嗎?”“招過,大概招了十幾個了,都沒干下來。”XX說,招的人里有些是年紀比較大的,站一天都受不了,而且學得慢。他曾挑過幾個年輕的小伙跟他學,有的嫌累、有的覺得難學。糕點制作的技術含量比較高,其中面包整型這個環節,基本的手法是一手一個面團,兩手一起揉,整出的型要基本一致,光這一技術就難走了幾個小伙,最長的做了兩年,最短的干了一天就撂挑子走人了。糕點間里依然是XX一人靜守著寂寞,平靜地、日復一日地與各種糕點的奶香為伴。他除了為老家的父親看病時請過幾天假外,幾乎沒有休過一天假。
工作量大可以用體力頂,可是糕點制作品種花樣繁多,而且新品種不斷的推出,原來師傅教授的那幾個花樣總不能天天做,必須增加新花樣或創新原有的品種,這需要動腦筋思考。沒人可以請教,就自己學,XX平時不太喜歡娛樂活動,也沒什么別的消遣方式,業余生活他就到網上看視頻、查數據,看一些關于糕點制作的書籍。大家都知道,XX有一個小筐,用棉布蓋著,里面有厚厚的一摞書,已經被翻得舊舊的了:《西點西餅制作》、《美味西點分步詳解》、《廣東點心制作》、《中式面點師》……從一本本的書上,XX查找出適合大眾口味以及實際制作的糕點新花樣,潛心研究,細心琢磨,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跟著學習操作,推出了一系列食堂里以往沒有過的新品種:無水蜂蜜蛋糕、墨西哥面包、金手指……他還嘗試著改進了食堂原來的五仁月餅,減少了熟面的量,加入了更多的果仁,并放入桂花醬,內容更實惠、口感更酥香。他的改進和創新品種很受師生的喜歡,每天都會銷售一空。得到消費者的肯定是對廚師最大的獎賞,這更促進了XX創新的動力。
然而“疑惑隨著知識而增長”。對于強調實際操作的廚師來說,書本畢竟是有局限性的,因為很多操作細節不會在書里呈現。比如在做“奶油泡芙”的時候,XX完全按照書上的步驟做出來后外形不起鼓,口感也根本不是想象中的味道。于是他反復調試、反復試驗,一個星期后他終于悟出了問題所在,做出了外皮酥脆、內質松軟、口感香甜的泡芙。原來問題出在化奶油部分:化奶油加的是滾燙的開水,化開后接著加面粉,這樣攪出的面不發,烤出來后泡芙面發死,不松軟。應該將開水化開奶油后,完全晾涼了再加面粉攪拌,這樣烤出來泡芙外形、口味才正宗。應了那句經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在這種實踐再實踐的過程中,XX的技術和經驗得到了提升。
默默的付出終會有回報,2008-2010年他被評為暑期技術骨干培訓優秀學員;2010-2011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寂寞是一種力量,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最堅強”。以沉穩的姿態、平和的心境、思考著前行,會使人的精神更飽滿。
篇2:后勤之星食堂廚師長事跡材料
“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這是興隆山校區二號食堂廚師長XX給自己的定義。壯壯的、憨態可掬,是28歲的他最初給人的印象,可是說話做事卻又顯得成熟、自信,干練。采訪交談中,XX能清楚地給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的需求和責任,表現出一種年輕的穩重。說起他在食堂工作的感受,他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在這里工作很踏實”。
4點半,人們還在睡夢中時,XX就已經在廚房里開始和面、包蒸包了。每個月他都有各一半的早、晚班工作,晚班的學生夜餐得到晚上10點半才結束。即使沒有早晚班,早上5點半到廚房,一直到晚上7點下班,除了吃飯,中間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因為學生食堂的時間性很強,往往做完、賣完飯,整理收拾完廚房,接著就得準備下一時間段的飯菜,所以做餐飲工作其中的辛苦只有那些在廚房工作過的人才能體會。
10年前,XX最初的夢想是坐在辦公室里玩著電腦,做一名朝九晚五的“白領”。那時他上的是職工中專,學的是當時很熱門的計算機,可是雖然熱門但卻不熱銷,因為電腦還沒有像現在這么普及,工作并不好找。2000年畢業后為了就業,陰差陽錯地到了山東大學學生食堂做了廚師。
XX從小很頑皮,用他的話說是“經常挨揍”,年輕人都有愛玩的心,剛上班那幾年XX和他的同齡同事都喜歡玩電腦游戲,“‘超級瑪麗’都玩得很過癮。”因為廚房工作一天做下來太辛苦,下班后再徹夜地玩游戲,第二天上班體力和精力就達不到會影響工作。當時的食堂負責人為了管住這批精力旺盛的年輕人,讓他們收心,管理非常嚴格。為了查出有誰玩網游不休息,他晚上就在網上到各網游網站“守株待兔”,一旦發現有晚上上網不休息的就會做出非常嚴厲的懲罰。嚴格的管理制度“鎮”住了XX,再加上當時他所在的班組里都是年長的技術骨干,他們的敬業作風和良好的生活習慣讓XX耳濡目染,漸漸地他把精力收回到學習和練習技術上。切土豆是鍛煉廚師刀工的基本功,食堂要求剛來的廚師每天都得用土豆練習,不少年輕的廚師根本沒有韌性,切不了幾個就偷懶不干了,XX每天都全部完成,一天下來得切出近100斤的土豆。懂事明理、勤奮肯學讓XX技術突飛猛進,很快嶄露頭角,2006年當了班長,27歲便做了基本伙食餐廳的廚師長。
基本伙食餐廳的廚師炒的是大鍋菜,隨著生活質量和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學生食堂大鍋菜已不是早年間的大鍋燉的做法了,得根據學生們的口味,“學生吃什么就得做什么”,所以菜品的花樣必須定期改進、創新。原來食堂有份大鍋菜“燉豆腐”幾乎天天有,學生都吃膩了,XX便琢磨怎么下花樣,一天他得到啟發,用水煮肉片的方法做成了“咸水煮豆腐”推出后很受學生歡迎。“我們沒經過系統學習,在做菜過程中一點一滴地學到了很多廚藝常識”:紅燒肉過油是為了鎖住里面的水分和營養、炒黃瓜容易出水得用淀粉勾芡……茄子吃油很多,每次做的茄子都得用去好多油,很不符合現在健康飲食。有次XX外出吃飯,餐館有道“風味茄子”不但油少,而且外焦里嫩,口味香而不膩。到后廚一打聽才知道,原來茄子切完后掛上淀粉,炸出來吃油少口感更好,一回到食堂他便推出了這道菜。“每次推出一款新菜心里都很有成就感”,XX從做菜中找到了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XX是個多面手,不但會炒菜還會做面食。2008年中心組織廚師暑期培訓班,好學的他報名學習面食制作,學習了刀削面、拉面等面食技術。正所謂“藝不壓身”,他的所學都有了用武之地,每天廚房工作的高峰期經常會出現人手不夠的現象,這時他這塊敬業的“革命的磚”不但服從領導安排而且自己見“空”就鉆:做完了本職工作,哪個崗位忙,人手不夠,他就去頂缺。面食組、炒菜組他經常來回做,不但炒菜技術好,刀削面、烙餅、蒸包等面食技術也是頂呱呱。今年XX第一次參加了飲食中心烹飪技術大賽便得了紅案一等獎;7月他被選送參加濟南片區第一屆烹飪技術大賽又獲得了紅案一等獎;他還將參加全國高校第二屆烹飪大賽。
身為廚師長的XX時時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每天早去晚走,臟活累活都是第一個跑在前。食堂的下水道每年都得疏通一次,里面積累的廚房垃圾油污又多又臟,XX都是主動下去進行疏通。以前沒有物業時,食堂的機器壞了,也是XX第一個去檢查維修……他的奉獻精神得到了食堂上下的認可,2006-2011年連續被評為先進工作者。近期XX每星期都去中心參加青年骨干培訓班的學習,這是中心為培養、選拔、儲備管理人才開設的培訓班,XX又將面臨新的機遇。
天道酬勤,機遇往往只會垂青有準備的勤勉者。能夠掌控自己的身心,腳踏實地、懂得奉獻的人必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