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臨床檢驗標本接收基本規則

臨床檢驗標本接收基本規則

2024-07-16 閱讀 1700

  臨床檢驗標本接收的基本規則

  標本的可追溯性

  標本的可追溯性包含兩個方面,原始樣品能夠追溯至患者以及取自原始樣品,部分標本可以追溯至原始樣品,標本是否可追溯可通過標本上的唯一性標識(患者住院號或者申請號))識別,對于無法追溯的標本原則上應拒絕進行檢驗,但是對于特殊的標本,如腦脊液、關節腔滑液、骨髓等采集困難或者無法被取代的標本,實驗室可選擇優先處理標本,當檢驗申請者(申請醫師)或標本采集者(護理人員或檢驗科標本采集人員)承擔識別或接受樣品的責任和(或)提供適當的信息后才可發布檢驗結果,且應在最終檢驗結果上注明。

  標本接收及拒收

  由于患者準備、標本采集及運送等過程的影響,實驗室接收標本時會遇到各種不符合檢測要求的標本,為了保證檢測質量,實驗室應建立一套標本接收標準和不合格標本的拒收標準,并建立不合格標本的處理流程。

一、標本接收及拒收

  建立標本接收及拒收標準時可參考以下因素:

  1. 唯一性標識:唯一性標識是否正確無誤,如果標識錯誤、不清楚、脫落或丟失應拒收。

  2. 標本類別:申請檢驗項目與標本類別是否相符,如標本類型錯誤影響檢驗結果應拒收。

  3. 標本容器:標本容器是否正確或有破損,如容器使用錯誤(無菌容器使用有菌容器或真空采血管的誤用)或破損導致標本遺漏可拒收。

  4. 標本外觀:如血液標本有明顯的脂血、溶血、乳糜狀、抗凝血中有凝塊等均可根據對檢測結果的干擾拒收。

  5. 標本量:標本量是否合適,標本量不足可以拒收。

  6. 防腐劑使用:標本是否按要求添加防腐劑對于未按要求添加防腐劑的標本可拒收。

  7. 抗凝劑使用:血液標本抗凝劑是否使用錯誤抗凝劑使用錯誤對檢測結果有影響的可拒收。

  8. 標本運送時間:查看標本采集到接收之間的時間間隔,時間過長對檢測結果有影響時應拒收。

  9. 標本運送條件:不應該與空氣接觸的標本在運送過程中是否與空氣接觸,例如血氣檢測的標本接觸了空氣應予以拒收。

  10. 抗凝劑比例:抗凝劑與標本比例是否恰當,例如抗凝劑與血液比例不當時應予以拒收。

  各實驗室根據其自身情況,標本的拒收標準至少應包含以上內容,標本接收與拒收應有記錄,可以是紙質形式或電子形式,記錄的內容包括標本的唯一性標識、接收的日期和時間以及接收者信息。標本不合格應及時反饋給申請科室,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不合格標本的處理

  不合格標本原則上應予以拒收,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關節腔滑液檢測時,其標本采集比較困難。《Body Fluid Analysis for Cellular Composition; Approved Guideline》(CLSI-H56)規定關節腔滑液檢測樣本量不得少于3~5ml,但是該文件同時也規定不得以量少為由拒收關節腔滑液標本;對于類似與關節腔滑液獲取比較困難的標本或者抗生素使用之前采集的培養等無法替代的標本,即便標本不合格,仍然不能拒絕檢驗,應優先處理,但在最終檢驗結果上應注明并提示申請醫師考慮該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無標記標本

  無標記標本是指標本上沒有任何標記,如標本唯一性標識、患者信息、標本信息、申請檢驗項目等信息,如果與申請單一同送至實驗室,建議與申請單上的申請科室聯系,并與申請單一并退回申請科室,如果無申請單視為無效標本。無標記標本的出現是護理人員培訓不足的體現,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出現,應加強對護理人員在標本采集、轉運方面的宣教和培訓。

  標本檢測前處理、準備和保存

  實驗室應有相關程序保證患者樣品在檢測前的處理及保存過程中的安全,不變質、不丟失、不被損壞,同時還規定附加申請的時間限制,尤其是血液標本。血液標本是臨床檢驗中最常見的標本,檢測指標眾多,不同指標穩定性有差異,應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處理和保存。

  全血是取自患者的原始樣品,但是很多檢驗項目檢測的標本并不是全血,而是血清或血漿,應即時分離血清或血漿,置于4℃。對于不能及時處理的血液樣本,處理后應置于適當的溫度下保存。

篇2:醫院病理室接收標本發送報告登記制度

第五醫院病理室接收標本及發送報告登記制度

一、接收標本制度

1、門診標本收取要核對好標本和送檢單名字及送檢部位及數量,無單或無標本者拒絕收取。收取標本后要填好患者回執單,并告知患者要憑單按時領取。

2、住院標本要接收時登記住院號,姓名及標本部位及數量,由接收者和送檢者共同簽字,并要求有簽字具體時間。無送檢單者拒絕接收。

二、發出報告單登記制度

1、門診患者憑回執單領取報告單,領取時收回回執單,無回執單者不能給發報告單,同時登記已領取報告單姓名及病理號,并由領單人簽字。

2、住院報告單發出前要登記患者住院科室,住院號,病理號,并由送單人簽字,臨床住院部收到病理單時,由接收者簽字。

篇3:醫院醫技管理制度病理室接收標本制度

第五醫院醫技管理制度--病理室接收標本制度

(一)病理科應有專人驗收普通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常規活檢)申請單和送檢的標本。

(二)病理科驗收人員必須:

1、同時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請單和標本。

2、認真核對每例申請單與送檢標本及其標志(聯號條或其他寫明患者姓名、送檢單位和送檢日期等的標記)是否一致;對于送檢的微小標本,必須認真核對送檢容器內或濾紙上是否確有組織及其數量。發現疑問時,應立即向送檢方提出并在申請單上注明情況。

3、認真檢查標本的標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標本的容器上。

4.認真查閱申請單的各項目是否填寫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送檢單位(醫院、科室)、床位、門診號/住院號、送檢日期、取材部位、標本數量等],②患者臨床情況[病史(癥狀和體征)、化驗/影象學檢查結果、手術(包括內鏡檢查)所見、既往病理學檢查情況(包括原病理號和診斷)和臨床診斷等]。

5.在申請單上詳細記錄患者或患方有關人員的明確地址、郵編及電話號碼,以便必要時進行聯絡,并有助于隨訪患者。

(三)驗收標本人員不得對申請單中由臨床醫師填寫的各項內容進行改動。

(四)下列情況的申請單和標本不予接收:

1、申請單與相關標本未同時送達病理科;

2、申請單中填寫的內容與送檢標本不符合;

3、標本上無有關患者姓名、科室等標志;

4、申請單內填寫的字跡潦草不清;

5、申請單中漏填重要項目;

6、標本嚴重自溶、腐敗、干涸等;

7、標本過小,不能或難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響病理檢查可行性和診斷準確性的情況。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請單和標本一律當即退回,不予存放。

(五)、申請單和標本的編號、登記

1、病理科驗收人員應在已驗收的申請單上注明驗收日期并及時、準確編號(病理號),并逐項錄入活檢標本登記簿或計算機內。嚴防病理號的錯編、錯登。

2、標本的病理號可按年編序,或連續性(不分年度)編序。

3、同一病例同一次的申請單、活檢標本登記簿(包括計算機錄入)、放置標本的容器、組織的石蠟包埋塊(簡稱蠟塊)及其切片等的病理號必須完全一致。

4、病理科應建立驗收人員與組織取材人員之間申請單和標本的交接制度。具體交接方法由各醫院病理科自行制訂。

5、在病理科內移送標本時,必須確保安全,嚴防放置標本的容器傾覆、破損和標本的散亂、缺失等。

(六)、標本的預處理標本驗收人員對已驗收的標本酌情更換適宜的容器,補充足量的固定液;對于體積大的標本,值班取材的病理醫師在不影響主要病灶定位的情況下,及時、規范地予以剖開,以便充分固定。

(七)、標本的巨檢、組織學取材和記錄對于核驗無誤的標本,應按照下列程序進行操作:①肉眼檢查標本(巨檢);②切取組織塊(簡稱取材);③將巨檢和取材情況記錄于活檢記錄單上(活檢記錄單印于活檢申請單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