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溫職業危害預防控制措施

高溫職業危害預防控制措施

2024-07-16 閱讀 1581

在工業生產中,由于高溫車間內存在著多種熱源,或由于夏季露天作業受太陽熱輻射的影響,常可產生高溫或高溫高濕或高溫伴強熱輻射等特殊氣象條件。在這種環境下進行生產勞動,通稱為高溫作業。我國制定的高溫作業分級標準規定:工業企業和服務行業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其氣溫等于或高于本地區夏季室外通風設計計算溫度2度的作業,列為高溫作業。

高溫作業的種類

①高溫強熱輻射作業:其特點是氣溫高,熱輻射強度大,相對濕度低,形成干熱環境,這類作業場所都有強烈的輻射熱源,室內外氣溫差可達10℃以上,以對流熱和輻射熱作用于人體。②高溫高濕作業:這類作業環境的氣象特點是氣溫、氣濕高,而熱輻射較弱。主要是由于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水蒸氣或生產上要求車間內保持較高的相對濕度所致。③夏季露天作業:建筑、搬運等露天作業,除受太陽的輻射作用外,還接受被加熱的地面和周圍物體放出的輻射熱。

人為什么會中暑

在高溫環境下作業,機體從高濕環境接受對流與輻射熱量,加上勞動和高溫環境增加的代謝產熱量,遠遠超過機體的散熱量。若這個惡性過程不斷發展,人體通過一系列的體溫調節還是不能維持機體的熱平衡時,就造成機體過度蓄熱。同時,由于大量出汗導致脫水、失鹽,從而發生中暑。

中暑病人的處理

發現中暑病人后,首先應使患者脫離高溫作業環境,到通風良好的蔭涼地方休息,解開衣服,給予含鹽的清涼飲料。必要時,可進行刮煩療法或針刺合谷、曲池、委中、百會、人中等穴。如有頭昏、惡心、嘔吐或腹瀉,可用中藥霍香正氣九;如呼吸、循環衰竭時,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并可注射呼吸和循環中樞*。

怎樣預防中暑

①合理布置熱源,把熱源放在車間外面或遠離工人操作的地點,采用熱壓為主的自然通風,應布置在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風通風的廠房,應布置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側。

②隔熱,是減少熱輻射的一種簡便有效方法。

③加強通風換氣,加速空氣對流,降低環境溫度,以利于機體熱量的散發。

④加強個人防護,合理組織生產,如穿白色、透氣性好、導熱系數小的帆布工作服;同時調整工作時間,盡可能避開中午酷熱,延長午休時間。加強個人保健,供給足夠的含鹽清涼飲料。

飲料中要加鹽

高溫環境下勞動,人體為了散熱,常常大量出汗。出汗使人體喪失了大量水份和鹽份,主要是鈉鹽和部分鉀鹽,一般汗液中含氯化鈉0.1-0.35%。普通高溫作業工人勞動8小時出汗4-8升,損失鹽份約15-20克。所以,對高溫作業工人既要及時補充水份,也要及時補充鹽份,才能維持機體正常功能,這也就是在清涼飲料中加鹽的原因。通常可按含食鹽量0.1-0.2%來配制清涼飲料,供工人飲用。

篇2:高溫爐職工安全生產職責安全操作規程

高溫爐職工安全生產職責及安全操作規程

一、職工安全職責

1、要學習和掌握安全生產基本知識和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本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具備本崗位安全操作技能要求;

2、嚴格遵守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服從管理,不違章作業,有權拒絕違章指揮,不冒險作業;

3、遵守勞動紀律,不脫崗、不串崗、班中不睡覺、班前四小時和班中不飲酒;

4、正確佩戴和使用勞保用品,并有權監督他人做好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工作;

5、堅持每班對所負責的區域、設備進行巡回安全檢查工作,發現隱患和險情及時報告上級領導。發現有重大險情,有權先停止生產迅速報告上級領導組織處理,并要做好防止事態擴大相關工作;

6、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安全生產活動,提出有關安全生產的合理化建議;

7、熟悉掌握有關事故應急救援知識,對發生的各類人身事故,要首先對傷者進行搶救,并要做好對事故現場的保護和對上級報告工作,不得發生隱瞞事故或遲報事故現象。

二、安全操作規程

1、本工種操作人員必須遵守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職工安全生產守則》及其它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遵守本操作規程。

2、高溫爐室嚴禁存放易燃、易爆品和化學藥品禁止放置與工作無關的物品。

3、工作前,必須穿戴好規定的防護用品。

4、高溫爐的溫度設定不得超過該高溫爐使用規定的最大溫度范圍。數字表的報警點設定值由專業人員設定,其他人無權更動。

5、嚴禁用濕手或導電體分合電器設備開關,在高溫爐工作期間,使用人員負責監護,使用完畢及時關閉電源。

6、操作人員所使用的坩堝鉗、坩堝叉以及坩堝,要與臺面上的控制器或電源線保持20厘米以上的安全距離,以防觸電或因高溫燙壞控制設備或電源線路。

7、高溫爐附近不能擺放導電體、腐蝕性物品、有毒或易燃易爆物品,避免潮濕或淋水。

8、取、放試樣時,應先關掉高溫爐電源,防止發生觸電。

9、高溫爐禁止熔融液體樣品、腐蝕性樣品、金屬型樣品或易燃易爆物品。

10、使用人注意高溫爐的爐絲和接線線路老化情況以及保護開關的動作是否正常等,發現問題及時找維修人員處理。維修人員每周檢查一次并做好記錄。

篇3:壓晶體片用高溫箱式電爐技術安全操作規程

1、定人操作。操作產檢查硅碳棒導電是否良好,發熱均勻,線路暢通和接地可靠。操作完畢,先閉開關,切斷外接電源,并將調壓器回檔到第一檔。

2、工作時嚴格控制電爐溫度。加溫時應緩慢升溫,最高不允許超過1350℃。調壓時應由低到高,最高調到第五檔,最大功率不允許超過8千瓦。

3、專人保管維護。在操作過程中發生嚴重故障時,必須及時檢查,修復后方可繼續操作。爐溫高于400℃時,不允許開啟爐門和取放被燒物件。爐內嚴禁灼燒酸、堿、易還原的物質和氫氣以及潮濕物資、氯物等。熱電偶一高溫儀表應定期校對,發現故障時,及時由專人排除。

4、爐內安裝的硅碳棒,每爐的阻值應相近似,偏差不允許超過20%;硅酸棒老化到一定程度,達不到發熱要求時,應及時更換,更換的硅碳棒應與原硅碳棒阻值相近。

5、爐膛熔化或陷塌、跑溫時,應及時大修,更換爐襯;爐膛內要鋪墊氧化鋁粉未,并經常清除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