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床操作規程
1、沖床工必須經過學習,掌握設備的結構、性能,熟悉操作規程并取得操作許可方可獨立操作。
2、正確使用設備上安全保護和控制裝置,不得任意拆動。
3、檢查機床各傳動、連接、潤滑等部位及防護保險裝置是否正常,裝模具螺釘必須牢固,不得移動。
4、機床在工作前應作空運轉2-3分鐘,檢查腳閘等控制裝置的靈活性,確認正常后方可使用,不得帶病運轉。
5、模具時要緊牢固,上、下模對正,保證位置正確,用手搬轉機床試沖(空車),確保在模具處于良好情況下工作。
6、開車前要注意潤滑,取下床面上的一切浮放物品。
7、沖床取動時或運轉沖制中,操作者站立要恰當,手和頭部應與沖床保持一定的距離,并時刻注意沖頭動作,嚴禁與他人閑談。
8、沖制或猥制短小工件時,應用專門工具,不得用手直接送料或取件。
9、沖制或猥制長體零件時,應設制安全托料架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以免掘傷。
10、單沖時,手腳不準放在手、腳閘上,必須沖一次搬(踏)一下,嚴防事故。
11、兩人以上共同操作時,負責搬(踏)閘者,必須注意送料人的動作,嚴禁一面取件,一面搬(踏)閘。
12、工作結束時及時停車,切斷電源,擦拭機床,整理環境。
篇2:沖床作業操作規程
沖床的操作規程
一、目的:
確保生產前設備運轉正常,確保操作人員安全和產品質量。
二、范圍:
本公司生產用的全部沖床。
三、操作要求:
1.打開電源開關。
2.進行開機測試;觀察沖床的旋轉方向是否正常。
3.進行首件尺寸測試,若所沖工件的尺寸合乎標準,方可進行生產。
4.操作員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手執工件的位置要遠離沖頭約10CM,避免沖頭沖下時傷及手指。
5.操作員在操作過程中要保持正確的坐立姿勢。
6.操作員在操作過程中要對沖頭進行刷油,以保證工件質量。
7.操作員在生產過程中若發現沖床出現問題,要及時通知機修進行修理。
8.未沖之工件與沖完之工件要分開擺放,沖完之工件要放在待驗區。
9.操作員在操作完工后要先關掉電源,然后對沖床進行清潔。
批準審核編制
日期日期日期
篇3:避免沖床傷害事故技術保證規程
目前,許多企業在利用沖床加工生產時,仍舊沿用簡單的手工作業方法,即用手直接在模腔內裝取零件,而且,大量的沖床設備都擔負著多種產品的制造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沖床設備和模具沒有安全防護裝置,就極易發生傷手事故。所以,在沖床生產中,加強安全防護,提高機械化程度,是防止事故發生的重要途徑。
沖床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范圍很廣,它包括改進沖床作業方式,改革模具結構,實現機械自動化。采用復合模、連續模、多工位模都可以起到減少工序、簡化工序、簡化操作、降低操作者危險的作用。
使用手用安全工具
使用手用安全工具可以避免因模具設計不合理及設備突發故障所引起的事故。常見的安全工具有:彈性加鉗、專用加鉗、磁性吸盤、鑷、鉗、鉤等。
對模具采取防護措施
對模具采取防護措施包括在模具周圍設置防護板(罩)和對模具結構進行改進。如縮小模具危險面積,擴大安全空間;設置機械出料裝置,在不影響模具強度和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將原來的各種手工送料的單工序模具加以改進,以提高安全性。
加裝安全防護裝置
在沖壓設備和模具上設置安全防護裝置或采用勞動強度小、使用方便靈活的手工工具,也是當前條件下實現沖壓作業安全的有效措施。如采用手工工具、模具防護罩、機械進出裝置、雙按鈕開關、機械拉手、推手和撥手裝置、光電自動保護裝置等。沖壓設備的防護裝置形式較多,按結構分為機械式、按鈕式、光電式、感應式等。
機械式防護裝置結構簡單、制造方便,但是對作業干擾較大,操作工人不大喜歡使用,應用比較少。
光電式裝置是由一套光電開關與機械裝置組合而成的,當操作者的手進入模具區內時,光束受阻,發出電信號,從而達到滑塊停止動作、不能下行的目的,保證操作者的安全。光電保護裝置有紅外線光電保護裝置和白熾光電保護裝置兩種。由于光電式保護裝置使用方便,對作業基本無干擾,故應用較廣。
接觸式保護裝置是利用接觸桿這一傳感元件來控制滑塊運動的,有常開式和常閉式兩種。這種保護裝置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操作方便,工人工作時可串聯若干套裝置同時使用。它適用于裝有摩擦離合器的壓力機和經改裝后的剛性離合器的壓力機。
實現機械化、自動化
實現沖壓作業機械化和自動化,是保證工人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的根本途徑。只有實現沖壓送料、取料的全自動化生產才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最佳技術措施。
實踐證明,采用復合模、多工位連續模代替單工序的危險模,或者在模具上設置機械進出料機構,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等都能達到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方便操作,保證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