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割炬使用安全要求

割炬使用安全要求

2024-07-18 閱讀 8154

焊炬應符合《等壓式焊炬、割炬》(JB/T794—1999),《射吸式焊炬》(JBT6969一1993)的要求。目前國內廣泛應用射吸式焊炬,其使用安全主要內容如下。

(1)使用前對射吸式焊炬應先檢查射吸性能。方法是:先接上氧氣管,通人1~4個表壓的氧氣,不接乙炔管,打開氧氣閥和乙炔閥,用手指按在乙炔進氣管接頭上,若感到內部有足夠的吸力,則表明射吸能力正常;若沒有吸力,甚至氧氣從此流出,則說明沒有射吸能力,必須檢修后才能使用。對等壓式焊炬應檢查其氣體通路有無堵塞現象。

(2)在使用前還應檢查焊嘴和各氣閥處有無泄漏現象。方法是:關緊各氣閥,將焊炬插入水中,然后分別通人氧氣和乙炔,如水中不出現氣泡,就證明氣密性良好。

以上兩種檢查在使用過程中也應經常進行。

(3)焊炬的各氣體通道都不得沾染油脂,以防止氧氣遇油脂燃燒和爆炸。同時焊嘴的配合面不得碰傷,防止漏氣而影響使用。

(4)經檢查合格后,才能點火。點火時先開乙炔手輪,點燃乙炔立即開啟氧氣調節閥手輪調節火焰。這種點火方法和先開氧氣后開乙炔的方法比較起來具有下列優點:可避免點火時的鳴爆現象,容易發現焊炬是否有堵塞等疵病,火焰由弱逐漸變強,火焰燃燒較平穩等。其缺點是剛點火時冒黑煙影響環境衛生。也可以在點火時先把氧氣調節手輪稍微開啟,再開啟乙炔調節手輪并立即點火。此方法可消除冒黑煙的缺點,但焊炬一旦有堵塞時氧氣有可能進入乙炔通道形成回火條件。從安全操作要求,建議采用前面一種點火方法。對于作業空間狹小,通風不良而又幾把焊炬同時施焊時,為改善環境衛生條件,也可以采用后一種點火方法。

(5)停止使用時,先關乙炔手輪,后關氧氣手輪,以防止火焰回燒和產生黑煙。焊工在操作中如發現乙炔和氧氣壓力或流量發生變化,不能滿足工作要求需作調整時,必須停焊,熄滅火焰,待處理后重新點火。禁止帶火焰進行調整處理,防止因發生器壓力和流量的波動引起回火。

(6)停止使用后,焊炬應掛在適當的地方,或拆下膠管并將焊炬存放在工具箱內,禁止為工作方便而不卸下膠管,將焊炬、膠管和氣源作永久性連接。

回火是焊接火焰自焊炬向乙炔導管及乙炔氣瓶、發生器等回竄的現象。其特征:一是火焰突然熄滅;二是焊炬內發出急速的“嘶嘶”聲。

使用焊炬時應當注意盡可能防止產生回火。引起回火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由于熔融金屬的飛濺物,碳質微粒及乙炔的雜質等堵塞焊嘴或氣體通道。

②焊嘴過熱,混合氣體受熱膨脹,壓力增高,流動阻力增大;焊嘴溫度超過400℃時,部分混合氣體即在焊嘴內自燃。

③焊嘴過分接近熔融金屬,焊嘴噴孔附近的壓力增大,混合氣體流動不通暢。

④膠管受壓、阻塞或打折等,致使氣體壓力降低。

上述四種原因造成混合氣體的流動速度低于燃燒速度而發生回火。

如果操作中發生回火,應急速關閉氧氣調節手輪再關閉乙炔調節手輪。待回火熄滅后,將焊嘴放入水中冷卻,然后打開氧氣吹除焊炬內的煙灰,再重新點火。此外,在緊急情況下可將焊炬上的乙炔膠管拔下來。所以,一般要求氧氣膠管必須與焊炬連接牢固,而乙炔膠管與焊炬接頭連接以不漏氣并容易接上或拔下為準。?

篇2:焊炬割炬安全使用規定

①使用焊炬和割炬前必須檢查射吸情況,射吸不正常時,必須修理,正常后方可使用。

②焊炬和割炬點火前,應檢查連接處和各氣閥的嚴密性,連接處和氣閥不得漏氣;焊嘴、割嘴不得漏氣、堵塞。使用過程中,如發現焊炬、割炬氣體通路和氣閥有漏氣現象,應立即停止作業,修好后再使用。

③嚴禁在氧氣閥門和乙炔閥門同時開啟時用手或其他物體堵住焊嘴或割嘴。

④焊嘴或割嘴不得過分受熱,溫度過高時,應放入水中冷卻。

⑤焊炬、割炬的氣體通路均不得沾有油脂。

篇3:橡膠軟管焊割炬安全操作規程

1)橡膠軟管須經壓力試驗、氧氣軟管試驗。氧氣軟管試驗壓力為2MPa,乙快軟管試驗壓力為0.5MPa。未經壓力試驗的或變質、老化、脆裂、漏氣的膠管及沾上油脂的膠管嚴禁使用。

2)軟管長度一般為10~20米。不準使用過短或過長的軟管。接頭處必須用專用卡子或退火的金屬絲卡緊扎牢。

3)氧氣軟管為紅色,乙炔軟管為黑色,與焊炬連接時不可錯亂。

4)乙炔軟管使用中發生脫落、破裂、著火時,須先將焊割炬的火焰熄滅,然后停止供氣。氧氣軟管著火時,應迅速關閉氧氣瓶閥門,停止供氧。不準用彎折的辦法來消除氧氣軟管著火,乙炔軟管著火時可用彎折前面一段軟管的辦法將火熄滅。

5)短時間休息,必須把焊割炬的閥門閉緊,不準將焊炬放在地上。較長時間休息或離開工作地點時,必須熄滅焊炬,關閉氣瓶球型閥,除去減壓器的壓力,放出管中余氣,并取出乙炔發生器的浮筒或停止供水,然后收拾軟管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