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鐵危險危害因素分析控制規程
煉鐵生產過程中將鐵礦石、燒結礦、球團、石灰石、焦炭等物料加入高爐,從高爐下部吹入1000℃左右的熱風,使焦炭產生煤氣,從而加熱爐料并使其發生化學反應。爐料在1100℃左右開始融化,1400℃時形成鐵水和液體熔渣,并分層存于爐缸內,之后分別出鐵和出渣。煉鐵生產主體設備是高爐,其中包括熱風爐和鼓風機等輔助設備。
1.危險危害因素分析
煉鐵廠發生事故的原因之一在于使用了較多的危險設備,而危險設備與人的不安全因素相結合,形成了煉鐵廠的事故特征。根據多年的事故統計分析,煉鐵廠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①灼燙傷害。可能造成灼燙傷害的生產事故類別為風口、渣口、鐵口燒穿及爐前事故,煤氣爆炸事故,爐缸、爐底燒穿事故等。這些事故直接導致爆炸、噴濺爆炸或跑鐵跑渣噴濺爆炸,是造成灼燙傷害的主要原因。
②機械傷害。膠帶機、起重機、泥炮、鑄鐵機等設備運轉時,防護不當容易造成機械傷害。
③起重傷害。起重機作業頻繁,作業過程中可能造成起重傷害。煉鐵廠的爐前吊掛作業頻繁、物件多樣、形狀特殊、場地狹窄,使得吊掛作業事故較多。
④煤氣中毒。高爐煤氣中含有23%~30%的一氧化碳,當設備有泄露或操作不當時,可能引起人員中毒。
⑤粉塵。煉鐵原料系統、爐前出鐵場、鑄鐵機室及碾泥機室等處均有大量的粉塵產生。
⑥高溫。煉鐵屬高溫、強熱輻射作業。熱源來自被加熱空氣的對流熱和生產設備及周圍物體表面二次熱輻射。
⑦噪聲。煉鐵生產中的噪聲主要來源于高爐鼓風、煤粉噴吹、煤氣放散以及機電設備的運轉。
煉鐵生產過程中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事故是煤氣爆炸和鐵水穿漏。
①煤氣爆炸。多數煤氣爆炸事故是由于在休風時未遵守操作規程而發生的。休風就是停止向爐內送風,也就是停止生產。這時煤氣系統中還有很多煤氣,如果不將煤氣趕走或保持正壓力則由于氣體冷卻造成負壓就會吸入空氣。當空氣與CO混合(46%~62%空氣,54%~38%煤氣)到著火溫度(約610~650℃)時就會發生爆炸性的燃燒。
②鐵水穿漏。鐵水穿漏的征兆是出鐵量連續減少,冷卻器出水溫度驟增,或在工作平臺上有蒸汽冒出來,有時還跑出煤氣。其原因是爐缸或爐底被侵蝕得很厲害,尤其是在出鐵口附近爐襯容易變薄,如果這一薄層磚襯或渣皮受到破壞,則鐵水可能將冷卻水箱燒毀而流到爐外,一遇積水就發生猛烈的爆炸。
2.危險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1)防止灼燙傷害
防止灼燙傷害主要是要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
煤氣爆炸:預防的辦法是將煤氣放散到大氣中,切斷高爐與煤氣系統的聯系,并向爐頂及除塵器內通入蒸汽,保持正壓力。
鐵水穿漏:防止鐵水穿漏和爆炸的措施是當鐵水量減少不多,并確信鐵水還未跑到爐外時,就加強冷卻有澆穿危險的部位,并在爐周清除潮濕,用干沙填充。在當發現鐵水已泄漏出,還未發生爆炸,或者出鐵量減少一半時,應立即休風使漏出鐵水凝固,在確信鐵水已凝固以后再進行檢修。在停爐時要盡可能地將渣鐵出盡以減少爐底的靜壓力,同時所有工作人員應離開爐子。并設立警衛人員不讓任何人接近有危險的地區。
出鐵出渣防爆:高溫鐵水及熔渣遇水時,水會被加熱而迅速汽化產生爆炸,應采取措施防止鐵水及熔渣遇水。
(2)防止機械傷害
高爐出鐵場和修理場焦爐機側和焦側作業頻繁,環境復雜,必須建立嚴格安全確認制度,各種機械設備應確認周圍環境和人員安全后,方可作業或移動。
2人或2人以上同機作業,必須有相應的協同配合制度和措施。
在生產中處理故障和異常或進行檢修時,如機械設備中有可能移動、滑動的部件,必須采取安全可靠的固定措施后方能進行作業;對可能移動、滑動的危險方位或危險區域,應設立警戒牌或明顯的警告標志。
(3)防止起重傷害
起重機械及吊運作業事故頻率高,傷害嚴重程度大,必須全面強化起重機械及作業的安全管理。
吊配合標準化,強化和推進起重和指吊標準化作業。
車安全裝置齊全可靠。
根據現場產品和吊物吊掛作業的特性、特點,設置和制作各種安全可靠的安全專用的吊索吊具。
提高其中專業人員的安全素質,強化其中作業人員的特種作業培訓教育。
(4)粉塵控制
新建、改建的大高爐爐前渣溝、鐵溝及水沖渣溝,應設活動封蓋和相應的除塵裝置。中小型高爐應逐步達到上述要求。碾泥室內應有良好的通風除塵設備。
(5)有毒有害氣體控制
煤氣危險區域宜設置固定式一氧化碳檢測報警裝置。爐頂放散管應設點火裝置,在高爐休風時點燃爐頂煤氣,使煤氣在休風時能連續燃燒。
(6)噪聲控制
生產噪聲較大的設備應配有消聲裝置。
(7)防高溫輻射
高溫作業區應配備噴霧風扇或水幕,設帶空調設備的工人休息室,夏天休息室內溫度要低于室外溫度。
篇2:煉鐵生產職業健康危害及預防措施
1.職業危害:
煉鐵生產是鋼鐵工業傷亡事故較多的系統之一,一般年千人傷亡率僅次于煉鋼,居第二位,也有不少煉鐵廠超過煉鋼的。煉鐵工傷事故的嚴重程度一直較高,在鋼鐵工廠中往往居第一位,其死亡與非死亡事故比例,大型煉鐵廠達1∶99,比鋼鐵工業平均水平高兩倍多。近十幾年,煉鐵廠平均年千人死亡率,也比鋼鐵工業同期年平均千人死亡率高一倍多。據某大型煉鐵廠截至80年代初的統計,年平均死亡人數高達1.42人。國外煉鐵工業工傷事故率,在鋼鐵工廠中均低于煉鋼、軋鋼,居第三位,只略高于煉焦和其他輔助材料加工部門。但其工傷事故嚴重程度則與中國相同,通常居第一位。西歐煤鋼聯營集團6個國家(ECSC)煉鐵死亡與非死亡事故比例為1∶376,比煉鋼高37%,比軋鋼高49%。中國大型煉鐵廠年千人死亡率比國外高,比日本約高一倍多,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高爐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較低。
煉鐵工傷事故主要發生在高爐和原料兩個系統,其中高爐本體與出鐵場的事故占煉鐵事故近一半,原料系統約占三分之一。而高爐與出鐵場事故主要發生在高爐風口、渣口和鐵口,三者合計占高爐系統事故的60%以上。工傷人員的工種,主要是爐前工,占40%以上,其次是原料系統皮帶工,占20%以上。按工傷事故類型,主要是灼燙(25%)、機具(16.9%)、車輛(15%)、中毒(11%)和物擊(11%)五類,合計占80%。煉鐵生產惡性傷亡事故主要是爆炸和煤氣中毒兩大類。
煉鐵的生產設備事故主要是高爐爐缸凍結、結瘤,惡性懸料,爐缸、爐底燒穿,風口、渣口和鐵口的燒穿、爆炸或噴出渣鐵紅焦,以及煤氣爆炸等六類。重大生產設備事故中發生工傷事故的頻率平均為7/100,但上述后兩類發生工傷事故的頻率較高,約為1/7。其他某些罕見的惡性生產設備事故也時有發生,如某煉鋼廠高爐小修時大鐘墜入爐內,造成死亡6人,傷7人的重大傷亡事故。
(1)爆炸。渣、鐵、煤氣和噴吹煤粉的爆炸是煉鐵生產設備的破壞,且極易造成重大人身傷亡。爐前爆炸事故主要是風、渣口的燒穿,鐵口堵不住和爐缸爐底燒穿等所引起的爆炸。國內外均有不少有關高爐大量跑渣跑鐵或者噴出大量渣、鐵、紅焦的報道,一次噴出幾十噸,甚至上百噸,有時多至一次跑鐵七八百噸,造成爐前一片火海,鐵水淹沒鐵道。其原因主要是高爐生產工藝制度和出渣出鐵制度遭到破壞,爐缸工作不好和爐缸積鐵過多。煤氣爆炸事故大多發生在高爐開爐、送風、休風、停爐以及處理除塵器等煤氣設備的殘余煤氣的過程中。高爐煤氣與空氣混合中只要達到爆炸極限(上限89%,下限30%),有赤熱料、塵或火星就會引起爆炸。當煤氣中有粉塵或水蒸汽時,其爆炸范圍還要擴大。高爐煤氣爆炸事故往往造成較大損失,如某煉鐵廠高爐,中修停爐時發生煤氣爆炸,將高爐上半部拋起,并噴出大量磚塊和焦炭,死亡3人,傷3人,后被迫由中修改成事故性大修。噴吹煤粉系統早在50年代就發生過噴吹罐爆炸、死亡數人的重大傷亡事故。其他如鐵水遇水爆炸等惡性事故也時有發生,某廠鐵水罐修理庫因鐵水罐吊運時傾翻,鐵水遇積水爆炸,造成死亡14人,傷8人。
(2)一氧化碳中毒。煉鐵副產大量高爐煤氣,同時也是高爐煤氣的用戶。高爐煤氣中含有一氧化碳28%~32%,這是一種窒息性氣體,是煉鐵工人的主要危害之一。煉鐵廠煤氣中毒傷亡事故約占鋼鐵廠煤氣中毒事故的一半以上,其嚴重程度也較高,死亡與非死亡事故比例為1∶7,死、重傷與輕傷比例為1∶20(而終身殘廢人數又要占到重傷人數的42%),分別較煉鐵廠工傷事故水平高2倍多和3倍多。其原因主要是作業環境煤氣泄漏嚴重,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超過國家標準幾倍到十幾倍。據煉鐵廠作業環境十年測定的平均值,鐵口、渣口、熱風儀表室等的一氧化碳濃度均超過160毫克/米3,最高達6000毫克/米3;熱風爐區為422
毫克/米3,最高達28000毫克/米3;煤氣除塵系統150毫克/米3,最高達15000毫克/米3。煤氣中毒人員主要是維修工、爐前工和瓦斯工,三者合計占90%以上;中毒場所以風口、渣口和鐵口作業,處理閥門和管道,抽堵盲板和煤氣取樣作業為最多,約占80%以上。煉鐵廠還曾多次發生煤氣中毒傷亡十幾人,甚至幾十人到上百人的重大傷亡事故,其中一個要重原因是缺乏煤氣安全知識,致使事態擴大。如某煉鐵廠高爐煤氣放散裝置未投產,使洗滌分離器的水封被煤氣擊穿,造成多人中毒,而現場搶救中因缺乏煤氣安全知識,以致死亡11人,重傷7人,輕傷19人。
(3)煙塵。煉鐵生產煙塵大,接塵工人占80%以上,而作業環境改善緩慢,致使近年來工人矽肺、塵肺有增加趨勢。主要原因是原料系統、出鐵場、鑄鐵機和碾泥機等作業環境粉塵濃度高。這是氧化鐵粉塵與炭素泥、塵砂、焦粒等組成,并含有矽塵的混合性粉塵,粒度小,5微米以下的占89%,含游離SiO2約10%以上。目前煉鐵廠粉塵合格率普遍較低,某大型煉鐵廠近幾年的崗位粉塵濃度超過國家標準的工作點數平均為65.8%,據測定,開鐵口粉塵濃度為180毫克/米3,砂口地帶和鐵水罐周圍580毫克/米3;原料系統溝下102毫克/米3,礦槽為788毫克/米3,稱量室為266毫克/米3。據80年代初期對工人進行身體檢查和診斷的結果,高爐工矽肺患病率為3.7%,若加上疑似矽肺,已高達39.6%;原料工矽肺患病率略低于高爐工,為2.6%。但近年來,由于一些煉鐵廠所采用上料工藝和設備的原因,溝下和焦粉通廊等處粉塵飛揚,有的溝下粉塵濃度竟高達3000毫克/米3,致使溝下工矽肺患者劇增,有的煉鐵廠溝下工矽肺患者占全廠的近一半。
(4)高溫輻射與噪聲。煉鐵生產的噪聲主要來自高爐熔煉過程,一般為95分貝左右,開視孔小蓋為128分貝,熱風爐換爐93分貝,噴吹煤粉系統球磨機103~114分貝,其他如爐頂均壓放散、漏風、跑水蒸汽等噪聲也較嚴重,往往高達100分貝以上。煉鐵生產屬高溫作業,據測定出鐵時輻射熱為10卡/厘米2?分,出渣時為12.5卡/厘米2?分,鑄鐵機為6.5卡/厘米2?分。尤其是爐前工,長期高溫作業往往帶來高血壓、關節炎、胃病等疾病。據調查,爐前工上消化道疾病患病率高達38%,較非高溫作業工人高一倍多。
(5)其他危害。修補高爐鐵水溝、砂口、渣溝,以及堵鐵口泥炮和碾泥車間,都要使用炭素泥和煤焦油瀝青,所產生煙塵含有多環芳烴類致癌物。據測定,其中活性較大的苯并茈濃度,高爐爐口和碾泥車間分別比城市居民區高500多倍和20多倍,約80%碾泥工人和10%爐前工人患有皮膚病和瀝青中毒現象。
此外,由于鐵礦石中含有有害元素,在煉鐵生產中也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如含稀土、螢石的包頭鐵礦,廣東、廣西地區含鉛、鋅、砷的鐵礦,以及使用硫鐵礦渣等。其中,包頭礦較為典型、突出,含放射性釷,使得原料車間、高爐車間、礦渣車間和使用高爐渣的建筑,均含有一定數量的釷,高爐渣所含的放射性按國家規定應屬放射性渣。氟在煉鐵生產中以HF和SiF的形式存在,約超過國家標準1~10倍,有的崗位超過幾十倍,使作業工人尿氟和發氟含量比正常人高得多,呈現出氟作業工人臨床癥狀的約占作業人員92%以上,往往出現異常心電,以及皮膚、牙部、鼻咽、眼部和骨骼的損害。因此氟化物對含氟礦冶煉工人的損害是較普遍而嚴重的。
2.預防措施
(1)安全組織管理。煉鐵事故的原因,根據中國7926件事故案例統計分析,大體是違章作業占41.59%,管理原因占23.88%,物質原因占23.88%。前兩者合計,即人為原因為65%,因此必須首先從加強安全管理著手,高爐爐前作業,包括鐵口、風口、渣口的作業,鐵溝、渣溝的清理,以及爐前沖水渣作業,必須嚴格按照冶金部頒布的《煉鐵安全規程》和各企業制定的安全操作規程執行。尤其是近年來某些大型煉鐵廠開展的安全標準化作業,包括危險作業管理的標準化,安全操作標準化和危險作業的定量考核,是實現煉鐵生產安全科學管理的重大發展,應在煉鐵系統普遍推廣應用。對高爐區、熱風爐區和煤氣洗滌除塵系統三個主要煤氣危險區,應普遍采用國內一些煉鐵廠多年來行之有效的三類煤氣危險區管理制度(即按作業環境煤氣量劃分成致命危險,可能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和含少量煤氣的甲、乙、丙三類區域管理辦法)。對噴吹煤粉車間的磨煤、干燥、粉煤倉、貯煤罐、噴吹罐和輸送煤粉管路,應嚴格按照國家防火防爆有關規定執行。為杜絕或減少重大生產事故和重大設備事故,尤其是大量跑渣、跑鐵、噴射紅焦以及煤氣爆炸,除嚴格貫徹高爐生產工藝制度外,應按照系統工程原理與方法,把生產事故、設備事故與工傷事故,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統一考慮和管理。
(2)工程措施。逐步實現煉鐵生產工藝設備安全化,創造安全作業條件,這是控制事故發生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出鐵場作業應實現機械化,這是減少爐前作業大量事故的重要措施。應盡量減少或消除煤氣的人工取樣,換風口和清理渣、鐵溝等危險作業和笨重體力勞動。原料車間的皮帶運輸系統應設有完整的安全裝置。噴吹煤粉系統除按防火防爆要求設計、建設和選用設備外,必須設有除去金屬物裝置,以及控制和檢測溫度、壓力、含氧量的極限報警和自動切斷裝置。對煉鐵廠的設計建設和生產,必須采取加強高爐、熱風爐和煤氣系統的密封性能措施,應很好維修和定期更換超期使用或已磨損的閘閥等煤氣設備附件。在高爐技術改造或大修時,應解決煉鐵區內布置不合理、建設結構過分擁擠、鐵路線路過多以及職工上下班沒有合適的安全通道等問題,這是減少煉鐵廠大量車輛傷亡事故的根本措施之一。
(3)工業衛生。在高爐大修或技術改造中,應盡量采用先進工藝設備逐步做到在中型煉鐵廠從原料到出鐵、出渣的工藝設備,都便于密閉抽風、隔熱、防塵、防毒以及防止漏風和水蒸汽措施;有條件的企業,應淘汰火車上礦坑和料罐、料車上料,以盡量減少原、燃料多次落地揚塵和倒運;原料系統、出鐵場、鑄鐵機和碾泥等煙塵危害嚴重的場所,應設有除塵裝置,可采用揚塵點加密封罩或采用出鐵場兩次除塵、屋頂電除塵等先進技術。對高爐均壓放散、熱風爐、鼓風機、除塵風機、磨煤機等噪聲污染嚴重的設施應采取吸聲、消聲、隔離、減振、阻尼等措施。煤氣區域應有足夠的一氧化碳檢測報警器或報警管。出鐵場和高爐爐體作業較多的平臺應設有各種送風裝置或局部通風降溫設施。
篇3:煉鐵生產企業職業危害預防措施
1.職業危害
煉鐵生產是鋼鐵工業傷亡事故較多的系統之一,一般年千人傷亡率僅次于煉鋼,居第二位,也有不少煉鐵廠超過煉鋼的。煉鐵工傷事故的嚴重程度一直較高,在鋼鐵工廠中往往居第一位,其死亡與非死亡事故比例,大型煉鐵廠達1∶99,比鋼鐵工業平均水平高兩倍多。近十幾年,煉鐵廠平均年千人死亡率,也比鋼鐵工業同期年平均千人死亡率高一倍多。據某大型煉鐵廠截至80年代初的統計,年平均死亡人數高達1.42人。國外煉鐵工業工傷事故率,在鋼鐵工廠中均低于煉鋼、軋鋼,居第三位,只略高于煉焦和其他輔助材料加工部門。但其工傷事故嚴重程度則與中國相同,通常居第一位。西歐煤鋼聯營集團6個國家(ECSC)煉鐵死亡與非死亡事故比例為1∶376,比煉鋼高37%,比軋鋼高49%。中國大型煉鐵廠年千人死亡率比國外高,比日本約高一倍多,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高爐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較低。
煉鐵工傷事故主要發生在高爐和原料兩個系統,其中高爐本體與出鐵場的事故占煉鐵事故近一半,原料系統約占三分之一。而高爐與出鐵場事故主要發生在高爐風口、渣口和鐵口,三者合計占高爐系統事故的60%以上。工傷人員的工種,主要是爐前工,占40%以上,其次是原料系統皮帶工,占20%以上。按工傷事故類型,主要是灼燙(25%)、機具(16.9%)、車輛(15%)、中毒(11%)和物擊(11%)五類,合計占80%。煉鐵生產惡性傷亡事故主要是爆炸和煤氣中毒兩大類。
煉鐵的生產設備事故主要是高爐爐缸凍結、結瘤,惡性懸料,爐缸、爐底燒穿,風口、渣口和鐵口的燒穿、爆炸或噴出渣鐵紅焦,以及煤氣爆炸等六類。重大生產設備事故中發生工傷事故的頻率平均為7/100,但上述后兩類發生工傷事故的頻率較高,約為1/7。其他某些罕見的惡性生產設備事故也時有發生,如某煉鋼廠高爐小修時大鐘墜入爐內,造成死亡6人,傷7人的重大傷亡事故。
(1)爆炸。
渣、鐵、煤氣和噴吹煤粉的爆炸是煉鐵生產設備的破壞,且極易造成重大人身傷亡。爐前爆炸事故主要是風、渣口的燒穿,鐵口堵不住和爐缸爐底燒穿等所引起的爆炸。國內外均有不少有關高爐大量跑渣跑鐵或者噴出大量渣、鐵、紅焦的報道,一次噴出幾十噸,甚至上百噸,有時多至一次跑鐵七八百噸,造成爐前一片火海,鐵水淹沒鐵道。其原因主要是高爐生產工藝制度和出渣出鐵制度遭到破壞,爐缸工作不好和爐缸積鐵過多。煤氣爆炸事故大多發生在高爐開爐、送風、休風、停爐以及處理除塵器等煤氣設備的殘余煤氣的過程中。高爐煤氣與空氣混合中只要達到爆炸極限(上限89%,下限30%),有赤熱料、塵或火星就會引起爆炸。當煤氣中有粉塵或水蒸汽時,其爆炸范圍還要擴大。高爐煤氣爆炸事故往往造成較大損失,如某煉鐵廠高爐,中修停爐時發生煤氣爆炸,將高爐上半部拋起,并噴出大量磚塊和焦炭,死亡3人,傷3人,后被迫由中修改成事故性大修。噴吹煤粉系統早在50年代就發生過噴吹罐爆炸、死亡數人的重大傷亡事故。其他如鐵水遇水爆炸等惡性事故也時有發生,某廠鐵水罐修理庫因鐵水罐吊運時傾翻,鐵水遇積水爆炸,造成死亡14人,傷8人。
(2)一氧化碳中毒。
煉鐵副產大量高爐煤氣,同時也是高爐煤氣的用戶。高爐煤氣中含有一氧化碳28%~32%,這是一種窒息性氣體,是煉鐵工人的主要危害之一。煉鐵廠煤氣中毒傷亡事故約占鋼鐵廠煤氣中毒事故的一半以上,其嚴重程度也較高,死亡與非死亡事故比例為1∶7,死、重傷與輕傷比例為1∶20(而終身殘廢人數又要占到重傷人數的42%),分別較煉鐵廠工傷事故水平高2倍多和3倍多。其原因主要是作業環境煤氣泄漏嚴重,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超過國家標準幾倍到十幾倍。據煉鐵廠作業環境十年測定的平均值,鐵口、渣口、熱風儀表室等的一氧化碳濃度均超過160毫克/米3,最高達6000毫克/米3;熱風爐區為422
毫克/米3,最高達28000毫克/米3;煤氣除塵系統150毫克/米3,最高達15000毫克/米3。煤氣中毒人員主要是維修工、爐前工和瓦斯工,三者合計占90%以上;中毒場所以風口、渣口和鐵口作業,處理閥門和管道,抽堵盲板和煤氣取樣作業為最多,約占80%以上。煉鐵廠還曾多次發生煤氣中毒傷亡十幾人,甚至幾十人到上百人的重大傷亡事故,其中一個要重原因是缺乏煤氣安全知識,致使事態擴大。如某煉鐵廠高爐煤氣放散裝置未投產,使洗滌分離器的水封被煤氣擊穿,造成多人中毒,而現場搶救中因缺乏煤氣安全知識,以致死亡11人,重傷7人,輕傷19人。
(3)煙塵。
煉鐵生產煙塵大,接塵工人占80%以上,而作業環境改善緩慢,致使近年來工人矽肺、塵肺有增加趨勢。主要原因是原料系統、出鐵場、鑄鐵機和碾泥機等作業環境粉塵濃度高。這是氧化鐵粉塵與炭素泥、塵砂、焦粒等組成,并含有矽塵的混合性粉塵,粒度小,5微米以下的占89%,含游離SiO2約10%以上。目前煉鐵廠粉塵合格率普遍較低,某大型煉鐵廠近幾年的崗位粉塵濃度超過國家標準的工作點數平均為65.8%,據測定,開鐵口粉塵濃度為180毫克/米3,砂口地帶和鐵水罐周圍580毫克/米3;原料系統溝下102毫克/米3,礦槽為788毫克/米3,稱量室為266毫克/米3。據80年代初期對工人進行身體檢查和診斷的結果,高爐工矽肺患病率為3.7%,若加上疑似矽肺,已高達39.6%;原料工矽肺患病率略低于高爐工,為2.6%。但近年來,由于一些煉鐵廠所采用上料工藝和設備的原因,溝下和焦粉通廊等處粉塵飛揚,有的溝下粉塵濃度竟高達3000毫克/米3,致使溝下工矽肺患者劇增,有的煉鐵廠溝下工矽肺患者占全廠的近一半。
(4)高溫輻射與噪聲。
煉鐵生產的噪聲主要來自高爐熔煉過程,一般為95分貝左右,開視孔小蓋為128分貝,熱風爐換爐93分貝,噴吹煤粉系統球磨機103~114分貝,其他如爐頂均壓放散、漏風、跑水蒸汽等噪聲也較嚴重,往往高達100分貝以上。煉鐵生產屬高溫作業,據測定出鐵時輻射熱為10卡/厘米2·分,出渣時為12.5卡/厘米2·分,鑄鐵機為6.5卡/厘米2·分。尤其是爐前工,長期高溫作業往往帶來高血壓、關節炎、胃病等疾病。據調查,爐前工上消化道疾病患病率高達38%,較非高溫作業工人高一倍多。
(5)其他危害。
修補高爐鐵水溝、砂口、渣溝,以及堵鐵口泥炮和碾泥車間,都要使用炭素泥和煤焦油瀝青,所產生煙塵含有多環芳烴類致癌物。據測定,其中活性較大的苯并茈濃度,高爐爐口和碾泥車間分別比城市居民區高500多倍和20多倍,約80%碾泥工人和10%爐前工人患有皮膚病和瀝青中毒現象。
此外,由于鐵礦石中含有有害元素,在煉鐵生產中也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如含稀土、螢石的包頭鐵礦,廣東、廣西地區含鉛、鋅、砷的鐵礦,以及使用硫鐵礦渣等。其中,包頭礦較為典型、突出,含放射性釷,使得原料車間、高爐車間、礦渣車間和使用高爐渣的建筑,均含有一定數量的釷,高爐渣所含的放射性按國家規定應屬放射性渣。氟在煉鐵生產中以HF和SiF的形式存在,約超過國家標準1~10倍,有的崗位超過幾十倍,使作業工人尿氟和發氟含量比正常人高得多,呈現出氟作業工人臨床癥狀的約占作業人員92%以上,往往出現異常心電,以及皮膚、牙部、鼻咽、眼部和骨骼的損害。因此氟化物對含氟礦冶煉工人的損害是較普遍而嚴重的。
2.預防措施
(1)安全組織管理。
煉鐵事故的原因,根據中國7926件事故案例統計分析,大體是違章作業占41.59%,管理原因占23.88%,物質原因占23.88%。前兩者合計,即人為原因為65%,因此必須首先從加強安全管理著手,高爐爐前作業,包括鐵口、風口、渣口的作業,鐵溝、渣溝的清理,以及爐前沖水渣作業,必須嚴格按照冶金部頒布的《煉鐵安全規程》和各企業制定的安全操作規程執行。尤其是近年來某些大型煉鐵廠開展的安全標準化作業,包括危險作業管理的標準化,安全操作標準化和危險作業的定量考核,是實現煉鐵生產安全科學管理的重大發展,應在煉鐵系統普遍推廣應用。對高爐區、熱風爐區和煤氣洗滌除塵系統三個主要煤氣危險區,應普遍采用國內一些煉鐵廠多年來行之有效的三類煤氣危險區管理制度(即按作業環境煤氣量劃分成致命危險,可能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和含少量煤氣的甲、乙、丙三類區域管理辦法)。對噴吹煤粉車間的磨煤、干燥、粉煤倉、貯煤罐、噴吹罐和輸送煤粉管路,應嚴格按照國家防火防爆有關規定執行。為杜絕或減少重大生產事故和重大設備事故,尤其是大量跑渣、跑鐵、噴射紅焦以及煤氣爆炸,除嚴格貫徹高爐生產工藝制度外,應按照系統工程原理與方法,把生產事故、設備事故與工傷事故,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統一考慮和管理。
(2)工程措施。
逐步實現煉鐵生產工藝設備安全化,創造安全作業條件,這是控制事故發生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出鐵場作業應實現機械化,這是減少爐前作業大量事故的重要措施。應盡量減少或消除煤氣的人工取樣,換風口和清理渣、鐵溝等危險作業和笨重體力勞動。原料車間的皮帶運輸系統應設有完整的安全裝置。噴吹煤粉系統除按防火防爆要求設計、建設和選用設備外,必須設有除去金屬物裝置,以及控制和檢測溫度、壓力、含氧量的極限報警和自動切斷裝置。對煉鐵廠的設計建設和生產,必須采取加強高爐、熱風爐和煤氣系統的密封性能措施,應很好維修和定期更換超期使用或已磨損的閘閥等煤氣設備附件。在高爐技術改造或大修時,應解決煉鐵區內布置不合理、建設結構過分擁擠、鐵路線路過多以及職工上下班沒有合適的安全通道等問題,這是減少煉鐵廠大量車輛傷亡事故的根本措施之一。
(3)工業衛生。
在高爐大修或技術改造中,應盡量采用先進工藝設備逐步做到在中型煉鐵廠從原料到出鐵、出渣的工藝設備,都便于密閉抽風、隔熱、防塵、防毒以及防止漏風和水蒸汽措施;有條件的企業,應淘汰火車上礦坑和料罐、料車上料,以盡量減少原、燃料多次落地揚塵和倒運;原料系統、出鐵場、鑄鐵機和碾泥等煙塵危害嚴重的場所,應設有除塵裝置,可采用揚塵點加密封罩或采用出鐵場兩次除塵、屋頂電除塵等先進技術。對高爐均壓放散、熱風爐、鼓風機、除塵風機、磨煤機等噪聲污染嚴重的設施應采取吸聲、消聲、隔離、減振、阻尼等措施。煤氣區域應有足夠的一氧化碳檢測報警器或報警管。出鐵場和高爐爐體作業較多的平臺應設有各種送風裝置或局部通風降溫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