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焊作業安全事項規程
1.電弧焊機的技術要求
電弧焊機必須符合有關標準規定的安全要求。焊接作業中必需選用合格的電弧焊機。
①電焊機各導電部分之間要有良好的絕緣。初級與次級回路之間的絕緣電阻值不得小于5MΩ,帶電部分與機殼、機架之間的絕緣電阻不得低于2.5MΩ。
②電焊機的電源輸入線及二次輸出線的接線柱必須要有完好的隔離防護罩,且接線柱應牢固不松動。
③電焊機外殼應設有良好的保護接地(接零)裝置,其螺釘不得小于M8(Φmm),并有明顯的接地(接零)標志。
④調節焊接電流、電壓表的手柄或旋鈕等,必須與焊機的帶電體有可靠的絕緣,且調節方便、靈活。
2.電焊鉗
電焊鉗的作用是夾持焊條和傳導電流,是手工焊接的主要工具,而且直接關系到焊工的操作安全,因此必須符合以下安全要求。
①電焊鉗應在所設置的任一角度都能夾緊焊條,并保證更換焊條時安全、方便。
②電焊鉗的手柄等應有良好的絕緣和隔熱性能。
③電焊鉗與焊接電纜的連接應簡便可靠,接觸良好。
④電焊鉗應輕便(質量不超過0.6kg),易于操作。
⑤焊接過程中,禁止將過熱的電焊鉗放入水中冷卻和繼續使用。
⑥禁止使用絕緣損壞或沒有絕緣的電焊鉗。
3.焊接導線
焊接的電源線及焊接電纜等導線的作用是傳導電流,對焊接安全作業至關重要,許多事故都是使用導線不當所致,因此必須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①電源線是焊機與電網的連接導線,電壓較高,危險較大,因此其長度一般不得超過2~3m。確需使用長導線時,必須將其架高距地面2.5m以上盡可能地沿墻布設,并在焊機近旁加設專用開關。不許將導線隨意拖于地面。
②連接焊機、焊鉗和工件的焊接回路導線,其長度一般以20~30m為宜,過長則會增大電壓降并使導線發熱。
③導線應有良好的導電性和絕緣層,并且要輕便、柔軟、便于操作。
④所用導線要有足夠的截面積,以防止焊接過程中因過熱而燒壞絕緣層。導線的截面積應根據焊接電流和所用長度確定。
⑤盡可能使用無接頭的導線。確需接長時接頭不得多于2個,并要保證接頭的接觸良好和外絕緣良好且牢固可靠。
⑥所用導線的外表均應完好,其絕緣電阻不得小于1MΩ。
⑦嚴禁利用廠房的金屬結構、管道或其他金屬搭接起來作為導線使用。
⑧導線需橫穿馬路、通道或門窗時,必須采取加裝護套等保護措施。
⑨嚴禁將導線搭于氣瓶、熱力管道或工作介質為易燃物品的管道和容器上。
⑩嚴禁導線與油脂等易燃物品接觸。
4.電焊面罩和護目鏡
電焊面罩是保護電焊工面部免受弧光損傷的防護用品。同時,還能防止被飛濺的金屬灼傷,減輕煙塵和有害氣體對呼吸器官的傷害。
面罩上設置護目鏡,其作用是減弱電弧光的強度,吸收紫外線,保護焊工的眼睛免受弧光灼傷。按光線透過率的不同,護目鏡分為不同的號數,號數越大,顏色越深。
焊接護目鏡和面罩的有關性能和技術指標應符合國家標準GB3609的規定。
篇2:礦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為減少井下電焊、氣割作業的次數和作業時間,規范井下特殊作業秩序,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防止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引發安全事故,保證礦井安全生產,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結合我礦井下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礦所屬井下所有區域已及井口房的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約束對象為礦屬及礦建項目部所有井下職工(含勞務工、協作工)。
3?術語和定義
4?分工與職責
為了規范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減少和縮短電焊、氣割作業次數和時間,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礦成立電焊、氣割作業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礦長
副組長:安全副礦長生產副礦長機電副礦長總工程師
成?員:各副總師、各科隊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考核辦公司,負責日常的檢查、管理、考核工作。辦公室設在礦通風科(隊),通風科(隊)長兼辦公室主任。
5?管理內容與方法
5.1?原則上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進行電焊、氣焊等工作。如特殊情況必須在井下電焊、氣割的,必須按要求編制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一式三份,一份送交礦調度室,一份由施工單位留存,一份現場作業完成簽字確認后交通風科(隊)備案留存。
5.2?各單位每月允許的電焊、氣割次數規定如下:礦直屬采掘一線隊伍和運轉隊每月不超過3次,通風隊、提升隊、膠輪車隊和機電隊等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礦建施工項目部所屬的掘進隊伍每月不超3次,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中煤電氣、十處、五處、洗選中心等每月不超過2次,一建安裝處安裝工程期間按照施工工期每月不超過30次,非安裝工程期間每月不超過2次。
5.3?為有效控制井下施焊作業,使施工單位從主觀上減少施焊次數,將能在地面焊接的工程不在井下焊接,各單位每月電焊、氣割總次數超過規定次數后,超出規定的電焊、氣割作業按照2000元/次進行處罰,若月底罰款未繳清將由經營科在工資總額中扣除。
5.4?電焊、氣割作業分電焊和氣割兩種類型,分別使用不同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嚴禁混用。若同一地點同時進行電焊和氣割作業,可統一編制一份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且統計為一次電焊、氣割作業。
5.5?井下所有的電焊、氣割作業只能在檢修班進行(安裝工程期間除外),且每班最多允許有2個地點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生產班若出現影響安全生產必須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的特殊情況時,可在瓦檢員、安檢員到達現場后且經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后,由調度室通知帶班礦領導到達現場統一協調安排進行電焊、氣割作業,且必須補簽措施。
6?監督與考核
6.1?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要按照附件的統一格式和要求進行編寫。
6.2?違反本制度進行電焊、氣割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停止作業,并參照以下規定進行處罰。
6.3?違反電焊、氣割安全措施處罰標準:
6.3.1?井下需電焊、氣割施工作業時,未審批電焊、氣割作業措施私自作業的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并給予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時,私自修改電焊、氣割作業時間、作業地點的視為無措施施工,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3?施焊現場安全設施不到位的,包括(2個8Kg滅火器、引到施焊現場的消防水管、便攜式瓦檢儀),缺一項給予責任單位500元罰款。
6.3.4?氣焊工、電焊工未隨身攜帶審批措施,電焊、氣割操作人員無證上崗的遵照《葫蘆素煤礦各工種崗位不安全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執行。
6.3.5?電焊、氣割作業時,作業負責人未在現場監督作業的,給予作業負責人300元罰款.
6.3.6?電焊、氣割作業時,未向調度室進行三匯報,或匯報不及時,無記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
6.3.7?電焊、氣割結束后,必須留有留守人員,檢查現場無遺留火種及其它安全隱患,未指派留守人員或留守時間小于1小時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留守人員未堅守崗位給予責任人200元罰款。
6.3.8?井下施工單位私藏氣瓶、電焊機等電焊、氣割設備的,以及電焊、氣割作業完成后設備未在一個班內升井的,每次給予責任單位1000元罰款。
6.3.9?井下生產班時發生設備損壞、管路撞壞等意外事故影響安全生產,急需電焊、氣割作業時,必須向調度室匯報清楚,施工單位在征得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由調度室統一協調安排組織作業,但必須在當天補簽措施,且本次施焊計入規定的審批次數范圍內。
6.3.10?施工單位1天之內未將措施貫徹及現場操作記錄交回通風隊技術組存檔,形成閉環處罰責任單位1000元/次。
6.3.11?施工單位每月電焊、氣割次數超過本制度規定,超過的次數按照2000元/次進行考核,且電焊、氣割次數一旦超過本制度規定次數,下次審批電氣焊措施前必須先繳清罰款,否則不予審批。
7?相關記錄
8?附件
8.1?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審批流程圖
8.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流程圖
8.3?葫蘆素煤礦井下電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8.4?葫蘆素煤礦井下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篇3:電焊作業環境控制規定
焊條受其潮濕度的影響較大,因此在使用前,必須根據焊條說明書的要求烘干后才能使用,應確保烘干箱的保溫性能良好,避免引起熱幅射和能源的損失。焊條的藥皮應無裂縫、氣孔、凹凸不平等缺陷,并不得有肉眼看得出的偏心度,避免由于焊條的不合格而引起焊縫缺陷,造成材料浪費和能源消耗。
1手工電弧焊
2鋼筋氣壓焊
3閃光對焊
材料要求
鋼筋:鋼筋的級別、直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有出廠證明書及復試報告單。進口鋼筋還應有化學復試單,其化學成分應滿足焊接要求,并應有可焊性試驗,避免由于材料的不合格而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費。鋼筋端頭如起彎或成“馬蹄”形則不得焊接,必須煨直或切除。鋼筋端頭120mm范圍內的鐵銹、油污,必須清除干凈,清除時的環境保護措施見鋼筋加工的相關章節。焊接過程中,粘附在電極上的氧化鐵要隨時清除干凈,清除的廢渣應及時進行清理,廢渣不得直接排放在土壤中,應放于指定的可降解廢棄物回收站中。
設備設施要求
主要機具:對焊機及配套的對焊平臺、防護深色眼鏡、電焊手套、絕緣鞋、鋼筋切斷機、空壓機、水源、除銹機或鋼絲刷、冷拉調直作業線。電源應符合要求,當電源電壓下降大于5%,小于8%時,應采取適當提高焊接變壓器級數的措施;大于8%時,不得進行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