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上山特種車輛運輸安全措施
一、施工起止時間:2007年5月21-2007年7月30日。
二、措施執行負責人:焦中衛、梁端中、裴善良等各班班組長。
三、施工起止地點:從-700m車場到軌道上山四橫貫。
四、施工地點概況:
1、本措施涉及的“特種”車輛包括:“四超”車輛、噴漿機等。
2、運輸巷道的路線從下向上分別為:-700m車場→集中運輸反坡→-680m車場→集中運輸上山→-620m車場→軌道上山。
五、“特種”車輛運輸要求及相關注意事項:
1、“特種”車輛運輸時,班長必須安排專人統一指揮。
2、各區段牽引方式:
①斜巷牽引方式:斜巷內“特種”車輛用電絞運輸。但“四超”車輛每鉤只準掛一輛車。
②平巷牽引方式:噴漿機、“四超”車輛用人工推拉。
③噴漿機與礦車之間用鏈環和保險繩連接牢固,“四超”車輛用鉤頭及馬鐙連接。連接的部位為機體固定位置。
3、運輸所用的工具、材料:馬鐙、8#鐵絲等。
4、噴漿機的運輸必須停電后進行,嚴禁設備帶電搬運。
5、“特種”車輛在大巷和采區巷道運行速度不得大于2m/s。
6、1T礦車規定:運送材料高度不得超過車體300mm,不得運送超過車體長、寬的物料,不得運送設備。
7、人員的分工及注意事項:
(1)班長負責現場統一指揮和協調,電絞司機、信號掛鉤工負責斜巷段的運輸工作,維護員負責對機電設備的檢查、停電,其他人員負責具體操作。
(2)施工注意事項:操作前詳細檢查機體的連接和固定及現場安全退路等,操作時人員要相互配合,防止碰手擠腳。
8、電絞的使用等仍按夏橋系40kw、55kw電絞使用措施執行。
六、主要安全措施:
(一)“四超”車輛運輸安全措施:
1、“四超”車輛是指車輛的長、寬、高、重,有一項或幾項超過標準規定值的車輛(各種1噸車輛的標準規定值:長*寬*高*重=2000mm*880mm*1150mm*2T,其中平板車只能裝1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大件,1噸標準礦車的最大載重量為1.8T)。
2、“四超”車輛運輸時,必須有跟班干部或當班班長現場統一指揮。
3、“四超”車輛運輸時,各工種必須持證上崗,正規操作。
4、每次運送時,必須嚴格按“先檢查后工作制度”執行。
5、每次只準運送一輛,長度不超過10米,寬度不超過1.6米,高度不超過1.7米,最大載重量不超過5.6噸。
6、電絞司機在操作時必須集中精力,做到起鉤穩,加減速均勻,嚴禁猛拉、猛松或急剎車。
7、運送時繩道區域內不準有人,在運輸的起點、終點及其它行人出口處必須由信號掛鉤工負責設置警戒。電絞眼運輸必須執行“走鉤不走人,走人不走鉤”制度。
8、電絞眼運輸各安全設施必須保持正常使用。
9、平巷人員進行人工推運“四超”車輛運輸時,嚴禁站在礦車兩側推運,在轉彎處,施工人員隨時注意大件運行方向,必須留有足夠的安全躲避空間,防止擠碰傷人員。
10、運輸“四超”材料(如軌道、管子等)時,材料兩端必須連成整體(或用網封閉),并與車體相連,兩側和車體捆綁牢固,重心不得偏移。
11、“四超”整體設備與承運車輛的固定,要選用直徑不小于16mm螺栓固定。非“四超”整體設備與承運車輛間的固定可以選用鋼絲繩或鐵絲,但必須捆綁牢固。設備重心應位于車體中間。
(二)噴漿機運輸措施:
1、拉運噴漿機及對噴漿機進行脫軌、復軌前,都必須先同電絞司機聯系好。
2、拉運前,要詳細檢查噴漿機的輪對、及連接件的完好情況,只有一切均可靠后方可進行。
3、噴漿機可掛在礦車后,電絞鉤頭最多可掛兩輛礦車,礦車的下頭掛噴漿機。
4、噴漿機到位后,待礦車停穩,并將礦車固定好后方可對噴漿機進行脫軌和復軌工作。
5、對噴漿機進行脫軌、復軌時,電絞司機必須剎緊閘把,堅守崗位,防止誤操作。
區長:編寫:
2007年5月20日
篇2:平巷斜巷特種車輛運輸安全規定
1、特種車輛:除1T礦車、材料車外的扒矸機、噴漿機、充電機、移動變電站、乳化泵、開關列車、拌料車、工具車、油罐車、人行車、炸藥車、電纜車及運送支架、大型設備、軌道、管子、平板車載重等,統稱“特種車輛”。任何車輛的最大載重量不得超過車輛、車底和連接裝置規定的額定載重量;超長、超寬、超高的材料、設備必須使用符合要求的特種車輛,但不得超過車輛的額定載重量;不得人為造成車輛的超長、超寬、超高。超長:凡裝車超過車體長度屬超長車輛。超寬:凡裝車超過車體寬度屬超寬車輛。超高:一噸礦車裝物料超過車體高度300mm,平板車裝物料高度超過1600mm(自軌面起)屬超高車輛。材料車、平板車裝單體、鐵料、木料、水泥制品、金屬錨桿、設備、長料等必須捆扎牢固,兩側和車體捆綁穩固,重心不得偏移,保護齊全;防止松動、竄動、刮碰人員及其它物料。2、特種車輛一次運輸最大牽引力必須按如下公式計算:式中:——最大牽引力,kg;———牽引礦車車數,輛;———礦車的載荷,kg;———礦車自重,kg;———斜巷的最大傾角,(°);———鋼絲繩單位長度重量,kg/m;———鋼絲繩沿巷道的全長,m;———礦車的運行阻力系數,取0.01—0.015;———鋼絲繩的阻力系數,取0.10—0.20;“±”——上運取“+”,下運取“-”。3、斜巷中進行“特種車輛”的串車提升運輸,其車輛、車底和連接裝置必須經過強度校驗,滿足牽引要求,并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連接裝置的連接及安全系數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412條、414條的規定。4、采區兩道斜巷“超長”車輛間的連接必須選用鋼性連接,其它“特種車輛”間連接可以選用柔性(新鏈環)連接。加長且剛性的連接裝置、綜采工作面兩道的開關列車之間的連接裝置,必須符合設計圖紙要求。5、平巷運輸超長車輛時,可用插接合格、直徑12.5mm以上的鋼絲繩頭連接,電瓶車、電機車與長料之間用1t礦車防止碰撞。6、物件起吊時,必須使用直徑不小于15.5mm以上的鋼絲繩,插接長度不少于3.5個捻距。7、整體設備與承運車輛間的固定,要選用直徑不小于16mm螺栓固定。非整體設備與承運車輛間的固定可以選用鋼絲繩,但必須捆綁牢固,重心應位于車體中間。8、運輸特種材料(如軌道、管子、托梁等)時,材料兩端必須用直徑不小于12.5mm的鋼絲繩穿入孔內,運輸其它材料(如錨桿、圓木、連桿、工字鋼等)時,材料兩端必須用鋼板、廢舊皮帶或鐵絲網兜牢,以防物料竄出,傷及人員和其它物料、設備等,所裝物料、所用封閉物均必須與車體相連牢固,兩側和車體用直徑不小于12.5mm的鋼絲繩至少2道捆綁牢固或相同強度的鐵絲固定,重心不得偏移。9、平巷運輸特種車輛時,兩車間連接裝置超過2m時不得選用串車運輸。同一列車的連接裝置的牽引高度和牽引中心線應一致。10、特種車輛在大巷和采區巷道運行速度不得大于2m/s,開關列車在順槽巷道中移動速度不得大于1m/s。車輛最突出部分與巷壁的最小間距必須大于300mm。11、特種車輛運輸必須制定專門措施,措施要與現場相符,具有針對性。措施必須按報批順序統一編號,報運搬工區、生產技術科、安全監察科存檔。不同的特種車輛措施應分類編寫,同一個品種物料及車輛的措施3個月編制一次,但不同運輸路線應及時補充內容,并及時傳達到職工。12、特種車輛入井嚴格執行“入井許可證”和“車輛管理牌”制度。13、大型安裝(拆除)工程,運輸現場必須有“特種車輛”運輸專項措施。14、斜巷脫軌放置的特種車輛應錨固、防止下滑,車輛脫軌和車輛復軌必須制定專門措施。15、大型物件的裝車力求重心和中心一致,并且用足夠強度的繩索或鐵絲捆牢。高度超過1.6m,上面要鋪設絕緣膠皮,以防碰觸架空線。16、運輸特種車輛時,必須驗算牽引設備能力,制動閘、提升鋼絲繩、保險繩、軌道及連接裝置(勾頭、馬蹬、固定銷、滑輪等)必須符合有關規定,一坡三擋齊全、靈敏可靠。17、平巷運輸,人員嚴禁在重物兩側。斜巷運輸,嚴格執行走勾不走人,走人不走勾制度。18、運搬工區每天設專人對下井的所有車輛進行檢查,車輛不完好或固定不牢固不得使用。19、綜采工作面的乳化泵站、移動變電站、開關列車等停放時必須使用足夠強度的鏈環、銷固定于軌道上。20、平巷運輸特種車輛拿道時,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施工前,施工負責人要把所有的專用正規拿道工具(千斤頂、起道器或專用復軌裝置)檢查一遍,確保完好可靠,嚴禁牽引拿道。拿道時車輛下方要墊實墊穩,車輛兩側嚴禁站有與施工無關的人員,防止車輛歪倒傷人。要有專人指揮,并時刻注意觀察車輛的上道情況。施工人員必須退到距車1m以外的安全地點,用哨子作為聯系方式,司機聽清哨音,方準緩慢開動電瓶車。摘掛鉤頭必須在車輛停穩、沒有運動趨勢的情況下進行,嚴禁在車輛運行中或機車起動時摘掛鉤。21、斜巷運輸特種車輛發現掉道,立即發停車信號,下口設警戒,人員進入保險硐。上口人員先到掉道現場,發信號、帶緊余繩,并確認無放大滑危險時,方可通知下口上人協助拿道,嚴禁情況不明下口直接上人。嚴禁直接用電絞拿道,更不準電絞和人力混合拿道。拿道時要統一指揮,拿道人員應躲開有可能傾倒方向。恢復拉運前,必須詳細檢查鋼絲繩、連接裝置、軌道是否損傷,確認無問題,人員撤至安全地點后,方可發信號啟動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