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管道整修安全措施
為了保證黑土巷室外管道整修工程順利竣工,確保施工及人身安全,特制定以下安全措施,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執行。
1、嚴格遵守各項安全規章制度,開展日常工作、臨時任務、應急搶險;嚴禁簡化作業程序,降低作業標準,違章作業。
2、工作期間必須按規定著裝,正確佩戴、使用勞動保護用品。下井作業必須頭戴安全帽、防毒面具、掛安全帶并用安全繩連接,繩上應有響鈴等聯絡設備。
3、所有作業人員必須持有效的特種作業操作證上崗。
4、作業前應認真檢查安全防護裝置是否良好,存在隱患和病害的應及時處理,否則嚴禁使用。嚴禁使用技術狀態不良的材料;嚴禁使用定檢過期的安全附件、儀表設備。
5、地溝檢查作業必須2人以上方可進行,執行呼喚應答制度。在未設好安全防護和監護人員前,嚴禁作業。
6、作業前,打開地溝口通風15分鐘,必要時要打開與之相連同的多個檢查井通風,或用鼓風機進行強制通風;獨立井的作業,下井前先用專用儀器檢查地溝內有無有害氣體,確認安全后,方可下井作業。作業完畢應將清掏物及時清理,將井蓋安裝穩定牢固。
7、暖氣地溝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必須采用36伏以下低壓作業燈或其他低壓照明設備,嚴禁使用普通照明燈具。
8、嚴禁水下作業;井下有水而又必須下井時,必須釋放有害氣體15分鐘以上,并用毒氣探測器測試后方可作業。
9、井上監護人員,應密切關注井內水的動向和地面上情況,一旦危及井下作業人員作業安全時應立即呼喚或聯絡井下人員上井。
10、高度超過2米的各類井施工作業,必須制訂嚴格的技術保障措施和有效的安全措施,并經相關技術部門審查同意,施工作業時站長、技術人員必須到現場進監督。
11、井下作業,井蓋周圍必須設安全警示標志和防護,夜間必須設置足夠的照明警示燈。
12、采用潛水泵、抽水清淤作業時,嚴禁井下水中站人。
13、疏通機井下進行疏通作業時,電器供電線路必須安裝漏電保護器。疏通機周圍不得有閑雜人員及雜物,以免疏通帶傷人及損壞物品。疏通機運行狀態良好,不得帶病運轉,軟軸送入管道前,嚴禁開啟電源運轉。輸送疏通帶時,嚴禁戴線手套,使用中嚴禁用手觸摸軟軸,在管道中卡住時,嚴禁猛拉軟軸。
14、挖掘管溝作業,作業人員相距應大于2米,不得密排作業;對方的棄土至少距管溝坡邊0.8米以上,管溝兩側5米以內不準堆放重物。接近或跨越道路的管溝開挖時,應在5米以外設置圍欄或用警示標志,夜間應設置紅燈預警。
15、維修大的地下管道漏水,開完后的溝槽必須加設支撐防止塌方。使用水泵排水時應檢查電線、水管等是否安裝牢固,泵體是否有漏電現象。
16、水中作業應穿穿防水衣褲和水靴,作業時間不可過長,水溫在5攝氏度以下時,必須采取防凍措施;在有傳染病或污染源的溝井中作業時,必須佩戴防護用品,并有防護措施,作業后應進行消毒處理。
太南房建分公司
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
篇2:從地溝油看食品安全知識
摘要:近年來,食品安全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政府大力整治的重要問題。但是,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告訴我們,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督體制還不夠完善。“地溝油”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種危害人身體健康的東西能夠廣泛出現在大眾的餐桌上有力的說明了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理應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關注。本文作者覺得政府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強化對食品安全檢測監督結果的定期公開制度;在各部門綜合協調監管的基礎上推進監管的專業化;強化執法檢查,提倡制度剛性化;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中的公眾參與和消費者保護機制。
關鍵字:“地溝油”,監督體制,公開,專業化,執法,公眾參與;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發達的媒體也讓大眾了解到了更多的關于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例如最近幾年出現在大眾視野里的像“三鹿奶粉”事件、“蘇丹紅”、“瘦肉精”、“地溝油”等。這些食品安全方面的報道一度引起了人們的恐慌,然而,就在今年初,媒體有報道出,藥品安全問題,毒膠囊又被查出。種種的這些不禁讓人想問,在中國吃什么還是安全的。那么,到底是什么促使了中國食品安全會出現這么大的問題,國家和人民大眾應該怎樣去做才能使得我們能夠吃到放心安全的食品才能夠杜絕以上出現的諸多食品安全問題的再次發生本文將從“地溝油”來談談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
什么是“地溝油”以及對人的影響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地溝油”。“地溝油”是城市下水道里悄悄流淌的垃圾。由淘者對其進行加工,搖身變成餐桌上的“食用油”。他們每天從那里撈取大量暗淡渾濁、略呈紅色的膏狀物,僅僅經過一夜的過濾、加熱、沉淀、分離,就能讓這些散發著惡臭的垃圾變身為清亮的“食用油”,最終通過低價銷售,重返人們的餐桌。這種被稱作“地溝油”的三無產品。
現在的地溝油大體上可以分為3種:
一是狹義的地溝油,即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者將賓館、酒樓的剩飯、剩菜(通稱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
二是劣質豬肉、豬內臟、豬皮加工以及提煉后產出的油。
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數超過一定次數后,再被重復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那么,這些“地溝油”到底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地溝油”含有毒素,流向江河會造成水體營養化,一旦食用,則會破壞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過菜油”之一的炸貨油在高溫狀態下長期反復使用,與空氣中的氧接觸,發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復雜反應,致使油黏度增加,色澤加深,過氧化值升高,并產生一些揮發物及醛、酮、內酯等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這些物質具有致癌作用。“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黃曲霉素的毒性,根據醫學研究稱是砒霜的100倍。因此,地溝油會導致消化不良、腹瀉、胃癌和腸癌等疾病。
顯然,地溝油對人體有巨大的危害,屬于有毒食品,應該被嚴禁出售,使用。但是為什么它會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呢,而且是大范圍的出現在全國的各地大小餐館里,給人們的健康造成大的損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地溝油會引來那么多的生產者,會安全的通過國家的安全檢查來到我們的餐桌呢這不僅僅是包括無良生產者,黑心商人以及悲劇的消費者之間的關系,還牽扯到國家監管部門的監督問題,以及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問題。
引起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及影響
首先,我們清楚之所以地溝油能夠引來那么的生產者和商人去生產銷售,是因為它生產成本的廉價,從而會產生巨額利潤引起的。在利潤的促使下,生產者頂著被監管部門查出的危險大量生產地溝油,同樣在利潤的誘使下商人讓它進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中,從而對消費者造成了傷害。所以說,利潤是地溝油產生的根源。
其次,地溝油事件讓我們看到我國食品安全監督部門的無能。如監管不到位,法制不健全,標準缺失,等等。首先是檢測標準的缺失。目前在利用地溝油生產食用油方面,沒有明確的認定標準,也就為監管部門判斷是否存在地溝油客觀上帶來困難,甚至會得出地溝油符合標準的荒謬結果。其次是相關環節的監管缺位甚至失職。雖然地溝油從掏撈、粗煉到批發、零售等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部門如衛生、質量監督、工商管理、環保、市政、城管、公安等在監管,可多頭監管的結果卻造成監管盲區,幾乎每個環節都失效。此外,法制的不健全也是造成地溝油出籠和泛濫的一個因素。
除上述問題和原因外,一個更為根本和深層的問題恐怕亦須引起我們的重視,這就是餐飲行業乃至一般的行業自治組織及行業自律的缺位。盡管我們看到,地溝油事件以來,一些餐飲行業協會和單位主動聯合起來,發出“杜絕地溝油流入餐桌”的倡議,并承諾一旦發現協會內有餐飲單位使用地溝油,立即將之逐出,但由于加入餐飲行業協會的企業實際不多,尤其是為節省成本而易采用地溝油作食用油的小的餐飲企業大都未加入,餐飲行業協會的這個倡議對它們的震懾效果就可想而知。
事實上,根據以往的經驗,即使是已入餐飲行業協會的企業,對協會的倡議也不會當真。它們如棄用地溝油,也一定不是倡議對其產生了效果,而是在目前的環境下企業權衡利弊的結果。這反映出企業對餐飲行業協會的認同度存在不足,還未把它當作自己的組織加以愛護,其中的緣由,就是餐飲行業協會并未真正履行一個行業組織的職能,亦缺乏“自治”的靈魂。
篇3:工貿企業清理地溝安全操作規程
1.勞動保護用品必須穿戴齊全。
2.工作前必須安全確認,認真檢查吊具,工具等。
3.現場和行走通道必須無雜物,防止跌倒而引發意外。
4.現場照明要符合要求。
5.嚴防鐵器與大母線及其它導電體相連,防止電弧燒傷。
6.往上吊物料時,地溝掛鉤人員要躲開,上面拎桶人員要扶穩、站穩,防止閃倒。
7.清理地溝時,作業范圍內不準進行出鋁,取電解質,換極等其它工作,防止燙傷下面人員。
8.作業現場要有專人監護,專人負責指揮,統一協調。同時,吊料的架子要固定好。
9.所有人員不得從兩槽之間的風格板處進入地溝。
10.地溝下不允許一個人單獨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