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房整修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述:
我公司在萬年礦±0泵房進行裝修,需要使用電錘、電加熱器等非防爆設備,為保證施工安全,特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如下
二、風險辨識:
1、登高人員墜落受到傷害。
2、施工過程中電氣設備、電纜、電線漏電造成人員觸電。
3、電錘、電加熱器為非防爆設備,使用過程中泵房瓦斯超限,發生瓦斯爆炸。
三、安全技術措施:
1、所有參加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按規定佩戴勞保用品,嚴禁酒后上崗。
2、各種工具、用具必須指定專人檢查,符合完好標準才可以使用,各種工具用具嚴禁超負荷使用。
3、施工前要組織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調查,發現影響安全施工的情況要及時處理。
4、施工前要開好班前會,指定施工負責人和安全負責人。
5、每班開工前要進行安全確認,工作完畢要驗收。
6、施工前應將猴車道人員全部撤離,猴車停電閉鎖。猴車機頭、機尾放專人看守,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猴車道
7、施工前,對施工地點前后各20m范圍內進行清理,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施工地點要至少備有兩個滅火器和兩個裝滿水的大于十升的水桶。
8、非防爆設備及其供電線路送電前,必須由通風區瓦斯員檢查瓦斯濃度,只有檢查證明施工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作業地點前后各20m范圍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非防爆設備及供電線路送電后,我公司安排專人攜帶便攜式瓦斯監測報警儀隨時檢查瓦斯濃度,一旦瓦斯超過上述規定,要立即切斷電源,并為一切熱物體灑水降溫。
9、為非防爆設備供電的導線必須吊掛,工作中要防止非防爆設備和其供電導線受潮。
10、登高作業要注意以下事項
(1)、參加作業人員必須保證休息好、精力充沛,有恐高癥的人員不得從事登高作業工作。
(2)、登高作業人員人員必須佩戴保險帶,保險帶另一頭必須掛在牢固位置。
(3)、上梯子工作時,梯子必須支放穩固,并指定2人扶梯子。
(4)、登高人員要時刻注意扶好踏牢,嚴禁往下扔東西,并把各種東西拿好或掛好,防止掉下來傷人,登高人員需要與下面人員傳遞東西時,要用繩子拴住上提或下放。
11、非防爆設備接線、拆線必須停電,停送電要遵守以下規定:
(1)、停送電要有專職電工負責,嚴禁約時停送電。
(2)、停電要執行停電、驗電、放電、封地線、掛停電牌、派人看護制度。放電、封地線要用截面積不小于25平方毫米的軟銅線做導線,導線要先與地線接牢再放電。
(3)、驗電前要先檢驗驗電筆,有效方可使用。驗電必須使用與待驗電壓等級一致的驗電筆驗電。
(4)、送電前要先拆除地線,檢查無誤后才可以送電。
13、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峰峰集團有限公司工種操作規程》及其他相關規定。
14、本措施有效期至2011年?月?日
篇2:泵房站基坑開挖應急預案策劃
泵房站基坑開挖應急策劃
(一)工程概況及地質條件
(1)工程概況
濟南市城區工程建設指揮部擬在經十路南側、鐵西路東側修建一座泵房站,建筑物長22.00米,寬度2.8-11.5米,基坑開挖深度12.00米,根據場地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在基坑開挖和使用過程中需要進行臨時性基坑支護。
(2)工程地質
1、巖土工程條件
擬建場地地形平坦,地貌單元為山前沖洪積平原下部,場區內與基坑支護工程有關的底層主要為上部的填土及下部的沖洪積粉土和粘性土。
2、水文地質條件
場區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勘察期間正值豐水季節,水位埋深5.00米,對砼無腐蝕性。
3、周邊環境條件
根據業主提供的平面圖及現場資料,基坑周邊場地相對開闊,距離周邊道路及已建建筑物約為9.8m-14.50m,基坑安全登記按二級考慮。
(二)深基坑施工方案及支護方案
1、支護方案總說明
根據本工程的巖土工程條件,水文地質特點和周圍環境情況,結合當地經驗,并經綜合計算分析確定,對地下水采用坑外攪拌樁形成止水帷幕,坑內管井降水的綜合方法進行控制,對于支護結構,AB及CD段采用樁加內支撐方法支護,其他部位采用樁錨支護方法。
2、地下水控制:
因基坑支護影響范圍內地基土較軟弱,基坑開挖較深,周圍道路及已建建筑物距基坑的距離基本都在一倍基坑深度左右,為保證在有效控制地下水的同時,避免對周圍建筑物的影響,決定基坑周圍采用一排攪拌樁形成止水帷幕擋水,坑內采用管井降水的方法處理地下水。
粉噴樁埋頭4.50m,樁長13.50m,樁間距0.35m,臨樁搭接0.15m,水泥摻入量為0.15。降水井布置4眼,設計井深18.00m(自現地面算起),成孔直徑800mm,濾水管采用內徑400mm,外徑500mm的無砂水泥濾管,填料采用φ0.5碎石,濾網可采用紗網。
3、支護方案
依據巖土工程條件,結合基坑平面形狀復雜,開挖較深,作業范圍狹小的特點,決定上部4.50m深度范圍內采用450放坡,下部采用樁錨和樁加內支撐的聯合方法進行支護。
3.1樁錨支護
本支護單元坡頂2.00m以外考慮5.00m寬,15Kpa局部荷載,有關樁錨支護的主要設計內容如下:
支護樁:
3.2、樁加內支撐支護
AB及CD段因場地狹小,難以施工錨桿,故采用樁加內支撐方法支護,坡頂2.00m以外同樣考慮5.00m寬,15Kpa局部荷載。
支護樁:
名稱樁頂標高(米)直徑(mm)間距(mm)長度(mm)配筋
鉆孔灌注樁-4.縱筋11φ25,箍筋φ8◎200,加強筋φ14◎2000
(三)、應急預案工作流程圖
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及施工工藝的實際情況,認真的組織了對危險源和環境因素的識別和評價,特制定本項目發生緊急情況或事故的應急措施,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現場操作人員應急能力,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和不良環境影響。其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見下圖:
圖1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圖
(四)突發事件風險分析和預防
為確保正常施工,預防突發事件以及某些預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發生,事前有充足的技術措施準備、搶險物資的儲備,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國家財產和經濟損失,必須進行風險分析和預防。
1、突發事件、緊急情況及風險分析
根據本工程施工特點及復雜的地質情況,在辯識、分析評價施工中危險因素和風險的基礎上,確定本工程重大危險因素是基坑坍塌、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傾斜、物體打擊、高處墜落等。在工地已采取機電管理、安全管理各種防范措施的基礎上,還需要制定基坑坍塌和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傾斜的應急方案。
2、突發事件及風險預防措施
從以上風險情況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應有效的預防措施,不僅給橋梁施工造成很大影響,而且對施工人員的安全造成威脅。
1)深基礎開挖前先采取井點降水,將水位降至開挖最深度以-下,防止開挖時出水塌方。
2)材料準備:開挖前準備足夠優質木樁和腳手板,裝土袋,以備護坡(打樁護坡法),為防止基礎出水,準備2臺抽水泵,隨時應急。
3)進行基坑支護方案的設計并進行論證,報監理審批。
4)深基礎開挖,另一種措施是準備整體噴漿護坡,開挖時現場設專人負責按比例放坡,分層開挖,開挖到底后,由專業隊做噴漿護坡,確保邊坡整體穩固。
5)降雨量過大引起基坑坍塌的預防措施:
a基坑的周邊砌筑30cm高的防淹擋墻,作為通常情況下的擋水設施;配備足夠數量的草包,緊急時對基坑周圍施做圍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內。
b配備兩臺水泵(其中一臺備用),用于排除井下積水。
c施工現場倉庫配備足夠數量的潛水泵、泥漿泵。
d及時獲取天氣信息,預先做好準備工作。
e在進行現場平面布置時,考慮適當加大明排系統的能力,并加強管理保持其暢通。
6)基坑開挖過程中的監測及監控要求
①監測前編制系統的監測實施方案并報有關單位批準后方可進行監測。
②監測基準點設置3個,均設置在基坑邊線30米以外,必須可靠、穩定和牢固。
③沉降和基坑坡頂位移測量采用全鉆儀進行,要求儀器精度符合基坑監測要求。
④監測項目在基坑開挖前應測得初始值,且不應少于兩次。基坑開挖過程及基坑使用初期,每天監測2次,位移及變形穩定后每天監測1次,直至基礎工程施工結束。特殊情況下加密監測。
⑤特殊情況指以下情況
a樁頂或坡頂的水平位移達到開挖深度的3‰;
b樁頂或坡頂水平位移突然加大;
c錨桿桿體應力突然增大或松弛;
d錨桿拉力超過設計拉力。
6)基坑周圍采用一排攪拌樁形成止水帷幕擋水,坑內采用管井降水的方法處理地下水。
(五)、應急資源分析
1)應急力量的組成及分布: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項目部成員。
2)應急設備、物資準備:現場滅火器、醫療設備、救護車輛充足,藥品齊全,各施工小分隊配有對講機。
3)上級救援機構:公
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地方可用的主要應急資源是救護車。
(六)法律法規要求
《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第七條、第三十一條;《安全生產法》第三十條、第六十八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條例》、《安全許可證條例》。
篇3:項目消防泵房配電室(配電箱)管理制度
項目消防泵房、配電室(箱)管理制度
消防泵房管理制度:
消防泵房重地閑人免進、泵房管理員不得隨意帶無關人進入泵房。消防泵房內禁止堆放雜物,要保持清潔。消防泵電源必須由施工現場電源總開關上側接出,并分別在總箱和開關箱內設置漏電保護器控制水泵、保證24小時供電。
配電室(箱)管理制度:
值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禁無證作業。上崗作業必須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嚴格執行安全組織措施和安全技術措施及有關的各項操作規程,禁止帶電作業。嚴禁違章操作。出現跳閘時,要首先查明跳閘原因,確認安全后方能合閘。值班人員在值班時間內不得脫崗,并做好本班的詳細記錄。配電室和配電箱圍欄內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入,嚴禁在室內、圍欄內進行與接送電無關的作業。配電室和配電箱內應保持清潔,要經常進行衛生清掃。管理好門窗,堵塞鼠洞,防止小動物進入室內,雨天檢查房頂是否漏雨,電纜溝內是否進水。保管好配電室專用的安全用品及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