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工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工程名稱:新余鋼鐵有限公司焦化工程編號:G*()施工單位施工部位及時間交底內容:起重工作業安全技術1、起重指揮應由技術熟練、懂得起重機械性能的人員擔任。指揮時應站在能夠照顧到全面工作的地點,所發信號應事先統一,并做到冷確、宏亮和清楚。2、80噸以上的設備和構件,風力達五級時應停止吊裝。3、所有人員嚴禁在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停留或行走。4、使用卡環應使長度方向受力。抽銷卡環應預防銷子滑脫,有缺陷的卡環嚴禁使用。5、起重物件應使用交互捻制的鋼絲繩(安全系數見下表1)。鋼絲繩如有扭結、變形、斷絲、銹蝕等異常現象,應及時降低使用標準或報廢(見下表2)鋼絲繩的安全系數表1鋼絲繩的用途安全系數纜風繩纜索起重機承重繩手動起重設備機動起重設備作吊索無彎曲作捆綁吊索用于載人的升降機3.53.754.55~66~78~1014鋼絲繩斷絲折減或報廢標準(一個節距內)表2折減或報廢鋼絲繩種類(交互捻制)6×19+16×24+16×37+16×61+11.000.900.80報廢0~56~1011~1616以上0~78~1415~2020以上0~1011~2021~3030以上0~1516~2526~4040以上6、編結繩扣(千斤)應使各股松緊一致,編結部分的長度不得小于鋼絲繩直徑的1.5倍,并且不得短于300毫米。用卡子連成繩套時,卡子不得少于三個。7、地錨(樁)應按施工方案確定的規格和位置設置,如發現有溝坑、地下管線等情況,應及時報告施工負責人采取措施。8、使用繩卡,應將有壓板的放在長頭一面。其應用范圍應符合下列規定:繩卡應用范圍繩卡型號卡桿直徑(毫米)允許承載力(噸)適用于鋼絲繩直徑(毫米)繩卡間距(毫米)繩卡使用數量(個)y1—6y2—8y3—10y4—12y5—15Y6—20y7—22y8—25y9—28y10—32y11—40y12—45y13—50M6M8M10M12M14M16M18M20M22M24M25M27M300.721.282.002.402.885.126.488.009.6811.5012.5014.8018.007.4~88.7~9.31112.5~1415~17.518.5~2021.5~23.524~26.528~3132.5~3739~44.546.5~50.552~5660以上注:搭接時的繩卡數量按上表增加一倍9、使用兩根以上繩扣吊裝時,繩扣間的夾角如大于100度,應采取防止滑鉤等措施。10、用四根繩扣吊裝時,應在繩扣間的加鐵扁擔等調節其松緊度。11、使用開口滑車必須扣牢。12、起吊物件,應合理設置溜繩。13、裝運易倒構件應用專用架子,卸車后應放穩擱實,支撐牢固。14、起吊屋架由時向外起板時。應先起鉤配合降伸臂;由里向外起板時,應先起伸臂配合起鉤。15、就位的屋架應擱置在道木或方木上,兩側斜撐一般不少于三道。禁止斜靠在柱子上。16、使用抽銷卡環吊構件時,卡環主體和銷子必須系牢在繩扣上,并應將繩扣收緊。嚴禁在卡環下方拉銷子。17、引柱子進杯口,撬棍應反撬。臨時固牢柱的楔子每邊需二只,松鉤前應敲緊。18、無纜風校正柱子應隨吊隨校,但偏心較大、細長、杯口深度不足柱子長度的1/20或不足60厘米時,禁止無纜風校正。19、禁止將物件放在板形構件上起吊。20、吊裝不易放穩的構件,應用卡環,不得用吊鉤。21、三腳架(三木搭)下腳應用相對固定,倒鏈應掛在正中,移動時應防止傾倒。22、裝運重心高、偏心大或易滾動的設備等,應合格擱置,并采取穩固措施。23、用頂升法裝車,托梁應有足夠的長度和強度。頂升速度應一致,前后應交錯進行,高度不宜過大。24、用滾動法裝卸車時,滾道的坡度不得大于20度,滾道的搭設應平整、堅實、接頭錯開。滾動得速度不宜太快,必要時應設溜繩。在滾道一側得車體下面應用枕木墊實。25、使用管子(滾杠)托運設備,管子得粗細應一致,其長應比托板寬度長50厘米,填管子,大拇指應放在管子得上表面,其他四指伸入管內,嚴禁戴手套和一把抓管子。26、旋轉法起吊時,設備得中心線,桅桿和基礎中心應在同一平面內,采用多根主纜風時,應調節受力裝置。在幫車組得相反方向應有制動措施。27、采用人字桅桿起板法吊裝時,桅桿兩腿間得夾角應不大于45度,受力方向應在兩腿得中間。桅桿得高度應為設備長度得1/2.5~1/2。桅桿兩腿和設備絞座應放在一起。28、滑動法吊裝應遵守下列各項:①兩桅桿或四桅桿吊裝時,桅桿得前傾或后仰應一致,并選用同種型號同速卷揚機。②設備直徑大于3米時應設兩套溜繩,其間要有平衡輪調節,使滑車受力一致;設備直徑小于3米時,可設一套溜繩但設備中心線、溜繩與基礎中心應在同一直線上。③溜繩得滑車組,應有防止扭轉得措施。④負載得獨腳桅桿傾斜時,應用卷揚機松纜風,并確保纜風受力均勻。被交底負責人及班長(簽字)施工作業人員(簽字)施工技術人員(簽字)安全員意見中國十五冶新余新鋼焦化項目部
2008年月日
篇2:機艙起重作業安全規定
1、進行起重作業前首先檢查行車、葫蘆、鋼絲繩、吊鉤、制動器和行程開關等部件,并進行升降、停車試驗。確認無故障且周圍無障礙物方可使用。必須統一指揮信號和盤車機的操縱信號。
2、在吊重物或大部件作業前輪機長或輪機員必須到現場組織指揮,并對起重用鋼絲繩、屬具進行檢查,核對負荷嚴禁超載。要嚴格控制起吊速度,鋼絲繩應緩慢受力,切勿突然受力和急頓、斜拉。起吊后的物體下嚴禁站人。
3、當重物懸吊時切勿無人看管操縱器。無論任何人發出停車信號,操縱者都應立即停車。
4、吊運作業要始終保持平穩,不得突然改變吊運方向和速度。
5、船舶晃動、傾斜時進行吊裝作業必須做好防護措施,所吊物體必須使用兩根以上足夠強度的止蕩索。
6、使用手拉葫蘆作業前也應核對葫蘆的負荷;檢查吊鉤、鏈條、鋼絲繩及輪軸等是否完好;傳動、制動部分是否靈活可靠;懸掛的固定點是否有足夠強度。
篇3:煉化起重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起重作業安全管理,避免起重傷害和設備事故,保障員工生命和公司財產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煉油化工生產企業、化工銷售企業。
第三條?本規定所指起重機械包括:橋式起重機、門式起重機、裝卸橋、纜索起重機、汽車起重機、輪胎起重機、履帶起重機、鐵路起重機、塔式起重機、門座起重機、桅桿起重機、升降機、電葫蘆及簡易起重設備和輔具(如吊籃)等。
第四條?新購置(進口)的起重機械,其生產廠家必須是經國家主管部門指定并核發合格證(進口許可證)的專業制造廠,其安全、防護裝置必須齊全、完備,有產品合格證和安全、維護、保養說明書。
第五條?設計、制造、改制、維修、安裝、拆除起重機械(包括臨時、小型起重機械)時,執行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
第六條?對于非人力驅動且起重量大于0.5噸(含0.5噸)的各類起重機械,應由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建立技術檔案。
第七條?使用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標準規定對起重機械進行安全檢查,包括每天作業前檢查、經常性安全檢查(每月至少一次)和定期安全檢查(每年至少一次)。并接受政府指定部門的定期檢查,對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起重設備,必須進行檢修處理,并保存檢修檔案。
第八條?起重機具的使用、拆除和移動應符合操作規程及使用說明書要求。
第九條?起重指揮人員、司索人員(起重工)和起重機械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學習并接受安全技術培訓,經國家或業務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地方主管部門簽發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后,方可從事指揮和操作,嚴禁無證操作。
第十條?嚴禁使用起重機械移送人員。必須使用固定后的吊籃等進行移送人員作業時,必須在作業前制定詳細可靠的施工方案和安全保護措施,并經主管領導審批后方可作業。
第十一條?起重作業可按工件重量劃分為三個等級,大型為100噸以上,中型為40噸至100噸,小型為40噸以下。
第十二條?大、中型設備、構件吊裝或在特殊條件下小型設備吊裝均應編制吊裝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并報主管部門領導審批,施工中未經審批人許可不得改變方案。
(一)施工方案經審批后,在起重作業前由技術人員向參加起重吊裝的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交底記錄應由施工單位存檔。
(二)進行起重作業前應組織檢查,分以下幾步:
1.班組自檢
(1)檢查吊鉤、鋼絲繩、環形鏈、滑輪組、卷筒、減速器等易損零部件的安全技術狀況。
(2)檢查電氣裝置、液壓裝置、離合器、制動器、限位器、防碰撞裝置、警報器等操縱裝置和安全裝置是否符合使用安全技術條件,并進行無負荷運載試驗。
(3)檢查地面附著物情況、起重機械與地面的固定或墊木的設置情況,劃定不準閑人進入的危險區域并派專人看護。
(4)檢查確認起重機械作業時或在作業區靜置時各部位活動空間范圍內沒有在用的電線、電纜和其它障礙物。
(5)檢查吊具與吊索是否選擇適當、其質量是否符合安全技術要求。
2.處(隊)復檢。吊裝準備工作完成后,在自查整改的基礎上,進行復檢。
3.工程主管部門和施工單位聯合檢查。在自檢、復檢合格后由工程主管部門和施工單位組織聯合檢查。檢查內容包括:
(1)施工技術方案及技術措施。
(2)施工機、索具的實際配備是否與方案規定相符,如不相符,說明原因并有審批見證。
(3)設備基礎地腳螺栓是否符合質量要求。
(4)基礎周圍回填土夯實情況,施工現場是否平整。
(5)機具、隱蔽工程(如地錨、桅桿地基等)吊裝保證措施的落實情況和自檢記錄。
(6)待安裝的設備或構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7)人員分工與崗位責任制。
(8)施工用電必須保證整個吊裝過程正常供給。
(9)天氣預報情況。
(10)施工機具維修使用情況。
(11)施工人員、指揮人員的資質和熟練程度。
(12)其他方面的準備工作。
(三)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由工程主管部門和施工單位負責組織落實、整改,直至合格為止。安全監督部門對以上起重作業檢查進行監督。
第十三條?在起重作業時必須明確指揮人員,指揮人員應佩戴鮮明的標志或特殊顏色的安全帽。
第十四條?在采用兩臺或多合起重機吊運同一重物時,施工前,所有參加施工人員必須熟悉吊裝方案,盡量選用相同機種、相同起重能力的起重機并合理布置,同時明確吊裝總指揮和中間指揮,統一指揮信號。
第十五條?起重作業中,起重指揮應嚴格執行吊裝方案,發現問題應及時與方案編制人協商解決。起重指揮人員應遵守以下規定:
(一)必須按規定指揮信號進行指揮。
(二)及時糾正對吊索或吊具的錯誤選擇。
(三)正式起吊前應進行試吊,試吊中檢查全部機具、地錨受力情況,發現問題應先將工件放回地面,故障排除后重新試吊,確認一切正常,方可正式吊裝。
(四)吊裝過程中,任何崗位出現故障,必須立即向指揮者報告,沒有指揮令,任何人不得擅自離開崗位。
(五)指揮吊運、下放吊鉤或吊物時,應確保下部人員、設備的安全。重物就位前不得解開吊裝索具。
(六)對可能出現的事故,應及時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第十六條?起重作業中,起重機司機(起重操作人員)應遵守以下規定:
(一)必須按指揮人員(中間指揮人員)所發出的指揮信號進行操作。對緊急停車信號,不論任何人發出,均應立即執行。
(二)當起重臂、吊鉤或吊物下面有人,吊物上有人或有浮置物時不得進行起重操作。
(三)嚴禁使用起重機或其他起重機械起吊超載或重量不清的物品和埋置物件。
(四)在制動器、安全裝置失靈、吊鉤螺母防松裝置損壞、鋼絲繩損傷達到報廢標準等情況下禁止起重操作。
(五)吊物捆綁、吊掛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動、吊物棱角與鋼絲繩之間未加襯墊時不得進行起重操作。
(六)無法看清場地、吊物情況和指揮信號時不得進行起重操作。
(七)起重機械及其臂架、吊具、輔具、鋼絲繩、纜風繩和吊物不應靠近高低壓輸電線路。必須在輸電路線旁作業時,必須按規定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不能滿足時,應停電后再進行起重作業。
(八)在停工或休息時,不得將吊物、吊籠、吊具和吊索懸在空中。
(九)在起重機械工作時,不得對起重機械進行檢查和檢修。不得在有載荷的情況下調整起升機構的制動器。
(十)下放吊物時,嚴禁自由下落(溜)。不得利用極限位置限制器停車。
(十一)用兩臺或多合起重機械吊運同一重物時,鋼絲繩應保持垂直;升降、運行應保持同步;各起重機械所承的載荷不能超過各自額定起重能力的80%。
(十二)遇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或大雪、大雨、大霧等惡劣天氣時,不得從事露天作業。
第十七條?起重作業中,司索人員(起重工)應遵守以下規定:
(一)聽從指揮人員的指揮,并及時報告險情。
(二)根據重物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吊具與吊索。不準用吊鉤直接纏繞重物,不得將不同種類或不同規格的吊索、吊具混在一起使用。吊具承載不得超過額定起重量,吊索不得超過安全負荷;起升吊物,應檢查其連接點是否牢固、可靠。
(三)吊物捆綁必須牢靠,吊點和吊物的重心應在同一垂直線。捆綁余下的繩頭,應緊繞在吊鉤或吊物之上。多人綁掛時,應由一人負責指揮。
(四)禁止隨吊物起吊或在吊鉤、吊物下停留。因特殊情況進入吊物下方時,必須事先與指揮人員和起重機司機(起重操作人員)聯系,并設置支撐裝置。不得停留在起重機運行軌道上。
(五)吊掛重物時,起吊繩、鏈所經過的棱角處應加襯墊。吊運零散的物件時,必須使用專門的吊籃、吊斗等器具。
(六)不得綁掛、起吊不明重量、與其他重物相連、埋在地下或與地面和其他物體粘結在一起的重物。
(七)人員與吊物應保持安全距離。放置吊物就位時,應用拉繩或撐竿、鉤子就位。
(八)高空吊裝體積較大的物件時,應捆綁拖拉繩。
第十八條?起重作業完畢,作業人員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將吊鉤和起重臂放到規定的穩妥位置,所有控制手柄均應放到零位。對使用電氣控制的起重機械,必須將總電源開關切斷。
(二)對在軌道上工作的起重機,應將起重機錨定住。
(三)將吊索、吊具收回放置于規定的地方,并對其進行檢查、維護。達到報廢標準的要及時更換。
(四)對接替工作人員,應告知設備、設施存在的異常情況及尚未消除的故障。
(五)對起重機械進行維護保養時,切斷主電源并掛上標志牌或加鎖。
第十九條?起重作業施工人員必須接受各級安全監督人員的檢查,施工人員應掌握應急事故處理預案。嚴格執行和落實安全措施及規定。
第二十條?本規定由煉油與銷售分公司、化工與銷售分公司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